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的「經濟重心」最早形成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2020-12-21 地理沙龍號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我國西部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使得我國的地勢呈現為西高東低,因此我國的河流水系大多「自西向東」流動,比如長江、黃河、珠江、淮河等河流,在我國的大江大河中,黃河和長江都被譽為我國的「母親河」。這是因為,一方面長江和黃河流程長、流域範圍廣,流域內生活的人口數量眾多,經濟發達,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不過,從經濟重心的角度來看,我國黃河流域先成為我國經濟重心,而後才逐步往南部長江流域轉移。也就是說,在我國古代,大致在唐宋之前,我國的經濟重心都是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主要就是黃河中下遊地區,而不是位於現在經濟更為發達的長江流域。造成這種現象原因,主要是當時的人口重心位於北方黃河流域,古代時期屬於「農業社會」,人口生活環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十分巨大。根據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表明,在我國唐代甚至之前更早的時期,當時我國的黃河流域比現在要溫暖溼潤的多,那麼位於南方地區的長江流域就更加溫暖溼潤。

春秋戰國時期聚落分布圖

當時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當地年降水量和雨季降水量比現在更多,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的頻率和規模,遠遠大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河網密布,河流徑流量大,特別是長江幹流成為了一道阻隔南北的天塹,嚴重影響人們的交通,特別是在造船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再加上,長江流域茂密的植被,更多的原始森林,更為巨大的樹木,對於靠刀斧為工具的古代先民,是極大的障礙。

明代部分地區聚落分布圖

另一方面,潮溼悶熱的南方地區,容易滋生瘴氣毒蟲,古代先民很難克服,容易引發傳染病,不利人們生活。相對比而言,在我國唐宋之前,由於生產力水平較為落後,黃河中下遊的華北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河流數量少,可以利用馬匹進行陸路交通。後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改進,京杭大運河等運河的開挖,船隻成為重要交通方式之後,我國的人口和經濟中心才逐步往南方長江流域遷移,到了宋代以後,我國的經濟重心就基本上位於長江流域了,特別是江浙等地區。

