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 講文字之外的故事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圖畫書 講文字之外的故事

  《牙齒、牙齒、扔屋頂》

  《喀噠喀噠喀噠》

  《棉婆婆睡不著》

  任何出版門類的大發展,均是以原創成熟為標誌的。

  圖畫書不同於「圖畫故事」「連環畫」,是以圖畫為主體敘事抒情、表情達意的文學類型。這一少兒出版界、閱讀界的新寵,在經歷十餘年的「圖畫書熱」,通過大量譯介和引進國外圖畫書完成對圖畫書的「愛」與「知」後,得到廣泛普及和迅速發展,從2016年少兒圖書選題來看,中國原創圖畫書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2008年創辦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一直跟隨著這一歷程,獲獎圖畫書《團圓》《躲貓貓大王》《一園青菜成了精》《荷花鎮的早市》《西西》《青蛙與男孩》《看不見》《耗子大爺在家嗎》《牙齒、牙齒、扔屋頂》《棉婆婆睡不著》《拐杖狗》等,呈現了原創圖畫書這些年來的藝術水準、創造力及人文內涵,見證了華文原創圖畫書由起步到綻放光彩的歷程。

  原創圖畫書如何在書籍形態、文本構成、藝術表現和編輯水準上度過啟蒙期,向世界水準邁進,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何為優秀圖畫書

  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共收到196件(套)符合資格的參賽作品,來自中國內地的有65件、香港10件、臺灣115件;馬來西亞5件;新加坡1件。入圍作品中有些對生命、歷史文化呈現和現實思考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如《牙齒、牙齒、扔屋頂》《小喜鵲和巖石山》《拐杖狗》《人之初》《北京遊》《記事情》《上廁所》《老糖夫婦去旅行》;有些充滿童趣和想像力,如《跑跑鎮》《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遲到的理由》《我自己可以》;有些在圖像呈現的藝術手法上富有特色,例如《功夫》《尋貓啟事》;有些在文本的敘事和形式構成方面十分用心、富有創意,例如《恐龍快遞》《紅色在唱歌》《你喜歡詩嗎?》等。

  最終獲獎的5件作品為《喀噠喀噠喀噠》,作者、繪者為林小杯;《棉婆婆睡不著》,作者廖小琴,繪者朱成梁;《牙齒、牙齒、扔屋頂》,作者、繪者為劉洵;《小喜鵲和巖石山》,作者劉清彥,繪者蔡兆倫;《拐杖狗》,作者、繪者為李如青。

  獲獎圖書不僅文字與圖畫品質俱佳,而且在主題的發掘與呈現、情節的節奏與連貫性、圖文配合等方面,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呈現了豐富的創造力及趣味文化特色。

  評委會主席方衛平如此闡述評委會的評價標準:「在考評一部作品質量的時候,大家更多考慮它的綜合藝術成就,包括童年觀,奇思妙想,精細程度、完美程度,趣味性、幽默感等。有的作品可能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比如《只有一個人的學校》,對童年的關注、理解很是打動人,但表現形式弱了一些;《恐龍快遞》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探索;《人之初》在題材領域的拓展,從一個受精卵開始談生命的孕育,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但最後在綜合的競爭當中落了下風。」

  總而言之,圖畫書正向著藝術表現的深處,生命、文化的深處開掘。像《棉婆婆睡不著》不僅表現了一個溫暖的親情故事,在表達中也有很多畫面的設計——書中的畫面始終朝右,因為右邊有棉婆婆牽掛的物事;棉婆婆半夜裡把燈拿出去,掛在村頭;老伴回來後,又把燈拿回來了,這種細節交代,在文字裡是沒有的。《牙齒、牙齒、扔屋頂》,把童年的經歷和時代的變遷結合在一起,很厚重。

  原創著重表現本民族文化和當代生活

  從獲獎作品來看,原創圖畫書呈現出了鮮明的特點。

  其一,原創圖畫書對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及當代生活,對社會變遷、童年命運、人際冷暖,表達了明顯的關注。而西方圖畫書不一定有太多的社會的投影。

  其二,原創圖畫書在創作的奇思妙想、創意、個性、圖像語言的個性化呈現等方面,越來越展示出了自己的個性。如果說,前幾年,很多畫家尤其年輕畫家在模仿西方的繪畫語言和風格,原創圖畫書對圖畫語言的表現特徵還不夠敏感的話,近幾年,這個問題得到了關注。

