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鑑創造文明新成果

2020-12-21 中國教育新聞網

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是破解所謂「文明衝突論」的密碼,更是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大門的「金鑰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中華文明正是在不斷的交流互鑑中生長和發展起來的。

中華文明在兼收並蓄中不斷成長成熟。中華文明在五千多年的歲月長河中不斷兼收並蓄,吸收內部外部的思想文化和其他文明優秀成果,形成世界上唯一綿延幾千年而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光照千秋,傳之久遠,根本原因就是善於兼收並蓄。比如佛學東來,與中華文明相激相蕩、共趨繁榮、相融共存,最終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文明史記錄著先人們交往交流、互通有無的文明對話,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證明,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不斷兼收並蓄中生長。同時,中華文明也通過對外傳播,以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曆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近現代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在不斷交流互鑑中形成了兼收並蓄的開放體系,更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有容乃大。

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鑑中與時俱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這是文明發展的基本邏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不同的文化不應該展開敵對的競爭,而應該努力分享彼此的經驗,「分享彼此經驗」即指交流互鑑。世界文明史無數次表明,拒絕外來養料滋補、故步自封的文化,必然沉淪衰亡。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始終蓬勃向上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就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內在生存理念,就是中華民族一向秉承的協和萬邦、親仁善鄰的處世之道,就是中華文明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永恆精神氣質。這種生存理念、處世之道、精神氣質使得中華文明在與世界文明的相互激蕩中大膽吸收而又有所選擇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顯示出中華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70多年的頑強拼搏、努力奮鬥,從站起來、富起來到不斷強起來,離不開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鑑中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使我們在交流互鑑中不斷發現別人的長處,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與營養,學習其他文明的一切優點,並內化為自身的發展活力與動力。中華文明的與時俱進,既有先天基因,也有後天努力,是中華文明的本質特徵。

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守正,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創新的前提和根本是對中華文明的繼承和發展,主要路徑是不斷汲取各種文明的精華和時代價值,不斷激活中華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恆魅力的文明成果,不斷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其實,一部中華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守正創新史。近代以降,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創造性融合與發展,並全面吸收著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走向新的繁榮。新時代,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守正創新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文明歷史的創造者和書寫者,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該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在先輩們鑄就的文明成就基礎上,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接續奮鬥,在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中,不斷創造出富有時代魅力和跨越時空的文明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0日第5版

