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神學15:新約

2020-12-10 騰訊網

作者/梁戴珍妮(Janelle Dykstra Leung)

譯/梁帆鋒

來源/福音證主協會 (1995年出版)

編輯排版/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

第貳部分:聖約研讀

15 新約

引言

在本章裡,我們會談及聖經裡最重要的一個聖約----新約。當以色列民在摩西之約的條件下完全失敗,未能遵守律法以滿足神的公義和標準,神便重申對選民的律例,與選民立「新約」。從舊約和新的聖經所提及這「新約」的內容,看到它將 r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延伸,也更清楚解釋如何應驗這無條件的聖約,因為「新約」設立之目的,是要將應許亞伯拉罕的地、後裔和祝福,都按著歷史進程一一實現,直到永遠。

我們曾提及亞伯拉罕之約是一個無條件的約,換言之,神是全權負責這聖約裡所有應許,與「摩西之約」的附帶條件,剛好相反,因為選民要得到摩西之約的祝福,完全視乎他們順服神與否。同樣, 神所立的「新約」,也是一個無條件之約,神立這約的對象也是以色列民,從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至32節的記載,知道它是與摩西之約相對的;聖經清楚指明神最後令選民完全降服和信靠他(耶三十二40;結十一19----20,三十六27);而所應許之地(迦南美地)也會全部永遠歸於選民(結三十七25----28)。

一些觀察

新約在新、舊約聖經都有描述,讓我們首先從舊約聖經看一些有關「新約」的重要經文,這些經文包括: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至34節,三十二章37至42節;以西結書十一章17至21節,十六章60至63;三十六章24至34節,三十七章21至28節。把這些經文歸納起來,可看到以下的應許:

1.神與選民所立的新約將會是一個永遠的約(結十六60----63,三十七26);

2.新約與摩西之約截然不同,不再是選民離開埃及地之後,他們不能遵守的律例(耶三十一31----32);

3.耶和華永遠是以色列民的神,而以色列民永遠是神的子民(耶三十一33,三十二38;結十一20,三十六28,三十七27);

4.耶和華會將律例寫在選民的心版上(耶三十一33);

5.將來不必特意教導有關耶和華的事,因為所有選民都會認識神(耶三十一34);

6.耶和華會忘記和寬恕以色列民所犯的過錯(耶三十一34;結十六63,三十六33,三十七23);

7.耶和華會賜給以色列民一個新心、一條道路;而以色列民會敬畏神,不會再遠離神(耶三十二39----41;結十一19,三十六26----27);

8.耶和華會將所有應許和福祉,全數賜予以色列民,就如神所應許的災禍臨到以色列家(耶三十二42);

9.耶和華會除去他們的硬心,賜給他們一顆肉心;好叫選民順從神(結十一19----20,三十六26----27);

10.神將會引領被趕散的以色列全家,重回應許之地,永遠居住其中(耶三十二37;結十一17,三十六28,三十七21----22、25);

11.以色列民會將一切偶像,從應許之地全部清除(結十一18,三十六25 ;三十七23);

12.以色列民會享受迦南地的豐盛和祝福(結三十六29----34);

13.以色列民將會只有一個王,和一個牧人----大衛的後裔(彌賽亞);成為一國而不會分裂(結三十七22、24----25);

14.耶和華會永遠居住在以色列民當中,他們永遠拜他(結三十七26----28);

15.聖靈會永遠內住在選民心中(結三十六26----27)。

從以上十五個觀察,知道神對以色列民的計劃仍然是要實行的,因為今天「新約」似乎只臨到一班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包括以色列民和外邦人),對於神在自己選民中履行的祝福,還需待時日應驗。因此,學者對這「新約」,有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這「新約」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已成就了。如何成就?以色列民在現今的新約中有分嗎?教會是以色列民嗎?以下將會探討這些問題。

一些分歧

奇怪的是,舊約所講述的新約應許,一直等到基督的死才完全成就(參太二十六27----28;路二十二20);在這方面引起不少爭論,究竟誰能領受「新約」的應許?有些人相信「教會」取代了以色列民在神的計劃中的位置;有些只相信這新約是單施予以色列,與教會無關;也有些相信這新約是應驗於以色列民身上,但現時教會也能享受聖約中的祝福和應許。我們先看新約聖經提及有關新約的事,再在這方面加以研究。

