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是何意,很多人表示不解?

2020-12-12 詩文大觀園

「讀書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很多讀書人將這句話,作為終生抱負。古代讀書人讀書的最終目標是考取功名,自而當官,光耀門楣。

在那個沒有電燈,沒有網絡的年代,要成為一代聖賢,有所成就,就得努力讀書,付出巨大的辛勤。唐代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寫下的這首勸學詩,講述年輕人如何讀書上進,千年來傳唱不衰,成為勉勵孩子讀書上進的好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孩子們學習的最好時間。「三更五更」是指什麼時候呢?一夜有五更,即一更到五更。三更是半夜,是在當天的23點到第二天的1點,三更又名子時,是深夜時分。五更是黎明時刻,即3點到5點。這時公雞啼叫。正所謂「雄雞一聲天下白」,不久天就大亮了。

很多人讀到這裡時不解,讀書從大半夜一直到黎明,整宿不睡覺,人會犯困,這恐怕是受不了的。漢朝的孫敬為了夜晚讀書不打瞌睡而把頭髮系在懸梁上。戰國時期的蘇秦在讀書時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來保持清醒,這都是深夜讀書好學的典範。

不過再怎樣刻苦讀書學習,也不能不睡覺。這裡所說的三更燈火五更雞不是大半夜讀書一直到黎明。應該是從晚上一直讀到三更,或是天不亮五更就起來讀書。這樣子是比較符合常理的。不論是半夜的三更還是將近天亮的五更,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還在入睡,很安靜,不容易被打擾,是非常適合讀書的。

在古代條件非常艱苦,不像現在有電燈。有錢人家還好,沒有錢的人,有的人連蠟燭也買不起,沒有光怎麼辦呢?西漢時期的匡衡,因為家裡買不起蠟燭,他將牆壁的裂縫的地方鑿了不大不小的孔,一道燭光就射了過來了,每到夜晚就借這這道燭光看書。沒有條件也要就創造條件讀書。向我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更應該努力讀書了。

「正是男兒讀書時」,正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期。古代社會重男輕女,一般都是男孩子們在學堂讀書的,女孩子一般是待在閨房裡深居簡出的。不像我們現在男女都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年少時不知道努力學習,到老了才後悔讀書太遲。就是勸誡年輕人趁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這句詩到現在還有很強的警醒意義。

這句詩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著相似的意思。年少時不好好努力上進,等到年紀大了,鬍子一大把了,只能白白地地傷悲。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時間是不等人的,珍惜時間,好好努力才是對自己負責。不要等到年老了,再後悔,到時已為時太晚。

這句詩,看似簡單,卻是深入淺出,蘊含豐富的哲理。最好的讀書時間是三更五更,晨讀不息,勸勉年輕人要及早努力學習,希望人們重視後天的學習,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

顏真卿三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終成一代書法家。顏真卿自己也格外勤奮好學,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其為勉勵後人所作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紅蓮夜月一夢!