作者:程宇昌

相關焦點

  • 亞洲國家要努力為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良好條件
    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有利於增強亞洲文化自信, 凝聚亞洲發展共識, 激發亞洲創新活力,促進亞洲形成共同發展的整體合力,使亞洲在新時代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作為國家交往的行為主體和推動者,亞洲國家要努力為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良好條件。
  • 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鑑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中國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應平等對話、互學互鑑,共同推動構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多彩世界。
  • 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鑑(思想縱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中國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每一種文明都是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要尊重和珍惜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鑑。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文明如水,潤物無聲。
  • 文明交流互鑑的正確態度和原則
    在這一被國際輿論視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文明宣言」中,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人類文明進步大勢,深刻闡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真誠倡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鑑準則,鄭重宣示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的中國理念,為世界和平發展進步開闢了新路徑,為繪就人類文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畫卷凝聚了新共識。
  • 文明交流互鑑視域下中國美學的現代建構
    認識百年中國美學應有文明交流互鑑的大視野   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習近平同志有極為精闢的論述。習近平同志還強調了文明交流互鑑的內外兩個方面:對外,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鑑的態度」,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對內,既要大力弘揚自身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揚棄傳統文化中「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這是文明交流互鑑中對待外來文明和自身文化傳統的辯證態度。
  • 文明交流互鑑推動人類發展進步
    5年前,習近平主席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優美詩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常用話語等為引,深入淺出地闡明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鑑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鑑的動力。
  • 文明交流互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通過交流和互鑑,可以認識到各種文明形成差異性的原因,認識其他文明的長處和短處,也可以了解自身文明的優點和不足;通過交流互鑑,可以了解不同文明國家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等;通過交流和互鑑,才有可能認識到各種文明都是人類創造的適應生態環境的文化體系,是各民族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是全人類的寶貴遺產;通過交流和互鑑,才有可能認識到文明的相對性,各種文明「絕無高低優劣之分」,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 習近平提出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方案」
    新華網 程瑤【學習進行時】5月15日,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回顧歷史、展望世界,闡明了文明交流互鑑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強文明交流互鑑的「中國方案」。交流互鑑是文明的保鮮劑,習近平說,「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深化人文交流互鑑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如何進行交流互鑑?習近平從正反兩方面作出表述:「文明交流互鑑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兼收並蓄的態度才能帶來共同進步。
  • 知古鑑今,在典故中讀懂文明交流互鑑
    在文章中,習近平主席多次精巧地運用各種典故,深刻闡明文明的「多彩、平等、包容」特質,為繪就人類文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畫卷凝聚了新共識。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懂這些典故背後的寓意吧!   「學習筆記」註:  習近平主席在此以花朵為喻,將世界上人類文明比喻成不同的花朵,說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不同文化、歷史、國情的國家不可能都倒向一種文明,走同一條道路,採用同一種制度模式。
  • 文明互鑑是什麼意思介紹 文明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意義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文明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意義  「文明互鑑」成全球熱詞,說明「中國聲音」在全球範圍內的反響越來越熱烈。
  • 「文明互鑑:網上文化交流共享」論壇 推動網絡文化產品交流互鑑
    ,交流網絡文化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網絡文化創業中的經驗和感悟,深入探討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文化產業的重要影響。   11月8日,由共青團中央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的「文明互鑑:網上文化交流共享」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辦。
  • 文明交流互鑑的哲學意蘊
    對於我們深刻把握人類文明進步規律,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文明進步動力論蘊涵著豐富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就從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與潮流高度闡明了文明進步的動力論。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客觀普遍的存在。
  • 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精闢論述在這裡
    深刻闡述了文明交流互鑑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實現文明和諧的重要意義。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高度重視,在他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宣講家網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的這些重要精闢論述,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 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
  • 文明本沒有衝突!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習近平提四點主張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5月15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關於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習近平提出這四點主張,獲得了現場熱烈掌聲。第一,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第二,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 加強廣播影視交流合作 助力亞洲文明交流互鑑
    廣播影視是當代各國大眾化程度最高的文化形態之一,也是當代文化創新創造的重要領域和主要工具,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活態文化元素與文明基因,是文明對話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中國同亞洲各國以及亞洲各國之間廣播影視交流合作日益廣泛和深入,優秀的影視作品在亞洲地區廣泛傳播,有力促進了亞洲各國的文明交流互鑑,為亞洲的繁榮和諧穩定和平、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 「從文明交流互鑑中汲取力量」(文明互鑑 美美與共)
    &nbsp&nbsp&nbsp&nbsp「從文明交流互鑑中汲取力量」(文明互鑑 美美與共)&nbsp&nbsp&nbsp&nbsp——訪法國當代中國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皮埃爾·皮卡爾&nbsp&nbsp&nbsp
  • ...總書記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今天出版的第9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章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鑑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文章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鑑,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
  • 以亞洲智慧推動文明互鑑
    「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共同前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文明交流互鑑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反映了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普遍願望。
  • 文化互譯助力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鑑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新思想和新理論不斷產生,翻譯在文化交流與互鑑中的作用與使命愈加凸顯。只有交流互鑑,文明才可以充滿生命力,中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能夠與多種外來文化相融合。中國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交往主要始於佛經翻譯。南北朝時期的鳩摩羅什通過翻譯實踐使中國有了系統的大乘學說,打通了華夏文明和古印度文化的交融,堪稱絲綢之路中外文明互鑑的使者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