  然而,在評論家、豐子愷圖畫書獎評委劉緒源的觀察中,原創圖畫書的創作出版中,「大幹快上」的問題依然存在。「有一些出版社非常迅速地出幾十本,甚至計劃兩年內爭取出100本。他們出的書我也看到了,很明顯的是拿一個現成的文本,一篇散文或者一篇小說,切割成二十幾塊,然後請畫家配圖。這樣的圖書,把畫抽去,對文本一點影響也沒有。」他評論說,這樣的圖畫書就是造一個外形,其實還沒有真正掌握圖畫書的規律,離真正的圖畫書是有距離的。

  在第一屆豐子愷圖畫書獲獎作品中,周翔的《荷花鎮的早市》以極富東方韻味的水彩畫風,展示了荷花鎮充滿生活氣息的早市。「我認為主要是基於成人的眼光進行創作。《荷花鎮的早市》更像一幅長卷的年畫;對於民俗,成人的興趣比兒童的興趣大得多。」但周翔去年拿出的作品《耗子大爺在家嗎》,劉緒源認為是一個真正充滿兒童想像的故事,「周翔可能已經是國內極為優秀的圖畫書作者之一了」。

  真正的故事在文字和圖畫之間

  薄薄一本圖畫書,要講一個完整明了同時懸念重重的故事,需要作者在敘事方面的高超技巧;其次,圖畫書裡的圖畫就像小說的語言一樣,承擔著敘事表意的功能,構思圖畫需要色彩、視角、線條等方面高明的表現技巧。

  圖畫書有兩個敘事主角,一是文字,一是圖畫。在一本圖畫書當中,文字和圖畫如何各自拓展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其合作又如何造成一種富於藝術性和思想內涵的文學結果,不僅考驗著圖畫書作家,還考驗著編輯。有時,「一部看起來形式上精美的圖畫書,實際並沒有摸到圖畫書的藝術癢處,從根本上就沒有尊重兩個敘事主體的存在。」方衛平如是說。

  「凱迪克金獎」和「格林威大獎」的獲得者、圖畫書《我要找回我的帽子》《這不是我的帽子》的文圖作者喬恩·克拉森講述了他理解的圖文的合作關係:文字在講述一種故事,圖畫也在講故事,但真正的故事可能是在兩者之間。「比如,圖面上畫的是一個男孩看到一個球;而文字寫的是這個男孩看到了一些東西。孩子在讀的時候就要想,孩子到底看到了什麼,他會研究圖畫,就像研究一個秘密一樣。」「文字不能多說,留下空間,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克拉森認為:「如果圖畫書的作者非常愛他的創作,這種情感會融進書裡,孩子們會認同這樣的情感,感受這樣的情感。這個回答雖然有一些籠統,但確實是我在創作的時候要深深牢記的。」

  獲獎畫家朱成梁說,圖畫書是慢慢磨出來的。「果子沒成熟就摘下來,不好吃。」他的《團圓》畫了一兩年,《棉婆婆睡不著》也畫了一年多。

(責編:湯詩瑤(實習生)、陳苑)

