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文 / 黃琰婷 字數 / 2787字
一分鐘速覽
2019/12/11
1. 「夜經濟」與「日間經濟」相對應,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 艾媒報告顯示,中國夜間消費約佔總體零售額的六成,並持續以約17%的規模增長。
3. 各地的「夜經濟」也呈現濃鬱的地域特點,像是廣州特色的夜茶文化讓全市「深夜食堂」湧現。
4. 不過,「夜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至今已顯示出不少問題,其中安全問題佔比49.4%,夜間交通不便佔比 25.8%。
近段時間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多個城市相繼出臺的新一輪促消費政策中,「夜經濟」一詞作為新的消費增長點頻頻出現。
什麼是「夜經濟」?如何發展「夜經濟」?
提到「夜經濟」,人們容易將其與傳統認知中的「夜生活」如酒吧、宵夜、夜市等掛鈎,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時空延展,消費需求升級,如今的「夜經濟」已不僅僅與「吃」相關,而是與飲食、旅遊、購物、休憩、娛樂、體育、文化藝術展演等融合發展成為一種新的多業態經濟模式,也成為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一種新的消費方式。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現代服務業處處長陳麗芬指出,「夜經濟」彰顯一個城市的特點,是城市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也將是新一輪城市競爭的「新賽道」。
各地出臺政策掘金「夜經濟」
「夜經濟」與「日間經濟」相對應,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媒產業升級研究中心發布《2019—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產業發展趨勢與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夜間消費約佔總體零售額的六成,並持續以約17%的規模增長。
國際上知名的大都市基本都擁有成熟的「夜經濟」。如倫敦的「夜經濟」已成為英國第五大產業,僅2017年就創造263億英鎊收入,預計到2030年可達到300億英鎊,約佔英國GDP的6%。紐約市是全世界夜生活中心,「夜經濟」每年創造約290億美元收入、25萬個就業崗位。東京的夜生活同樣十分豐富,當中餐飲、住宿業務夜間消費佔到60%以上。
國務院8月底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已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北京市將發展「夜經濟「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著意打造「夜京城」;上海市多部門出臺《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夜間區長」「夜生活執行長」制度;重慶舉辦夜市文化節,打造「不夜城」……
廣東的「夜經濟」發展起步較早,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能力也比較強。據第一財經發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數」顯示,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四市的夜間生活指數排名全國前十。《2019上半年網際網路」夜經濟」報告》顯示,廣東夜間下單活躍指數排名全國第一。美團發布的2019上半年夜宵數據顯示,深圳和廣州在夜宵外賣訂單數上包攬全國第一、第二;《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還顯示,汕頭市過了凌晨零點,小微碼商經營最為活躍……
夜經濟消費傾向年輕、自由、收入高、消費多樣化,90後、00後已成為消費主力。各地的「夜經濟」也呈現濃鬱的地域特點,像是廣州特色的夜茶文化讓全市「深夜食堂」湧現。
不過,「夜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至今已顯示出不少問題。要發展「夜經濟」先要解決以下一些問題。
城市治理亟待升級
一是目前政府管理理念與「夜經濟」發展有一定差距,城市治理亟待升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限制遊客夜間體驗的因素中,安全問題佔比49.4%,夜間交通不便佔比 25.8%。
目前不少地方的城市管理方式與「夜經濟」增長所需要的環境不相符,像是一些城市明令餐館在晚上10點打烊,有些夜店開在小街小巷中被城管查處,宵夜小吃店的衛生、噪音汙染等問題屢遭市民投訴要求查處等。
發展夜經濟,必然涉及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對於電力、天然氣、自來水、地鐵公交、公共衛生、市政管理、安全保衛和應急救援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相關部門相應轉變治理理念,加大在交通出行、配套設施、衛生保障、應急處理等多方面的投入。
市場供給未跟上百姓需求
