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精彩紛呈的歷史進程中,出現過多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這些「移民」活動的產生,或因戰亂,或因當朝政府調控,亦或因自身生存發展需要等等。但無論何種原因,「移民」活動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匯,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生產進程!中國古代的歷代移民潮中,要說時間跨度最久,人口遷移規模最大,遷移範圍最廣,影響最為之深遠,當屬明朝初期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
這次的洪洞「大槐樹」移民是如何產生的,又對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呢?眾所周知,中原地區自春秋戰國到北宋時期一直是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然而到了北宋滅亡之後,中原地帶自然災害頻發,加之戰亂不斷,導致「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元朝殘酷統治更是加劇了這一局面。朱元璋結束了元朝統治建國大明後,由於常年的戰亂,天災人禍,導致人口銳減,生產廢置,國庫空虛,老百姓饑寒交迫,國家建設迫切需要百廢待興,於是一場全國性的「大移民,大遷徙」活動便呼之欲出。經過一番分析對比後,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將移民起點定在了山西洪洞縣。
由於這裡自然環境優越,戰亂等天災人禍也很少波及到,因此這裡老百姓休養生息的很好,人口增長迅速,這裡社會安定,風調雨順,而且隨著各地災民的湧入,給這裡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據史籍記載,當時的山西洪洞縣是山西南部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縣。在洪洞縣的周邊有個廣濟寺,寺廟裡香火鼎盛,很多人前來進香。寺廟的前面有棵大槐樹,成年人四五個都環抱不及,大槐樹上枝葉繁茂,下方有大片的蔭地。政府就在這裡支起了辦公桌,辦理移民相關工作事宜。起初老百姓在這裡生活安逸,都不願意遷徙,於是政府就採取多種手段,連哄帶騙加上強制遷移,很多人被迫從此世世代代永遠的離開了故土,遷往了全國十幾個省,五百多個縣市。由於是強制遷移,因此這一路上也是悲慘哀嚎,產生了很多的人文歷史烙印,永遠的烙印在子孫後代的基因裡。比如,現在講的「解手」,「背後」等的現象,還有一些人文特徵,如小腳趾甲呈兩瓣狀,都是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而且移民者由於對家鄉的思念,每到一處定居下來便在自家門前栽起了槐樹,還有以家鄉地名在所在地命名的。比如,北京的趙成營,洪洞營。這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如果你有這些生活習慣和人文特徵,基本上可以斷定你祖上的來處。民間有句話說「問我家鄉居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裡是很多人的根脈所在。
據洪洞縣縣誌以及《明太祖實錄》等史籍記載,從朱元璋洪武初年到朱棣永樂十五年,這短短的五十多年時間裡,明朝官方組織了高達八次的人口大遷移活動。其中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這裡人口遷徙共涉及到了812個姓氏,遷徙的區域共涉及18個省市500多個縣。堪稱歷史之最。這裡有你「祖上」的印記嗎?(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