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員轉行賣白酒,朋友圈裡火了

2020-11-26 東方網

原標題:售樓員轉行賣白酒,朋友圈裡火了

有售樓員改行賣起了白酒。

  中國江蘇網9月12日訊 進入金九,各盤使盡渾身解數以價換量,這讓8月份就已有所回升的成交量走勢進一步看好。儘管如此,樓市仍難言回暖,除了高企的庫存量和仍在下行的價格外,不少售樓員和二手中介銷售的日子也不好過,有人搞起了副業,甚至「被逼」直接轉行了。而樓市的進一步分化也造成了銷售人員「貧富差距」加大,「窮了」一些人。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遙

  賣新房的去賣酒,二手房中介直接轉行考公務員

  最近,一則白酒推銷文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流傳的原因不是這酒有多稀罕,而是這位發微信代理賣酒的人,其實是來自河西一家樓盤的售樓員。這位銷售人員在酒水推銷微博上寫下「總代理」、「批發價」等字眼,看來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已深度介入白酒銷售這個行當了。據記者了解,這位銷售人員還是來自河西一家定位高端的樓盤,賣酒是因為近期收入慘澹。售樓員迫於生計賣白酒,可見該盤當前的銷售窘境。有網友在揚子晚報官方微博留言感嘆,現在白酒行情也不好啊!這更加深了不少圍觀網友對該銷售員的「同情」。無獨有偶,南京某銷售代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近期利用業餘時間也在淘寶上開起了網店。據記者了解,這位「店主」曾表示自己在公司已經拿了4個月的底薪,日子快過不下去了,所以想搞些代購生意補貼家用。

  跟新房售樓員的副業相比,中介業務員的遭遇似乎更糟些。據網上房地產數據統計,8月南京二手房成交量3136套,創下近29個月以來的新低。而據資深中介業者王祥的介紹,在河西奧體周邊已經有至少20家中介門店在今年關門歇業。按平均一家店5人的保守估計,這也意味著奧體區域有100人以上的中介業主或轉行或轉投其他區域。在某品牌中介龍江店做了5年店長之久的王小姐,就在近期轉行去了一家科技公司,負責協助軟體工程師開發面向二手房買賣的網絡交易客戶端。「這行做久了有了倦怠感,而且近期市場行情實在太慘澹,所以下定決心轉行了。」而據記者了解,不但基層業務員有轉行的,就連市場部經理級別的人也有轉行的。該中介的前市場部經理也是在今年轉行進了教育系統,而之前的經理則考公務員進了監獄系統。

  樓市分化加劇售樓員「貧富差距」

  平日被譽為「高富帥」和「土豪」級行列的售樓員,在銷售慘澹時卻被逼做副業甚至轉行。那麼售樓員的薪水到底怎麼計算的呢?眾所周知,新房及二手中介的銷售系統都是採用的底薪加提成制。據揚子晚報記者從諸多渠道廣泛了解,目前南京各家樓盤給售樓員的提成點一般在1.4-1.6‰,底薪則相對較低,大多只有兩三千元。在銷售旺季,售樓員平均每月賣5-10套房子,達到1000萬元的銷售額,能拿到約1.5萬元的提成。今年6月份之前全市不少樓盤的置業顧問還能拿到這個數,但在下半年行情一路下滑之後,不少樓盤陷入銷售困境、或是紛紛推遲開盤,這部分置業顧問就只能拿底薪了。

  此外,有業內人士分析,樓市分化的加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銷售員的「貧富差距」和人員流動。例如,近期一些新盤和老品牌樓盤積極採取以價換量的策略,銷量有所上升,這些項目銷售員日子自然就好過了。但不少品質不夠好、銷售策略又死板的項目依然滯銷,銷售人員也就跟著「受窮」。這部分人要麼搞起副業度日,要麼就跳槽到其他項目,或者直接轉行。

