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要用形象思維」——毛澤東寫於杭州的八首詩詞

2020-12-06 黨史頻道

政論詩詞:戲謔反諷、充滿鬥志

毛澤東在杭州所創作的詩詞,不僅山水詩極具形象思維,即使是題材嚴肅的政論詩詞,也極富形象、用盡比興之法。

毛澤東在杭州所作四首政論詩中,《七律·讀報》兩首、《七律·改魯迅詩》都作於1959年底。1959年10月中蘇兩黨領導人會談後,兩黨之間的裂痕和分歧不但沒有彌合,反而進一步擴大。赫魯雪夫借中印邊界衝突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訪華回國途中在海參崴發表的講話中,以「嚮往著戰爭,像一隻公雞一樣準備打架,這是不明智的」來影射攻擊中共領導人;回莫斯科後,又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發表演講,批評中共領導人是「不戰不和的託洛茨基主義」。與此同時,美國的外交策略也發生變化,大講和平,大講緩和國際形勢,意在同蘇聯拉關係,對付中國。一時間,國際上掀起反華大合唱。

從1959年11月至1960年初,毛澤東一直住在杭州。在1959年11月所寫《七律·讀報》中,毛澤東用反語「神州豈止千重惡,赤縣原藏萬種邪。遍找全球侵略者,僅餘中國一孤家」,譏誚國際反華勢力對中國的污衊。12月,毛澤東又作了第二首《七律·讀報》和《七律·改魯迅詩》。12月4日至6日,他在杭州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國際形勢和中共的對策。會議期間,他指示將這兩首詩印發給與會者徵求意見,後來又作過一些修改。在第二首《七律·讀報》中,毛澤東將矛頭直接對準赫魯雪夫,用「列寧竟撇頭顱後」,直指赫魯雪夫將馬列主義拋諸腦後;用「敢向鄰居試螳臂,只緣自己是狂蜂」的比興手法,揭露赫魯雪夫狂妄自大、螳臂擋車的反華嘴臉;用「人人盡說西方好,獨惜神州出蠢蟲」,反諷赫魯雪夫的一味親西方立場。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是這四首政論詩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1963年1月1日,《光明日報》刊載了郭沫若詞作《滿江紅·一九六三年元旦書懷》。1月8日,正在杭州的毛澤東讀後頗有感觸,創作了一首大氣磅礴的和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並於1月9日書贈當時同在杭州的周恩來、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魏文伯及身邊工作人員。1963年12月正式發表時,又作了幾處修改。全詞如下: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悽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毛澤東的這首和詞,充分運用了鋪陳、比喻、抒情和議論等多種手法,交互結合,相映成趣。上闋開始,由「小小寰球」寫到「蒼蠅碰壁」,直至「幾聲抽泣」。大小對比,層層鋪陳,形象逼真;諷刺與幽默並用,更見寓莊於諧之妙用。接著連用「螞蟻」、「蚍蜉」、「西風」、「落葉」、「鳴鏑」等比喻,貼切而生動。下闋以短語起興,從天地運轉寫到人世變故,情急氣近,議論風生。全詞筆鋒犀利,以其磅礴的氣勢,無情地揭露、諷刺了美蘇兩霸和一切反動勢力的醜惡本質;號召人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掃除一切害人蟲」,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事業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

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在致陳毅的一封信中曾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他自己寫於杭州的這八首詩詞,形象豐富,語言生動,詩味盎然,正體現了善用形象思維的理念,是現代中華詩詞花壇中的奇葩。

