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內景。
提前入館1小時。
「40年·40本——記錄深圳」入選圖書展。
深圳圖書館館藏選目提要(1978-2018)。
走進且停亭,講述「我與深圳」的故事。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15周年。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圖書館之城」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奮力而為、先行先試,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是國內公共圖書館領域先進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是各種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也是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機制的探索者與變革者,彰顯了深圳的創新氣質和文化活力。
深圳圖書館作為「圖書館之城」中心館和龍頭館,秉承「服務立館、技術強館、文化新館」理念,以建設與「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相匹配的一流圖書館為目標,持續、全面、多層次開展創新,惠及市民、服務社會,在2018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年伊始,我們特別盤點了深圳圖書館2018年的「十大創新之舉」,以此來迎接全新的2019年。
創新1
評選「40年·40本」圖書
積澱城市記憶
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了「40年·40本——記錄深圳」書目評選活動。以專家評審、網絡投票、線下投票等多種形式,分別產生了專家評選榜(20種)、圖書館行業榜(10種)、市民熱讀榜(10種)3個榜單。最終,《深圳十大觀念》《花季雨季》《深圳口述史》等優秀作品上榜,寄託了深圳人對改革開放的深厚感情以及對自身歷史的追問。2018年12月18日晚,「40年·40本——記錄深圳」入選圖書的作者代表,在深圳圖書館與市民分享了他們的創作心得和感悟,重溫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城市變遷和社會發展。
創新2
走進且停亭講述「我與深圳」的故事
2018年4月23日,深圳圖書館啟動「我與深圳——說出你的故事」活動,利用位於深圳圖書館二樓的且停亭,面向市民公開徵集個人與城市發展的故事。5個多月共收集到市民音頻作品891條,並評選出「十佳講述人」。891個故事,涵蓋了青春、奮鬥、親情、友情、愛情、閱讀、回憶、憧憬等諸多主題,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人們熱愛這座城市的理由。中央電視臺紀錄片「深圳40年」攝製組還對該活動進行了採訪拍攝。
創新3「新書直通車」
創新紙質圖書全流程服務「哪兒借哪兒還」這個傳統認識,隨著「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的推進和城市自助圖書館建設在深圳早已成為歷史。在「通借通還」基礎上,由深圳圖書館牽頭,市、區館共同推進的預借服務,以及其後增加的「快遞到家」服務,完整解決了送書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2018年,深圳圖書館「新書直通車」項目讓紙質圖書服務又向出版發行環節延伸——每年精選上萬種新書目錄,分期推送給讀者;讀者選定後,由圖書館快速採購、快速編目、快速加工,並按照讀者選定的方式,對接預借服務體系,送書到家或服務網點,最快可讓讀者3天內就拿到所選的與書店同步發行的新書。
創新4
虛擬讀者證「圖書館之城」進入「無卡時代」
「深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更名為「深圳圖書館·圖書館之城」,成為「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的主要移動服務門戶。2018年4月,深圳圖書館與騰訊公司啟動「圖騰」合作計劃,10月底推出了基於實名認證技術的虛擬讀者證申辦服務,從辦證起就讓「圖書館之城」進入「無卡時代」,市民憑手機即可快捷使用圖書館各項服務,走遍「圖書館之城」。
創新5
提前1小時入館
打破常規彰顯以人為本精神
針對讀者提前排長隊入館的情況,自2018年5月起,深圳圖書館試行每周逢雙休日8:00提前開放1至5樓服務區。提前1小時入館可使讀者流量高峰幅度降低,排隊入館時間減少,但進館總量上升。創新的精細化服務,打破圖書館服務常規,彰顯了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創新6
出版《深圳文獻·深圳圖書館館藏選目提要(1978—2018)》
深圳圖書館通過組織檢索全國公共、高校圖書館與深圳相關的7萬餘條書目數據,經層層篩選和專家推薦,精選出重要文獻820種,以書目、書影和提要等形式,2018年11月正式出版《深圳文獻·深圳圖書館館藏選目提要(1978—2018)》。
這是深圳圖書館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出版物,首次全面梳理、篩選改革開放以來與深圳主題相關的優質文獻,展示了40年來深圳城市發展脈絡與風貌。
創新7
開辦「詩詞鑑賞與寫作研修班」創新讀者活動模式
2018年 3月,「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六季以研修班的形式啟動,邀請深圳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沈金浩、知名學者徐晉如等領銜授課,並穿插北上廣等多地學者的對話與交流。研修班面向市民公開招募學員,社會反響熱烈,目前已成功舉辦18期,授課內容和師生優秀作品將結集出版。
深圳圖書館致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連續5年推出南書房家庭經典閱讀書目共計150種,連續開展「傳統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以及長期舉辦人文講壇、「閱讀·深圳」經典詩文朗誦會、經典民樂賞析、經典誦讀等閱讀推廣活動,為市民提供學習和體悟優秀文化的渠道和場所,堅定文化自信。
創新8「閱在深秋」
打造「圖書館之城」閱讀嘉年華
作為深圳讀書月「圖書館之城」系列活動的重頭戲,2018年11月3日,「閱在深秋」公共讀書活動在深圳圖書館水幕廣場舉行,以「體驗閱讀之美」為主題,全市13家公共、高校圖書館精心策劃打造15個各具特色的閱讀區,打造「圖書館之城」閱讀嘉年華,吸引了約2.5萬名市民參與。
「閱在深秋」活動以全城聯動形式集中開展圖書館閱讀體驗活動,向市民推薦閱讀資源,提供閱讀指導,宣傳圖書館服務,讓廣大市民體驗屬於深圳的閱讀之美、圖書館之美。
創新9「最美小圖書館」評選
聚焦基層體制創新與形象提升
當代公共圖書館的空間已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優質「資源」,而街道、社區等基層圖書館作為貼近市民的公共文化體系末梢,更是「圖書館之城」下一步發展的著力點。
聯合深圳市閱讀聯合會、深圳晚報社主辦的「最美小圖書館」評選活動,把握時代脈搏,評選出「最美小圖書館」「閱美人物獎」「閱享空間獎」「閱讀品牌獎」「最受市民喜愛小圖書館」五大獎項,帶領市民走進「小而美」的城市閱讀風景。
創新10
開放的「圖書館+」
廣泛聚合優質資源
深圳圖書館秉持「圖書館+」理念,在體系建設、空間營造、閱讀推廣、服務創新、新技術應用等領域與200餘家機構開展合作。例如,深圳圖書館與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打造法律分館,與深圳實驗學校聯合建設首個「深圳圖書館青少年閱讀基地」,與深圳市關愛辦、寶能慈善基金髮起主辦「鵬城小書屋」流動捐書計劃,並通過搭建「閱讀推廣合作平臺」,積極聯合社會各界,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廣泛匯聚優質資源,構建「學習型社會」,為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李福瑩 肖永釤/文 陳彥/圖)
(李福瑩 肖永釤/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