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曹七巧:一朵在枷鎖中盛開的「惡之花」

2020-12-11 好書天天伴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將張愛玲的《金鎖記》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小說一發表,就在文壇引起了強烈反響。

《金鎖記》中女主角曹七巧是張愛玲小說中悲劇人物的代表,她一步步地自我異化,最終走向瘋狂,毀滅了他人的幸福,將人性之惡展現得淋漓盡致。

曹七巧的「惡」,有果也必有因,筆者現從其根源進行分析,試圖找出這朵「惡之花」盛開的原因。

一、「惡之土」——社會的原因

小說的背景是民國初年,那個年代,封建主義在形式上破滅了,但在國人的心中卻遠未消除。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出身很大程度決定了她的命運。

曹七巧出生於一個普通麻油店主之家,被貪圖錢財的哥嫂當作商品做了交易,用她一生的幸福換了些財物,成了姜家一個患有軟骨病少爺的太太。本來,像她這樣出身平凡、相貌平平的女子,是沒有機會成為姜家太太的。所以,她表面上是嫁入了豪門,卻只是姜家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沒有任何身份地位可言,這也成為她日後悲劇的主要原因。

因為她的出身,姜家上上下下的人都看不起她。

甚至連家中的丫鬟小雙和鳳簫也說:「開麻油店!打哪兒想起的?像你們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們那一位雖比不上大奶奶,也還不是低三下四的人。」

鳳簫說:「你是她陪嫁來的嗎?」小雙冷笑道:「她也配。」

從她們的對話可以看出,七巧在姜家的地位多麼卑微,其根本原因也在於當時人們的封建門第觀念根深蒂固。

身為麻油店老闆女兒的曹七巧,如果沒有嫁入姜家,找一個真正喜歡她的普通男人結婚,未必不會幸福。小說中這樣寫道:「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裡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裁縫的兒子。」

對於七巧來說,要在這個封建尊卑等級森嚴的姜家安身立命,像其他嫁入姜家的女子一樣取得同等的地位,無異於痴人說夢。

要在姜家生存下去,要麼學會委曲求全,要麼就變得尖酸刻薄,曹七巧選擇了後者。

對於自己的地位,這屋子裡的人都瞧不起她這樣的事實,七巧心裡也很明白。別人越是瞧不起她,她越是更加刻薄。她一貫的動作就是「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著腰」,口頭禪就是:「橫豎你們是看我家那位活不長的,我們靜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

從未被人善待過的人,說話滿嘴戾氣,見到這樣的人,人人都會敬而遠之。

七巧也從未學會去適應環境,於是她便與整個姜家為敵,變得越來越癲狂,只得靠著抽大煙來麻痺自己。

二、「惡之種」——情慾的悲劇

曹七巧嫁給了患有軟骨病的姜家二少爺,他生活不能自理。七巧嫁到姜家,就帶著明確的目的性,對丈夫沒有任何感情,而每次看到這樣一個不僅不能生活自理,連最起碼夫妻生活也滿足不了她的殘疾丈夫,七巧的內心更加失落。

於是,他就將自己的目標轉移到三少爺姜季澤身上。姜季澤是一個吃喝嫖賭無所不作的紈絝子弟。書中這樣描述他的外貌:「季澤是個結實的小夥子,偏於胖的一方面,腦後拖著一根三股油松大辮,生得天圓地方,鮮紅的腮頰,往下墜著一點,清溼眉毛, 水汪汪的黑眼睛裡永遠都透著三分不耐煩。」與殘疾的丈夫相比,小叔子全身充滿了健康與活力,這讓七巧有了寄託的對象。

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曹七巧的情慾無法得到滿足,於是她將滿足不了的情慾轉化成對姜季澤的愛。她有事無事就去撩撥姜季澤,小說中直白地寫出了她的情慾——「她將手貼在他腿上,道『你碰過她的肉沒有?是軟的、重的,就像人的腳底發麻了,摸上去那種感覺……』」「天哪,你沒挨著她的肉,你不知道沒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少回了,為了要按捺住自己,她拼得全身的筋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風流成性的姜季澤,面對她的誘惑卻沒有理會,原因也在於知道七巧在姜家的地位。同時,他也知道曹七巧的脾氣。和曹七巧在一起,他是抱著玩玩的心態,應該說,七巧是真正愛過姜季澤的,但姜季澤的不理會,讓讓曹七巧最後一點幻想也就此破滅了,這使得她的心理越發扭曲。

三、「惡之花」的盛開

姜家上上下下的歧視,讓她生存的尊嚴得不到滿足;殘疾的丈夫,無愛的婚姻,讓她的情慾得不到滿足。

於是,這朵「惡之花」盛開了,她開始走向扭曲和瘋狂。她開始仇恨身邊所有幸福的人,嫉妒新婚三少奶奶;慫恿老太太把雲澤趕緊嫁出去。

她甚至見不得自己的親身子女幸福。七巧讓自己新婚不久的兒子長白陪著自己抽鴉片,把剛入門的新媳婦涼在一旁獨守空房;七巧讓女兒長安裹小腳,淪為親戚朋友的笑柄,長安在堂妹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中意的男人童世舫,也被七巧生生拆散了。