相關焦點

  • 非遺詩歷丨三更燈火五更雞
    這「詩」中的幾個句子,明清以來開始廣泛流行,大量出現在各種戲曲、小說、筆記、家訓、鏡銘乃至廣告中,所以不少工具書把它歸入「俗語」「諺語」一類。異文也很多。這也正是俗諺的特徵。比如另有一種常見組合就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後兩句採自宋人張唐卿詩句,見於《夢溪筆談》。還有一種「黃昏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不問結果,才會剩者為王
    有人不這樣認為,說付出了很多,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傷心。比如杜甫一世窮困潦倒,作品也不為人所知,死後幾十年才為人所認可。當然,能在歷史上留名的,都是幸運的。他們的故事都不足以證明付出和獲得的關係。但,時間和精力的付出,肯定會大大地提升獲得更多結果的機率。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學習有必要死磕嗎
    古人早已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常常賦詩作文勉勵後輩子侄,也因此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勸學名篇。如唐代顏真卿就曾寫過一首《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首詩旨在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將來有所作為。不然,到老了後悔,就來不及了。詩中認為,每天的三更半夜和五更雞鳴時,是男兒讀書的大好時光。要好好把握,不要辜負了美好的時光。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學習有必要死磕嗎
    古人早已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常常賦詩作文勉勵後輩子侄,也因此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勸學名篇。如唐代顏真卿就曾寫過一首《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詩旨在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將來有所作為。不然,到老了後悔,就來不及了。
  • 三更燈火五更雞
    上面藍色字體,我是重生君,讓每一天都新鮮無極限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芸芸眾生皆苦難,生而為人已經是苦難的開始,從分娩帶給母親痛苦為引子,多災多難的人生之路即將在你眼前鋪向遠方。
  • 薛潤 :三更燈火(外一首)
    《三更燈火》在三更重讀少時讀的《勸學詩》有一種無可挽救的遺恨多麼好的勸說啊可我還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在還要立志的壯年這三更燈火卻傳來了五更的雞鳴《五更雞》五更的雞鳴觸碰了我生命的底色——驚覺自己也會老去也會佝僂於人世慣于堅硬的心也滾來顫慄發現時光正在把自己拋棄有一種晦暗的美墜入了深深的夜空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禮記》上規定什麼人一早起來要做什麼事,都是說,「雞初鳴,……」。有名氣的人,無論是善名還是惡名,一般都會說他雞鳴而起,唯一的差別是他起來幹什麼了。孟子說,有的人,比如舜,他起來忙著行善,於是就成了聖人;有的人起來就忙著牟利,於是就成了盜賊。《孔雀東南飛》裡說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很賢惠勤勞,就說她「雞鳴入機織」。
  • 顏真卿的一首勸學詩,短短28字,受用終生!
    所謂勸學詩,即指勉勵他人辛勤學習的詩,是唐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王貞白的「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遊的「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等,都是我們廣為人知的名篇佳句。
  • 顏真卿的一首勸學詩,短短28字,讀後令人受益匪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勸學》,便是一首著名的勸學詩。《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首先,詩的前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即刻苦學習的人,三更半夜還在讀書,熄燈後剛睡不久,五更的雞就開始叫了,然後他們又開始學習了。「更」,是古代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 開學第一課,和孩子讀讀史上經典的勸學詩,感受顏真卿的正能量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名為《勸學》的詩流傳相當廣泛,小孩子們從幼兒園就開始背誦了。它並非出自「職業詩人」之手,而是中國歷史上一流大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勸學,這個「勸」字是「勉勵」之意,因此詩題的意思就是「勉勵激勵人們好好學習」。勸,是這首詩的「詩眼」。「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三更時分的燈光下,五更之時的雞鳴中,正是有志男兒讀書的時刻。三更,約相當於如今的半夜十二點;五更,約相當於凌晨五點,此時金雞報曉。
  • 歷史上最經典的三首《勸學詩》,讀完我去認真學習了
    自古以來,讀書便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有許多賢人君子,寫下了許多勸學詩,今天我們來讀其中最經典的三首。一、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深知有去無回,很多人勸他不要去,但他毅然前往,最終被李希列吊死。顏真卿還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顏真卿的這首《勸學》,是勸人惜時讀書。
  • 教師的自媒體創作之路:愛上百家號,重回三更燈火五更雞讀書時代
    自從愛上百家號寫作,這種生活方式得到了改變,老尹在朋友圈宣告:退出「麻壇」與「酒局」,他是有正事做的人了!深夜筆耕:重回「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讀書時代註冊認證了百家號,老尹開始了深夜讀書的生涯。讀業務書籍,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在寫作中,老尹發現,他肚子裡那點「存貨」快跟不上時代了。
  • 顏真卿《勸學詩》,揭露人生哲理,催人奮鬥,最後兩句千古流傳
    顏真卿精通行、楷兩種字體,其中,他的楷書端莊雄偉,尤其出眾,《多寶塔碑》和《顏勤禮碑》更是成為了大多數人學習書法過程中必備的字帖之一。而作為書法家的顏真卿,與趙孟、柳公權以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很受後世推崇。但其實,顏真卿的一生中,並非僅僅在書法上獲有成就,他在政治上也頗有建樹,在文學上,雖然留詩不多,但一首《勸學詩》,便使他留芳詩壇。
  • 顏真卿和孟郊的《勸學》詩可以並論嗎?
    如果非要把他們兩聯繫在一起,就是他們兩人都寫了一首《勸學》詩,像是一個命題作文,我們下面來看他們分別是如何《勸學》的。 顏真卿的七言《勸學》詩是這樣寫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歷史上最經典的三首《勸學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自古以來,讀書便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有許多賢人君子,寫下了許多勸學詩,今天我們來讀其中最經典的三首。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深知有去無回,很多人勸他不要去,但他毅然前往,最終被李希列吊死。顏真卿還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 歷史上最經典的三首《勸學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自古以來,讀書便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有許多賢人君子,寫下了許多勸學詩,今天我們來讀其中最經典的三首。 一、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翻譯賞析
    總是提醒自己要努力,變成一個有擔當、有志向、有作為的人。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詞句注釋⑴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⑵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⑶白首:頭髮白了,這裡指老年。方:才。白話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 除了《孫權勸學》,荀子《勸學》,還有兩首《勸學》詩需要牢記
    孫權勸學說到《勸學》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詩人顏真卿的七言古詩《勸學》。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詩的大意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 《勸學》:顏真卿的詩,真不難理解,就是不容易做到
    有誰還會記得自己會背的第一首詩?有這樣一首詩,小時候都背過嗎?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詩是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寫的《勸學》。古人在文章詩詞中,喜歡用頭髮的顏色表示年齡段。比如:黑髮,一般表示青壯年。還有其它發色表示年齡,黃童代表幼童;綠鬢代表青少年……白髮或者白首,白髮、鶴髮、華發,這些都是老年人的象徵。黃髮,表示長壽的老年人。古人認為從白髮轉為黃髮,是長壽的象徵。
  • 滄州小記者帶你學古詩|勸學
    放假了,我的學習幾乎處於了停滯狀態,於是媽媽給我找了這首古詩《勸學》來告訴我要重視學習,堅持每天學習!今天我就藉助小記者的平臺分享給大家。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