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葉婷婷)記者今日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獲悉,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帶動廣大退役軍人迅速投入戰疫,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深圳8018名退役軍人紅星志願者挺身戰疫,江門2400多名退役軍人緊急吹響戰疫集結號,肇慶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及廣大退役軍人1萬多人成立抗疫突擊先鋒隊,深圳、珠海等地「兩參」老兵再衝鋒……戎裝雖卸,但初心未改,本色未變,這群「逆行者」,用另一種方式重回戰場。
無悔的請戰:「我願意!派我去!」
「武漢現在是雨季,不太適合飛行,但我們都有信心完成任務。」1月22日開始,佛山市三水區的直升機機長張自成前往武漢執行飛行任務,一起執行任務的還有另外14位同事,他們當中除了一位同事之外,都是退役軍人。截至2月13日下午17時,張自成和同事們已經駕駛3架飛機運送了29噸急需防疫醫療物資到宜昌、襄陽等地,出色完成了防疫物資運輸保障任務。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服役經驗的老兵,這已經不是張自成第一次駕駛飛機參與救災工作。在1995年湖南水災、1996年柳州水災等自然災害中,他都曾駕駛飛機為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張自成說:「部隊培養了我們這麼多年,現在疫情比較嚴重,我們作為退役軍人就要挺身而出,體現責任擔當。」
「我願意!派我去」「我沒家庭負擔」「我在這方面有優勢」……得知將派出醫療隊支援湖北疫情一線時,陽江市復退軍人醫院迅速行動,醫護人員們紛紛遞交請戰書。
李孔攀是科室的業務骨幹,是奮戰在傳染病防治領域多年的「抗疫老兵」。妻子也是一名醫生,平時工作繁忙,得知丈夫即將馳援湖北,雖然心中擔憂,但她還是給丈夫加油打氣,「家裡有我在,你放心吧!」
熊嘉瑤是陽江市復退軍人醫院主管護師,有10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參加過抗擊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她在請戰書上寫道:「平時我們是醫務人員,但在疫情面前,我們就是白衣戰士」。
熊嘉瑤放心不下患有冠心病的年邁家婆,也牽掛年幼的女兒。「媽媽加油,我們等你回來」,得知她出徵援鄂,女兒邊哭邊說。為了抗擊疫情,熊嘉瑤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奔赴前線。
2月19日,46歲的核酸檢測機構員工、退役軍人劉森波從廣州趕到武漢支援抗疫工作,主動請纓承擔高風險任務——負責武漢雷神山醫院樣本的收取和運送工作。劉森波每天要跑兩趟雷神山醫院收取病毒樣本。為確保樣本運輸的安全性及密封性,劉森波要在半小時內把樣本送到指定核酸檢測實驗室。
劉森波說:「以前入伍是為了守護國家安全,現在到武漢是為了守護人民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樣本儘快安全送到實驗室是我的職責。」
2月初,50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代表廣州市3000多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專程向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遞交請戰書。其中,2007年自主擇業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並組建重症醫學科的刑銳主任,第一時間向醫院領導主動請纓。
此前,醫院考慮本院救治任務不輕,再加上刑銳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沒有同意他參與第一和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但是,刑銳再次堅決請戰。
邢銳與南方醫院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洪湖後,積極向當地領導建議改造重症病房,在不到48小時內與院方一起完成病房改造,優化診療流程,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在抵達的第三天,他就冒著風險為兩位病情危急的重症患者實施插管手術,挽救了兩條生命。
「我是ICU的老兵。」邢銳身先士卒,模範帶頭,推床、推氧氣瓶、拆裝呼吸機,雖然是56歲的老主任了,什麼活都搶著幹,對待病人也是細緻入微。隊裡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危難之時顯身手,關鍵時刻見本色。廣東援鄂退役軍人,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支「硬核力量」。此外,南部戰區總醫院、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南部戰區空軍醫院等駐粵部隊也先後派出170餘人千裡馳援湖北。
必勝的密碼:他們摘下口罩的印記
1月26日,13名從武漢到珠海遊玩的旅客滯留珠海金灣機場,隨後被安排到海澄村民宿進行隔離。退役軍人、村幹部譚啟宏主動承擔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工作。
遇到對隔離存在牴觸情緒的人員,譚啟宏講政策、談風險,爭取他們的理解和體諒。隔離人員中有一位患有特殊疾病,譚啟宏多方輾轉尋找,才買到了對症藥。為隔離人員做好生活保障,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從正月初一起,譚啟宏每天都跟著村醫一起入戶排查,白天穿著防護服長達七八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間。晚上,譚啟宏還會到黨員志願服務崗排查外來人員。
戴文豪是廣東雲梧高速省界聯合一線檢疫人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中,戴文豪連續堅守一線25天,平均每天檢測600餘輛車,最長曾連續工作14個小時,最多一天運動步數達3.5萬步。他嚴格執行「逢車必檢、每人必查」措施,從一線檢測到後勤保障,每個環節都做到一絲不苟,是同事們眼中的「萬能豪」。「口罩臉」,是戰疫留給他的最美印記。