二是「夜經濟」的市場供給和百姓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現在「夜經濟」比較火,但更多地方偏向餐飲、購物等傳統消費,隨著消費者收入增加,消費加速升級,人們對夜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眾多文藝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等夜間不開放或開放時間較短,這方面市場供給和百姓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政府層面引導供給側的創新。
同時,消費市場下沉(「市場下沉」是指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展,由高端向低端發展)現象非常突出,但現在三四線城市一些潛在的消費需求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如果能夠瞄準消費者需求,把夜間活動發展起來,也能對「夜經濟」發展起到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夜間菜單有待豐富
三是夜間菜單有待豐富,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目前各地「夜經濟」基本以吃喝購物為主,文化要素相對缺失。
中國旅遊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近八成旅遊企業夜遊產品投資規模不足20%;72.99%的旅遊企業提供的夜遊產品品類在30%以下;79.24%的旅遊企業夜遊產品收入不足30%。全國不少地方的夜遊項目存在同質化現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構建安全的夜生活環境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中國「夜經濟」古已有之。在拉動消費升級、滿足人們對更高質量生活品質追求的過程中,「夜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在硬體上加以保障,也要在軟體上加以扶持。
第一,創新管理理念,創建安全的「夜環境」。政府既要「放權」也要「管好」,「夜經濟」與城市管理理念發生衝突時要持包容態度,鼓勵發展「夜經濟」。
「夜環境」安全與否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對擾民、安全等突出問題,要加強監管,更需要加快完善110和消防、應急乃至城管工商等多部門聯合夜間響應機制,為當地居民打造更安全的夜生活場景。
世界知名「不夜城」為打造安全的「夜環境」也採取了不少措施,如倫敦市政府成立夜間經濟活動委員會,專設一名夜間主管,該名主管每周只需工作兩天半,旨在「捍衛倫敦夜間文化價值,推動倫敦夜間經濟發展和多樣化」。紐約成立的「夜生活辦公室」是夜生活產業和社區與紐約市政府機構的聯絡機構,幫助建立和協調製度性解決方案。荷蘭阿姆斯特丹專設「夜間市長」和24小時營業區,授予市內人口稀疏區域商店24小時營業許可,由商家自行決定營業時間。
第二,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作為城市治理方式升級的一個抓手。發展「夜經濟」,配套設施要跟上,要完善交通出行、垃圾及噪音處理等系列問題的運行機制。例如根據社會消費體量和運營成本科學合理地設定公交運營時間,大力完善夜間公交通網絡,在「夜經濟」活躍區域設法增加停車位,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夜間出行需要等。
北京市出臺的《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明確提出建立夜間經濟協調推進機制,設立市區街(鄉鎮)三級夜間經濟「掌燈人」制度、鼓勵相關商協會推進區域夜間經濟發展等,在「夜京城」地標和商圈周邊做好地鐵、公交服務保障,適當增加道路限時停放車位,鼓勵計程車和網約車平臺加強夜間車輛調配,同時通過支持夜景亮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點亮夜間消費場景,完善夜間標識體系、景觀小品、休閒設施、燈光設施、環衛設施、公共Wifi及5G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
第三,因地制宜,結合地域特點擴大優質供給。為發展夜經濟,南京將夜間活動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夜間旅遊「金字招牌」;哈爾濱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項目,促進冬季冰雪旅遊夜間消費……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發展「夜經濟」應充分結合自身文化特點,打造夜間休閒項目。
進一步發展「夜經濟」 廣州這麼做
發展「夜經濟」要符合城市的發展階段,對於廣州這類城市來說,「夜經濟」已經很繁榮,下一步要做的是從供給側發力,為百姓提供更豐富的消費內容。
為此,廣州市從8月開始,省博物館已試行每周五夜間延時開放至晚上8時半,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廣州博物館在內的11家廣州市的博物館(紀念館)實行了夜間開放,未來將重點打造珠江新城、珠江琶醍等夜間消費集聚區,並將「廣州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等作為廣州的標誌性節慶,舉辦夜間活動。另外,各地還可以通過多業態融合的複合型經濟,如「線上+線下」「購物+體育」等精細化打造多樣化的「夜經濟」項目。
·END·
原標題:《夜茶文化帶來的廣州「夜經濟」 遇見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