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恢復開放公告

2020-12-19 荔枝網新聞

  紀念館恢復開放公告

  各位觀眾:

  按照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南京市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工作指南》的要求, 我館自3月21日(周六)起恢復開放並實行觀眾實名制預約免費參觀。現公告如下:

  1、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

  8:30—17:30 (16:30停止入館)

  周一例行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重要紀念日除外)     

  2、開放區域:

  南京大屠殺史展區、「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3、疫情防控期間,我館將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科學控制入館觀眾流量,限定南京大屠殺史展區名額上限5000人/日、「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名額上限3000人/日、利濟巷分館名額上限200人/日。三個展區瞬時人流量上限分別為500人、300人、30人。當館內人員較密集時,將採取控制入館速度等相關措施。

  4、疫情防控期間,暫不接待團隊預約。觀眾須提前1-7天,通過紀念館微信公眾號預約,掃描本公告末尾二維碼並關注,點擊左下方「預約」按鈕,按流程提示完成預約操作;港澳臺同胞及外國觀眾可通過紀念館微信公眾號和中英文官網預約,預約後須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護照原件等有效身份證件,前往紀念館觀眾預約服務中心換取入館二維碼。線上預約操作時間為每天7:00—22:00。無法通過網上預約的觀眾,可在當日預約名額有餘額的情況下,持本人身份證或其它有效身份證件至觀眾預約服務中心預約。

   5、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展區的觀眾自1號門入館、參觀「三個必勝」專題展區的觀眾從江東中路入口入館。

   6、參觀當日,須出示本人身份證護照原件12歲以下兒童,可在預約後隨家長進館;超過12歲未辦理身份證的未成年人須出示戶口本,至觀眾預約服務中心換取二維碼),同時核驗個人「蘇康碼」,顯示綠色方可入館。

  7、觀眾須在入口處通過體溫檢測,並全程正確佩戴口罩參觀,排隊和參觀時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如有體溫異常者(≥37.3℃)或有咳嗽、氣促等異常現象者謝絕入館,將引導至隔離區臨時隔離。同時,我館將向轄區內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並勸導至就近發熱門診就診。

   8、疫情防控期間,館內暫停提供人工講解服務,觀眾可點選紀念館微信公眾號下方「服務」按鈕,再點選「講解服務」,在線收聽免費語音講解。館內暫不開放臨時展覽和社教活動,以及影視廳、報告廳、文創區域、萬人坑遺址等易形成人員聚集的區域。全館區域禁止吸菸。

  9、參觀利濟巷分館,可通過掃描下方分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點擊右下方「觀眾服務」按鈕,再點選「參觀預約」,按照指引完成預約操作。

  10、預約系統發布後,新界面會在24小時內覆蓋到所有關注官方微信的用戶。預約相關信息變動請關注我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微博公告。如有疑問,請撥打客服電話18013959265 (8:00—16:30)諮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20年3月18日