如果以字面解經法看舊約聖經所記載的,無疑這「新約」是特別為以色列民而設立,因此,如果選民要得著這聖約的應許,似乎便需等待主再來,在地上設立「千禧年」國度期間才能承受了。舊約聖經所記載有關「新約」的經文,有些是與末世有關(如以西結書三十八和三十九章所記載的「瑪各與歌革之役」;另參耶利米書);我們知道這「新約」論及以色列民的一部分預言已應驗(例如:以色列再次立國),但其他應許(例如:選民不需要再另行教導有關耶和華的事,因為心裡已認識他),顯然還需待時日應驗。

我們試從新約聖經,看看一些有關「新約」的經文(路二十二20;羅十一25----27;林前十一25;林後三2----8;來八8----12,九15----18,十16----17,十二23----24)。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0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5節指出「新約」乃因著基督的血而成。在舊約,神以摩西律法來引導選民;在新約,神以基督審判他們。在舊約時代,神的聖潔與公義,是藉著律法的應許和將要來的救贖主彰顯;但在新約時代,神的聖潔是籍著基督顯明,而基督的死更成為了這「新約」的條件。

神過去曾揀選以色列民,也曾暫時撇棄他們,但仍應許他們將來得到救贖。羅馬書十一章25至27節便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說明神如何等待外邦人的日子(和合本聖經譯作「數目」)滿足後,在主再來時再次應驗昔日對選民的預言。

新、舊約對比

在討論「摩西之約」與「新約」的分別時,哥林多後書三章2至18節有這樣的分析: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什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結語

希伯來書有數處經文說到基督是「新約的中保」(來八6,九15,十二24)。在希伯來書十二章24節之前的經文(第18----23節),藉著西乃山與錫安山的比喻,指出西乃山代表恐懼、黑暗、戰兢,而錫安山卻是象徵永活的神和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內中住滿天使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從以上經文看到,新約聖經描述的「新約」,都是針對「摩西之約」與「新約」的分別,就如解經學者李察斯(O Lawrence Richaeds)歸納說:「舊約是神在石版上寫律法的記號,是難以達成的標準;新約卻是針對人內心的改變。舊約標榜不能達成標準所引致的審判;但新約卻帶來不斷的寬恕。舊約提供有限度的神人相交的途徑(祭司制度與獻祭);新約卻借著基督,立時將神人關係連接起來。」

從另一層面,也看出新約聖經所提及有關「新約」的經文,都支持一個論調:這聖經包括了以色列民和教會兩者的現在及將來。例如: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0節和哥林多後書三章都論述現時教會如何領受從新約而來的祝福(寬恕及聖靈的工作);雖然此時以色列民仍舊硬心和被撇棄,但羅馬書十一章26至27節也預告將來主再來時,以色列全家都會得著這救贖的恩典。

最後,「新約」所帶來的祝福,其意念是繁於「恩典」這字眼,無論外邦人或以色列民,因著這恩典,都在過去及將來承受神的應許。在舊約時代,選民在律法之下犯罪,只要肯認罪及悔改,便得到神在恩典下的寬恕;在現今的新約時代,以色列民和外邦人同樣得到救恩的喜樂及赦罪的平安,只要人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這「新約」的應許便如數的臨到這人身上了。

