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用另一種方式重回戰場

2020-12-10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葉婷婷)記者今日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獲悉,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帶動廣大退役軍人迅速投入戰疫,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深圳8018名退役軍人紅星志願者挺身戰疫,江門2400多名退役軍人緊急吹響戰疫集結號,肇慶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及廣大退役軍人1萬多人成立抗疫突擊先鋒隊,深圳、珠海等地「兩參」老兵再衝鋒……戎裝雖卸,但初心未改,本色未變,這群「逆行者」,用另一種方式重回戰場。

無悔的請戰:「我願意!派我去!」

「武漢現在是雨季,不太適合飛行,但我們都有信心完成任務。」1月22日開始,佛山市三水區的直升機機長張自成前往武漢執行飛行任務,一起執行任務的還有另外14位同事,他們當中除了一位同事之外,都是退役軍人。截至2月13日下午17時,張自成和同事們已經駕駛3架飛機運送了29噸急需防疫醫療物資到宜昌、襄陽等地,出色完成了防疫物資運輸保障任務。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服役經驗的老兵,這已經不是張自成第一次駕駛飛機參與救災工作。在1995年湖南水災、1996年柳州水災等自然災害中,他都曾駕駛飛機為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張自成說:「部隊培養了我們這麼多年,現在疫情比較嚴重,我們作為退役軍人就要挺身而出,體現責任擔當。」

「我願意!派我去」「我沒家庭負擔」「我在這方面有優勢」……得知將派出醫療隊支援湖北疫情一線時,陽江市復退軍人醫院迅速行動,醫護人員們紛紛遞交請戰書。

李孔攀是科室的業務骨幹,是奮戰在傳染病防治領域多年的「抗疫老兵」。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平時工作繁忙,得知丈夫即將馳援湖北,雖然心中擔憂,但她還是給丈夫加油打氣,「家裡有我在,你放心吧!」

熊嘉瑤是陽江市復退軍人醫院主管護師,有10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參加過抗擊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她在請戰書上寫道:「平時我們是醫務人員,但在疫情面前,我們就是白衣戰士」。

熊嘉瑤放心不下患有冠心病的年邁家婆,也牽掛年幼的女兒。「媽媽加油,我們等你回來」,得知她出徵援鄂,女兒邊哭邊說。為了抗擊疫情,熊嘉瑤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奔赴前線。

2月19日,46歲的核酸檢測機構員工、退役軍人劉森波從廣州趕到武漢支援抗疫工作,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負責武漢雷神山醫院樣本的收取和運送工作。劉森波每天要跑兩趟雷神山醫院收取病毒樣本。為確保樣本運輸的安全性及密封性,劉森波要在半小時內把樣本送到指定核酸檢測實驗室。

劉森波說:「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現在到武漢是為了守護人民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是我的職責。」

2月初,50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代表廣州市3000多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專程向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遞交請戰書。其中,2007年自主擇業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並組建重症醫學科的刑銳主任,第一時間向醫院領導主動請纓。

此前,醫院考慮本院救治任務不輕,再加上刑銳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沒有同意他參與第一和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但是,刑銳再次堅決請戰。

邢銳與南方醫院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洪湖後,積極向當地領導建議改造重症病房,在不到48小時內與院方一起完成病房改造,優化診療流程,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在抵達的第三天,他就冒著風險為兩位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實施插管手術,挽救了兩條生命。

「我是ICU的老兵。」邢銳身先士卒,模範帶頭,推床、推氧氣瓶、拆裝呼吸機,雖然是56歲的老主任了,什麼活都搶著幹,對待病人也是細緻入微。隊裡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危難之時顯身手,關鍵時刻見本色。廣東援鄂退役軍人,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支「硬核力量」。此外,南部戰區總醫院、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南部戰區空軍醫院等駐粵部隊也先後派出170餘人千裡馳援湖北。

必勝的密碼:他們摘下口罩的印記

1月26日,13名從武漢到珠海遊玩的旅客滯留珠海金灣機場,隨後被安排到海澄村民宿進行隔離。退役軍人、村幹部譚啟宏主動承擔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工作。

遇到對隔離存在牴觸情緒的人員,譚啟宏講政策、談風險,爭取他們的理解和體諒。隔離人員中有一位患有特殊疾病,譚啟宏多方輾轉尋找,才買到了對症藥。為隔離人員做好生活保障,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從正月初一起,譚啟宏每天都跟著村醫一起入戶排查,白天穿著防護服長達七八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間。晚上,譚啟宏還會到黨員志願服務崗排查外來人員。