同時,曹七巧明白了,唯一能給她尊嚴的東西,唯一能替代情慾的東西,只有一樣——金錢。她用盡全力去追逐金錢,以彌補所有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比如在分家產的問題上,她豁出去據理力爭。

曹七巧死死抓住了手裡的錢,張愛玲寫道:「被金錢的枷鎖鎖住一生,並用這把枷鎖砍殺了自己的至親至愛。」

這黃金的枷鎖,還是會在人身上繼續戴著,一把金鎖,鎖的是人生,鎖的是後代。她放大醜惡,拒絕善良,甚至扼殺親情,最終只能緊緊握住金錢這唯一的救命稻草。

結語

張愛玲用悲涼的筆調,道出了曹七巧生命最後時刻的模樣:

只見門口背著光立著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門外日色昏黃,樓梯上鋪著湖綠花栺子漆布地衣,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無緣無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毫無疑問,曹七巧是一個「惡人」,但張愛玲是滿懷悲憫之心在描寫她,她是以一種俯瞰眾生的悲憫之心,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殘酷的故事,讓讀者站上一個更高的角度,去關注和思考千千萬萬像曹七巧這樣的女子。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三十年前的故事卻還沒完。

但願這樣的悲劇不要再上演。

相關焦點

  • 帶著黃金枷鎖的蒼涼人生 丨解讀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小說集《傳奇》、長篇小說《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赤地之戀》。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價和《紅樓夢》研究。劇情簡介開端曹七巧家裡本是開麻油店的,由於姜家二少爺是個殘廢,無法與做官人家結親,便娶了七巧做正房。
  • 《金鎖記》逼死兒媳的「惡婆婆」曹七巧:不要搶走我兒子
    前因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裡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由於拜金思想而給自己套上了黃金枷鎖,嫁入名門給身體殘疾的二少爺做妻子,同時又渴望著身體健康、生性風流的三少爺的愛。多年的畸形婚姻,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抑,使得曹七巧心理逐漸扭曲。
  • 張愛玲的《金鎖記》,黃金的枷鎖到底劈死了曹七巧她自己
    今天講的是《金鎖記》,很有名的一篇小說,如果沒有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找來讀一讀。在張愛玲狹窄的刻薄文字裡,《金鎖記》的格局顯然是要比她其他大多數小說要大的。無非是個金錢的故事。古往今來,離不得一個「錢」字。
  • 張愛玲的《金鎖記》,黃金的枷鎖到底劈死了曹七巧她自己
    但假如,為了錢,心甘情願的戴上了一輩子的黃金枷鎖,沒有愛,沒有幸福,不但自己墜入黑暗,還要拉著身邊的人一同下這沒有光的地獄,只為了保護好自己那黃金枷鎖,這樣的行為是正常的嗎?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所愛之人的幸福,為了不再被錢所縛住雙手雙腳,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嗯,沒錯。 但曹七巧為什麼在擁有了大筆的家產之後卻變得更加無情了呢?
  • 《金鎖記》「黃金枷鎖」下的曹七巧
    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悽涼。」曹七巧的三十年,在黃金枷鎖中的三十年,埋葬了她的整個青春,她也用那沉重的「枷角」傷害了不少人。
  • 《金鎖記》中紅顏薄命的曹七巧
    自古紅顏多薄命,曹七巧的皮相長得極美,美到什麼程度,可以吸引顧客讓麻油店生意火爆起來。她不僅惹得嫂嫂菊花妒忌,還美到讓姜家三少爺對她一見鍾情。但她的命運就有些令人惶恐了。原本這樣標緻模樣的曹七巧,提親的人早把她家門檻踏破,男人們的脖子伸到了她家廚房流口水,都盼望娶上這一朵嬌花為妻顯示上天厚澤。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這樣的背景催生下的《金鎖記》充斥著金錢與欲望,人性在黃金的枷鎖下變得扭曲,善良的性格裂變後迎來的是悲劇的人生。《金鎖記》被譽為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是張愛玲創造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後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話劇、京劇、黃梅戲等多種藝術形式,歷年來備受人們的喜愛。
  • 《金鎖記》之曹七巧:因為嫉妒毀了兒女的一生
    文丨尺素 《金鎖記》曹七巧:因為嫉妒毀了兒女的一生看完《金鎖記》這篇小說我最想說的是:不是任何一個人都有當父母的資格,曹七巧就是最沒資格的那樣一個人,她是魔鬼,還是戴著金錢枷鎖的魔鬼。張愛玲的小說通常是悲劇式的蒼涼,她總喜歡把愛用缺憾和蒼涼來表現。
  • 《金鎖記》: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走近黃金枷鎖的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天真潑辣,嚮往著更高級的生活,為了錢,嫁給了姜家身有殘疾的二少爺。結婚後卻愛上了姜家三少爺,最後為了錢跟姜家三少爺 反目成仇。愛情的逝去,讓她心中僅有的那點柔情也消失殆盡,變得冷硬乖戾,見不得別人的好,甚至去破壞自己兒女的幸福,最後成了一個人人怨恨的瘋子。
  • 《金鎖記》: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走入金錢的牢籠?