歷史文章

今日經文

隨手傳福音,始於2013年4月7日。

7年時間,總有一篇文章,給你帶來愛與希望。

郵件正文格式為:標題+署名+文章正文,可附作者簡介。郵件附件可添加配圖、音頻、視頻及自己的讚賞碼。

相關焦點

  • 簡易神學15:新約|摩西之約|耶穌基督|亞伯拉罕|耶和華
    作者/梁戴珍妮(Janelle Dykstra Leung)譯/梁帆鋒來源/福音證主協會 (1995年出版)編輯排版/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第貳部分:聖約研讀15 新約引言
  • 簡易神學12:如何查考預言?
    例如舊的聖經多處記載關於基督降生及再來,讀新約時,接觸到這些記載;便更明白基督降生的真義,以及他會再來的預言。3.要研究預言的背景----它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環境等因素。例如:當我們明白了有關以色列分裂的主因及一些歷史因素,那麼,讀舊約大、小先知書時,便能夠更深切了解及明白先知所說的預言。4.要明白字詞的意思。
  • 伊拉斯謨的新約翻譯與詮釋
    他認為聖經釋義不僅有助於回到原初的純粹信仰,淨化新約文本,接近真正的基督徒的生活,而且,也有助於解決長久以來的神學論爭。於是,他決定先從保羅書信入手,而其中的《羅馬書》是他最先評註的書卷。依據他的早期書信,他的《〈羅馬書〉釋義》就有四卷,但是都已散佚。11這可能是他對新約聖經學術的最初嘗試。
  • 新約希臘文讀本
    麥種傳道會新書介紹《新約希臘文讀本》(簡體版)編者:傅約翰(Johan Ferreira)ISBN:978-1-939-25190-9512頁《新約希臘文讀本》是幫助那些研究新約原著讀者的一本工具書,內容包括新約原文、簡明希漢詞彙和語法分析腳註。
  • 舊約在新約中顯現,新約在舊約中隱藏
    舊約在新約中顯現,新約在舊約中隱藏作者:何奇偉
  • 【新約神學作業】白向東:思想《約翰福音》中的真理觀
    2.思想的方法、範圍、目的我們將主要用新約神學的方法來思想。查考、總結、辨析新約中,特別是《約翰福音》中關於真理的記載,思想真理的內涵及其特徵。被譽為現代神學之父的施萊爾馬赫就用人的感覺來取代真理,期望把感覺作為宗教的基礎[5]。後現代主義神學的創始人林貝克則乾脆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6],認為真理是相對於不同的文化和語境的,某種文化和語境下的一些規則就是這種處境下的真理[7]。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在新約中的名稱)
    第三章 上帝的名稱第二節 新約中的名稱新約中的名稱不是新起的,只是將舊約中的名稱用希臘文翻譯了的。但在新約,稱為「我的上帝」,是強調個人之意。可以說這個名稱是提示個人得救必要性的名稱。2)居裡阿斯(主)居裡阿斯較耶和華更近於阿多乃的名稱,具有全能的上帝,主、所有主,統治主之意也用於耶穌基督。居裡阿斯是人類的主的意義很強的名稱居裡阿斯在舊約中有幾處與耶和華聯用。
  • 聖約神學中的福音動態
    如今神學的分類多樣化,有聖約神學,聖經神學,系統神學。但不同的視角有著微觀的區分:聖約神學具體有三個側重點:永恆中的救贖之約、墮落前的行為之約、墮落後的恩典之約。系統神學則強調聖約之間的結構,聖經與上帝、人類的墮落與基督的救恩、教會論與末世論。聖經神學以不同的歷史時期或階段劃分三大類:普遍性聖約(亞當與挪亞之約)、國家性聖約(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之約)、基督的新約(舊約預言的新約)。
  • 簡易神學12:如何查考預言?|巴比倫|聖經|經文|耶穌基督|耶利米
    例如舊的聖經多處記載關於基督降生及再來,讀新約時,接觸到這些記載;便更明白基督降生的真義,以及他會再來的預言。3.要研究預言的背景----它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環境等因素。例如:當我們明白了有關以色列分裂的主因及一些歷史因素,那麼,讀舊約大、小先知書時,便能夠更深切了解及明白先知所說的預言。4.要明白字詞的意思。
  • 解讀成功神學
    導 語 我們如何定義成功神學?成功神學說些什麼?基督徒可以享有成功嗎? 目前被認為傳揚成功神學的傳道人,比較出名的有美國的歐斯汀(Joel Osteen),梅爾(Joyce Meyer),新加坡的康希,韓國的趙鏞基等等。 那麼,我們如何定義成功神學?成功神學說些什麼?基督徒可以享有成功嗎? 一、如何定義「成功神學」?
  • 新約信徒可否吃血呢?
    從這個標準來說,利未記的吃血禁令也應該不再成為新約信徒的約束。但問題是早於利未記,在挪亞時代神已經宣告不可吃血,所以吃血不是純粹的禮儀預表,似乎也是道德命令。況且新約的耶路撒冷會議討論外邦信徒與猶太禮儀的關係時,仍然堅持必須禁止吃血(徒15:20、29),所以吃血的問題並非簡單的禮儀。特別中國有部分地區有吃血的風俗。
