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舉行,吸引海峽兩岸500多家出版社現場銷售。
「書香兩岸,情系中華。」10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福建廈門舉行。
此次展會吸引了海峽兩岸500餘家出版商參展,有20萬種、70多萬冊圖書與鷺島市民見面。
本屆展會為期3天,其中兩天適逢周末。在現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目睹了讀者進場尋書、買書之樂,也採訪到出版人關注的話題。
文史哲圖書受青睞
在臺版書展區記者看到,參展的203家臺灣出版單位帶來的圖書中,有不少圖書與文史哲有關,其中很多圖書版權來自大陸。
對此,臺灣萬卷樓圖書公司副總經理張晏瑞告訴記者,《漢字闡釋與文化傳統》《陸宗達文字學講義》等書版權引自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這些圖書雖已在大陸出版,但是並不影響在臺灣動銷。在今年8月底舉行的第十五屆贛臺經貿會上,萬卷樓與大陸同行又籤下40餘部書籍的版權協議。其中,《江西通史》正是萬卷樓策劃「看見江西」書系的領銜之作。
為何對大陸文史哲圖書如此看好?張晏瑞說,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根。大陸在文化傳承上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大陸學者的研究成果有深度,適合臺灣學者、學生的需求。
據廈門外圖集團提供的本屆館配會數據採集器統計顯示,超過1000萬碼洋的數據中,文史哲、「一帶一路」、地方文獻等類別圖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正如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春申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海圖會是推廣臺版文史類圖書的好機會。」
文學圖書增進文化認同感
張大春、朱天心、舒國治、簡嫃等20餘位臺灣作家的作品組成的「臺灣地區文學名家聯展」,成為海圖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文學能夠增進臺灣青少年對大陸的了解,大龍樹(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叔言道出了堅持每年在海圖會上舉辦「龍少年文學獎」的原因。在張叔言看來,每年將獲獎作品出版成簡體、繁體兩個版本在兩岸發行,可增進兩岸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歐陽奮強帶來的《1987,我們的紅樓夢》、葉永烈帶來的《海峽柔情》、臺灣作家邱承宗帶來的《地面地下》等文學作品,引發讀者購書熱情。
廈門墨客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婁珮蕾告訴記者,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經她手就賣出100種,其中《林清玄散文精選集》在大陸銷售達80萬冊。與此同時,大陸的清新、勵志文學作品及文史類著作也深受臺灣出版商歡迎,其中「媽媽這樣教孩子」系列在臺灣銷售累計達40萬冊。
音視頻產品「橫掃」會場
「來,掃一掃,我們送你一本書。」徜徉於海圖會現場,不時能聽到各個展位發出的掃一掃二維碼邀請。
「內地的數字出版發展太快了。」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總編輯侯明、臺灣城邦·尖端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黃鎮隆均向記者這樣感慨。
其實,尖端出版集團近年來成功將紙質圖書智慧財產權(IP)跨界應用於影視、漫畫、動漫、桌遊、遊戲、舞臺劇等領域,其多媒體產品在臺灣是公認的佼佼者。
尖端的跨界產品成功之處在哪裡?黃鎮隆認為,擁有自主原創IP很重要。尖端堅持連年舉辦多媒體大賽,挖掘出一批優秀原創作者。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面對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碎片化、泛閱讀趨勢,海峽兩岸出版人的創新精神在海圖會上得到充分展示。比如,舉辦經典誦讀、動漫表演、立體書製作等活動,再比如搭建的居家生活、公交站臺、公園綠地等讀書場景等,兩岸出版人齊心協力推廣全民閱讀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