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慶的女兒是剖腹產,在醫院住了5天,然後出院回家。護士交代小慶,回家後要繼續給寶寶肚臍消毒,每天一次即可,並且親自給小慶演示了一遍。小慶自認為已經學會了,不過就是用棉籤,沾一些碘伏,然後把肚臍周圍塗抹一遍,太簡單了。
回到家後,小慶每天都給女兒肚臍做消毒工作。回家後的第6天,也就是女兒出生後第12天,寶寶的肚臍自己脫落了,小慶終於鬆了一口氣。第13天的時候,給女兒換紙尿褲時,小慶發現女兒的肚臍周圍有點紅,以為是正常的現象,就沒有搭理。
第14天時,小慶感覺不對了,女兒肚臍周圍有少許膿液流出,馬上就帶女兒去醫院了。到醫院後,醫生說是肚臍被感染了,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是需要住院治療,用幾天抗生素,否則容易感染「敗血症」。
小慶嚇了一跳,說「什麼?白血病?」醫生解釋道:「不是白血病,是敗血症,這是兩種病,別弄混了。不過,敗血症的主要誘因,就是新生兒臍炎,必須重視起來。」
聽醫生這麼一說,小慶越來越擔心了,繼續問醫生:「我每天都用碘伏給寶寶肚臍消毒,為什麼還是被感染了」?醫生讓小慶操作了一遍消毒過程,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醫生說:「你心太軟了,所以消毒方法不對」!
醫生繼續說:「給肚臍做消毒工作,關鍵是要塗抹到縫隙裡,而你因為害怕寶寶疼,所以只塗抹了表層,深層的縫隙裡面,你都沒有塗抹到。如果肚臍不小心被尿液、糞便汙染了,消毒又不徹底,是很容易導致感染的。」聽醫生這麼一說,小慶終於明白怎麼回事了,確實是因為自己操作不當。
一般寶寶的肚臍,會在10~21內自動脫落,然後臍帶殘端會留下一個小傷口,幾天後自動癒合。在這個期間,需要每天給肚臍做消毒工作,否則非常容易引發「新生兒臍炎」,嚴重的話會導致「敗血症」,這個是非常危險的。
如何正確給寶寶做「臍帶消毒」工作?
1、雙氧水+碘伏,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雙氧水的作用,主要是清創、防腐、除臭,消毒的作用不夠持久、不夠深入,對深部傷口及厭氧菌感染效果很好。碘伏的作用,主要是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等各種病菌,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兩者結合起來,先用雙氧水做清潔,再用碘伏做消毒,效果非常好。
2、操作起來要「狠心」,手軟沒效果
大多數家長都很難做到,因為給寶寶消毒的時候,寶寶肯定會哭。寶寶一哭,媽媽以為是寶寶感覺到疼了,所以下手就更輕了。實際上,寶寶哭只是覺得不舒服而已,並不會感覺到有多疼,除非是已經感染後,才會有疼痛感。就像你稍微用力去觸碰自己的肚臍一樣,其實並不疼。
記住,給肚臍消毒,主要是把肚臍周圍的縫隙裡面,徹底清潔乾淨。這就需要用兩個棉籤,一個負責撥開肚臍縫隙,一個伸進去徹底清潔消毒,只有把縫隙裡面做好,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消毒,否則等於白做。
還有一點要注意,不管是雙氧水還是碘伏,都多沾一點,別不捨得用藥。縫隙裡面消毒完成後,把肚臍周圍半徑3釐米範圍內,都要用碘伏塗抹到,這樣消毒才算大功告成。
3、消毒完成要晾乾,否則等於白幹
消毒工作做完以後,不要著急用衣服蓋住,或者把寶寶趕緊包裹住。應該把肚臍部位晾一下,等徹底幹了以後,再給寶寶蓋被子,否則肚臍周圍會一直是潮溼的,影響肚臍的癒合。碘伏的揮發也很快,不會讓寶寶著涼的,別太緊張了。
新生兒臍帶護理,要注意這8點:
1、保持乾爽,是臍帶癒合的基礎,因為細菌在乾燥的環境下,存活時間很短。
2、避免被紙尿褲或者衣服蹭到,更不要壓到未脫落的臍帶。
3、避免寶寶的尿液、分辨沾到臍帶周圍,如果不小心沾到了,需要馬上重新做消毒工作。
4、有時候寶寶的臍帶會有少量出血,這個是正常現象,一般很快就會結痂。
5、千萬千萬不可以用手去拽臍帶,時間再長也得讓它自動脫落。
6、洗澡的時候,儘量不要用水碰到,儘量不給寶寶泡澡,洗完澡後重新做消毒工作。
7、經常給肚臍透透風,避免肚臍會有潮溼的狀況。
8、避免使用爽身粉、護膚品擦拭肚臍周圍,也不要為了乾燥,而使用紫藥水等擦拭。
最後一點要說的是:每天都要觀察寶寶的肚臍情況,如果發現有感染、化膿的情況,要馬上去醫院,因為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不太容易引發「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