戴文豪是廣東雲梧高速省界聯合一線檢疫人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中,戴文豪連續堅守一線25天,平均每天檢測600餘輛車,最長曾連續工作14個小時,最多一天運動步數達3.5萬步。他嚴格執行「逢車必檢、每人必查」措施,從一線檢測到後勤保障,每個環節都做到一絲不苟,是同事們眼中的「萬能豪」。「口罩臉」,是戰疫留給他的最美印記。

環衛工作容易接觸病毒,戰線廣泛,條件艱苦。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垃圾處理量比平常多了好幾倍。深圳市鹽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環衛科科長、退役軍人劉剛帶領全區1600餘名環衛工人奮戰在環衛戰疫一線。他在防護物資極為緊缺的情況下,利用個人渠道籌集口罩,送給環衛工人。

清遠英德市有一群「最可愛」的退役女兵,餘楚君、李飛霞……她們通過各種方式支持、投身戰疫工作。90後的胡楚倩是其中一位。她主動請纓,成了英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突擊隊的兩名女隊員之一。除了協助小區開展檢測排查、防疫宣傳等工作任務外,她還為防疫工作提了一些建議,扁平化指揮、精細化服務,讓小區防控有力度和溫度,得到居民的好評。

「抗疫不只卡口堅守,還可以無償獻血……」深圳退役軍人王小兵在志願者微信群發完這條消息,第二天22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準時出現在獻血車前,共計獻血7500ml。而此前,他們都已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40多天。

退役軍人廖四化成立的社區公益消殺隊為廣州市白雲區部分老舊社區免費消殺,有時爬完20多棟樓後,走不動路是常態;肇慶市封開縣司法局辦公室科員龍燦強積極投入社區網格疫情防控工作,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樓宇之間,當好「網格員」;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城監隊長劉志軍每天巡查街道、商場、公園等人流聚集地,做好關鍵區域的各項安全保障工作;春節回天津老家探親的揭陽市惠來縣公安局民警王勇在老家原地參戰,主動請纓成為當地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成員;曾凡君、鍾朝貴、李作偉、鄧鐵勇、葉藝華等「兩參」老兵志願服務隊,主動投身珠海市紅旗鎮小林村疫情防控一線……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直接參與戰疫的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12.84萬人次,退役軍人20.53萬人。

老兵的擔當:用愛書寫家國情

防護服是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戰衣,壓條機是防護服生產的重要設備。在全國防護服壓條機的重要生產基地江門市,有一家專業生產熱風縫口密封機和多系列防水服裝機械的企業——江門市江海區業偉成機械廠,其相關負責人張德業就是一名退役多年的老兵。

正月初三,張德業就向有關部門申請復工復產。但受疫情影響,企業遭遇配件供應和用工緊缺等實際問題。張德業向江門市愛國擁軍促進會請求協助,相關企業紛紛出手相助,幫助聯繫供應商。江門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發動一批退役軍人志願者,走進車間生產線,為防護服壓條機等機器的生產出份力。

3月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發出感謝信,對廣東江門業偉成機械廠等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給予表揚。

「我不僅是民營企業家,也是退役軍人,我們家父子兩代都是退役軍人,更要有擔當精神。」春節前,黃觀保回到湛江吳川市覃巴鎮辦廠支持抗疫,從外地運回口罩機等生產設備,擴大生產線。同時,黃觀保為其他勞保企業提供技術、資金、設備支持。他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向社會和部隊捐口罩等防護用品。

廣東省各級雙擁部門發揚擁軍優屬光榮傳統向疫情防控一線軍隊人員家庭送去關懷服務。梅州、東莞、陽江、肇慶等地,積極了解駐鄂部隊廣東籍官兵家屬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走訪慰問300餘人次、發放「一對一」聯繫卡211張、發送慰問信211封、贈送擁軍包274個、解決實際困難52個。

在疫情面前,除了義無反顧投身一線,廣大退役軍人還慷慨解囊,奉獻綿薄之力。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鍾立釗召集員工組建「永道集團疫情防控突擊隊」,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66萬元現金、2萬個N95口罩,並為廣東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捐贈6萬個醫用外科口罩。疫情防控期間,永道集團先後捐贈款物合計價值1280萬元人民幣,並承諾不計代價、以高標準高效率、加班加點處理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自願承擔近1.5億元處理費用。

90後退役軍人蘇培賓捐款30萬元,支持惠州巽寮灣疫情防控。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的在校大學生服役士兵戴源鑫,向鎮人民政府捐贈了其在新兵體能比賽中獲得的獎金1000元。茂名市最美退役軍人楊華振成立「愛心飯堂」,每日將300份的「愛心便當」送抵當地衛生院、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向醫護人員、民警和防控人員表達支持。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關煒楠捐贈防疫物資價值560多萬元。珠海市最美退役軍人黃英明通過珠海市慈善總會認捐200萬元。廣東省各愛國擁軍社會組織為抗擊疫情已累計捐贈物款超過1億元。

