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對談感情經營之道 生活需要多點儀式感

2020-12-13 財經網

最近,楊丞琳在李榮浩生日這天曬出了一期特殊的vlog,視頻中記錄下了去年李榮浩在生日當天突擊求婚的場景,畫面裡兩人幸福感滿滿,讓人看的好生羨慕。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一些精心設計的儀式感往往能給伴侶帶來更多幸福感,感情也會更穩定長久。伊對說,感情需要經營,生活需要多一點儀式感。

因為疫情期間暫時不能見面,被網友戲稱為牛郎織女的兩人,如今還在忍受著「異地戀」的痛苦。前不久楊丞琳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分開的第100天,我想你了」的心情。回顧兩人五年多的相處,不難發現,李榮浩也是一個儀式感十足的人,每年楊丞琳生日總是第一個零點送祝福,今年更是傲嬌的把稱呼從「我的女孩」升級成了「老婆」。即使分隔兩地,李榮浩也會時不時的送上驚喜禮物,無論是全套Switch手柄還是禮服洋裝,都是心意的表達,每一個儀式感的背後,都是真情的流露。

蔡少芬和張晉是娛樂圈公認的模範夫妻了。或許之前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對「女強男弱」的姐弟戀,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反倒成了人人羨慕的一對,把平常的生活也過成了詩。恩愛生活少不了兩人的互相理解和互相欣賞,當然也少不了「儀式感」三個字。張晉的攝影攝像技術堪稱專業,不僅各種生日和紀念日要單獨約會,還會用DV拍下一段記錄珍藏,連蔡少芬生三胎他也是全程陪同加視頻記錄,剪輯成了紀念短片。還記得金像獎上的那番獲獎感言嗎:「我要感謝我的太太,有人說我這輩子,都要靠她,我可以告訴大家,沒錯,我這輩子的幸福就是要靠她。」試問有哪個妻子聽了會不感動呢?言語上的表達同樣重要,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和每一個女孩一樣,娛樂圈大姐大劉嘉玲也很看重「儀式感」三個字。對她來說,珠寶項鍊不一定是情人節的必選項,但花和卡片是一定要有的。在她和梁朝偉的感情長跑中,雖然平日裡很少秀恩愛,但從一些採訪花絮中還是能一窺兩人甜蜜的日常。儘管她經常吐槽梁朝偉「不做家務,連燈泡都不會換」,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男神,但她同樣對梁朝偉在儀式感上的到位給予了高度評價。除了各個傳統節日和紀念日裡再忙也要聚一聚,還少不了花和卡片。劉嘉玲曾經在節目上透露,自己的柜子裡收藏著一大堆梁朝偉這些年送給她的卡片,她還會時不時拿出來念一念調侃梁朝偉。這些昔日的小小儀式感,如今回頭看來都是滿滿的回憶。劉嘉玲說過:「很多的回憶是靠自己製造出來的」,真的很難不鼓掌贊同。

縱觀娛樂圈的恩愛情侶,黃磊和孫莉,張智霖和袁詠儀,鄧超和孫儷,吳尊和林麗吟,他們都精緻對待生活。一束鮮花,一份蛋糕,一個擁抱,背後都是「我愛你」三個字。每次出門逛街時的十指緊扣,每次分別前的額頭親吻,都是用行動在向伴侶表達「我在乎你,我願意為你花時間,我希望能讓你開心」。

伊對說,感情需要兩個人的共同經營,生活中需要多一點儀式感。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期待來自另一半的驚喜,或是禮物鮮花,或是一句簡單的告白,但大部分的男生都覺得做這些事矯情又麻煩,甚至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這是男女雙方在感情呈現形式上的偏好差別,男生偏理性,女生則以感性為主。但兩人相處過程中,儀式感真的是如同魔法一般的存在,不一定要送多貴的禮物,不一定要多隆重的約會場景,兩個人手牽手一起看個電影、多說兩句土味情話,都可以讓平淡的生活中增加一點甜度。

