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築色彩之美

2021-01-14 客家人







美之生機

神 形

色 彩

人 文




神奇的色彩家族以其驚人的魅力給萬事萬物帶來了美的生機。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色彩又成了人類情感領域中的美神,具有特殊的表情功能和象徵意味。並以巨大的魔力喚起人們美的聯想,成為傳達情感的媒介。


無論是興奮還是憂鬱、歡快還是平靜、輕鬆還是沉重等各種感受,都能從色彩中取得共鳴。


運用色彩作為裝飾美化建築的手段,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從古就有的。


而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情感,從建築的造型、色彩,到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以及室內外的裝飾設色方面,無不體現著與人的有情協調,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達到質、形、色的完美統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客家傳統建築的色彩與情感

-


《土樓時空 之 夏至》局部 by 梁明(民)




• • •

色彩的情感


作為建築物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色彩各有其語言,它引起人們的複雜情感是因人而異的,它是世界性的,因為它抒發的情感是人類互通的。


也是極其個人的,因為它所表現的思想的確又是個人最內向的心情。這種共性與個性的體驗,就是色彩通過事物外在形式與人的內在情感達到統一,由主題將自己的情感轉加給事物的。在美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移情"或"感情的誤置"。



《土樓時空 之 夏至》局部 by 梁明(民)



• • •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與色彩的情感協調


l、獨特的建築造型


建築的造型,離不開一定的形,也離不開一定的色。


形是建築的靈魂,也是表現建築美的重要特徵。它是用不同尺寸、不同形狀和不同功用的構件組接而成的具有三度空間,即長、寬、高的立體的空間環境,這種環境賦予它以使用的屬性、美的形式,滿足了人們一定功能使用的要求,也滿足了精神感受的要求。


強調建築對人的生理、物理功能,同時強調對人的心理功能,就必須使它的造型與色彩相得益彰,恰如其分,並融入周圍環境之中。


從外觀形態上看,美的建築都猶如雕塑品而帶有造型特徵,使人們無論在哪個角度觀賞,均可獲得完美的景觀。古今中外,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造型的建築多得不勝枚舉,例如:中國的天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潘泰翁神廟、印度泰吉馬哈爾陵,它們皆藉助簡單的幾何形體,達到了高度的完整和有機的統一性。


不同造型的建築,由於性質不同,有的使人感到莊嚴,有的使人感到雄偉,有的使人感到神秘,有的使人則感到親切、幽雅、寧靜,這些不同的感受和情緒,都是由其不同的輪廓而獲得。可見,擁有獨特的外形及色彩之美是體現建築自身藝術價值的前提,它是人們從遠處就能看見的,也是影響人們第一印象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一點上,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以其獨特的外觀造型吸引著人們,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



《土樓時空 之 大鼓催春》 by 梁明(民)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中最有特色的是圓樓。


寄"天方地圓"的思想於建築外觀造型。首先,"圓"是人類最原始的、最偉大的神秘符號,人們把圓看成天,看成宇宙的象徵,當作是"光明"、"幸福"、"美滿"的象徵。因而,客家人選擇圓形作為建築實體的意象是不足為奇的。


另外,出於防衛的本能需求,客家土樓民居建築正是適應了這種需求的產物。它和我國傳統建築一樣由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而成。屋身是一個圓柱形,有的外徑達到六七十米,有的五六層,具有明顯而強烈的圍合性特徵,封閉特徵也非常明顯,通常首層不開窗,二層以上開窗,儼然一個防禦性極強的軍事工程。


從建築美學上講,莊嚴美麗,有安穩完美之感;而房頂是其造型美中值得關注的一點,它是一個一脊兩坡的圓黑色屋頂,直徑達七八十米,黑色的瓦頂勾劃出一個圓圓的天空,從上往下看,全樓好比一把打開的雨傘,它的完美的外部形態給人以強烈的直觀感受。


從它們互相關聯的外立面,可以看出其建築造型的獨特,這種獨特的單體造型是人們寄"天方地圓"的有情思想於建築造型,且鄰居間特殊的有情在這圓樓獨立的社會空間裡滋長並得到升溫。


因為講究風水,客家人興土動木之時先要相宅,擇吉地,凡宅後有山梁大塬者,謂"靠山厚",俗語稱:"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輩輩出大官";宅後臨溝無依託者,謂之"背山空"多忌之。