  相關新聞

  深圳中介鬧「討薪」

  據新華社電 今年來,深圳多家房產中介公司「一把手」公開通過媒體「喊話」,督促開發商儘快支付代理中介費,甚至出現了300多名中介公司銷售代理人員圍堵開發商討要佣金的場面,給陷入「冰點」的房地產市場增添了幾分火藥味。

  業內人士認為,「開發商拖欠中介佣金」現象的加劇緣於當前樓市成交低迷導致房企資金鍊趨緊,地產違約風險上升。受益於三季度以來樓市調控政策陸續放鬆,房企需積極跑量。今年6月,中原地產華南區總經理李耀智在媒體溝通會上公開聲討開發商拖欠佣金現象。李耀智稱,開發商拖欠中原集團的代理佣金總額接近30億港元。

  李耀智說,房企如果資金鍊緊繃,就會從合作夥伴中縮緊放款資金,一環扣一環,施工單位、廣告公司、代理商等上下遊都面臨著被欠錢的問題。

  原標題:售樓員轉行賣白酒,朋友圈裡火了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高端白酒業務員轉行賣洋酒:天天跑 日子不好過
    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發現,高端白酒集體降價促銷的成果並不明顯。儘管降價,但由於缺少大客戶,不少經銷商壓貨嚴重。接受導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擔心,廠家降價後,庫存與現貨出現差價,更為擔心的是廠家繼續壓貨。與此同時,不少經銷商為了加大銷售力度,藉助電商平臺尋找出路。
  • 愛情公寓關谷買房小布神回復 如何應對售樓員忽悠
    原標題:愛情公寓關谷買房小布神回復 如何應對售樓員忽悠 這一季裡,關谷和悠悠率先面臨「買房大業」的難題,引發觀眾討論,不少觀眾稱讚《愛情公寓4》不再是小打小鬧,在劇情上更加現實與接地氣,更能引起社會共鳴。 第15集中,關谷夫婦買房,宣傳廣告高大上,小布來一神回覆:現在只要是圓頂就叫巴洛克,水岸名邸就是說挨著條水溝,超大綠化說明附近應該有一大片的荒地……私人領域就是沒有地鐵和公交……這就叫做一語中的(o)啊!
  • 濟寧:朋友圈"新寵"焦糖瓜子賣火了 安全誰保障?
    大眾網濟寧10月12日(記者 史欣欣)隨著近兩年微商火爆,各種自製食品紛紛走俏朋友圈。近日,記者在朋友圈發現一種名叫焦糖瓜子的零食火了起來,那銷售情況到底如何呢?食品安全問題又是否能有所保障?        12日,記者以買家的身份和賣家張女士取得了聯繫。
  • 男子賣雙截棍虧死 轉行小小的彈弓卻賣到了國外
    金華磐安鄭木照沒有想到,靠著這麼簡單的一個小玩意,自己的工藝廠火了起來,他一年能賣出70萬把彈弓,其中一多半還是供出口的。而浙江乃至全國一些景區裡,小商小販兜售的木製彈弓,大多都是出自他的工廠。賣雙截棍虧死,轉行小小的彈弓卻賣到國外61歲的鄭木照是金華磐安縣安文鎮墨林村村民,他的工廠不算大,但靠著一把彈弓做到這樣的規模,他也算滿意了。鄭木照的彈弓遠的出口到土耳其、烏克蘭等地,在當地也是被當作有趣的小玩具出售。在國內,會賣到玩具店、景區,你在各地看到的,小商小販吆喝的5元左右一把的木製彈弓,很多都是源自他這裡。
  • 蔡依林鼓手疫情沒巡演 轉行賣手工蔥油餅
    疫情衝擊娛樂產業,連帶讓樂手沒了工作,有兩個樂手老師,曾經是蔡依林、羅志祥、費玉清等人的樂手,疫情爆發後,上半年工作取消損失180萬,現在轉行賣手工蔥油餅。蔡依林鼓手疫情沒巡演 轉行賣手工蔥油餅 灑麵粉揉麵團,再撒上鹽跟滿滿的蔥花,最後靠模具定型,就變成1公分厚的手工蔥油餅
  • 說「售罄」但網上顯示仍有房可賣 南京江寧一街區涉嫌捂盤
