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太湖文化藝術季之「戲曲藝術月」現已拉開帷幕,16場大戲將陸續登陸錫城。23日晚,轟動一時的三省一市五大劇種共演《雷峰塔》將來到無錫大劇院,以黃梅戲、錫劇、京劇、崑劇和婺劇演繹五出精彩好戲;24日晚,大型經典婺劇青春版《穆桂英》將在無錫大劇院開唱,顏值集體在線。傳統戲曲勇於創新形式傳播與弘揚,也將贏得更廣闊的市場。
一晚看盡長三角五大劇
當黃梅戲的淳樸流暢、錫劇的優雅抒情、京劇的大氣磅礴、崑劇的華麗婉轉和婺劇的自由豪放集中在一部戲中呈現,會帶來怎樣的視聽體驗?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充分創新戲曲表現形式,推出五大劇種共演《雷峰塔》,由每個劇種帶來一折《雷峰塔》中的看家戲。今年端午節,這齣好戲在杭州上演,百花齊放、絢爛奪目,令觀眾耳目一新,旗開得勝。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帶來第一出《遊湖》,唱腔委婉清新,以抒情見長。
第二出是錫劇版《端陽》,無錫市錫劇院派出了「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陳雲霞飾演白素貞,「國家一級演員」潘佩瓊飾演許仙,「國家二級演員」周靜華飾演小青。《端陽》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韻味醇厚。
第三齣戲是上海京劇院帶來的《盜仙草》,一展武旦演員剛健飄灑的身段動作。由浙江崑劇團帶來的第四出《水鬥》,領銜的都是崑劇新生代演員,舞臺也將呈現出「青春靚麗、滿臺生輝」的情景。壓軸的婺劇《斷橋》,則是婺劇「文戲武做」的代表作之一,素有「唱煞白蛇,做煞青蛇,跌煞許仙」的說法。
該戲作為2020太湖文化藝術季的重磅演出在無錫登場,備受期待。組織方也希望藉此舞臺,進一步推動區域戲曲藝術的互動交流和展示,加強重點文藝項目的合作創作,讓多元文化共生並進,為長三角文化一體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來更多生動實踐。
戲曲要主動擁抱年輕人
「最低50元一張,就能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婺劇《穆桂英》,真心不貴。」網友「樂桃桃」原本要請父母看戲,網上購票時,看到介紹說是大型青春版的婺劇,也給自己買了一張。
婺劇《穆桂英》的演員以「80後」「90後」為主,均是活躍在當今戲曲舞臺的優秀青年演員。但這部戲所謂的「青春」還不僅限於此,戲中也有許多青春時尚元素,充滿了動態美和輕鬆幽默的喜劇色彩。劇中,穆桂英是一個天真活潑、率性志氣的姑娘,唱詞也現代。從無錫大劇院和無錫市人民大會堂了解到,此次藝術季戲曲月的演出不乏青春版,一些經典劇目也啟用了一批新秀挑大梁。
據了解,婺劇《穆桂英》的武戲除了好看,還很有內涵。譬如穆桂英與楊宗保初遇時的那場打鬥。一個英氣逼人,一個英姿颯爽,只見鮮衣亮甲間,槍來槍往,殺氣騰騰,槍影疾速,袂翎翻飛,讓人眼花繚亂。打著打著,兩人速度慢了下來,一招一式中,槍也柔了,雉雞翎如柳條般輕舞起來,一時間,滿臺都是眉目傳情。一場武戲,就這樣通過鮮明的動作對比,把兩個年輕人複雜的感情變化交代給觀眾。
老一輩戲曲人心知肚明,戲曲藝術永遠屬於青年。擁有了青年,戲曲藝術也就擁有了未來和希望。新時代的戲曲要服務好新時代的廣大觀眾,就必須跟上時代節奏,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積極主動地擁抱年輕人,讓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看戲。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戲曲舞臺不斷出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聽崑曲、京劇、越劇、梨園戲,甚至視之為時尚。
業內人士分析,究其原因,一是這些戲曲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徵和劇種個性;二是因為它們都是集文學、表演、音樂、美術、武術等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當這些元素符合時代審美和人們的個性追求,必然會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
來源:無錫觀察 無錫日報 江南晚報 無錫新傳媒
編輯:無錫發布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