而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大規模地改造自然環境,只能是較慎地去觀測、選擇適當優良的位置,尋找一塊滿意的房基地,使整個聚落依山旁水,處於地勢低洼的背風處。


其擇基地可以說是客家人懷著虔誠的崇敬之精心選擇的,它將創造性的精神溶匯於這神聖的自然色彩之中,選擇青山綠水中建樓,把極為奪目的不同色相、冷暖對立色彩,設置在超大空間中,表現出"樂而不狂"的端莊平和的色彩格調。


人們寄情於自然,從自然色彩中吸取美感,而且藉助這些景物形象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情操、志向,抒發個人的情感,表達一種意願和理想與天地、自然以"和"為美,增進生活情趣,求得情感的愉悅。


也就是說,客家傳統民居建築造型的美不只在於其獨特的造型的樸素、淡雅,而且在於與色彩構成的協調一致的藝術效果。



《土樓時空 之 樓外樓》 by 梁明(民)



2、"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美


建築物本身的色彩,和它輪廓線一樣,都是人們從遠處就能看見的,"先聲奪人"的,所以,也是影響人們第一印象的一個重要因素。


縱觀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的外牆色彩,白灰勾縫的灰黑色河卵石牆腳,石砌的牆腳不僅有防水的功能,而且使土牆牆腳更加堅實,高大的土牆上蓋著巨大的一脊兩坡的圓黑色屋頂及高挑的寬大出簷,古老斑駁的十幾米高黃泥土牆為身,絕大部分外牆不加任何粉飾,夯實的泥土直接暴露,沒有任何的裝飾。


沒有任何的裝飾,其實也是一種別致的"裝飾"。出於安全的考慮,為了防禦外來的侵襲,牆上開鑿了大小不一的窗口,遠遠望去,這些"小眼睛"打破了牆面的"呆板",在人們的視線中跳躍,在色彩上形成大面積的"白"與"黑"的對比。


"黑"與"白"是色彩序列中相對的兩極色,有心理上的積極意義。因為太陽的光是白色的,象徵著溫暖和生命。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白色,這是一切顏色的結合點;黑色,這是缺乏任何顏色的表示"。在此意義上說來,白色和黑色,又可說是無色或本色。


王維認為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其實也是追求一種自然本色之美。


這"黑"與"白"如此簡練的純樸而深沉的色調,使其在鬱郁叢叢的自然環境中,顯得格外鮮明、清雅,尤其是雨後,黑壓壓的屋頂被雨水浸溼,如墨一般,而"白"牆在"黑"瓦下互相反襯,光感極強。


加之巧妙地引入自然色彩,使苔痕上階,草色人簾,它無聲而隱退地同各種色相結合,使表情達意的豐富性色彩在形體表面上附加大量的信息,建築基調變得柔和、淡雅、明快,不僅房屋在其自身的"白"與"黑"、"深"與"淺"的對比中,和大自然的色調形成了準確相應的補色效果。


遠遠望去,整個色調就象一幅素描,在遠山近綠的映襯下,更象是一幅水墨畫一樣表現為不施彩色而能"肇自然之性",具無色之美,使人直觀到"見素抱樸"的具體形象和"質"有餘而不受飾的典型畫面。


從中既可以看到了美的"協調",又看到美的"對比",單調中蘊有豐富,生硬中含有柔和,靜態中兼有動勢,厚重中透著輕盈。這美妙的色彩組合,體現外形簡潔、樸實無華的建築本色美,也使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外觀造型的美得到進一步升華。



《土樓時空 之 裕昌樓》 by 梁明(民)


3、運用色彩"調節",營造舒適的色彩氛圍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在室內外裝飾構件的設色方面,強調運用色彩調節營造舒適的色彩氛圍。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為了保護木製構件不受風雨的侵蝕,傳統民居同樣十分重視雕梁畫棟,裝飾上多採用龍風、菱龍、菱花等程式化圖案或採用牡丹、佛手、鹿、仙人等動物圖案以寫實手法來表現。