    「明明網上房地產顯示是可售的房源,怎麼到了現場售樓員卻說賣光了。」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宋南飛  市民投訴:明明有房源卻說賣光了,中駿六號街區銷售成謎  市民李先生向揚子晚報反映,近期他接到江寧祿口樓盤中駿六號街區的促銷電話。「售樓員說他們投資門檻低,不限購,不限貸,而且是挑高的公寓,買一層送一層。」
  • 涉黃「生意」不好做 男子轉行賣私油又被抓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阜陽男子張某曾因介紹他人賣淫被警方處理過,面對警方嚴厲的「掃黃」,他又轉行賣起了「私油」。12月24日,記者從阜陽潁東警方獲悉,近日,在該市致富路,倒賣私油的張某又被民警逮住了。
  • 朋友圈充斥"楊霞""花嫂"… 賣土蜂蜜咋都一個套路?
    深圳商報訊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最近幾個月火遍朋友圈的微商「楊霞」,其宣稱的「來自大山的天然土蜂蜜」質量不佳,屬於「三無產品」。對此,12月7日,微信團隊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已對部分有欺詐行為的「楊霞」微信號進行封號處理。「土蜂蜜」神話破滅,但類似楊霞這種,先樹立良好人設再銷售所謂「純天然」農產品的套路,卻依然存在。
  • 最難喝的酒,卻成為「網紅第一」白酒,網友:遲早得「涼」!
    最難喝的酒,卻成為「網紅第一」白酒,網友:遲早得「涼」!我們中國人最喜歡喝的就是白酒了,懷舊的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們中國的經典,不過現在年輕人喜歡喝白酒的越來越少了,反而是喜歡喝一些紅酒,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紅酒是有養生效果的,但是白酒喝了以後會傷身體,不過還是有一些年紀大的人喜歡喝白酒,年輕人就算是喜歡喝白酒,也是喜歡那種網紅酒,有一款白酒,被大家稱作是最難喝的白酒,但是這款白酒卻成為了「網紅第一」,網友們看了以後紛紛評價
  • 封面評論|幼兒園臨時轉行賣燒烤自救,自助者天助之
    蔣璟璟據《中國之聲》,近日山東濟南某幼兒園,院長為了給老師們發工資,決定臨時轉行賣燒烤。受疫情影響,老師們5月份的工資實在發不出來了,院長無奈之下決定帶著老師們轉行自救。令人慶幸的是,「燒烤廣場」的生意還算不錯,老師們暫時不用為生計問題擔憂了。
  • 領證一年有餘仍不賣,南京江寧朗詩玲瓏郡涉嫌捂盤違規
    市民投訴:去年5月就該賣的4號樓至今不賣市民尚女士告訴記者,她去朗詩玲瓏郡看房,因為家裡人口多,想買大點的戶型,售樓員推薦了124㎡的戶型,但也只有三房,當問及有沒有再大的戶型選擇,售樓員告訴她5號樓西邊戶有幾套躍層,面積在200㎡以上。
  • 他是TVB貴公子專業戶,因出櫃傳聞星途受阻,如今轉行賣保險!
    相信很多朋友的童年都是在TVB的陪伴下度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發現,有些曾經在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面孔會漸漸不見了,今天我們要聊的也是這樣一位演員。他是TVB中經典的「綠葉」,但是卻難逢機遇,最終甚至轉行去買保險,慢慢消失於觀眾的視線當中。