作者王祖強,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毛澤東一生50餘次來杭州,細數他在這裡寫下的8首詩詞
    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曾先後50餘次來到杭州,在這座人傑地靈的城市留下工作、考察的足跡。也留下了多首著名的詩詞。2003年12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作為收錄毛澤東詩詞最多的權威版本,其中就有8首是毛澤東在杭州寫下的。
  • 毛澤東詩寫遍杭州眾山,卻獨不提西湖?難得閒情,字裡行間盡微笑
    毛澤東一首《五律·看山》幾乎寫遍了杭州的名山,盡顯輕鬆寫意之情,字裡行間仿佛都能感覺到他的微笑。  毛澤東此時的心情十分好,在去杭州休息期間,接連寫下了三首閒適的詩。除了文章開頭的《五律·看山》,還有《七絕·五雲山》及《七絕·莫幹山》。  《五律·看山》描寫了毛澤東登上杭州的北高峰,一覽杭州全景,飛鳳亭、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等都是盡收眼底。
  • 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興」是「託事於物」,指詩詞可以藉助形象引起聯想,使人受到啟發。毛澤東在致陳毅的信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賦也可以用。」毛澤東是古典詩詞大家,自然擅長運用興法來增強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毛澤東的詩人形象
    「舊體詩詞十八首」,同期以插頁的形式發表毛澤東寫給《詩刊》雜誌編委的「關於詩的一封信」。在新詩獨佔文壇的時代,毛澤東並沒有想過要去寫新詩,而仍舊保持其舊體詩詞寫作,就是一種相當有意味的精神症候。儘管他可能從內心對新詩感到不以為然,不過直到1958年的「新民歌運動」之前,毛澤東都並未明確提出對新詩的否定。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將「中國」 自身作為最重要歷史經驗的1950年代後期,他開始撇開五四新詩而試圖在古今之辨的維度上重構當代詩歌,也是這種精神結構的某種必然發展。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解讀毛澤東的詩詞「餘事」,不僅能擺脫無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歸詩詞的本質,也能使毛澤東的偉人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可親可近。舉重若輕主沉浮在「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洪流中,毛澤東始終以舊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創造者的姿態挺立潮頭。毛澤東詩詞見證了諸多重要歷史事件,涉及不少社會現實問題,但它終究不是原原本本的歷史紀實,更不是立說立言的政論文章。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寫夏景,傳誦和引用最廣的一首。當然,毛澤東詩詞中寫夏景的還有幾首,但都不是直接寫,且著墨更是不多,如不經意地讀、不細心地品,往往會移目於其他的詞章佳句和深邃的寓意上。一旦品到味了,從看似日常生活中隨意捕捉到一句或二句間接夏景畫面的描述,會發出會心一笑,感佩詩人運筆的深沉、激揚、睿智。   《七律·到韶山》就是典型的一首。
  • 毛澤東詩詞記憶:第一首正式發表作品為《長徵》
    1935年10月初,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翻過六盤山來到甘肅通渭,在城東一所小學校裡召開副排長以上幹部會,毛澤東在會上講解了長徵的意義之後,興致頗高地朗誦了這首詩。而據斯諾在《復始之旅》(1958年版)一書中講,1936年10月他在陝西保安採訪毛澤東時,「他(毛澤東——引者注)為我親筆抄下了他作的關於紅軍長徵的一首詩。在他的譯員的幫助下,我當場用英文意譯了出來」。
  • 作詩的形象思維過程(上)
    一、作詩是一個思維過程吟詩作對是一個思維過程。詩詞是思維的產物。我們欣賞別人的詩詞其實是果實,而不是果實形成的過程。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我們看到的是「已是懸崖百丈冰」,而作者原來用的是「萬丈冰」,後來認為反動勢力沒那麼強大,就改為「百丈冰」。試問如果作者不說,讀者何以知道這個思維過程?又如王安石的詩「春風又綠江南岸」,原來是用「又到」,經過幾番修改,才最後改為「又綠」。
  • 精讀細賞毛澤東詩詞之一
    三、把握幾個要點,進行藝術賞析全面準確地賞析理解毛澤東這首詞,要把握四點:一是這首詞的寫作背景,這一點前邊已經講過。二是弄清楚幾個容易模糊的詞意,把整首詞的基本意思弄明白。三、藝術手法寫散文有寫散文的藝術手法,寫詩詞有寫詩詞的藝術手法,不知道這一點,就不能真正讀明白一首詩詞。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信中說:「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此、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 這首詞的第一句:「赤橙黃綠青藍紫」是鋪陳,第二句:「誰持彩練當空舞」是此喻和想像。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
    讀之,過目不忘;品之,感觸尤深,給人以深刻的哲理啟示和輕鬆的審美享受,也讓人從中領略和審視到那個特定年代我們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維、行為和價值取向。試說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即可窺見一斑。  春景,一直是古今中外詩家吟詠的一個重要題材。可在毛澤東的眼裡,卻賦予了春景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新的立意,一個別開生面的洞天。