據考察,建築上最早的油漆彩畫是以"藻"為紋樣,畫於天花板上,這種綠色的水生植物表達了人們以水克火的企願。


從其色彩的選擇看,除去實用與美觀的因素外,人們常常喜歡使用象徵人丁興旺,平安幸福的赤、黃、為建築的主色調。同時,還有越紅越興旺,越青越平和之說。色相多用紅色、黃色、藍色、綠色、且多用高彩度的油漆在建築物的梁、天花、柱頭、頭拱等部位描繪,各種花鳥人物、吉祥圖案。


從整體色彩冷暖關係看:暖柱、牆,門、窗彼此包含著冷暖對比關係,而恰當地把握圖底關係,即大面積的環境色彩襯託適度面積的豔麗色彩,對比強烈,效果鮮明,在周圍環境中顯得非常突出。


但是,高彩度的對比色彩,雖然可以取得很好的誘目力,如果與周圍環境不能協調,也不易取得好的效果。正是因為如此,在油漆彩畫中,常用一些其它顏色使用退暈技術來過渡,這種從明到暗含蓄漸深的明度對比,逐步加重了色彩的分量感和型體的造型能力,其結果不僅起到保護木製構件的作用,又增強了建築的穩定感,達到整體協調的效果。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前有魚塘和禾坪,後有花壇。走進客家人的農家院子,到處是不起眼的木、竹、藤做成的農具,尤其是秋天的農家院落美不勝收,一邊是牆面上掛了長串的辣椒、玉米棒,窗臺上壘放著大南瓜,碾子上滾壓著豆子,被裝扮得紅雲蔽戶,一片詳和氣氛。


另一邊是池塘生態,家禽成群,一片生機盎然;客家人喜好在門上貼門神、門簪,或掛橫額、楹匾,精心雕飾,頗為壯觀。在喜慶之日,人們用黑墨或金漆將"福"字寫在紙,貼在大門外,多半還會倒著貼這些"福"字,象徵"福到了",算是一種祈福的方式,寫著"福臨門"的橫批往往貼在門楣上,同樣具祈福的意義。


伴著橫批的是門兩旁垂立的直幅,稱作」春聯"或"對聯",通常它們是較有詩意的字句,但仍傳達類似的祈求,還剪貼各色窗花,花色豔麗,琳琅滿目,仿佛一座民間藝術的殿堂,客家人性格中的另一面--聰明、靈巧、浪漫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客家人還喜愛在周圍種一些花草樹木或放置些盆景,以小見大,表現了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以抒發內心的情感情趣。


如種竹子,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藝術地再現出竹子的外形美,而是因為我國古代文人把竹子比為高節挺直、心懷若虛的君子,來表現自己位卑不餒、高而不傲的志向。這同樣是一種"移情",即將自己的情感滲透轉給一定的自然形態的色彩,這種情感表現性只有在人的審美感受中才能出現,是事物的外在形式與人的內心情感達到一定的共鳴。


這樣,運用色彩"調節"就具有了比自然美、生活美更濃縮、更精煉的藝術色彩美。人們營造這種幽雅、靜致、舒適的色彩氛圍,其環境意識表明人們渴望把自身和諧地統一於自然,從而求得一種自我完善的審美理想,其宗旨都是在於圖謀一種與自然色彩的協調統一。這樣,由建築、山水、花木組合頗具詩情畫意,如自然世界的縮影,宛自天開。同時,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築環境色彩方面有很高的調節能力。


由於這些環節都安置得妥貼合理,並且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體現著最樸實、最率真、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不驚嘆客家傳統民居建築色彩中這色彩詩篇的獨特構成。


可以說,從其外觀造型色彩到室內外環境色彩的匹配上,無不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築色彩方面有很高的協調能力和鑑賞能力,也無不體現客家人運用自然色彩藝術地再現自然界原有的、外在的形象美,而且藉助這些景物形象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情感、志向,抒發個人的情感,表達一種意願和理想與自然環境以"和"為美的有情協調能力,它獨特的色彩體系,成為現代框架建築系統的鼻祖,對現代建築具有啟示、借鑑意義。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除了種種其它被人認為有重大意義和價值以外,不也就是一部完整的色彩史嗎?



