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泰興經濟開發區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2020-12-18 新華日報

泰興經濟開發區是首批13家省級開發區之一,也是全國最早的專業性精細化工園區之一。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泰興經濟開發區港口物流優勢明顯,經過30年砥礪奮進,已經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家企業在這裡落戶,成為國內化工行業的一面旗幟。創新轉型、能級提升、綠色發展,伴隨著園區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一大批企業逐漸成長為行業翹楚,園區先後獲得國家新型工業化(化工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單位、國家綠色化工園區(創建)單位等一批「國字號」金字招牌。

「1+2+X」產業布局

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工及新材料基地

▶▶新聞回放

2019年9月11日上午,南京。全球新藥合作研究開發生產領域(CDMO)領軍企業——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與泰興經濟開發區籤訂新藥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副省長馬秋林代表省政府對項目籤約表示祝賀。他指出,生物醫藥產業是江蘇致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合全藥業新藥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項目落戶泰興,必將對泰州乃至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藥明康德項目是泰興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我們在做精做特做優精細化工產業的基礎上,向新材料、健康美麗產業延伸拓展,放大重點龍頭產業項目輻射帶動效應,實施項目大攻堅,打造世界級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基地。」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吉勇說。近年來,泰興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形成較為完善的氯鹼、烯烴產業鏈和化工新材料、醫藥、日化等特色產業集群,產業發展基礎堅實,上下遊配套齊全,核心競爭優勢明顯,一個以精細化工為支撐、以新材料和健康美麗(醫藥、日化)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保障,自主可控、特色鮮明的「1+2+X」現代產業體系嶄露頭角。

化工,是泰興經濟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因為要發展,泰興人「愛」它; 因為要環保,泰興人又「恨」它。但如今,作為化工園區的經濟開發區已然大變樣:化工產業精細化率達52%、產業關聯度達66%,成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集聚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鏈不斷拉長、接粗。

國內首個專業日化產業園——中國泰興日化產業園就設在泰興經濟開發區。園區依託雄厚的上遊精細化工、天然油脂、植物萃取產業基礎,並將泰興獨有的健康醫藥產業功能要素、平臺載體、行業人脈、渠道終端、商業模式等優勢資源,與美麗日化產業跨界糅合、無界融合,創新提出「美麗+健康」藍海發展戰略,著重發展家庭護理用品、個人清潔用品、個人護理用品、美容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業,致力打造美麗健康全要素融合發展的產業集聚高地。

「園區考慮這是一個『美麗+健康』的產業,所以將日化產業園所在地打造成一個大公園。」泰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坤說,建設生態型日化產業園,是泰興經濟開發區經濟業態嬗變的縮影。此舉不僅體現綠色環保理念,更展現化工產業新模樣。園區正加快由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重中之重,推動化工、醫藥、高端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集約化發展轉變,以此轉換增長動力,打造特色產業新高地,不斷厚植跨越趕超新優勢。

園區「轉」出新優勢、產業「轉」出新結構,泰興經濟開發區生態環保實現從「跟班生」到「優等生」的轉變。換掉落後產能、換上綠色優質發展新動能,一批大項目落戶正改變著泰興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業態,今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1個,今年有望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8個。這些「高大上」項目的建設,必將為泰興經濟開發區「聚焦創新轉型、聚力追趕跨越」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力、增創新優勢。

建鏈 強鏈 補鏈

百億級「高精尖」項目紛至沓來

▶▶新聞回放

2020年9月16日,泰興經濟開發區首個單體投資過百億的項目——延長中燃泰興輕烴深加工項目開工,將加快推動泰興經濟開發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泰興乃至泰州打造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集群,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延長中燃泰興輕烴深加工項目,不僅是延長石油和中國燃氣兩大企業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蘇陝深化合作、實現共贏的生動展現。

大力推進園區特色化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是泰興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其中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是泰興經濟開發區聚力發展的兩大特色產業。「延長中燃項目是我們深入推進『六穩』『六保』的具體行動。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把項目建設作為『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項目招引、開工、建設、竣工、投產,更好地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投資和經濟發展基本盤。」泰興市委書記劉志明表示,延長中燃輕烴深加工項目的投資,必將進一步推動在「六穩」「六保」、項目支撐中發揮重要作用。最近幾年,圍繞著產業高級化、特色產業培育,圍繞著泰州市委市政府對泰興提出的「扛起標杆大旗、拼進全省八強」的奮鬥目標,泰興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延長中燃輕烴深加工項目,一方面為泰興經濟開發區建鏈、強鏈、補鏈,推動龍頭企業培育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該項目向下遊延伸,積極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也必將為泰興經濟開發區向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鏈價值高端不斷邁進提供重要的支撐。