東莞兩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老黨員黎洪和吳也成各捐款1萬元,用於購買防疫物資支援社區戰疫一線。深圳市龍崗區92歲的退役軍人林立,主動聯繫退休前的單位,將多年積蓄的10萬元養老金捐出來支援抗疫。85歲的湛江霞山軍休所軍休幹部程志國,在動手術前主動找到工作人員,為抗疫捐款1萬元。正與病痛做鬥爭的深圳老兵鍾文先、90歲的東莞軍休幹部張啟彬、茂名軍休幹部陸正業、梅州豐順79歲的老軍人徐理臣……退役老兵的一筆筆捐款,感動著人們。

相關焦點

  • 中國退役軍人︱《歸來》:致敬抗美援朝軍人戰場歸來的人生
    《中國退役軍人》欄目播出,引起熱烈反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國退役軍人》欄目主編楊鴻採訪解甲歸田的抗美援朝老兵胡樹林第一集《歸田》報導的老兵胡樹林,是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推薦的線索。胡樹林當年從朝鮮戰場歸來後,復員回到家鄉農村,從此紮根山鄉一輩子,無論是擔任村幹部,還是後來擔任鄉農機站站長,一直保持著軍人本色和戰士的衝鋒姿態。
  •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即墨退役軍人自願加入戰「疫」戰場
    信網1月31日訊「我是一名軍人,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我時,我要衝在最前面,抗擊病毒這場戰役必須算我一個!」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代表著一顆顆真誠的赤子之心,不斷地在即墨區通濟新經濟區元莊社區上空響起。退役軍人王建剛凌晨3點從一線回來 ( 來源:即墨區委宣傳部)國有戰,召必回。今年春節假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即墨每個社區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主動請纓,自願加入「戰場」,衝鋒一線,默默無聞地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防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退役軍人」。
  • 息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一場關愛活動,讓愛緊緊將退役軍人包圍
    LED顯示屏滾動播放著退役軍人在老山戰場、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疫情防控中共和國軍人奮戰的身影,還有退役軍人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中帶領百姓致富的畫面。這些畫面配合著《當那一天來臨》的歌曲,總讓人感到心情激蕩。退役軍人李建說:這樣的活動應該多舉辦,它可以激發我們退役軍人參與經濟建設的激情,也能夠喚醒我們退役軍人的熱血。
  • 我國軍人退役7年,為了掙大錢去伊拉克當僱傭兵,現在過得怎麼樣
    ,但是到了現代,人們的科技發達了,戰爭的模式似乎也發生了改變,不過,戰爭依舊是沒有停止的,所謂的戰爭,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在進行。  我國就有一個退役軍人,他在退役7年之後,為了掙大錢便去伊拉克當僱傭兵,那麼,現在的他過得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 尺幅寸縑摹群英——長春退役軍人田曉平抗疫畫作解讀
    全國抗擊疫情戰役打響以來,長春市退役軍人疫情防控應急大隊隊員、軍旅畫家田曉平,以畫坊為戰場、畫筆為武器,夜以繼日、不辭辛勞,每天連續創作十幾個小時
  • 新時代尊崇軍人的寧夏經驗——寧夏軍地持續推進軍烈屬、退役軍人...
    這項工作,傳遞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以尊崇為主線,堅持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形成軍區、退役事務部門助力、相關部門配合、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的工作格局。直奔現實困難,用好現行政策。通過著力脫貧解困,全力優撫優待,助力就業創業,傾力排憂解難。從軍報國得尊崇,解甲歸田受尊重,寧夏通過實幹作為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 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退役軍人責任與擔當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退役軍人!7月23日,「不忘初心 榮耀再起航」2020四川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之星」發布活動在成都舉行,當天發布的50名四川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之星,分為「最具責任精神」、「最具創新精神」、「最具拼搏精神」、「最具影響力」四個類別,他們在不同行業的不同崗位履職盡責,創造社會價值;不忘初心,為建設新時代拼搏奮進!
  • 長泰退役軍人:響應號召 衝鋒在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阻擊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作為曾經當過兵的我怎能缺席!」,「站在防控第一線,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永遠是一名軍人。」,「若有戰,召必至,因為我們是黨員,更是一名退役軍人!」......——這些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自長泰廣大退役軍人的響亮回答。
  • 退役軍人陳子龍: 重返「戰場」抗疫情
    2019年退役後,陳子龍回到了家鄉頭屯河農場。今年6月,聽說頭屯河農場綠洲街北社區正在招聘工作人員,他報名並順利進入了這個新的集體。  「退役不能褪色,在社區工作能回報家鄉、服務群眾。」說起選擇到社區工作的原因時,陳子龍這樣說。  疫情當前,責任如山。7月16日晚,頭屯河農場各社區採取嚴格防控措施,吹響戰「疫」集結號。
  • 《歸來》:致敬抗美援朝軍人戰場歸來的人生
    為此,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國退役軍人》欄目策劃和推出系列節目《歸來》,以8位當年的抗美援朝軍人為主要報導對象,派出編輯記者奔赴四川、重慶、江蘇、陝西、湖南、新疆和河北等地,探訪他們戰場歸來的人生以及烈士親屬的生活現狀,分別以《歸田》《餘生》《轉戰》《賡續》《堅守》《傳承》《擁抱》和《懷念》為題,從九月下旬起在每周六的