《土樓時空 之 裕昌樓》局部 by 梁明(民)


部分文字來源:淺談客家傳統民居建築中色彩的情感

作者:熊青珍 來源:客家新故事 ID:kjxgsjm

相關焦點

  • 【客家】客家建築之美——神形、色彩、人文
    美之生機神 形色 彩人 文  神奇的色彩家族以其驚人的魅力給萬事萬物帶來了美的生機。  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情感,從建築的造型、色彩,到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以及室內外的裝飾設色方面,無不體現著與人的有情協調,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達到質、形、色的完美統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 帶你去領略客家建築色彩之美
    而客家傳統民居建築正是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情感,從建築的造型、色彩,到黑與白之間的建築本色,以及室內外的裝飾設色方面,無不體現著與人的有情協調,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達到質、形、色的完美統一,成為建築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 客家建築為什麼是「圍屋」的建築?
    這神秘夢幻般的「神之圍樓」巧奪天工的建築工藝其實並非是憑空創造的它確確實實存在我們身邊 接下來就帶你走進客家建築探尋現實中的「神之圍樓」 客家圍屋,又稱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之一,是一種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
  • 龍南縣客家圍屋燕翼圍的建築之美
    圍屋是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這些獨特的建築變成了稀有也成重點保護的建築。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而在這些眾多的圍屋中當屬江西贛州龍南縣圍屋最具代表性,燕翼圍坐落於龍南縣楊村鎮圩鎮中心鯉魚寨下,門向東,是座四層樓高、層層環通的磚木結構方形圍。
  • 客家古民居:以它特有魅力,向世人展現客家人文建築文化之美
    客家古民居:以它特有魅力,向世人展現客家人文建築文化之美近些年來,許多人的腳步開始慢慢停駐在古鎮、古村落的地方,或許因為看了太多的高樓大廈,所以現在慢慢的想看回去跟歷史有關的痕跡。小編一直都很喜歡去一個地方尋找建築的美,因為每個地方對於美有不同的定義,而且現在想看到以前的建築也不容易了。在歷史變遷當中,有許多曾經的建築都遭到了毀壞,小編不知道那一度輝煌的廣東客家古民居,現在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隨著鏡頭去看看吧。建築記錄著每一個城市和鄉村的變遷,也是我們兒時生活的回憶。說起客家,小編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來客家豆腐。
  • 印象梅州·走進客天下|客家建築之美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張慶如初到梅州,就被形式多樣、文化內涵豐富、極具客家特色的建築吸引了,其中,被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民居建築奇葩」的客家圍屋、圓形土樓讓人倍感震撼。與原來的傳統建築材料粘土、細石、竹筋、稻草等不同,主體建築用的是現代材料,但灰牆、灰瓦、木窗、木料構築樓板和欄杆,保持著「客」元素,圓形外牆開窗一致對外,其內徑寬數十米。這裡被打造成了食客們的天堂,青花瓷瓶、幾方粗石、硬木桌椅,用餐時,可憑窗遠眺,看著遠山美景,桌上的客家美食鹽焗雞、釀豆腐,梅菜燜肉……也多了幾分滋味。
  • 客家建築文化
    福建稱土樓,江西稱圍樓、半圍樓,廣東稱圍龍屋。有園寨土樓、方形土樓(四角樓)、八卦土樓、五鳳樓等。竹片木條做筋骨,石灰砂石為原料,內有住房,學堂、水井等。是同宗聚族而居的集中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特別是粵、閩、住宅,互相守望相助,具防禦功能。
  • 客家世界之客家圍屋民居門樓裝飾
    客家民居門樓裝飾的目的,首先是為了使門樓建築物美觀悅目,並不是隨意使用裝飾就能表達出來的。因而也是客家民居外觀裝飾最重點部位,無論在裝飾題材,用料工藝、色彩,甚至尺度處理上都是最突出和隆重的。客家民居門樓外觀屬比較莊重樸實的屋簷式,較富裕的住宅常對大門兩側牆面進行裝飾,牆裙、牆基、門楣用麻石雕飾。簷下梁枋用木雕,木雕裝飾結合實用功能在建築構件上進行裝飾,增加了建築的精巧與美觀,大門上方的梁柱木雕通常採用通雕或空雕法,外觀表現簡樸粗獷,適合於遠視。門屏等雕飾則用淺浮雕、工藝精緻,適合於近觀。門樓裝飾中的收口部位,通常進行雕飾處理,既藏拙又美觀。
  • 【客家建築】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有味道的客家建築
    原汁的客家文化,有味道的客家建築客家源自中原,溯源於兩晉之交,歷經了五次大遷徙。沒有遷徙,就沒有客家人。客家民系文化沉澱深厚,民俗風情獨特,遷徙歷史神器,被譽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城。在梅州,除了極少數的畲族等少數民族和潮汕人外,絕大部分屬於客家人,因而「原汁原味的客家生活習俗」被保留得較為完好。
  • 客家服飾色彩的多元情結