說了這麼多感情的經營之道,我們再來回到感情的起點,如何結識到對的那個人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妨走出相對狹小的生活工作圈,來視頻戀愛社交軟體伊對App看看,這裡有很多在找尋真愛的單身男女,通過伊對App搭建的視頻社交平臺,可以輕鬆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聊個痛快,遇到心儀的TA。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也是啊
    沐沐安安靜靜的不會吵鬧,也不會無理取鬧,子涵是個大直男,也不會去在意那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一個不會撒嬌,一個不會浪漫,慢慢地,兩個人真的就是各忙各的,在一個兩千人不到的小校園裡,兩個人只能靠在路上的偶遇來見面。我一直不理解他們經營愛情的方式,太過平淡。
  • 節日告訴我們,生活需要儀式感
    端午節我們要吃粽子,中秋節要吃月餅,這些無不是生活中的儀式感。所以儀式感在生活中很重要,不管你提不提及,你的生活中都會需要它。沒有儀式感的生活,枯燥無味,沒有小驚喜,沒有特別,只是簡簡單單,只是平平淡淡。這樣的日子過多了,也就乏味了,就像是天天在家吃飯,偶爾出去吃一頓,就會感覺今天不一樣了。
  • 《生活需要儀式感》-讀書筆記2
    本篇的對象為《生活需要儀式感》,連山\編著。對於「儀式感」,我們的第一印象差不多就是作秀、擺拍之類,重形式而輕內涵,顯得矯揉又做作。就比如老夫妻之間搞什麼浪漫,總令人覺得多此一舉。其實生活中的「儀式感」必不可少然而本書卻認為「儀式感」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且這種態度會讓生活變得更高級
  • 生活需要儀式感,那麼釣魚需要儀式感嗎?
    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那麼問題來了,釣魚需要儀式感嗎?在大多數人的心裡可能覺得釣魚人都比較豪放,釋放體內的狩獵天性。儀式感這玩意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扯淡,他們不需要!
  • 《生活需要儀式感》:真正有儀式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今天,羅勒想和你分享的書是李思圓的《生活需要儀式感》。看到書名,不知道你的心中會不會湧出一股神聖感?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儀式感」這個詞,就會不自覺地想起婚禮儀式,畢業典禮等等。相信你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
  • 《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原因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什麼是儀式?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或許會讓我們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儀式?生命很好,不要得過且過, 不要讓生活僅僅只是生存。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提醒我們, 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而我們都需要儀式感, 來喚醒我們內心有趣的靈魂和熱忱。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劉華:需要儀式感的不止生活,還有設計
    【太平洋家居網】「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內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這是來自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辛格霍夫對「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的解釋。擁有多個身份標籤、熱衷設計跨界的「斜槓」設計師劉華也同樣在意:「需要儀式感的不僅是生活,還有設計。」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
  • 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寫給有心改變卻又失去方向的人
    這本書由青年作家李思圓創作,李思圓,青年作家,十點讀書人氣作者。她的文筆有溫度,有力量,文風清新自然,樸實真摯。她也是在自己經歷過太多發燒、發狂的故事之後才恍然明白,不管處於何時何地,都要擁有儀式感,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 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 生活需要儀式感!讓在意的事有敬畏
    「儀式感太矯情,與灑脫的、自由的人生觀相衝突。儀式感太虛無,把時間浪費在了無意義的事情上,脫離了現實。簡單的生活、舒適的生活才能要追求的,而有儀式感的生活,則帶有太多的繁瑣,太多的縹緲」。這就是我之前對儀式感的認識,用鄙視的眼光看待了它很久,現在我需要為它正名:生活需要儀式感。
  • 生活需要點儀式感,那些好聞助眠的香薰蠟燭
    生活需要點儀式感,那些好聞助眠的香薰蠟燭小編想像中的房間是有一盞暖調色的檯燈,一個投影儀,還有一些小巧可愛的香薰蠟燭擺放在床頭,關燈的時候,整個房間都是很暖的、很溫馨的,這樣的擺設就會讓人有一種很放鬆、很舒服的感覺,也很容易就入眠,有良好、充足的睡眠質量
  • 生活,需要有一點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有時候,你會覺得生活太過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積極的情緒,化解掉消極的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愉悅身心、豐盈靈魂的細水長流。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在把本來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不一樣;它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它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注重儀式感的女生,凡事都要有一個儀式。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我聽過一個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小王子》中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日子仿佛複製粘貼。
  • 《小王子》讀後感:生活需要儀式感
    我們從小到大,多數時候過的是充斥著「三點一線」的生活,一成不變,漸漸地習慣,也漸漸地麻木。早餐隨便對付一下,有時間散散心還不如蒙頭睡大覺,加班回來床上一躺到天明。生活如一汪枯泉,看不到波瀾與清澈,百無聊賴只得抱怨日子實在是無趣。或許,儀式感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對精緻人生的執著和莊重。
  • 生活需要儀式感,喝茶亦復如是
    另一位做茶的朋友開玩笑到:他的生活就是以茶為伴,不是在喝茶就是在做茶。其實,一個人喝茶正好可以細細品味茶的色香味形,沒有幹擾,而且獨享一個人的時光不是也很美妙嗎!生活需要儀式感,而我生活中的儀式便是泡茶喝茶。
  • 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需要節奏感!
    生活因為太普通所以創造了節日,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儀式感,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所以人生也需要節奏感!生活要有儀式感!吃麵要用大碗,吃大米就要用小碗,像電視劇裡一樣。」我聽了,覺得說得有道理,就把全家的碗都換成了一模一樣的小瓷碗,嗯,真的瞬間覺得有了不一樣的感覺,一下就高大上起來,這個就是儀式感的效果吧!不僅看上去好看,吃的也好像更香了點。其實飯還是平常的飯,為什麼擁有儀式感會感覺更好吃呢?
  • 生活,需要細節中的關心,需要浪漫的儀式
    文字/深情圖片/網絡都說生活需要儀式感,浪漫而有情調的日子,生活才不會枯燥乏味,紀念日收到禮物,特別的節日來一份意外的驚喜生活是需要儀式感,但是那也要看你和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有品味懂生活的人,才會精心製造浪漫的氛圍,給單調的生活以色彩。就像前一陣子的熱播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裡的王析翊,就是為了給安娜一個有儀式感的求婚,而精心準備了一次豪華遊輪旅遊,卻不想陰差陽錯地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陳嘉欣,最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 「小確幸」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面由心生願你熾熱歡愉也雲淡風輕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而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時候它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在沒有看到這句話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的生活是在裝逼。房間要收拾整齊,被子起床後要疊好,看書要泡一杯花茶,去健身房必須買好整套的運動服和瑜伽服……直到看到這句話,我才像豁然開朗,是驚訝,或者是釋然。這些並不是矯情,是熱愛,追求,是一種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