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大學生福建泉州體驗閩南文化
臺灣大學生福建泉州體驗閩南文化 2014-12-31 21:5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泉州12月31日電 (陳健 柯寧)「開元寺飛天妙音鳥、清源山老君巖、閩臺緣博物館……」31日下午,臺灣金門大學陳俊宏參觀華僑大學時,向筆者數起這幾天遊覽的地方,「泉州閩南文化深厚,馬上就要迎接2015年了,這是第一次在大陸跨年,我們很期待能在這裡有不一樣的文化感受。」
-
閩南語簡介
,其影響實為深遠,其他受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語,也是有著一致的文化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我們即可稱其為泛閩南.以下介紹通行閩南語的形成及今通行之地:閩南語,乃是閩語的一支。 閩南語在臺灣的傳播與河洛話的形成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臺灣),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閩南語。
-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2012年08月09日 11: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之旅 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
「當主播、研中醫、做陶藝……」在為期六天的學習中,他們深入三湘四水,親身感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實地見證祖國大陸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改革發展成果,共同體驗同文同宗、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一次不忘初心的「尋根之旅」
-
郝柏村:臺灣沒有臺灣話,那叫閩南語
據香港《明報》8月14日報導,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昨天(13日)在香港出席中華能源基金會主辦的「中華民族抗日戰史」論壇。郝柏村一如既往地堅持「抗戰由蔣介石領導「的說法。在被問及「臺獨」問題時,他強調,臺灣也沒有臺灣話,那叫閩南語、客家話。
-
臺當局搞「文化臺獨」閩南語拼音系統出爐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當局「教育部」昨日公布「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始終無法統一的閩南語拼音系統就此定案,臺灣中小學閩南語教材將根據此方案研訂,臺當局「教育部」還將出版「部編本閩南語分級教材」。
-
臺閩南語歌手深耕大陸 擬借海西風「紅」回臺灣
臺閩南語歌手深耕大陸 擬借海西風「紅」回臺灣 2010年08月31日 12:4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聚焦海峽論壇)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中新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追溯中華姓氏源流 「少年臺灣」登陸尋根謀發展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我想過尋根,但非常不容易。」臺灣高雄女子張蜀慧說,「我也害怕,不敢一個人來大陸。」
-
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落幕 臺灣選手分獲亞季軍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泉州1月15日電 (記者 孫虹)歷經3個月的層層選拔,第八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臺灣賽區和大陸賽區的前五強選手
-
久唱不衰的閩南語歌曲——透視臺灣民眾社會心理
閩南語歌曲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閩南語歌曲,是「土歌」,是「鄉音」,它具有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如今二三十歲以上的臺灣人,多少人是唱著「天黑黑,要下雨」和「愛拼才會贏」等「土歌」長大的。「土歌」曾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歡樂和理想,「土歌」曾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意志和力量。
-
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原標題: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中新社泉州1月11日電 題: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作者 廖靜 「閩南話是泉臺共同的語言,語言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
-
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之比較
廈門話雖然素有「閩南話的標準話」之威信,範圍卻只限於廈門市和它的近郊,不論是人口或地域,都不如內部差異微小的臺灣閩南語。 廈門的住民和泉州、漳州之間的來往從來沒有斷絕過;而臺灣跟祖國大陸居民的往來,曾有清代的海禁、日本的統治、戰後的暫時分離等,彼此影響的機會比較小。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昨日,到南安豐州進行文化交流的臺灣學者蔡金安,用閩南語即興吟唱了一首《將進酒》,歌聲抑揚頓挫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臺灣學者鄭道聰泉州開講閩南文化:精神相通最重要
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10月19日電 (廖靜)「儘管閩臺兩地青年能共講閩南語,但最重要的是要精神相通。」19日,臺灣臺南市政府文獻委員鄭道聰跨越海峽,來到福建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開講「閩南文化在臺灣的演變」,探尋閩南文化與臺灣文化的淵源。 說到「閩南文化」,鄭道聰顯然很內行。
-
亞洲周刊:民進黨當年赴大陸尋根反襯「臺獨」史觀虛無
這些民進黨人當年的尋根問祖,進一步反襯出「臺獨」史觀的虛無。原文摘錄如下:民進黨上臺以後與大陸關係始終不睦,不過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民進黨卻比國民黨更早接受大陸的邀請,赴神州謀求中華民族和解之道。扁呂遊謝尋根大陸一九九零年,呂秀蓮也應邀走訪了一趟大陸,從北京一路走到福建南靖祖居地,認識新朋友,拍照留念,開心極了。
-
王金平開啟「祭祖尋根之旅」,感嘆大陸發展:再不追,臺北連廈門都比...
王金平抵廈赴延平郡王祠祭拜:兩岸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5月6日13時許,臺灣王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王金平一行近百人搭航班抵達廈門,正式開啟三天兩夜的「祭祖尋根之旅」,這是他時隔27年再度踏上大陸土地。王金平的「開臺祖」王文醫是軍人,當年隨民族英雄鄭成功赴臺,並在今天的高雄路竹等地定居,因此這次「尋根之旅」第一站便是去祭拜鄭成功。雖然天公不作美,天上飄起小雨,但抵擋不住臺灣王氏宗親的熱情。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王金平祖籍地漳州白礁的鄉親也前來共襄盛舉。隨著鼓樂響起,王金平率兩岸宗親按古禮向鄭成功鞠躬、敬獻祭品,整個祭拜過程全程使用閩南語。
-
臺灣新媒體黃陵祭祖文化尋根報導活動掠影
(陝西省臺辦 馬晶 攝)追溯文化淵源 講好兩岸故事——臺灣新媒體黃陵祭祖文化尋根報導活動掠影「哎呀呀,你真的不能怪這『瑞龍』一出場,就搶盡了『201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目光焦點啊很慶幸自己能站在黃帝陵前,親眼目睹它完美的演出……」這幾天,在臺灣擁有眾多頭銜、著作快要等身的「網絡大v」溫士凱的微信、博客上,不時更新著其在陝西的所見所聞。4月3日至6日,兩岸新媒體黃陵祭祖文化尋根報導活動在陝西圓滿舉行。
-
兩岸專家泉州研討閩南語歌曲:「故鄉調,回故鄉」
2日,國臺辦《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汪舟在福建泉州舉行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區創作與傳播」研討會上表示,歷經去臺灣播遷、發展、走向繁榮,而今部分閩南語名曲又傳唱回大陸。 當天,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臺灣閩南語歌曲創作人林垂立等數十位兩岸專家學者共探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與傳播,尋找閩南語等兩岸共有文化的合作推廣。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我們通過反覆挑選,錄取了20位臺灣大學生,安排到途虎養車、新再靈科技這樣的新經濟企業進行暑期實習,是主動回應臺灣學生到大陸創業、就業需求,幫助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香港大中華會主席、黃埔二期抗戰將領胡靖安之女胡葆琳這樣說。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楊慕說,他正在整理閩南語歌曲,不僅有《望春風》《四月望雨》等經典老歌,也有周杰倫、五月天、江蕙等當代歌手的流行曲目。 「很多人對閩南語歌曲有固化的印象。其實,無論民謠還是流行歌曲,閩南語歌曲都不止一種面貌,它可以和普通話歌曲一樣具有藝術性。」楊慕表示,將來還準備創作史詩版的閩南語交響作品或原創閩南語合唱組曲等。合唱團曲目的編寫上,還將邀請多名臺灣音樂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