  • 卡爾·巴特的神學思想
    在這裡,本文主要論及巴特三種形態的神學思想,旨在管窺其宏博的神學體系。一、危機神學1886年5月,巴特出生於瑞士巴塞爾一個信奉新教傳統的世家。其父是伯爾尼大學的教會史與新約教授。巴特自幼喜歡博覽群書。《羅馬書》是《新約聖經》中的一章。巴特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並滿懷時代的激情來書寫這個"世界"。
  • 解讀成功神學|基督徒|耶穌|上帝
    導 語我們如何定義成功神學?成功神學說些什麼?基督徒可以享有成功嗎?作者|蘇文峰當今在世界各地教會和各種媒體中,常聽到對「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 or Gospel of Success)的傳揚或批判。
  • 解讀成功神學|上帝|基督徒|耶穌
    導 語我們如何定義成功神學?成功神學說些什麼?基督徒可以享有成功嗎?作者|蘇文峰當今在世界各地教會和各種媒體中,常聽到對「成功神學」(Prosperity Theology or Gospel of Success)的傳揚或批判。
  • 簡易神學13:亞伯拉罕之約
    本書僅以三個重要的聖約----亞伯拉罕之的、摩西之約、新約作介紹。對一些喜愛研讀末世論的信徒來說,查考聖約更為重要,為什麼?因為神的末世計劃,是透過他所立的聖約曉喻。信徒研讀末世論時,選擇哪套末世觀,完全視乎他如何研讀聖約。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是一個重要聖約的啟示,因為這約提到有關神要揀選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以及神如何按著他的旨意向世人曉諭地自己,和他帶給人類的救恩。
  • 「最後審判」圖像的神學依據
    除了對於佛羅倫斯大教堂最後審判天頂畫的研究外,這篇論文也涉及了別的「最後審判」圖像與「最後審判」神學。這裡分享的部分就來自於本文的第一章的第一節,旨在闡明這一常見的宗教藝術題材背後的神學內涵。這裡的討論僅是稍作介紹,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這類圖像;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批評指正。本文系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我聯繫,謝謝!
  • 書評|| 美國保守福音派神學小批判:以《宣教聖經神學》為參照
    這本書在我的閱讀的保守宣教學中是最系統的神學。作者看起來也很雄辯,在幾本保守福音派書中,只有這一本看起來是個「真書」。在導言中作者被介紹為具有門諾會背景、保守福音派立場。本書有一個長達17頁的導言。在這個導言中,作者給出了他的神學路徑:罪觀導向,包括一些新詞彙:前罪史、後罪史(Peters,15-17)。第一章基督論和第二章神論應該結合起來。我們用神論而不是三一論。(最近我與一個遵循美國改革宗的一位牧者聊天,談到耶穌的地位。最後他告白:「我信所有四大信經!」然後我提醒他在亞他那修信經中陳述:由於子的人性,略低於父。這個議題會在下面文章中涉及。)
  • 《新約》的新譯本
    《紐約書評》2010年7月15日號刊出弗蘭克·克默德(Frank Kermode)的文章《勇氣十足的新譯聖經》(A Bold New Bible),評介2009年秋出版的《復原版新約:新譯註,附靈知派多馬福音、瑪麗福音、猶大福音》(The Restored New Testament: A New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 量子力學會證明神學的存在?
    這些問題不是隨便什麼人讀過《道德經》就能回答的了的,研究這些問題是一個學科的專業的工作,我們一般叫它「中國哲學」或者「國學」;而同樣地,新約:約翰福音裡的「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在不同版本新約的表述有何不同?它在基督教理論中的位置又是什麼?這些問題也不是隨便什麼人讀過聖經就能回答得了的,研究這些問題也是一個學科的專業的工作,也就是「神學」的工作。
  • 蒙古國基督教三十年復興後的神學隱憂
    然而,我們對神學知識的需求是一個大問題。我想大多數人都有興趣想了解為何蒙古需要神學。通過我的文章,我想提供一些關於蒙古基督教背景以及教會神學狀況的信息。我也會就如何提高蒙古國內的神學知識提出一些建議。讀完我們的基督教歷史和神學狀況,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神學知識。我由衷地相信,我們的上帝,即天父,仍然在我們的國家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