這一次想為一部國產青春劇吹彩虹屁,《你好,對方辯友》。
從劇名中就能看出,這是一部以「辯論」為題材的青春偶像劇。
不再拘泥於情情愛愛而是把焦點更多放在熱血辯論上,慢慢開始改變的國產劇真的讓人有點喜歡。
正式吹屁前先來看看這部劇差強人意的地方,這麼說吧,通常國產劇有的毛病這部劇一樣也不缺。
首先是劇情,再精彩的辯論也拯救不了劇情的尷尬,沒有邏輯性and超級不接地氣。
故事一開頭男女主為了在校門前拍照的事掐了起來,天吶,當代大學生都是弱智嗎。
就因為這校門口一掐兩人的緣分就開始了,諾大的禮堂隨便一坐身邊就是她/他。
這感情線要不要這麼明顯……
各種小橋段也是毫無邏輯可言。
比如老師特意等在女主出現的地方訓斥學生,等待女主的出現讓她送資料去辯論社。
這樣才能讓女主聽到辯論社即將倒閉的消息,促使女主去找男主,大家一起合力拯救辯論社生存下去。
這伏筆還能再明顯一點嗎……
其次,演員演技想必你們已經看出來了,這個真的是硬核內傷,因為通常這種青春劇都是新人演員的演藝墊腳石,演技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東西。
《辯友》中的這個男主角,真的是看他很不爽,但必須承認長得還是很帥的。
只是演技實在是……全程都是一種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表情,
這種浮誇感和做作真的讓觀眾很難入戲。
女主倒是跟男主相反,慢慢悠悠的傻白甜,沒什麼靈氣就罷了,有時會有點傻fufu的感覺。
這樣的演技下就別提什麼臺詞功底、配音效果之類的了,不能奢求的東西。
以上缺點都是真的存在,但也必須承認劇中的辯論部分真的很精彩。
而將辯論融合到青春偶像劇中的拍攝,也著實有點酷。
劇集開始男主拋出的對辯論本身的看法就很新穎,辯論本身確實是沒有意義的,當我們想要拿著辯論的本領在社會中生存時,發現毫無作用。
開篇點題,也直面了「辯論」的本質。
第一集就開始了一場比較有現實意義的辯論,「女士優先是不是一種歧視」。
反方觀點:女士優先是歧視
女士優先是建立在男權社會中的一種概念,我們在遵守女士優先這個概念時其實是將女生放在弱勢群體中的一種做法,以呵護之名卻行歧視之實。
正方觀點:女士優先不是歧視
女士優先是對女性的一種關懷,是建立在男女性別差異之上一種儘可能公平的做法,女士優先的做法是一種美德。
一番唇槍舌戰,覺得哪一方都很有道理……那麼你覺得,「女士優先是不是一種歧視呢?」
最後號稱天才辯手的學長總結髮言:消除歧視不是對差別視而不見,是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個自信公平的認知,理解和寬容才是歧視最終的墳墓。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結果……
其實辯論真的是沒有結果的,無論最後贏的是誰,另一方也是有自己的論據可依,通過辯論讓我們對一些事情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辯論的意義所在。
學長同時也點出辯論中一個底線,辯論是探究事物本質的一種方式,是以思維碰撞的方式來探究事物本質,而不是咄咄逼人的無理取鬧。
若單從辯論這一塊來看,這部劇的節奏還是很緊湊的,第一集就開始了一場辯論,第二集就開始正式的比賽,沒有拖泥帶水。
雖然劇中很多臺詞都讓人看得尷尬不止,但是在每場辯論的戲碼中,編劇還是很靠譜的。
每一場辯論都頗為精彩,會讓觀眾為劇中的人物的卡殼而擔憂,也為他們勝利而狂歡。
劇中《奇葩說》選手的加盟也讓不少辯論迷眼前一亮,馬薇薇、黃執中等專業辯手的出現提高了整部劇水平。
範湉湉更是直接以老師身份出演,演技有待提高,但情懷牌打的還是到位的。
辯論這個題材是比較小眾的,在現實的校園生活中它不像考研、四六級這些大眾化題材讓人感同身受。
在很多人眼裡辯論依舊是個含糊不清的東西,「一群人在瞎叨叨」、「沒有意義的東西」等等。
近幾年《奇葩說》、《黑白星球》、《耐撕秀》等辯論類綜藝節目的興起才讓更多人了解、喜歡上辯論。
所以對這部劇中關於辯論的看法也有很多,經歷過學校辯論並且喜歡的自然是支持,而且還從中找到不少曾經的影子;
而沒有經歷過辯論或者壓根不喜歡的就沒有那麼熱情了。
其實青春劇滿足不了所有人的幻想,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盡相同,但在劇中也多多少少能找到我們曾經的影子。
比如剛入學進到自己寢室時,確實有父母為之忙碌的嬌嬌女,也確實有跟你主動打招呼的那個人。
還記得當年跟自己大學室友初見的場景嗎?
比如剛剛開學時總是被「強制」性參加一些活動,導師還會讓班長登記姓名確保每個人參加。
像《辯友》這種直接拿出一個具體點的青春劇自然爭議會更多。
但小編還是很支持《辯友》這種具象化青春片的出現的,雖然小編大學也沒經歷過辯論。
題材小眾但能讓更多觀眾看到自己生活中沒有卻是真正存在的經歷,打開觀眾的眼界和認知,了解更多不一樣的經歷,不正是影視劇存在的意義之一嗎?
整部劇最後的一場辯論主題是「辯論有沒有意義」,回扣了整部劇的主題也升華了劇集的深層含義。
因為將這個辯題宏觀化後你會發現,它其實也是在對人生和青春的一個探究,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意義?
人生中會有很多時光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就是那些看似沒有實際功效的時光,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