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年度報告(2020)》,並評選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年度優秀論文。論壇旨在打造一流的學界、業界和管理層的高端對話平臺,以期推動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此次論壇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復旦-清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基地、紅色文化傳承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盟聯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等15所聯盟成員單位共同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山東大學等近40所國內高校重要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基地(中心)主任等學界專家和人民日報、理論網、澎湃新聞網、騰訊網、字節跳動、愛奇藝、快手等媒體代表,同《新聞記者》《當代傳播》《南京社會科學》《新聞愛好者》《青年記者》等學術期刊負責人一起,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研究與實踐進行深入研討。
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胡勁軍在致辭中指出,2001年,上海在國內率先創立「部校共建新聞學院」模式,二十年來事實證明,在新聞學院中大力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與教育,同時積極促成學界與業界的對話,對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更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育人鑄魂,培養卓越人才,推動新聞學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金海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提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鬥。」希望論壇成為溝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界業界管理層的橋梁紐帶、研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問題的思想智庫、服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研究的重要品牌。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結合自己多年的新聞工作實踐,認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應該是新聞和新聞教育事業的指南。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需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中國化和時代化的轉換,更好地服務於當的新聞輿論工作實踐。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主任馬凌主持發布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發展報告(2020)》。報告對2020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回顧,對「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本體理論」「歷史邏輯:列寧和恩格斯新聞思想」「現實邏輯:習近平關於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實踐邏輯:國際傳播和建設性新聞」「教育邏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等研究熱點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做好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提出了期待。
會上,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宣讀了年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強月新、董天策、韓立新、姜紅等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為獲獎者頒獎。經過主編推薦、專家評審、學術委員會評定,來自上海大學沈薈、復旦大學唐榮堂等9篇論文獲獎。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吳兢,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尹韻公,人民日報社研究部副主任丁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童兵等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教育、實踐等方面作了主旨發言。
為了更好分享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真知灼見,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發展之路,推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與實踐貢獻智慧,論壇還舉辦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網上理論傳播創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新聞學教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媒體社會責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四史」「馬克主義新聞觀理論與實踐青年論壇」等六個分論壇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復旦-清華分論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界-業界對話分論壇」等兩個線上分論壇。
論壇期間,傳承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盟還召開了聯盟年會,新增雲南大學新聞學院、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廣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渤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6個聯盟成員單位。
據悉,今後論壇將每年舉辦一次,著力打造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管理層、學界和業界交流對話的高端平臺。
責任編輯:姜泓冰
作者: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