新浦化學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基礎化工龍頭企業,也是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鏈的源頭活水。公司現年產75萬噸離子膜燒鹼、50萬噸氯乙烯、32萬噸苯乙烯,特別是110萬噸輕烴一體化項目的竣工投產,圓了泰興經濟開發區十幾年的烯烴產業鏈源頭夢,也使泰興經濟開發區成為國內第七個擁有大乙烯的化工園區。在產業鏈延伸方面,以離子膜燒鹼為源頭,集聚消耗氫氣、氯氣、燒鹼的企業55家,向下遊發展醫藥、日化、新材料等產業,形成氯鹼產業鏈;以輕烴一體化項目為源頭,集聚消耗乙烯、丙烯的企業27家,向下遊發展日化、塗料、建築材料、有機玻璃、水處理劑等產業,形成烯烴產業鏈。

30年一路前行,泰興經濟開發區產業鏈建設成效明顯,氯鹼、丙烯酸、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丙烷等特色鮮明、高端化學品重點突破。在看到基礎化工雄厚的同時,開發區依然發現了進一步發展的原料短板。「園區正依託主導產業,實現了從產品鏈到創新鏈,產業鏈到區塊鏈,製造鏈到服務鏈的全面提升,持續把特色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做精做特,真正走向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揚子江城市群建設中快速崛起。」泰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投資促進部部長田佑君說。1-9月份,全區共實施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02個(3000萬美元或5億元以上項目52個),總投資715.5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11個,結轉在建項目38個,在批項目43個,新竣工項目10個,新籤約項目24個。好風憑藉力,泰興經濟開發區正在區塊鏈經濟新業態中,做大做深做強創新轉型、綠色發展、能級提升這篇大文章。

一二三產融合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新聞回放

2020年9月22日,央視《新聞聯播》聚焦泰興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泰興市濱江鎮黨委書記蔣益公在智能玻璃大棚裡接受採訪,他這樣告訴全國人民:今年豐收來之不易,我們組織黨員幹部,充當他們的「田保姆」「代管家」,保春耕抓生產,做到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兩不誤。

「作為以工業園區為主體的鎮街,鄉村振興同樣可以走在全市前列。我們全力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加快農業提質增效上臺階。」在蔣益公看來,濱江鎮這幾年堅持走專業化、特色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之路,積極探索「農業+電商」「農業+智能」「農業+旅遊」等現代農業新模式,不斷提升農業園區建設水平,為全市鄉村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圍繞「三農」高質量發展,濱江鎮堅持用抓工業的思路,重抓農業項目招引建設。4月8日,按照「一心、一軸、兩廊道、四區」規劃分區,規劃建設面積1萬畝的濱江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開工,目前已經招引1億元項目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建成之後將成為集研究創新、產業帶動、示範推廣、休閒觀光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綜合示範基地和現代休閒農業示範區。

9月9日,濱江鎮舉行「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村企聯建項目籤約儀式,全鎮24個村、23家聯建企業參加集中簽約,聯建總投資超3.8億元。據濱江鎮人大主席施峰介紹,自「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活動開展以來,濱江鎮以產業融合發展為目標導向,因地制宜抓好村企對接、項目服務,融合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多種聯建形式,村企之間實現資源有效互補,鄉村振興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

以人為本強民生,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三拆兩清」專項整治,「暢流活水」「三清一綠」「雙月攻堅」專項行動,所有涉農村以「五面清潔」「六有九無」標準開展全域環境整治,21個涉農村全部通過驗收。有序推進「854515脫貧攻堅工程」,濱江鎮通過基金池兜底、發展扶貧產業、提高生活保障標準等多種方式強化精準施策,有效應對返貧,確保低收入農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500元,全鎮18個經濟薄弱村收入均達45萬元以上,其中經濟強村達到15個,全鎮904戶1459人低收入農戶「一穩定兩不愁三保障」高質量落實。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配合經濟開發區發展的需要,村居迎來了鄉村振興轉型機遇。年初,安置小區社區化改革作為濱江鎮黨委的基層黨建「書記領題」項目全面啟動。對照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職能定位,逐步推進安置小區構建一個黨組織統領、一個派駐機構管轄、一個業主委員會監督、一個專業物業管理單位服務、1套完善管理制度執行的「1+4」管理體系,建立「鎮—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網格,壓實各級網格長的「第一責任」,健全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單元責任區、黨員責任崗四級「黨建責任體系」,切實將黨建引領貫穿至基層治理末梢,積極推動社區化管理的黨員管理、居民服務、社會治理、物業服務、小區環境整治和城市創建五大職能轉移,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微米」、帶活精細治理「一盤棋」,濱江鎮仁壽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濱江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獲司法部表彰。