中國東部地區夜間燈光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最早的國家出現在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長江 黃河 我國有兩條母親河:長江與黃河。無論是長度還是流量,長江都遠遠超過黃河,長江流域的自然條件也要好於黃河流域。
  • 上古時代:為什麼華夏文明會崛起於黃河流域,而不是長江流域?
    大家好,我是老張,老張自小就住在長江邊上。每當看歷史書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為什麼會起源於黃河,而不是我家門口的這條長江呢?長江可比黃河要長啊。帶著這個疑問我探索了許久。也有了一些答案,今天我就告訴同樣疑惑的小夥伴們。
  • 黃河流域十大城市排名,比長江流域十大城市差距有多大?
    黃河,中國與長江齊名的第二長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隨著中國近現代經濟重心的南移,黃河流域也逐漸落後於南方省份。隨著國家重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在經濟方面,黃河又將被提至和長江的同一高度水平。
  • 長江流域的城址遠比黃河流域更古老
    黃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母親河,而長江流域則是中國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長江是僅次於非洲尼羅河和南美洲河的世界第三長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出重慶與湖北間的三峽後才稱長江,也就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黃河給北方地區帶來中國第二大的華北平原,長江也給南方地區帶來中國第三大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
  • 中國一條河流比長江還大,水量是黃河的7倍,卻不是我國主要流域
    中國土地遼闊,國內河流眾多,我們熟知長江、黃河、珠江等,有多少人知道有水量、流域面積比長江黃河大的河流? 看起來很安靜, 黑龍江,這個河的名字叫黑龍江。黑龍江是東亞地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水系,沿路流經蒙古、俄羅斯及中國黑龍江省、內蒙古,沿路橫跨原始森林,大量木質落入河中腐爛,河水呈墨綠色,主要江道蜿蜒遊龍,因此黑龍江 中國有名流域長江長6300多公裡,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裡,是中國現在的第一大河流,黃河長約5500公裡,流域面積約75萬平方公裡,黑龍江長約4440公裡,流域面積達185
  • 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的文化特點
    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多元化的,包括黃河流域文化、長江流域文化、還有南、北方部分地區的文化,而史前文化多集中在兩大母親河,並且自成系統,那新石器時代的長江流域又有怎樣的文化呢?長江流域流經我國眾多省份,在湖南省北部的大坪鄉境內,發現了南方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彭頭山文化遺址,距今9100年到8200年,是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 為什麼歷史上長江流域開發會比黃河流域開發晚上千年?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從上古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沿岸繁衍生息,中華民族早期的許多重大事件都與黃河息息相關,因此黃河也被我們稱為「母親河」。然而令人頗感費解的是,作為中國另一條重要河流的長江,卻在中國早期的歷史上默默無聞。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黃河流域論
    它既向外傳播擴散自己的文化,也積極吸收外來文化,形成了互利共存、協和萬邦、反對分裂的大一統文化。因此,自秦統一六國、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以來,中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地理版圖,總體上一直在擴大,而不是在分裂和萎縮。黃河流域這兩大突出特點,成就了它的生命力、競爭力和發展力,是極為寶貴的人類文明資源。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汙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
    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長江、黃河是我國最有名的兩條河,也有非常長期的歷史,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發源地是「世界屋頂」青藏高原,對我國的影響源遠流長。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將為保護長江帶來什麼
    ,長江流域已有哪些相關法規,為什麼還要制定長江保護法?長江保護法在範圍上包含了長江幹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積水區域所涉及的行政區域,從空間角度看,將上中下遊的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因素一體化考量。同時,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兩個方面,專章規定了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有利於革除「先汙染後治理」的弊病。此外,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實現了長江流域環境和資源的雙重價值。  第二個亮點是,構建了綠色發展的實施路徑。
  • 盤龍城遺址,長江流域最早的青銅鑄造中心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9期,原文標題《盤龍城遺址,長江流域最早的青銅鑄造中心》,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文/嶽穎對盤龍城遺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證明了早商政權在長江流域的勢力擴張,改寫了人們對商朝政治版圖的已有認知。
  • 構建主體多元化的治理與保護體系,助力黃河流域綠色發展
    但是,在規劃層面,相較於國家已針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出臺的專項規劃和指導文件,例如為調整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流域大保護而頒行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自然資源部牽頭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2018-2035年)》等文件,目前黃河流域的保護與治理尚缺失專門、系統性的規劃文件作為上位指導
  • 黃河黃河,我是長江!大渡口作為長江流域文化特邀代表參加黃河流域文化活動
    8月24日至30日,「保護傳承弘揚·相約幸福黃河」2020年黃河流域群眾文化聯展聯演聯講活動在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舉行。大渡口區文化館作為特邀承辦單位之一、長江流域文化的唯一代表參加此次活動。,大渡口區組織近年創作的20餘件優秀書畫作品參展,彰顯了長江流域民族文化特徵。
  •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但為什麼我們會把黃河稱為母親河?
    長江還有黃河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河流,長江作為第一大河流,它的物產資源非常的豐富。而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它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但是現在的黃河河水發黃,裡面有很多泥沙,看上去沒有長江流域那麼環境優美,但是被稱為母親河的是黃河,而不是長江,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
    為什麼長江黃河的淡水都匯入了大海,不能在長江黃河流域儲存嗎?現在如果遇見雨水很少的年份或者季節,咱們國家很多地方依舊會出現水量短缺的情況。著名的南水北調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年,但是利用人力改變自然又是何其艱難的事。
  • 為什麼黃河沿岸的河南省省會城市「鄭州」,會屬於淮河流域呢?
    為什麼鄭州不屬於黃河流域?到了現代,我們發現很多著名的城市都位於河流沿岸,比如位於長江幹流沿岸附近的城市包括攀枝花、宜賓、瀘州、重慶、涪陵、嶽陽、武漢、九江、安慶、南京、揚州和上海等城市,再比如位於我國黃河幹流沿岸附近的城市包括蘭州、中衛、銀川、巴彥淖爾、包頭、三門峽、鄭州、開封、濟南和濱州等城市。
  • 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
    長江、黃河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兩條河流,也有著非常長遠的歷史,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發源地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對我國的影響源遠流長。至於黃河,早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的原始顯明就活動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中華文明也在這裡出現以及傳承,因此黃河又被稱之為「母親河」,而我國有條河,水量是黃河7倍,流域面積大過長江,卻多數人不知道。
  • 李蔚:三星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民族發祥地的證明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迄今我國發掘數量最多、形體最大的古青銅雕像群,出土文物一千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