  • 點評毛澤東詩詞:一代偉人 千古絕唱(圖)
    毛澤東去世之後,為了緬懷和紀念他的偉大業績,或在他的忌日,或在他的誕辰,又陸續發表了他的幾首詩詞。發表最多的一次是1996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除將毛澤東生前發表、並經本人親自審定的詩詞全部收錄以外,還收入了早已在民間流傳,但在毛澤東生前沒有發表或不打算發表的二十八首詩詞。毛澤東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際,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作為附錄又增加收錄了毛澤東詩五首。
  •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
    可以看出,長徵前後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詩人著力創作的幾首詩詞,生動再現、描述了紅軍長徵中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和情景。 細數毛澤東長徵詩詞作品,大體有《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崑崙》《七律·長徵》《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等7首。
  • 毛澤東:我是不看新詩的。自己卻嘗試寫了一首新體詩《八連頌》?
    熟悉毛澤東詩詞的人都知道,毛澤東鍾愛舊體詩詞,他現存公開發表的詩詞中絕大部分都是古體詩或格律詩詞,這種新體雜言詩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那毛澤東為什麼要在「八一建軍節」,以這種新體詩的形式寫一首詩呢?我認為這正是反映了毛澤東智慧的光輝。
  • 揭秘:毛澤東給哪幾位女性寫過六首詩詞?
    天縱詩才的毛澤東一生當中寫過大量的浪漫主義詩篇,其中有六首詩詞是寫給女性的。第一首是《虞美人·枕上》,是1921年寫給夫人楊開慧的。楊開慧1901年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30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 「申江詩潮第242期」談詩說詞:潘承勇從毛澤東的兩首詩說起(總615期)
    中華詩詞學會、上海詩詞學會會員。愛好古典文學,敬重傳統文化,退休後專修古詩詞創作,偶有詩文散見於各級平面刊物和公眾號上。從毛澤東的兩首詩說起一一兼議古詩詞創作中的四美對於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來說,對古詩詞,最熟悉的莫過於毛澤東詩詞了,尤其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徵》和《沁園春/雪》,幾乎人人會背,推崇不已。
  • 毛澤東不對自己詩詞作注:時代在變 詩詞意義也在變
    1963年《毛主席詩詞》出版後,郭沫若曾經問他:是否要出一本主席詩詞的解釋本?毛澤東的理由是: 「詩不宜注,古來注杜詩的很多,少有注得好的,不要注了。」然而,對社會上各式各樣的註解,詩人也並非全不在意。他曾經有過一次主動的注釋。1958年12月,在廣州的小島賓館翻閱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時,毛澤東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的幾首歪詩,發表以後,注家蜂起,全是好心。
  •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智慧
    毛澤東詩詞意境高遠、思想豐富,充滿雄心、意志和勇氣,既是應對奮鬥人生的心路歷程,又是化解現實危機的韜略智庫。作為詩詞藝術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深刻理解,更蘊含著豐富而又深邃的中國智慧。 哲思入境 智慧是一種由知識與智力、方法與技能、思維與觀念、選擇與評價等構成的綜合能力。
  • 毛澤東詩詞中的河:氣魄雄偉 充滿革命豪情
    誠如古人所說:「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毛澤東詩詞中寫到河的詩詞為數不是很多,而在這不多的閃光詩章中又無一是直接明寫一條河的。細覽品味僅有的幾首寫河詩詞,也是或以間接隱喻、或以側面暗示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但這幾首詩詞都表達出了詩人深藏於內心的闊大胸襟,展現出了他的人民情懷、國家情懷、天下情懷。那種運筆呼來、收筆遣去的神韻,令人讀來每有紙上神遊的震撼。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用數詞潤色韻調辭彩 毛澤東詩詞博大精深,文採精妙絕倫。毛澤東對數字精雕細琢,使其和其他意象渾然一體,融入了濃鬱的情感因素,也為毛澤東詩詞增色添彩。 「汽笛一聲腸已斷」,「一」表達對楊開慧的深情眷戀。「屈指行程二萬」,「二」表現紅軍不畏艱險的浩氣。「三軍過後盡開顏」,「三」抒髮長徵勝利的暢快。
  • 多用形象思維寫「有鐵」的詩——紀念魏老誕辰100周年
    毛主席要我們多用形象思維是有道理的。馬雅可夫斯基的政治詩也不是用政治語言。魏老的第一條,強調了靈感一來,動筆記下的必要性,也指出,半成品要有反覆打磨。毛主席的詩文,從初稿到成稿,到見報、到出版,面貌發生過很大的變化,有些考據家非要從這種變化中「嗅」到結論先行的政治意味,多多少少顯得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