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成都中小學5門課用新教材 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2020-12-06 四川新聞網

  開學在即,今年成都中小學部分課程統一使用新教材。成都晚報記者從成都市教育局獲悉,今秋開學後,我市中小學2017-2018學年,道德與法治,語文一年級、七年級,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七年級書法教材也將更換。此外,小學一年級新增科學課程,採用教育科學出版社教材。新教材有哪些變化?記者提前進行了打探。

  新語文教材

  先認字再學拼音 新增漢樂府詩歌《江南》

  新語文教材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傳統文化篇目。小學一年級開始有古詩文,整個小學12冊教材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

  據了解,成都小學語文教材此前使用北師大版,新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中出現的古詩詞篇目數量與北師大版本相當,但內容改變較多,新增了漢樂府詩歌《江南》。一年級第一篇識字課文,是「天、地、人、你、我、他」6個大字,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雪對風」。此外,新教材中漢語拼音課量相比以前有所減少;閱讀量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共有120多頁,比北師大版多了十幾頁內容。

  同時,七年級語文教材也採用新教材。整個初中6冊教材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略有提高。「新教材保留了之前人教版約70%到80%的內容。」樹德實驗中學語文老師李從容認為,新教材作文訓練安排更為合理,作文和單元訓練相結合,更適合學生一步步學習寫作。此外,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篇課文為學生提供批註、閱讀方法指導,篇目安排比以前合理,「對於剛接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新教材沒有把文言文全集中在一個單元,更容易理解。名著上也分得更細,分成了精讀和推薦閱讀,還開創性地加入了『紅色篇目』,不再只有4大名著和外國名篇。」

  成都市草堂小學語文老師陳緣表示,新教材相比以前字體更大,版面設計更富有童趣。「新教材識字課程特地把寫字筆順標明,這是以前沒有的,這樣有利於學生學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語文是「先認字再學拼音」。四川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茹敏認為,新教材閱讀量提高,識字量和寫字量略有所減少,減少了拼音教學,「以前人教版的拼音教學有8周時間,北師大版只有4周,而新教材中閱讀量增加會縮短拼音教學時間,有可能造成非普通話地區小朋友拼音基礎較薄弱,導致後續教學中老師在鞏固拼音方面花費更多的精力。」

  小學科學課

  今年起一年級開設 觀察植物、比較測量

  9月開學後,成都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新增一門課程——科學。目前,各小學已陸續拿到新版教材,上冊分為兩個單元:植物、比較與測量。其中,第一課為《我們知道的植物》,讓學生對於認識的植物進行討論。還安排有各種動手實踐活動,比如種一棵植物、讓學生到校園中去探索觀察植物等。這一單元主要是要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對自然的興趣。在比較與測量單元中,學生將學習比較大小、遠近,以及科學的測量比較方法,還讓學生自己製作測量尺,讓學生用度量和科學的眼光認識世界,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

  據了解,今年起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按照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今年二年級仍然要等到三年級再開始上科學課,三到六年級與之前不變。「就教學內容而言,一年級科學教材與之前起始年級的教材差別不是很大,但由於教學提前到一年級,呈現的方式會有所變化,教學難度標準也會降低。」青羊區教科院小學部主任王琪介紹,此前小學科學包括物質、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3個領域,新教材增加了技術與工程領域。

  據了解,我市各學校已按照新課標對師資、課程進行了準備。泡桐樹小學副校長陳鐵軍表示,學校對老師進行了科學素養等相應的培訓,並在假期布置了兒童科學教育方面的書籍閱讀任務,為教學做準備。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科學組譚政玲老師介紹,該校此前在一、二年級已開設植物、生命等和科學相關的課程,今年將根據新教材對教學內容做一些調整。

  王琪說,以前從三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而實際上在幼兒園就有與科學相關的學習,所以中間產生了一個斷層,「從一、二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更多是對學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能夠保持科學學習的連續性。」陳鐵軍認為,一年級孩子特別喜歡問為什麼,喜歡不斷地去探究。從一年級開始學習科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善於發現和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譚政玲也認為:「科學課程在一年級開設很有必要,這樣能培養起興趣,之後學習理科科目就不會感到太茫然,會比較輕鬆。」