相關焦點

  • 高郵開發區 打造沿江「高質量經濟帶」
    位於江蘇沿江經濟帶的高郵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一直居全省省級開發區前列。今年,開發區以「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繪製出一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壯大招商引資「火車頭」。高郵開發區堅持「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模式,圍繞光儲充、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製造、生命健康等重點培育產業和重點打造的產業園區建設,成功招引落戶總投資達50億元的6GW高效光伏電池線項目,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晶櫻光電二期項目以及功率半導體集成電路項目和液晶面板後端綁定等外資項目。
  • 【卷首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2019年11月2-3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華社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山東省國資委、濟南市人民政府、經濟參考報社承辦的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
  • 泰興法院《民法典》宣講團走進泰興經濟開發區
    泰興法院《民法典》宣講團走進泰興經濟開發區 2020-10-20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濟寧報導  自成立以來,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秉持新發展理念,銳意進取,埋頭苦幹,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書寫新的篇章。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經開區以總分286.96的成績位列全省15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第33位,比上一次排名前進67個位次。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循環化、綠色化,泰興經濟開發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魏少璞】江蘇泰興,因江而生、依江而興,也是一座新興的濱江工貿城市。數據顯示,泰興現有生產性化工企業83家,其中危化品生產企業41家,年產危廢14.5萬噸。如何做好危險廢物整治工作、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化工產業集聚的泰興經濟開發區走出一條可循環、綠色化發展的新路。
  • 武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武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9日 0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聞發布會現場 任勇 攝  中新網武漢12月8日電 (記者 張芹)記者從8日下午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堅定不移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 河口經濟開發區: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河口經濟開發區按照市、區部署要求,聚焦改革攻堅任務,加快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調度,積極謀劃,強力推進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強化項目謀劃儲備,紮實做好前期各項相關工作,為爭取中央、省、市各項政策支持做好準備,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源;切實優化營商環境,主動精準服務企業,強化要素保障力度,在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 泰興經濟開發區和泰州港經濟開發區進入全省前10強
    本報訊(記者 謝榮 通訊員 茆月紅)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省政府近日出爐的《關於2016年度全省經濟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情況通報》顯示,泰州省級開發區排名整體前移,創下歷史最好名次。其中,泰興經濟開發區、泰州港經濟開發區雙雙進入全省省級經濟開發區前10強。
  • 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成主引擎,歷下:讓群眾共享改革成果
    歷下區是濟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核心城區。70年來,始終勇立潮頭的歷下區主動作為,各項工作不斷跨上新臺階。今年以來,歷下區堅持不懈抓好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雙招雙引、城市治理、民生事業「五項重點工作」,在2018年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再獲第一,順利奪得「十一連冠」。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充滿活力的現代歷下,正在全省競相發展的新徵程中繼續領跑向前。
  • 絳縣經濟開發區:多措並舉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求突破,激活全區經濟發展「新動能」,為運城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絳縣經濟開發區通過實踐,探索出一套與改革創新發展要求相適應、符合開發區自身特點、公平公正合理、有競爭力的新型薪酬分配體系,建立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人事相宜、人崗相宜、以崗定薪、績優酬優的常態化機制,為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在「三化」方面,全區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理念正在形成。
  • 新舊動能轉換助推魯南製藥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新舊動能轉換助推魯南製藥高質量發展   魯南製藥集團股份有限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同步推進「存量變革」與「增量崛起」,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青霄有路終須到」,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大道上,動能澎湃的山東正闊步前行。
  • 經濟日報頭版聚焦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今非昔比的山東,通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主任周連華說。   培育壯大「十強」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任務,也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抓手。通過點上突破、連點成線、延線成面、聚面成體,山東在產業布局結構、技術路徑、生態演進等方面,積極探索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並舉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產業結構高端化。
  • 《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關注: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老樹樁上生新芽
    這既是濟鋼集團轉型發展的鮮活比喻,更是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全省進出口首次突破2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今非昔比的山東,通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 高新區: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擎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高新區聊城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01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聊城市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重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
  • ——新絳縣高質量轉型發展紀實
    新建的焦化企業聞不到刺鼻味兒,汾河城區段正重現「流水譁啦啦」的風光,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打造城市新地標,不起眼的小企業在制定國家行業標準……  行走在新絳的大街小巷,近距離感受這座汾河岸畔的歷史文化名城,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風撲面而來。
  • ...匯聚發展動能——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賦能山東經濟蝶變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一直謀求產業升級的山東,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優化產業生態,努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新的發展環境下,如何更好構建產業協同發展的合力?
  • 「雙鳳論道」匯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綠色發展……10月23日,2020安徽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圓桌會在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隆重召開,各級領導、各界嘉賓就有關領域研討交流,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圓桌會上,中國開發區協會秘書長、京津冀開發區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主席關嶸以「發揚特區精神,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關嶸闡釋了開發區起源、概況、與自貿區區別聯繫、高質量發展路徑等有關內容。
  • 全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城市——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
    三年來,煙臺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三重」工作為抓手,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路徑,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高質量制定了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和實施意見,積極構建「一核引領、三帶協同、六點突破」發展格局,蓬萊市、長島縣區劃調整獲國務院批覆,中心城區規劃啟動了200多平方公裡的「九大片區」開發建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4%。區域經濟提質增效,龍口、招遠、萊州連續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煙臺開發區獲得全省重點園區畝均效益綜合評比第一名,高新區成為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 昌樂縣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破立並舉...
    不久前,煙囪下年產50萬噸焦炭的焦化生產線主體被拆除,山東濰焦集團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約兩億元、減少產值近10億元。有人用「壯士斷腕」形容此舉的魄力,殊不知「不破不立」。這背後是昌樂縣深入貫徹省、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部署,嚴格落實省、市焦化高質量發展政策要求的決心,以及推進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