    依據對客家文化及服飾的調研,我發現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特別是贛南客家傳統服飾的藍色,流露出客家人對生活的平和與自信,透著客家人的靈性。並且,客家傳統服飾的色彩情結呈現出多元狀態。但其主色調依然是藍、青、紅三色。  讓我們走進歷史長河和客家民系的生活隧道,來探尋其服飾的來由和心理認知過程。
  • 古代建築之-客家圍屋篇
    客家圍屋始建於唐宋,興於明清,圍屋又稱圍龍屋,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圍屋、排屋、土樓)之一,也是先如今保存最多的一種客家建築。唐宋時期連年戰亂,中原漢人被迫南遷,歷經五次遷徙,客家寓為客居他鄉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我們知道唐宋時期江南除了一些水利發達地區有出現城市的縮影,其他地區都是深山老林,猛獸出沒,這些被迫南遷的客家人想要尋找的一個安靜祥和的世外桃源,遠離威脅圍屋孕育而生,客家人採用中原傳統建築工藝中最先進的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技藝,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圍龍屋
  • 「圍屋之變」展現時光深處的客家建築
    展覽現場2021年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準備展——「圍屋之變:各自為藝 共同生活——參展藝術家聯合個展」於8月18日在深圳星河國風藝術館開幕客家圍屋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入選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使得龍南客家圍屋得以走向世界。
  • 客家的來歷 客家土樓建築的特色介紹
    參觀各式建築往往是旅遊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裡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築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緻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築——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
  • 客家建築藝術——賀州客家圍屋
    因此,賀州民居建築式樣多變。、仁衝村、白花村以及長灣村等傳統村落,建於清代中後期至民國時期,現存8座家圍屋,包括仁衝村江氏客家圍屋、仁衝村新江屋、白花村江氏客家圍屋、白花村陳氏客家圍屋、長灣村白氏祖屋、蓮塘村江氏祖屋等。
  • 寧化客家建築
    寧化客家民居多姿多彩,奇特精巧,它飽含博大的客家文化的獨特內涵,濃縮了客家人的文化意識、生活習俗和建築技能。寧化客家民居建築,祠堂建築,寺廟、香火堂、風雨橋、茶亭、古戲臺、廊橋等其他建築,和其它客家地區的建築稍有差別,是多種文化的融合和過渡。
  • 《坪山區客家圍屋歷史建築修繕導則》發布
    深圳晚報訊(記者 餘俊傑)為深入挖掘坪山區客家圍屋文物建築的價值,加強文物修繕保護,傳承文物建造技藝,延續傳統歷史風貌,增強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意識,坪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委託同濟大學、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編制《深圳市坪山區客家圍屋歷史建築修繕導則》。
  • 走近客家建築,感受濃濃客家文化
    客家建築即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排屋、客家圍屋、福建土樓,在建築美學視野中,客家民居有千姿百態的建築造型。客家民居與其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一樣有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 連城培田,客家古民居建築中的瑰寶
    同時,連城也是重要的客家聚集地和發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深厚,培田古民居就是其中一個客家文化旅遊區。培田古民居,是國內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堪與永定土樓、梅州圍龍屋相媲美的客家建築文化經典之作。
  • 欣賞客家別樣的建築風格 客家建築中的「歪門邪道」
    眾所周知,傳統的客家建築頗有學問和講究。客家先祖們在建築住宅時,往往會考慮建築的防禦性、美觀性,但更多時候,人們考慮的還是風水。在客家人眼裡,風水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居住的舒適度,甚至和家庭的財運亨通和家族的人丁興旺有著直接的聯繫。
  • 客家建築 古韻圍龍屋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傳統民居建築獨具特色,是中華建築的一朵奇葩。其中梅州地區的客家圍龍屋更是極具代表,圍龍屋和傳統民居融科學、實用、藝術性於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歷史內涵,也成為了客家廣大民眾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