  紀念館中文官網地址

  http://www.19371213.com.cn/

  紀念館英文官網地址

  http://www.19371213.com.cn/en/

  紀念館官方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利濟巷分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羅聰懿)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下半旗儀式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下半旗儀式 山河肅穆,草木含悲。83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拉貝藏書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近日獲贈約翰·拉貝先生的藏書。  藏書為三本線裝小書,分別被編為一、二、三號,小書封套內左頁有拉貝先生的親筆鉛筆籤名,三冊小書的首頁上分別有約翰·拉貝的鋼印,經辨認,這三冊小書是1928年在北京出版的德文書籍(第三版),內容是中國黃梅戲《賣油郎與花魁女》。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獲國家文物局...
    近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1938年南京難民贈送辛格貝格繡有『見義勇為』中文字樣的絲綢」的請示。另外,國家文物局還批覆同意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修復館藏一級文物「1937年原紅十字會埋屍隊員郭學根保存的紅十字會埋屍用品明細帳單」的請示,引人關注。
  • 日本青年團體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華社南京10月21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1日,2017年「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獲獎者訪華團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據悉,「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始於2014年,今年是第四屆。
  • 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大數據報告
    &nbsp&nbsp&nbsp&nbsp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份留言簿大數據報告面世。&nbsp&nbsp&nbsp&nbsp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留言區域,有一堵城磚砌成的高牆,牆上銘刻著部分參觀者的留言。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鐘聲」與「留言」裡的家國情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新華社南京12月11日電題:「鐘聲」與「留言」裡的家國情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數據報告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徵集2700餘件(套)史料文物……自2014年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年參觀人次達數百萬,留下了海量的參觀數據,也記錄下國人對歷史的珍重、對和平的渴望。
  • 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份留言簿大數據報告面世。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將與紀念館合作建立更全面的留言簿大資料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留言區域,有一堵城磚砌成的高牆,牆上銘刻著部分參觀者的留言。在留言區,人們可以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近3年內,這裡留下了約30萬條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參觀者的留言。多年來,紀念館的留言簿歷經不同版本,在去年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後更新成目前的格式:正反兩面,中英文對照。參觀者可以填寫自己的姓名、年齡、職業、來自哪裡等信息。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教育活動 向偉大教師致敬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10日)發布這樣一則紀念視頻: 明妮·魏特琳曾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教師,在1937年硝煙瀰漫的南京,她不顧個人安危,留守南京,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竭盡全力保護了2萬多名婦女和兒童。
  • 國家公祭日將至 航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銘記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上)、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叢葬地及周邊(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漢中門外遇難同胞叢葬地及周邊(下)。(拼版照片 泱波 攝
  • 南京晨報小記者尋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如是說。12月初,凜冽冬日的早晨,南京晨報的大記者和小記者一起,來到8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為遇難同胞獻上鮮花。「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驚恐,讓母親不再泣嘆」……在叢葬地,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直面、感受這段悲壯的過往,我們希望,時殊勢異,我們的未來仍能不忘前事,仍能接續奮鬥。
  • 35年篳路藍縷,歷史記憶在此定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2020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也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35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紀念館舉行和平集會及主題名為「應聲立,循聲進」的35周年回顧展,相關專家學者,紀念館設計和建設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等部分代表齊聚悼念廣場,升國旗,奏國歌,撞響和平鍾,回顧35年傳播歷史真相的努力,展望未來共築世界和平的願景。
  • 文物推介|第三期·文物系荊楚·祝福送祖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科舉博物館、南京圖書館)
    和平大鐘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由旅日愛國華僑捐資鑄造並捐贈的。易安華將軍瓷板遺像現藏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國家公祭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南京遇難同胞叢葬地擺滿鮮花,揭秘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近日,南京多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及紀念地,大量南京市民前往並自發舉行悼念活動,紛紛為遇難同胞獻上鮮花,表達哀思,不忘國殤,珍惜和平。這場臭名昭著的惡行,在近百年內令無數人感到無比震驚和氣憤。 天網恢恢,日本人的惡行,被坐落於南京建鄴區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如實揭露了出來。
  • 南京群眾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12月13日,少先隊員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北極閣叢葬地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敬少先隊隊禮。當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市民通過默哀、獻花等多種形式悼念遇難同胞。新華社發(杜懿 攝)12月13日,在南京街頭,民警脫帽、默哀,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新華社發(辛一 攝)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正覺寺),參加悼念活動的各界群眾默哀。
  • 精日分子叫囂南京大屠殺不存在 遇難同胞紀念館呼籲依法懲處
    10月1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發布訃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沈淑靜老人辭世,享年94歲。網友「無限派 _」 在這條訃告下留言,公開叫囂 「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此舉旋即引起公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呼籲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對其予以懲處。記者了解到,網友「無限派 _」 曾在網上多次發表精日言論,公開叫囂侵華日軍佔領無錫時犯下的累累惡行都是造謠,「本人祖父是無錫人,昭和12年完全是一片祥和,日本軍隊是威武文明之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表述中採用的紀年甚至都是日本紀年,昭和12年正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
  • 歷史真相豈容抹殺 南京大屠殺三十萬同胞遇難七十六周年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6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不願記起,卻又不應忘記的日子。今天,對於那場不幸的紀念,是為了讓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本質,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下,大肆燒、殺、淫、掠,其屠殺規模之大、殺戮之慘烈,世所罕見。
  •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組雕創作者:「復活」同胞靈魂
    他「復活」了南京大屠殺中 受難同胞吶喊的靈魂  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揚子晚報記者專訪紀念館前群雕的創作者吳為山  傅秋源  無論陰晴雨雪,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通訊員 楊子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傅秋源  10年前這組雕塑正式亮相  1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70周年紀念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組雕》正式亮相。這組充滿力量的雕塑,由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已經成為同類題材的經典作品。
  • 告訴孩子,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不是普通遊玩景點【荔枝銳評】
    4月30日,一位微博網友發布了一段拍攝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視頻,視頻中幾名兒童不停地把紀念館地上的鵝卵石丟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普通的旅遊景點,撿起石子往水池裡丟,雖然同樣不太好,但畢竟沒什麼大不了;可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些鵝卵石所象徵的,卻是遇難者的累累白骨。難怪很多網友對此表示氣憤。只不過,將孩子們的嬉鬧行為,上升到「不愛國」的高度予以抨擊,恐怕也有點過度闡釋了。
  • 南京師生悼念大屠殺遇難同胞
    12月13日上午10點,悽厲的警報聲在南京上空再次響起。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舉城哀悼,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與追思,也已化作這座城市數十萬師生反思災難歷史、傳承歷史記憶的自覺追求。  公祭日前夕,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學結合《南京市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