  • 眾志成城 共戰疫情丨「上戰場,怎麼能少得了我!」煙臺退役軍人主動...
    我身體非常健康,可以組織一個退役軍人巡邏隊,引導群眾,服務社區,共同防疫!」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後,社區主任蒲蕾接到退役老兵、77歲高齡的老黨員張洪亮打進的電話。隨後在居委會的配合下,一支全部由退役老兵組成的依雲社區「集結號」義務巡邏隊隨即組建完成,全部投入防疫一線。「出入門登記必須查看身份證,測量體溫,一個都不能漏!」
  • 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發布!
    一代又一代革命軍人用鮮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一聲「到」,一生到。無論是身著戎裝保家衛國,還是脫下軍裝,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都書寫著精彩篇章: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在防汛救災的最前線……在每個國家需要的緊急時刻,他們都衝鋒在前,用行動踐行著「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錚錚誓言。
  • 永葆軍人本色 書寫時代答卷——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速寫(上)
    我們看到,無論是在創業創新的沃土上,還是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都活躍著退役軍人的身影。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搶險救災中湧現出許多敢於衝鋒、勇於奉獻的退役軍人典型,彰顯了廣大退役軍人永葆軍人本色、在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我們走近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聆聽他們的故事。
  • 海澱區文旅局退役軍人重回軍營憶昔日榮光
    為弘揚部隊光榮傳統,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近日,海澱區文旅局黨總支、工會聯合組織退役軍人赴駐京某部,舉行迎「八一」軍營一日活動。在軍營中,全體人員參觀了部隊榮譽史館,並一同觀看了國防教育片和《巍巍天山——中國反恐作戰記憶》紀錄片。
  • 退役軍人安置的「四大導向」
    最近有關《退役軍人保障法》相關的各項配套措施政策越來越多了,《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也快有消息了。近日,國防部在11月的例會上對《保障法》相關內容總結概括,其中對退役軍人保障的四大導向:「參戰導向、基層導向、邊疆導向、能力導向。」
  • 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任國強:11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習主席籤署國家主席令予以公布。這為開展退役軍人保障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石,是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重大舉措。
  • 各方推動四川省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成立 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該聯盟旨在整合各方資源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系統發揮聯盟各方人才教育培訓優勢,致力於探索合作發展的新模式,推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就業有機銜接,提升四川省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水平,有力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當天上午,四川省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成立大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一次理事大會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 高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三心」做好退役軍人服務工作
    宜賓市高縣各鎮、村(社區)共成立了退役軍人服務站226個,工作機構按規定樣式標準設計製作懸掛內容,精確搭配圖文色澤,精細製作圖文框架,精心設計懸掛位置,用心打造「退役軍人之家」;落實人員編制,確定501名專兼職人員負責全縣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打通退役軍人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建立聯繫服務退役軍人的橋梁紐帶,增強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做到政策到位,服務到心。
  • 濟南市退役軍人用愛化解困難,與武漢共克時艱
    歷下區最美軍休老幹部郭振亞,今年88歲,1948年入伍,1984年退伍,戎馬一生,離休後每天通過報紙、新聞媒體了解疫情最新動態,得知捐款的消息後,因個人身體原因,不能到達捐贈現場,特意委託兒子送來捐款1萬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家國情懷。郭振亞老人的孩子表示,「我的父親是一名老軍人,積極支持國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每個黨員、每名退役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 【優秀退役軍人】傅顯坤:溫馨服務 情暖老兵
    他就是鄰封鎮退役軍人事務站工作人員傅顯坤。1982年,19歲的傅顯坤參軍入伍。1984年,他參加老山防禦作戰。「爸爸媽媽,不要為我擔心,我不怕苦、不怕死,我要為國家爭光。」上前線前,傅顯坤在決心書上這樣寫到。他清楚地知道上戰場意味著什麼,可能會受傷,也可能會犧牲,但是他沒有猶豫,第一個寫下請戰書和遺書,就向戰場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