環衛工作容易接觸病毒,戰線廣泛,條件艱苦。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垃圾處理量比平常多了好幾倍。深圳市鹽田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環衛科科長、退役軍人劉剛帶領全區1600餘名環衛工人奮戰在環衛戰疫一線。他在防護物資極為緊缺的情況下,利用個人渠道籌集口罩,送給環衛工人。
清遠英德市有一群「最可愛」的退役女兵,餘楚君、李飛霞……她們通過各種方式支持、投身戰疫工作。90後的胡楚倩是其中一位。她主動請纓,成了英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突擊隊的兩名女隊員之一。除了協助小區開展檢測排查、防疫宣傳等工作任務外,她還為防疫工作提了一些建議,扁平化指揮、精細化服務,讓小區防控有力度和溫度,得到居民的好評。
「抗疫不只卡口堅守,還可以無償獻血……」深圳退役軍人王小兵在志願者微信群發完這條消息,第二天22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準時出現在獻血車前,共計獻血7500ml。而此前,他們都已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40多天。
退役軍人廖四化成立的社區公益消殺隊為廣州市白雲區部分老舊社區免費消殺,有時爬完20多棟樓後,走不動路是常態;肇慶市封開縣司法局辦公室科員龍燦強積極投入社區網格疫情防控工作,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樓宇之間,當好「網格員」;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城監隊長劉志軍每天巡查街道、商場、公園等人流聚集地,做好關鍵區域的各項安全保障工作;春節回天津老家探親的揭陽市惠來縣公安局民警王勇在老家原地參戰,主動請纓成為當地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成員;曾凡君、鍾朝貴、李作偉、鄧鐵勇、葉藝華等「兩參」老兵志願服務隊,主動投身珠海市紅旗鎮小林村疫情防控一線……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直接參與戰疫的服務中心(站)工作人員12.84萬人次,退役軍人20.53萬人。
老兵的擔當:用愛書寫家國情
防護服是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戰衣,壓條機是防護服生產的重要設備。在全國防護服壓條機的重要生產基地江門市,有一家專業生產熱風縫口密封機和多系列防水服裝機械的企業——江門市江海區業偉成機械廠,其相關負責人張德業就是一名退役多年的老兵。
正月初三,張德業就向有關部門申請復工復產。但受疫情影響,企業遭遇配件供應和用工緊缺等實際問題。張德業向江門市愛國擁軍促進會請求協助,相關企業紛紛出手相助,幫助聯繫供應商。江門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發動一批退役軍人志願者,走進車間生產線,為防護服壓條機等機器的生產出份力。
3月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發出感謝信,對廣東江門業偉成機械廠等作出重要貢獻的企業給予表揚。
「我不僅是民營企業家,也是退役軍人,我們家父子兩代都是退役軍人,更要有擔當精神。」春節前,黃觀保回到湛江吳川市覃巴鎮辦廠支持抗疫,從外地運回口罩機等生產設備,擴大生產線。同時,黃觀保為其他勞保企業提供技術、資金、設備支持。他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向社會和部隊捐口罩等防護用品。
廣東省各級雙擁部門發揚擁軍優屬光榮傳統向疫情防控一線軍隊人員家庭送去關懷服務。梅州、東莞、陽江、肇慶等地,積極了解駐鄂部隊廣東籍官兵家屬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存在的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走訪慰問300餘人次、發放「一對一」聯繫卡211張、發送慰問信211封、贈送擁軍包274個、解決實際困難52個。
在疫情面前,除了義無反顧投身一線,廣大退役軍人還慷慨解囊,奉獻綿薄之力。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鍾立釗召集員工組建「永道集團疫情防控突擊隊」,通過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66萬元現金、2萬個N95口罩,並為廣東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捐贈6萬個醫用外科口罩。疫情防控期間,永道集團先後捐贈款物合計價值1280萬元人民幣,並承諾不計代價、以高標準高效率、加班加點處理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自願承擔近1.5億元處理費用。
90後退役軍人蘇培賓捐款30萬元,支持惠州巽寮灣疫情防控。河源市紫金縣藍塘鎮的在校大學生服役士兵戴源鑫,向鎮人民政府捐贈了其在新兵體能比賽中獲得的獎金1000元。茂名市最美退役軍人楊華振成立「愛心飯堂」,每日將300份的「愛心便當」送抵當地衛生院、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地,向醫護人員、民警和防控人員表達支持。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關煒楠捐贈防疫物資價值560多萬元。珠海市最美退役軍人黃英明通過珠海市慈善總會認捐200萬元。廣東省各愛國擁軍社會組織為抗擊疫情已累計捐贈物款超過1億元。
東莞兩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老黨員黎洪和吳也成各捐款1萬元,用於購買防疫物資支援社區戰疫一線。深圳市龍崗區92歲的退役軍人林立,主動聯繫退休前的單位,將多年積蓄的10萬元養老金捐出來支援抗疫。85歲的湛江霞山軍休所軍休幹部程志國,在動手術前主動找到工作人員,為抗疫捐款1萬元。正與病痛做鬥爭的深圳老兵鍾文先、90歲的東莞軍休幹部張啟彬、茂名軍休幹部陸正業、梅州豐順79歲的老軍人徐理臣……退役老兵的一筆筆捐款,感動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