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對聯:對聯的基本規則

2020-12-04 西廂美文美圖

對聯是我國的文學瑰寶,它可以考量一個人的學識、才思和臨場應變能力。古時候的上級常常以出上聯要求對下聯的方式來測試一個人是否有才,是否可堪大用。大到皇帝欽點前三甲,小到百姓招女婿,都喜歡通過對對聯來決定。一個人的對聯對得好,對自己的前途是極其有益的。對聯發展到今天,至少有四條應該永遠固守的規則是絕對需要遵守的:

一:上聯和下聯的字數一定要想等。

二:詞性和結構要對應。

三:上聯出現過的字,不能出現在下聯中;如果是門聯,則上、下聯中的字,不能出現在橫批中。

四,要平仄相對,特別是對聯的最末兩字,一定要講究。即上聯最末一字應該是仄聲(漢語拼音的三、四聲);下聯最末一字應該是平聲(漢語拼音的一、二聲)。

其實對聯的規則還有很多,但作為現代人,能夠做到以上四點就非常難得了。

要想學好如何對對聯,最好的教材應該是清代名人李漁的《笠翁對韻》,熟讀了它,對於我們對對聯有極大的幫助。

是為拋磚引玉,望飽學之士批判指正。

下面分享一則出自於《聊齋》的對聯故事。

說有一個姓焦的書生在一個園子裡讀書,半夜有兩個絕色美女來逗引書生。書生知道她們是狐妖,就嚴正地趕她們走。大點的美女就說:「你也算是名士了,我出個上聯,你能對上我們就走。」於是出了個上聯:「戊戌同體,腹中止欠一點」。書生心情鬱悶,好久對不上來,女子說:「我替你對了吧!』己巳連蹤,足下何不雙挑『。」此二狐妖也算性情中「人」了!

