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又到了為納涼避暑,各顯神通的季節。好在如今科技發達,電扇、空調、電冰箱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度過炎炎夏日。但古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或棲於樹蔭下,或倚靠水畔亭旁,納涼避暑的方法完全是靠自然。如南宋詩人楊萬裡在《夏日追涼》一詩中,就透露了他納涼避暑的方式,是「開門小立月明中」。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江樓夕望招客》,它的作者唐代詩人白居易,就選擇了登上江樓這一自然方法。並且,白居易還很有信心的,邀請朋友也來江樓納涼避暑,即「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那麼白居易這首詩所說的江樓在何處呢?而詩題為「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在江樓夕望,又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江樓夕望招客》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它寫於唐穆宗長慶三年,也就是公元823年的夏天,當時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所以白居易詩中提到的「江樓」,也就在杭州。據記載,「江樓」,是杭州城東樓,又叫「望潮樓」或「望海樓」,也叫「東樓」。如此一來,白居易「江樓夕望」,望的便是杭州城黃昏時分,乃至夜晚的各種景象。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首聯,「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便是白居易黃昏時站在江樓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的壯闊景象。它的意思是說,在黃昏時分,站在江樓上向東望去,能看到海天相連,茫茫一片,山川形勢,又闊又長。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這裡的「海」,不是真的海,而是指錢塘江,只是古人習慣把江、河、湖寬泛為海。
頷聯,「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即在杭州城的四周亮起了萬家燈火,一道銀河映入了水的中央。從景象的壯闊程度來看,頷聯與首聯所寫的海天一色、山闊水長,交相輝映。從「江樓夕望」來看,這裡的時間是有一個推移的,即首聯是黃昏時分看到的景象,頷聯應該是入夜時分看到的景象。而時間的推移,說明詩人停留的時間長,也就說明了此處適合納涼避暑。
頸聯,「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便可以看作是白居易為了驗證此處適合納涼避暑的原因說明。即杭州的夜晚,風吹著古樹瑟瑟作響,就好像是在下雨一般,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平地,就像是秋天鋪在地上的霜一樣。晴天雨和夏夜霜都是白居易聯想出來的,不是實景,但是字裡行間已然能夠感受到夏夜的清涼。
尾聯,「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即朋友啊,你看到我為你描繪的此番景象,能不能到江樓來消消暑氣呢?這個地方比起您的茅屋,可是要更加清涼哦。儘管白居易在詩中沒有說明朋友有沒有到來,但是從他描繪的壯美山河、萬家燈火,涼爽宜人的氣溫,以及他如此的殷勤,想必朋友沒有拒絕的理由,定是欣然而至了。
另外,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白居易江樓夕望,之所以還能看到如此壯美的景象,以及感受到夏夜的清涼,恐怕與他的心靜也有很大的關係。不然一般人急躁起來,還不把這樓給拆了。不管怎麼說,炎炎夏日,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白居易這首詩,它能讓你清涼一夏。如果有機會,你還可以親身去感受自然帶來的那份清涼。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