相關焦點

  •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助力 中國原創圖畫書掀高潮
    原標題:圖畫書 講文字之外的故事 圖畫書不同於「圖畫故事」「連環畫」,是以圖畫為主體敘事抒情、表情達意的文學類型。這一少兒出版界、閱讀界的新寵,在經歷十餘年的「圖畫書熱」,通過大量譯介和引進國外圖畫書完成對圖畫書的「愛」與「知」後,得到廣泛普及和迅速發展,從2016年少兒圖書選題來看,中國原創圖畫書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 民間故事如何進行圖畫書再造?
    較之於收錄在《中國童話》中的《漏》原文,明天出版社版梁川改編的《漏》、東方娃娃版黃纓繪圖的兩個版本,在文字上有大刀闊斧地改動,刪除了部分情節、描述地點的文字。這種一路做減法削減情節和文字的結果,使得對故事的理解必須倚賴圖畫,改編的整體思路在於改編為以圖畫取勝的圖畫書。不同於這種做減法的方式,日本瀨田貞二改編的版本卻將故事拉長,文字量幾乎是原來的兩倍。
  • 紮根本土打撈經典,「中國孩子的圖畫書」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蒲公英童書館將之收集整理,推出新版《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系列》含16冊,囊括了古詩童謠以及如《小馬過河》《拔蘿蔔》《蘿蔔回來了》《九色鹿》等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兒童故事,既保留了原汁原味,也使傳統故事煥然一新,當下小讀者得以一窺我國原創圖畫書的百年發展原貌。
  • 圖畫書文字作者修煉手記,怎樣為故事渲染上「文學」之美
    ,那麼在圖畫書中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到底怎麼寫?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如何進行合作問題:在圖畫書的創作中一般是現有圖還是現有文?在文字作者和圖畫作者分開的情況下,先有圖再有文的情況比較少見,比如這本《Life Doesn’t Frighten Me》的文字作者就是在美國天才藝術家 巴斯.奎特 去世多年後再由文字作者結合圖畫作者身前留下的作品經整編後譜寫成詩再出版為圖畫書。
  • 淺談圖畫書中的「圖畫」的六大作用
    語言、圖畫、文字是人類溝通情感,傳達思想依次出現的三大工具。語言最早,但經過巴列塔事件後,非本族人們之間的溝通有了障礙,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化,差異也很大。只有圖畫(包括插圖、攝影、圖表、符號)最能打破時間、空間和人際間的隔閡,是古今中外不分國籍、種族、性別、老少,均能相通的「視覺語言」。以圖畫命名的「圖畫書」當然是圖畫唱主角,文字是配角,甚至是跑跑龍套,直至沒有文字也成書。
  • 圖畫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用布藝風格講故事
    、足以影響人一生的故事嗎?13日,傳統布藝圖畫書《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作者張寧、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北京服裝學院講師劉琦、接力出版社副總編輯黃集偉等,圍繞本書是如何將一部面向成人的經典雜文改編成適合兒童閱讀的圖畫書的,獨特的布藝風格是如何創作出來的,以及我們今天應當如何幫助孩子保持「獨特個性」與「同伴交往」之間的平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有趣的探討。
  • 他在法國做圖畫書,把《花木蘭》講出了自由女神的光彩
    書的作者叫葉俊良,他在法國出版的許多原創圖畫書都以東方文化為題材——外國人在法國做原創圖畫書本就很不容易,更何況用圖畫書向他們介紹東方文化。第一次接觸圖畫書是什麼時候?給您帶來了怎樣的觸動?Y-我小時候沒有很多閱讀圖畫書的經驗,因為我識字之後很快就習慣讀文字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兩本圖畫故事書大約是在六、七歲的時候,一本是林良老師寫的故事《小琪的房間》,另一本連書名也不記得,故事裡小女孩照顧一隻受傷的野雁。
  • 什麼才是圖畫書——握著孩子的手,閱讀經典圖畫書吧!
    這是圖書,但不是圖畫書呦!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體。在圖畫書裡,圖畫是圖書的靈魂,有的可以一個字都沒有。圖畫是書的主體,不再只是文字的附庸。我是圖畫書圖畫書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圖畫書是大人和孩子一起來讀的書。當你的孩子還是嬰童的時候,請你把他或她抱在懷裡。
  • 阿甲:圖畫書有什麼用?
    圖畫書用處很大,但是到底有什麼用確實很難說清楚。首先其實圖畫書被批評得最多的就是它的字太少,買圖畫書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麼少的字,沒什麼用。但是要知道,好的圖畫書裡,圖畫發揮了很大的功能,但是文字並沒有退到外面。當然我這裡說的圖畫書也包含了無字書,那是一種例外,大多數圖畫書是文和圖搭配的。
  • 臺灣繪本作家幾米:我用圖畫講故事