  成都晚報見習記者 肖心雨

相關焦點

  • 「部編本」語文教材來啦:先認字再學拼音 專治不讀書
    先識字再學拼音。  中國江蘇網8月24日訊 「蘇教版將停用!9月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教材」,這兩天,這條消息引爆了朋友圈。真的假的?  9月份江蘇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和初一新生,將使用「部編本」的新教材,包括小學一年級、初一年級的語文、道德和法治、歷史三門學科,原有的蘇教版將停用。「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改革。
  • 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教材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原標題:今秋中小學新生語文換新教材一年級新生先認字再學拼音 形式上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趙穎彥) 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語文教材。據介紹,部編版教材編寫歷時5年,經過了30多輪評審最終面世。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 中小學幼兒園後天開學,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
    今年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定於8月31日註冊,9月1日開學並正式上課。我們一起來關注學生和家長關心的中小學起始年級使用三科新教材、《開學第一課》主題、學校開學專項督查重點等問題。網圖中小學新生 三個學科要用新教材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義務教育統編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教材),包括小學一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七年級(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新學期開學在即,我國中小學起始年級將開始使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更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  教育部28日召開發布會介紹新教材編寫情況。教育部部長助理、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新教材的編寫堅持三方面原則: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
  • 開學季對話「部編本」語文教材:先認字再學拼音,多誦讀古詩文
    A8] 開學季對話「部編本」語文教材:先認字再學拼音,多誦讀古詩文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廣軒 通達   9月份,我市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和初一新生,開始使用「部編本
  •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或用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這條微信中還有大量新教材的配圖。快報向教育主管部門求證,得到的答覆是: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會更換教材了。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沒有接到正式的文件通知,但8月份,浙江一些市級的教研員要參加部編教材的培訓,全國大部分省份應該都會有教研員參加。」不過省裡一位負責人說,目前新教材還在審查當中,不能確定今年秋季一定會使用。什麼是部編教材?
  • 今秋中小學將用新教材: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網絡配圖  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近日,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家長的朋友圈:2016年,部分中小學的一年級和七年級開始試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部編本新教材。三科教材將於今年秋季學期統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據了解,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仍是「一綱多本」,2004年新課改後各地陸續開始編撰更符合當地教學水平和特色的教材。
  • 長沙中小學生新教材來了 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新教材來了,一年級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小學一年級新生和初一新生(七年級)啟用了5本全新的教材,其中變化最大的是語文教材。一年級新生的語文教材不再是一開篇就學習拼音,而是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識字之後再學拼音。此外,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一年級上冊的生字量從400字減為300字。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啟用:一年級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份量」。
  • 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1日,全市小學一年級、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新教材突出立德樹人,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等教育的同時,兼顧「減負」,提高學生能力。例如小學語文古詩文增加至百餘篇,適度降低漢語拼音難度,低學段減少識字量。
  • 2017年秋中小學將用新教材: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記者上周調查了解到,今年西安市小學一年級新生和初一新生的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將全部使用教育部編寫的教材。部編教材在課本內容、外觀樣式方面都做了調整。  近日,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家長的朋友圈:2016年,部分中小學的一年級和七年級開始試用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部編本新教材。
  • 先學天地人 再學a o e 語文老師告訴你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起,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大約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而在去年,重慶部分試點學校一年級已開始使用此版國家統編教材。新版教材怎麼學?
  •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 2017-08-14
  • 9月中小學統一換教材!一年級先識字再學拼音!老師家長怎麼辦?
    超過140萬人正在關注8月23日 哈爾濱小到中雨轉雷陣雨 16℃~23℃4-5級轉3-4級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這意味著,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替換為 「部編本」教材 。 除此之外 ,德育和歷史教材也將大換血。什麼是部編教材?都有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該如何應對呢?老師和家長們不必惶恐,這裡有小編一一整理出來的內容,以及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將為家長老師們一一支招,化解新教材改革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一、為啥要改教材?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 鄭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統一 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全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統一  入學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從今年秋季開始,金水區的小學一年級將使用  突顯愛國教育,入學先認同「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這是給小學一年級新生上的第一課。緊接著還有「我是小學生」、「我愛學語文」。  入學第一課不是認字,不是學拼音,而是讓孩子有對國家的認同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所了解。趙健娜說,其實,這樣的課程設置和小學對學生的入學課程相一致。
  • 先學字後學拼音 重慶部分小學《語文》啟用新教材
    8月30日,在江北區玉帶山小學校園,一年級新生興致勃勃地翻閱圖文並茂的語文新教材。當日,我市中小學校新生報到開學。8月30日,圖文並茂的一年級語文新教材。記者 盧越 攝    8月30日,我市小學一年級新生陸續報到入學。
  • 統編版語文新教材安排:先學漢字再學拼音,有個問題你注意不到
    今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眾所周知的一年級就加入了論語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篇數增加了不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閱讀。而最大的亮點就是,拼音課的減少和識字課的增加,並且由原來的入學教育更改為我要上學了,讓學習變得更主動了。
  • 小學先學漢字「天地人」再學拼音「aoe」 時隔一年,家長咋看?
    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教材統一更換為部編本教材,入學後先學的不再是字母「aoe」,而是漢字「天地人在2017年全國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之前,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語文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浙教版等10餘種,現在孩子們所用的「部編本」新教材匯聚了各地教材的優勢,比如,蘇教版語文書中的情境圖被吸納到新教材中、北師大編寫的教材先識字後學漢語拼音的方式被借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