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六十花甲子

2020-12-03 騰訊網

天幹,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計序符號,共10個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環使用。

中國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古代常以之來命名、排序、紀時。天幹最晚在先商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商族領袖之稱號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幹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合用以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關於天幹何來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古人根據事物十個狀態排序以定的,視為循環。其中植物的生長就是一例︰按

1. 甲就是「鎧甲」,指萬物破殼,植物破土萌芽;

2. 乙就是「軋」,指萬物初出地面,呈彎曲狀;

3. 丙就是「炳」,指萬物長勢旺盛;

4. 丁就是「壯」,指萬物的長勢猶處於青春期,成長壯實;

5. 戊就是「茂」,指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期,是為最頂峰;

6. 己就是「起」,指植物開始屈曲其形;

7. 庚就是「更」,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與乙相反;

8. 辛就是「新」,指萬物更新;

9. 壬就是「妊」,指陽氣正潛地中,萬物被養育;

10. 癸就是「揆」,指萬物閉藏於土,萬物萌芽。

現代研究的結論之一是天幹源於原始人類以人體部位計數、排序,下面列出《說文解字》中的釋義:

1. 一曰人頭宐為甲,甲象人頭。

2. 乙承甲,象人頸。

3. 丙承乙,象人肩。

4. 丁承丙,象人心。

5. 戊承丁,象人肋。

6. 己承戊,象人腹。

7. 庚承己,象人齋。

8. 辛承庚,象人股。

9. 壬承辛,象人脛。

10. 癸承壬,象人足。

天幹的十個符號按其自身的含義可以與五行的五個符號和五方進行匹配。

甲、乙為木、東方

丙、丁為火、南方

戊、己為土、中央

庚、辛為金、西方

壬、癸為水、北方

天幹也有陰陽之分:

甲、丙、戊、庚、壬,屬陽。

乙、丁、己、辛、癸,屬陰。

地支是指木星軌道被分成的十二個部分,記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木星的公轉周期大約為十二年,所以中國古代用木星來紀年,故而稱為「歲星」。後來又將這十二個部分命名,這就是「地支」。 地支循環使用,一周期為12個,若與天幹配合使用,則以60個為一周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幹支,共八個字,因以得名。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幹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幹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

十二地支太極雕刻

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對應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節、方位等列表如下。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該對應的生肖。人的歲數之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六十花甲

古代中國用以記錄年、月、日、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古代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

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來形容60歲的老年人。幹支歷作為中國傳統曆法,在古代中國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相當有幫助,便於推算歷史時間。

·十幹

陰陽五行是針對十幹表示命運的說法,用了五行(木、火、土、金、水)與陰陽(陽為兄、陰為弟)配對。

十二支皆有相對應的五行。四季所對應的五行為:春季為木、夏季為火、秋季為金、冬季為水,土則是對應各季節的最後一個月分,用於表示季節轉換。另外日語的訓讀來自地支所對應的生肖,比如「亥」的訓讀い(i)來自於いのしし(inoshishi),日本漢字寫作「豬」。 陰陽五行說是起源於中國的戰國時代,為鄒衍的五德終始說與陰陽思想相互結合所產生。並且與幹支結合而成為幹支五行說,進一步成為天地間萬物的根本起源。幹支可以表示方位和角度。