    「我的作品不是漫畫,而是繪本,或者叫作圖畫書。」在三個小時的採訪中,幾米特別向記者強調這一點:「我是在用圖畫講故事。」幾米筆下的繪本,突破了以往兒童繪本36頁的固定篇幅。在100多頁的長篇故事中,他以色彩飽滿、想像奇異的畫面,運用蒙太奇式的手法,把都市人的孤寂、無奈、困惑等種種感受表現出來,再配以現代詩般的文字,筆觸細膩感性,直指人心。
  • 白冰圖畫書:中國原創圖畫書的敘事可能和情感探索
    ,別怕》榮獲2017年度新浪優質繪本獎;《吃黑夜的大象》榮膺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換媽媽》登上2016CCBF噹噹童書榜原創榜、2018年度家庭教育影響力圖書TOP榜、獲新青藤最具人氣童書榮譽稱號等;《大個子叔叔的野獸島》入選2018年度「中國童書榜」最佳童書……立足原創出版,深挖本土資源,結合中西方優勢,講好中國故事,白冰系列圖畫書是中國原創圖畫書發展的一個縮影。
  • 凱迪克 他讓圖畫書「活」了起來
    凱迪克自畫像全彩插畫,出自圖畫書《約翰·吉爾品趣事》(1878年),「凱迪克圖畫書獎」的標誌就是根據這幅圖畫設計而成。「凱迪克圖畫書獎」標誌從15歲起,凱迪克到惠特徹奇市擔任銀行職員。在他因畫圖畫書成名後,經常在圖畫裡回憶這座城市的點滴。圖為惠特徹奇街景,出自《官老爺的大架子》(1885年)。
  • 怎樣選擇圖畫書?內在標準和外在因素有哪些?
    圖文的搭配好的圖畫書,圖文的搭配一定要好。什麼叫圖文搭配得好呢?它一定不是簡單的圖文一一對應關係,而是一種深度的互融互補關係,不僅文字會講故事,圖畫自己也會講故事,而且圖畫和文字合在一起也在講故事。正像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裡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故事。」
  • 翻開圖畫書敲開閱讀之門
    有文字的聲音,也有圖畫的歌聲,更有文字與圖畫的合奏。作為圖書的一種形態,圖畫書並非簡單的文圖相加,而是以其文圖互動生成豐富的意蘊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圖畫書也稱繪本,是兒童文學裡獨特的文類,以一連串的圖畫搭配較少的文字(有時完全沒有文字),傳達或詮釋與兒童相關的事物或概念。據臺灣兒童文學評論家、圖畫書譯者柯倩華介紹,目前公認西方史上最早的兒童圖畫書,是1658年出版的《圖畫中見到的世界》,因其重視圖像元素及兒童特質的創舉,被認為樹立了圖畫書最基本的形式。
  • 小故事大道理——圖畫書《100萬隻貓》閱讀推薦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是婉達· 蓋格創作的圖畫書——《100萬隻貓》。作者介紹婉達·蓋格(Wanda Gag):美國著名圖畫書女作家、畫家。《一百萬隻貓》常常被認為是美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圖畫書,說它拉開了上個世紀30年代圖畫書黃金期的序幕。
  • 介紹幼兒最適宜讀的圖畫書
    專家提出,以圖畫為主的「圖畫書」,才應該佔據幼兒早期讀物的主導地位。近日,有專家指出: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讀物應該是孩子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好輔助工具,而不應該是通過簡單的文字閱讀而達到識字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色彩明快、以繪畫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圖畫書」,正是學齡前兒童讀物的最好選擇。
  • 芽芽故事上線「故事中國」系列圖畫書有聲版
    「這是一套很『中國』的圖畫書,它用中國繪畫表達中國故事,用中國故事傳遞中國文化,用中國文化影響兒童和世界。」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評價「故事中國」系列圖畫書。藝術性與故事性合一用中國繪畫講中國故事「故事中國」系列圖畫書包括中國名人、十二生肖和名勝古蹟三個中國傳統文化科普系列。
  • 首屆兒童時代圖畫書論壇建言原創圖畫書發展
    本報訊(記者顏維琦)由中國中福會出版社主辦的首屆兒童時代圖畫書論壇日前在滬舉行,全國兒童文學界的知名專家、圖畫書界的名師及優秀作者60餘人齊聚一堂,建言中國原創圖畫書的發展。
  • 童書火爆,原創圖畫書時代將至?
    2014年,我國圖畫書引進2000種,原創2000種;童書年出版40000種,圖畫書佔了1/10。雖然原創和引進圖畫書在數量上似乎打了平手,但在市場銷量、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來看,原創圖畫書依然勢單力薄。    圖畫書是一門綜合藝術,更像是由一連串圖畫演繹的兒童劇,視角怎麼轉換,故事如何留白,均有講究。
  • 中國原創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記者史競男、王志豔)「這是一個關於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鄂溫克族的故事,整個故事的基調沉穩、厚重、悠遠,不是那麼色彩絢麗,卻正是我期待的。作為一名圖畫書畫者,我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故事,我等了很久。」我國首位入選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榮譽名單的圖畫書畫家九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