相關焦點

  • 對聯的基本規則
    作為中華文化的最普及的一種文學形式,大多數人都知道對聯是字數相等的兩句話,但為什麼對聯能夠長盛不衰地繼承下來,恐怕與對聯的基本規則有關,因此,今天聊聊對聯的一些基本規則。       對聯的基本規則,字數相等這一點似乎無需特意說明,因此,這一點就忽略。
  • 對聯基本規則
    發現很多人對基本規則不熟悉,絕對影響大家水平的發揮呀!於是我整理了一些對聯規則,大家既然入此門,咱就play the game,按規矩來,更好玩,會發現這裡——講究!如果下面有些點能讓您有所收穫,也希望大家可以轉發給更多人、一起提高成聯水平,享受創作的快樂!上課鈴————割————對聯基本規則,必須遵守哦!
  • 寫好對聯,要遵守哪些基本規則?
    對聯從字面上解就是對仗的聯句。對偶句式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很早就出現在詩詞歌賦裡面,到了初唐,經過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整理,把對偶嚴格化,對仗作為一種規則加入到近體格律詩中。在近體詩中的律詩中,頜聯和頸聯都是對仗的聯句。也就是說,咱們把律詩中對仗的頜聯、頸聯提出來就是對聯。
  • 極簡對聯規則:三句話15個字,輕鬆掌握對聯規則(含平仄對照表)
    有很多喜歡對聯的朋友。但是我發現,其中有不少的朋友雖然對的很歡,卻對對聯的基本規則,特別是平仄規則並不怎麼清楚。當然,其中有一部分朋友是願意學習平仄規則的,但可能一下子沒找到學習的地方。也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只要對得高興,句子意境有了就行,現代人誰還在乎那些平仄規則啊。
  • 對聯基本知識之對聯基本要求(二)
    一、字數相同一副對聯中,上聯字數必須和下聯字數相同。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也必須要分別相等。如:半壁蒼巖依水廓一輪明月護山城如不相等則不能稱為對聯。二、詞性相當同詞性的字詞相等,是對聯的一個基本要求。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
  • 對聯基本知識之對聯概述(一)
    宋時在名勝古蹟、寺祠廟院、亭臺樓閣、門庭書房、臥室案頭以及店鋪坊館等出現了銘刻於木柱或石碑上的對聯,稱為「楹聯」。這時對聯的應用範圍已從恭賀新春擴展到文壇以及裝飾、交際活動中。壽聯、輓聯、題贈聯等各種體裁的對聯隨之而生。宋代大學者朱熹還編有《聯語》一書,可見當時對聯已經盛行。到了明代,人們開始用紅紙取代桃木書寫迎接新年的對聯,使對聯在民間更加普及。
  • 小學語文常用對聯以及對聯的基本規則,不懂得小朋友趕緊收藏起來
    一、什麼叫對聯對聯又名楹聯、對子、聯語,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頭上、柱子上的對偶語句,由字數完全相等的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叫「上聯」或「出句」;下部分叫「下聯」或「對句」。二、對聯的形式。春聯:春節時張貼在門上的對聯;五穀豐登勞動致富;六畜興旺勤儉生財。2. 楹聯:用於堂屋、大廳前部柱子上的對聯,多縷刻於木版懸掛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孔顏。
  • 對聯的四個基本要求,簡單易學
    對聯是中國人最常用文學形式,那麼寫對聯有哪些要求呢?
  •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
    看似複雜的對聯規則,這麼一分析,實際很簡單。之前我們介紹了對聯的歷史,讓大家對於對聯的發展有了一定了解。想必看完後有不少人想要大展身手吧。但是問題來了:對聯是如何做出來的呢,我們怎樣作對聯才是正確的呢?所以今天就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對聯的基本規則。
  • 對聯基本知識之對聯的常用辭格(五)
    對聯的創作也講究辭格的運用,常用的辭格有以下幾種:一、拆合格拆合格就是利用漢字偏旁的拆分和組合來構成對聯。例如: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二、鑲名格鑲名格就是在對聯中巧妙地鑲入人名、地名或事物名。
  • 對聯概述 淺談對聯的起源與發展
    上聯從表意上看,是說眼珠子在鼻孔子之上,其實是利用了「珠子」與宋朝大儒朱子諧音,「孔子」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諧音來暗示「朱子高過孔子」。下聯從表意上看,是鬍子後長,眉毛先長,但是鬍子能夠比眉毛長得長。一般上聯常見的平仄規則為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八言聯以上的句子,按節奏停頓將其分為幾節,每節就按幾言聯的平仄規則處理 五、對聯中的標點符號和書寫方法 對聯的書寫方法是上聯在右邊
  • 對聯基本知識之對聯的分類(八)
    (四)裝飾聯所謂裝飾簾,就是說這些對聯有一個裝飾的作用。如同一些亭臺樓閣上面的所貼的楹聯,或者一些風景名勝處貼的楹聯,如珍珠泉有這麼一副對聯:仙源何處尋,自西漢而還,誰更入山問道?清泉知我渴,倘東坡到此,也應掃石題詩。
  • 如何對人家的對聯?基本要點在這裡
    明晰基本規則,下面是應對的方法。處理不好,就會形成我們所說的「隔」或「合掌」。隔,就是上下聯沒有任何關係,風馬牛不相及;合掌,就是上下聯意思完全相同,下聯沒有延展或深化,這都是對聯創作的大忌。對句,基本就是這麼三種應對的方式,至於選取哪一種方法來應對,見仁見智。
  • 對聯必須「仄起平收」之說靠譜嗎
    對聯必須「仄起平收」之說靠譜嗎?那麼,對聯必須是「仄起平收」,而不能「平起平收」嗎?請看完本文,參與探討交流!對聯成熟于格律詩對仗。五言句中雙數位置必須「仄平」交替或「平仄」交替,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對應位置詞性相同,是對仗的基本規則要求。只要符合對仗基本規則,就必然是對聯!因為,對仗出句也有「平起平收」的古律詩!
  • 寫對聯可以不管平仄嗎?到底對聯該怎麼寫
    正是因為方塊字的特點,我們產生了對聯這種文體。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要求和規則。如果創作時,不遵守其規則便不能稱之為對聯。這就好像你寫了一篇說明文,你不能說他是散文,你寫了篇議論文,你不能說他是詩一樣。對聯的格律規則1、對聯不是韻文,不能押韻。
  • 網絡上所謂的玩對聯者眾多,對聯真那麼簡單嗎?
    可是把對聯的根本都弄錯了。對聯的上聯是仄聲收尾,下聯才是平聲收尾。所以他出的其實是個下聯,求的是上聯。我贊成大家活躍頭腦,擴大思維,也不反對大家的愛好,但是對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遊戲,還是有些基本規則要遵守。雖然可以靈活變通,但是基本規則都違反的話,就不大好自稱對聯吧?
  • 我和對聯(一)對聯感悟與啟示
    對聯的基本特徵是詞性對仗和聲律協調。通過對此聯的詳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對聯中上下聯相對的詞語要「詞性相同和詞義相關」這一要求的具體應用了。再從平仄相對的要求加以分析。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平仄平平仄仄平。對聯要求同句中平仄交替,對句中平仄對立。這裡出現了疑問,上聯和下聯的首字都是平聲,不合平仄相對的要求,但是古韻對平仄還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
  • 作為書法學習者,你應了解的一些對聯基本常識
    這個對聯,有一些什麼基本要求?答:對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對仗」,俗話所說的「對對子」。關於對仗的起源,我們今天就不多說了,簡而言之,漢語天然有其對偶性,先秦時就已經有大量對偶句,漢賦、魏晉南北朝的駢體文和詩歌,對偶句也是其特徵之一。
  • 什麼是對聯,如何對對聯,初學者看過來(1)
    所以,有的對聯的上句都出錯了,跟帖的還很多。可見,不懂的不在少數。詳細的對聯規則,當然是《聯律通則》,友友們可自行百度。不過,也有很多爭議。到了高手境界,這些規則不是束縛。但初學者還是守規矩的好。二、對聯基本格律六要素:1、字句對等(字數相同)2、 內容相關(形對意聯)3、 詞性相當(詞性對品)4、 結構對應(結構相同)5、節奏相應(節律對拍)6、平仄對立(對仄相諧)就楹聯格律而言,「基本規則」只是初級的、簡化的表述形式,初學楹聯創作者只要遵循上述六條基本規則,就可以創作出中規中矩的楹聯作品來
  • 對聯基本知識之對聯的評價標準(九)
    對聯的評價標準可概括為「工,穩,貼,切,新,奇」六個字。一、工工,即結構和對仗工整,一副對聯應做到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諧,句式相仿。工整,是寫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工,還有精巧凝練的意思。以有限的字數表達無窮的豐富的思想和感情以及意象。在結構布局,用字,遣詞,造句等方面達到精巧和凝練。二、穩穩,即要求上下聯強弱相當,結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