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這回誰說
許經燕
國際鋼琴藝術博物館籌辦中心主席,深圳鋼琴音樂節主要發起人之一,任組委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1963年生於福建,15歲移居香港,三代人都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1980年,他成為當時香港「國際琴行」最年輕的鋼琴音樂教師,兼鋼琴調音師。1982年,他創辦了「聲輝琴行」和「聲輝樂譜出版社」,踏上了收藏古董鋼琴這條路,2014年開始他將鋼琴收藏放在了深圳。迄今已收藏600多臺古董鋼琴。
第六屆「深圳鋼琴音樂節」正在進行,該音樂節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被業內人士稱為「一個琴奴」,歷經近40年,世界各地尋找鋼琴,尋找歷史,收集西方文明,迄今收藏了600多臺古董鋼琴。此人叫許經燕,他的收藏涵蓋了鋼琴製造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鋼琴品牌200多個,他的藏品跨越3個世紀,囊括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鋼琴發展黃金歷史中各個時期不同種類。
他的收藏背後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想在深圳建國際鋼琴藝術博物館,讓全世界的鋼琴家族在深圳團聚,豐富深圳「鋼琴之城」的內涵,然而他現在的大多數藏品都堆在倉庫裡,難與公眾見面。2014年,他在深圳龍華發起成立了「國際鋼琴藝術博物館·籌辦中心」,在這裡展示近百臺他的收藏精品,這一臺臺有著滄桑感的鋼琴,也述說著收藏背後的音樂故事。
為給父親長臉,和鋼琴結下不解之緣
許經燕的「國際鋼琴藝術博物館·籌辦中心」,位於深圳龍華區梅坂大道的雅星大廈,步入雅星大廈二樓便恍如進入一個由古鋼琴構築的超時空。這裡就是一個小型的鋼琴博物館,現場擺放著近百臺古董鋼琴,有「鋼琴中的勞斯萊斯」產於1873年的施坦威方形大鋼琴,有最早的產於1773年的索曼·布萊德瑞瓦方形鋼琴,有產於1801年海頓晚年曾經彈奏的艾拉德三角鋼琴,有布羅德伍德家族百年經典制琴,有1885年的貝森朵夫……
雅星文化集團公共事業部主任楊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許經燕歷經近40年,迄今已收藏有600多臺鋼琴,收藏到全世界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歷史最完整、體系最完整的古董鋼琴,他的收藏涵蓋了鋼琴製造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鋼琴品牌200多個,他的藏品跨越3個世紀,囊括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鋼琴發展黃金歷史中各個時期不同種類。這些大部分已運抵深圳。自2014年以來,分別在深圳博物館、深圳音樂廳、深圳寶安機場舉辦過古董鋼琴博物館公益展。
談起自己收藏鋼琴的緣起,許經燕表示是受父親的影響。「我父親是縣城裡第一中學的一位音樂老師,鋼琴是我父親終身的事業,他是我的偶像,他手指長長的,彈得一手流暢的音律,幾乎無所不能,我要為他長臉,我要他因我驕傲。1982年,開始了自己創業,開琴行,鋼琴培訓、二手鋼琴買賣、新鋼琴貼牌,自己編曲到處表演推廣,成立樂譜出版社、教育出版社、音像製作出版公司。因為從事二手鋼琴的買賣,接觸各國各時期的老琴,從此,和鋼琴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在找它們,它們也在等我」
許經燕表示,走向鋼琴收藏這條道,其實還緣於不想輸給外國人的心態。「由於業務的原因,經常出國,也喜歡走走博物館,特別是歐洲的大博物館,總是看到別國的文物,有大件的,也有小件的,也有我們中國的。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他們用什麼方式拿走了我們這麼多祖先的寶貝。鋼琴源自西方,但藝術屬於世界,也屬於中國!」
正是因為這種不服輸心理,許經燕開始了漫長的尋找鋼琴,尋找歷史,收集西方文明的生活。他在世界各地布下「眼線」,只要聽說有古董鋼琴的消息,不管是在哪個國家的哪個角落,他都會第一時間趕過去。
「一臺一臺又一臺,來自世界上各個角落,它們歷經的路途可以圍繞地球數圈,歷經的艱辛實在無法言語。它們有來自教堂的,來自各地收藏家的,來自博物館的,來自私人家傳的,來自古董店的,來自鋼琴商家的,來自搬家公司的,來自貴族的,來自古堡的,來自會所俱樂部的,也有來自垃圾站的……。我在找它們,它們也在等我。今天,我們收集了600多臺,讓它們相聚一堂,它們也正在等待著生命的重生,為世人重新奏響歷史的聲音。」許經燕說。
講起鋼琴收藏背後的故事,許經燕很是動情。他說,每臺琴背後都有著感人的故事,100多年來,這些琴都有誰彈過?曾經為多少的家庭帶來歡樂?又成就了多少的鋼琴家?有一天傍晚,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布洛克爾坐在一臺鋼琴前面彈了很久很久,之後站起來說:在他彈琴的過程中,一直在想著,這是一臺非一般的大型音樂廳演奏鋼琴,100多年來曾經有哪些鋼琴大師在這臺鋼琴上演奏過?有多少偉大的作品通過這臺琴被演奏出來?為多少人帶來了歡樂?今天他是其中一個!是的,我們也將是其中一個。
還有因為價錢痛心的時候,3年前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原本談好1萬美元的一臺琴,因為當時在美國的侄兒遲了付錢,被別的買家買走了,他不得不花10倍的價錢,再買回來。
想使深圳成為「國際鋼琴音樂之城」
從2013年起,許經燕開始將目光集聚到深圳,他發起舉辦了「首屆深圳鋼琴音樂節」,該音樂節如今已經成為了深圳一年一度的世界鋼琴音樂藝術盛事。也是從那時開始,他逐漸地將自己的大多數藏品搬到了深圳,他希望在深圳落地全世界最具規模的古董鋼琴歷史博物館。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系統的鋼琴博物館,都是私人收藏較多。」許經燕說,國內只有廈門鼓浪嶼有像樣的鋼琴博物館,在國際上也比較知名,但也不過才103臺鋼琴。
「就藏品數量而言,目前深圳的古董鋼琴收藏在世界上有記載的鋼琴博物館中,堪稱藏品最多的一個。但限於場地面積,大部分珍貴藏品只能沉睡於倉庫之中。我理想的鋼琴博物館至少需要兩萬平米的展示空間,如此才能達到比較完整和系統地去展示和傳承鋼琴文化的目的。」
許經燕表示,若能將國際鋼琴歷史博物館落地深圳,將會是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也將會使深圳成為無法取代的「國際鋼琴音樂之城」,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許經燕表示,他們一家三代都與琴結緣,「我的母親走了,我的父親也走了。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澳洲,小兒子在英國。他們也擔負著收集鋼琴歷史的使命。但現在收藏也面臨著困境。」
「近40年來對古董鋼琴的收藏,就是為了實現我個人心中的夢想(將世界的鋼琴歷史完整的展現)但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已經將我個人的大部分財力耗盡,如此大規模的鋼琴收藏量面臨著巨大的維修、維護、保養、倉儲、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是無法做好這些的。」許經燕說。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謝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