    前言: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講述了曹七巧可悲又可恨的一輩子。曹七巧家裡是開麻油店的,而當地的大家族姜家的二少爺是個殘廢,於是只好娶了曹七巧為正房。當曹七巧面對不幸的婚姻生活,以及在季家這個大宅子中遇到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她內心太過無力,因為從小出身,使得她的精神生活也極度匱乏,自然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獲取幸福生活,最終她在金錢中找到了些許安慰,從此進入了自己一步步鍛造的金錢的枷鎖中。
  • 「金鎖記」的「鎖」究竟是什麼?曹七巧與中國女性都拿它束手無策
    雖然上帝關上了張愛玲的幸福之門,卻也給她打開了寫作的窗,讓她在紙上寫出她自己。一張紙,一支筆,一個人,就可以準確地概括張愛玲的一生,她將自己的情感與價值,融進作品之中,留給後人體會,《金鎖記》便是如此。
  •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一個套著黃金枷鎖的女人
    眼前是張愛玲《金鎖記》裡的七巧,一會兒是麻油店裡豐滿的,活潑的十六七歲的七巧,一會兒是姜公館裡抽大煙,頗受家人嫌棄的七巧,她瘦臉,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一、七巧為何要嫁給全身癱瘓,患有骨癆的姜家二少爺?七巧父母早逝,跟著哥嫂過日子,麻油店的生意,因為七巧似乎更好些。
  • 張愛玲《金鎖記》:讓七巧走向癲狂的,不只是黃金枷鎖
    張愛玲的《金鎖記》被夏志清譽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好的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顛覆了中國傳統母親的形象,其令人厭憎的程度比《紅樓夢》裡的趙姨娘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何以歹毒至此呢?讓我們打開《金鎖記》,慢慢看過來吧!
  • 張愛玲《金鎖記》:讓七巧走向癲狂的,不只是黃金枷鎖
    張愛玲的《金鎖記》被夏志清譽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好的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曹七巧顛覆了中國傳統母親的形象,其令人厭憎的程度比《紅樓夢》裡的趙姨娘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身材矮小、面目模糊的老太太,「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 從《金鎖記》中美麗而蒼涼的手勢中,感受張愛玲的寫盡人性之惡
    《金鎖記》是張愛玲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說,也是她自己很喜歡的一部作品。夏志清教授給了很高的評價,稱這部小說為:「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翻譯家傅雷儘管對《傾城之戀》有微詞,但對《金鎖記》卻表示欣賞,肯定了這部作品具有深刻批判社會的文學意義。「《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 《金鎖記》:命運的黃金枷鎖難以掙脫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負盛名的作品,也是她學曹雪芹學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此文用第三人稱旁觀者的敘述方式,以蒼涼而精當的語言生動而深刻地展現了曹七巧為"金鎖"所困的一生。"金鎖"即黃金的枷鎖,曹七巧一生都為這枷鎖所困,而這枷鎖實則也是命運的枷鎖。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看過的張愛玲小說裡,我最喜歡《金鎖記》。這部中篇小說和張愛玲其它作品不太一樣,張愛玲很多作品都是寫男女之間的事,《金鎖記》寫的是一個刻薄的女人怎麼變成一個變態的女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變態就容易成為經典。01《金鎖記》受到的評價很高,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甚至說「這是中國自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古以來」、「最偉大」,多猛的字眼。
  • 《金鎖記》:從窮家女到拜金女,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文/羅小可《金鎖記》這部經典小說,小編認為是民國作家張愛玲最好的作品之一。從美貌的小家碧玉到拜金的女魔頭,曹七巧被稱為張愛玲筆下最可怕最悲情的女子。張愛玲曾寫道:「30年來她帶著沉重的黃金枷鎖,她的兒女恨透了她,婆家也恨透了她,娘家人也恨透了她。」曾經純真美好的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變成腹黑不擇手段,人人都厭惡的女人呢?
  • 再讀《金鎖記》:「魔鬼」曹七巧,不過是個缺愛的可憐女人
    張愛玲的底色是蒼涼的,她的文字中有著太多的悲涼與陰鬱。有時真的不敢看她的文字,本就不夠積極,深恐難以承受她文字中那份深入骨髓的悲涼。張愛玲善於刻畫各色女子,她筆下的女子都個性鮮明,有著自己獨特的傳奇。《金鎖記》寫的即是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傳奇人生。
  • 《金鎖記》曹七巧財迷心竅的一生
    《金鎖記》是由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編寫的短篇小說。不得不承認張愛玲是一個才女,她用盡一生描寫了人的悲歡離合。本篇《金鎖記》同樣也是寫了曹七巧悲慘的一生。有的人可憐她的遭遇但也有人痛恨她的所作所為。故事概述:曹七巧是一個賣麻油的小商販的女兒。她哥嫂為了從她身上搜刮點彩禮錢把她嫁給了城裡的大戶人家姜家殘疾的二少爺。他自己又因為傾心於姜家三公子便答應了。七巧的母親臨終前告誡女兒說:《作為女人,一隻手要抓住心愛的男人的心,另一隻手要抓住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