· 方位:正北亦稱「子」,正南亦稱「午」,正東亦稱「卯」,正西亦稱「酉」。

· 角度:「子」為0度或360度,要放在30度十二地支。「醜」為30度,「寅」為60度,「卯」為90度,「亥」為330度。

相關焦點

  • 天幹地支組六旬,六十甲子時空斷
    接下來會用兩期時間來和大家說說六十甲子的事情。 六十甲子是中國先民的獨特發明,又稱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60年一個周期)、紀月(60個月為一個周期)、紀日(60天為一個周期)、紀時(60個時辰為一個周期)
  • 天幹地支,六十甲子
    天幹最晚在先商已經開始,明顯的證據是商族領袖之稱號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將這十個符號命名為天幹應該與地支有關: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合用以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關於天幹何來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古人根據事物十個狀態排序以定的,視為循環。其中植物的生長就是一例︰按1.
  • 吳泰群八字測算入門一:天幹地支的起源及六十甲子
    天幹地支(一稱天幹地枝)相傳乃四千六百餘年前黃帝時代的大撓氏所創。 當初創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用以記年與日,另再創設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用以記月與時,例如甲年子月丙日丑時,乙年申月丁日未時等。
  • 用六十甲子螺旋結構,尋找天幹地支裡隱藏的生命密碼
    隨著對《易經》相關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對於天幹地支及其組合成的六十甲子越來越感覺到它的重要性。天幹地支到底是什麼?由天幹地支組合成的四柱八字到底有多少種?天幹地支裡隱藏著怎樣的生命密碼?帶著這些問題,用六十甲子螺旋結構,來開啟尋找生命密碼之旅。
  •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怎樣成為了超級組合的「六十甲子」
    之前我們談了很多關於十天幹,十二地支的理論知識,看起來天幹地支好像很複雜神秘,但其實說到底,十天幹,十二地支22個符號就像英語裡的二十六個字母,也像化學中的元素周期表,幹支22個符號關鍵還是要看如何運用和組合。
  • 「袁天罡奇門遁甲」之天幹地支和六十甲子的內理乾坤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遠古時代古人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
  • 天幹地支及六十甲子的應用習俗 自己也能算年份幹支
    天幹地支在我們現在的日曆上是重要的內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十天幹從甲到癸相當於數字一至十,十二地支也相當於十二進位的數字,常常用來計時,比如十二時辰;用來紀月,紀年。農曆的幹支歷年月日時都使用幹支配合的六十甲子循環表示。
  • 60甲子萬年曆,一文快速記憶|甲子|天幹地支|萬年曆|天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天幹可以表示時間,地支可以表示年月,其實天幹地支結合起來也是可以表示時間的。10天幹和12地支分別進行搭配組合,可得到60種搭配方式,我們稱之為60甲子。為什麼叫甲子,什麼是甲子?甲子出自中國古代曆法,因為是用天幹地支交錯搭配來表示一年,天幹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故得名甲子。
  • 時家奇門與六十甲子的重要關係,天幹地支在預測學中的重要性
    學習奇門遁甲學時,六十甲子、天幹、地支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在整個「起局」的推演過程中都離不開這些知識點。在《奇門遁甲》中時家奇門分為「陰遁九局」和「陽遁九局」兩類,陰陽兩遁共有十八局。這十八局由八卦、甲子構成,神機暗藏的格局,萬事萬物的演變都在陰遁九局、陽遁九局這十八局中。
  • 八字一起學5-地支藏幹、六十花甲子
    地支藏幹稱之為人元,我們之前學過的天幹為天元,學過的地支為地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元。天元對透出的所主之事作出強弱損益, 命之貴賤的判斷;地元是要看若有衝、刑、害、合、會等對天元的影響;人元要看對天元、地元是否有利。如天元、地元、人元都組合的很好,那就沒有不發富貴的道理。天元、地元、人元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 天幹地支如何配六十甲子?幹支含義是什麼?地支的十二生滅狀態
    十天幹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幹支紀法。
  • 關於最簡單的「六十甲子」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搭配關係與作用記住法
    ​關於「六十甲子」中的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搭配,來源和作用」不少同道都講解的很細緻,這裡我就不在重複了。我只把我怎樣背的方法簡介一下。六十甲子的形成,天幹十位循環六次;十二地支循環五次(依子開頭五次)分別是:甲丙戊庚壬(各帶子)即是: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它們每組的天幹地支)即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一組完)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 詳解六十花甲子,巧記憶
    幹支速記法:手掌速記,地支在手掌的位置天幹在手指的位置一定先要記住位置天幹地支在手掌的位置,在後面才好根據幹支表變化來用手指掐出幹支紀年法的四柱。這也是基礎。下面詳解六十花甲子,首先要明白一個天幹+一個地支組成一個年份,比如最近的甲子年是1984年,那麼下一個組合呢?跟明顯就是乙丑年也就是1985年。詳見下圖:看這篇文章的人我相信是70-80後居多,那麼既然都生活在這個年代,只需要你住甲子年是1984年即可,剩下的按順序往下推就可以了。
  • 六十甲子循環規律
    六十甲子,一般用於年、月、日、時的紀序。是我國古代曆法中一項重大的發明與獨特的創造。按照天幹地支各自的排列順序,天幹在上,地支在下,依次排列。天幹的第一位是「甲」與地支的第一位「子」配合,就是「甲子」;第二位就是「乙丑」,以此類推。
  • 六十甲子速記方法
    六十甲子是中華民族最早、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其最古老的用途是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要熟記六十甲子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連山易的測算中,六十甲子的使用率是很高的,怎樣快速準確的記住六十甲子成為剛入門學員的首要解決的事情。
  • 第五節 天幹地支的來源
    天幹和地支啊,據說最早就叫幹支,這個幹呢,就是樹幹的幹,這個支呢,就是樹枝的枝。那這個幹支為什麼叫天幹地支呢,據說幹是記日子的,就是記太陽升起落下的,而這個支呢,是記月份的,就是記月亮圓缺的。因為太陽是陽,月亮是陰,天是陽,地是陰,所以天地和陰陽和幹支的配合,就組成了天幹,地支。天是陽,地是陰,而,幹是記太陽,支是記月亮,所以就叫了天幹和地支。
  • 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那天幹地支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幹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 天幹地支怎麼使用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紀年是天幹地支紀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幹地支依次組合,組成了六十的一個循環,被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麼到底是怎麼組合,怎麼使用的呢?直接當做數進行使用。
  • 奇門遁甲:六十甲子真的不用背,3分鐘學會六十甲子幹支掌訣推演
    首先看天幹,天幹『庚』為陽幹,在天幹中排第七位,為奇數,為陽幹。以天幹右 掌推算,陽幹對應為:甲、丙、戌、庚、壬,庚子地支為『子』,在幹支結合中,陽幹 配子,甲子為第一旬輪轉,丙子為第二旬輪轉,戊子為第三旬輪轉,庚子為第四旬輪轉, 壬子為第五旬輪轉。天幹的這種排法可以在右掌中迅速推算出。
  • 六十甲子——心演篇
    我想很多朋友在學習六十甲子幹支紀年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記不住,雖然你在紙上不知道推了多少遍六十甲子,可到底誰在哪個位置還是亂不清楚,搞不明白,當遇到要查旬首的時候,那叫一個麻煩啊!左推右算,還是不確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六十甲子如何簡單明了的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