  • 以前玩遍全球吃龍蝦,現在朋友圈賣車釐子!小夥連換4個微信名,字字...
    作為旅遊線上的記者,我的微信朋友圈裡不乏各個旅行社的領隊、導遊。2020年之前,領隊,尤其是境外領隊的朋友圈活色生香,和2020年1月後的「寂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董董,杭城某大型旅行社的澳新美領隊。從2020年1月20日至今的1年裡,他的朋友圈名字從「董董飛澳洲」換成了「董董待在家裡守陣地」,然後是「董董要失業」,近期換回了「董董」。
  • 全民「轉行」浪打浪,前浪後浪都晾在沙灘上
    真香疫情之前,很多人疑惑為什麼朋友圈裡這麼多人都去做微商;疫情之後,當他們自己也成了在朋友圈發廣告的微商,才深感生活不易、微商也難。去年,社交電商概念火爆,帶動了微商從業者的大規模增長,從2017年的3000萬達到了4800萬。
  • 古箏人轉行能幹啥?這些職業震驚到我了......
    賣慄子的由於開口器太好用連夜轉行做了木匠賣炒河粉的被人看上了鍋原地轉行賣起了不粘鍋賣窗簾的因為圖案好看連夜賣起了漢服>想轉行教古箏@某一個角落lllll:轉行當然是轉古箏老師啦,比起其他其實更喜歡音樂從熱愛到傳遞熱愛我們古箏人也是充滿熱情與理想呢!
  • 老楊轉行賣刺繡
    老楊轉行賣刺繡   菜上來了。大飛正要動筷子,半空中停住問:「還有個問題,評委怎麼請?」  突然被這個問題問住了,一口飯鼓在腮幫子裡,望了望大飛,再咽下去。我想了想說:「評委問題,咱們也要不走尋常路。
  • 李教授下沉社區轉行成為「李師傅」
    與李學鋒一起在社區工作的志願者也都成功「轉行」:劉法官成了「蔬菜批發商」,丁稅務成了「肉販記帳員」,周團幹成了「零售菜販」,大家還都是送菜上門的「快遞員」。  李學鋒工作中有整理大事記的習慣,下沉社區當晚,他就順手在朋友圈發了幾張工作圖,備註了幾句,權當備忘錄。李學鋒說,疫情讓親朋好友彼此掛念,每天發個圈既報了平安,也可以讓大家了解疫情之下的武漢生活。
  • 劣酒倒進真酒瓶 父子倆廢品站內生產「高檔白酒」
    ,知曉這一「秘訣」後,經營廢品收購站的王行奎決定「轉行」——廢品站「生產」高檔白酒辦案人員在王行奎的廢品收購站查獲的假酒、假冒包裝等物品王行奎原本在江蘇徐州經營一家廢品收購站,後發現可以用劣酒充高檔酒的「商機」後,轉行賣假的高檔白酒。
  • 幼兒園臨時轉行賣燒烤自救,結果生意火爆…網友:自助者天助之
    濟南一幼兒園賣燒烤自救「不能讓老師們慌了」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還有諸多幼兒園尚未確定開學時間近日,山東濟南某幼兒園園長為了給老師們發5月份的工資決定臨時轉行賣燒烤保定一幼兒園轉賣燒烤 家長點讚:這裡又能吃又能玩不久前河北保定一家幼兒園也臨時轉行賣燒烤自救「所有的證件都是達標的工具也齊全」幼兒園最初擔心家長會有「被迫」來捧場的顧慮所以沒有在家長群宣傳默默開起了燒烤業務
  • 全民「轉行」浪打浪,前浪後浪都晾在沙灘上
    真香疫情之前,很多人疑惑為什麼朋友圈裡這麼多人都去做微商;疫情之後,當他們自己也成了在朋友圈發廣告的微商,才深感生活不易、微商也難。去年,社交電商概念火爆,帶動了微商從業者的大規模增長,從2017年的3000萬達到了4800萬。一位北京某VC機構的分析師吐槽,「我的髮小也在朋友圈賣衣服了,你說好端端一個小姑娘,為啥要做微商呢?」言語之中,多是不解和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