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bǎi lǐ)。
複姓。
百裡在教材中的例句:
1、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有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裡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出自: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美麗的大興安嶺)
2、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裡。(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3、京劇趣談)
百裡參考例句:
1、行百裡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2、去天三百裡。邈爾與世絕。
3、三人飛了上百裡才甩掉了那些蜃氣妖。
4、走百裡路,就要留下百裡路的腳印。
5、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裡鏡。
6、八百裡分為麾下炙,五十弦翻賽外聲。
7、聞百裡之為虜兮,伊尹烹於庖廚。
8、五千年華夏徵戰,八百裡中原逐鹿。
9、醉魚草和百裡香有機瑞士有助於保護皮膚。
10、張英是我們廠百裡挑一的女青年。
百裡有關的成語:
1、百舍重趼(bǎi shè chóng jiǎn):百裡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長途奔走,十分辛勞。亦作「百舍重繭」。
2、揆文奮武(kuí wén fèn wǔ):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裡綏服;三百裡揆文教;二百裡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3、五羖大夫(wǔ gǔ dà fū):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賢才的大夫百裡奚。
4、百裡之才(bǎi lǐ zhī cái):百裡:方圓百裡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裡地區的人才
5、百裡異習(bǎi lǐ yì xí):異:不相同;習:風俗習慣。相隔百裡遠的地方風俗習慣就不同
6、百裡才(bǎi lǐ cái):百裡:方圓百裡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裡地區的人才
7、秦智虞愚(qín zhì yú yú):春秋時期虞國大夫百裡奚無所作為,虞亡後入秦,輔佐穆公建立霸業。指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發揮
8、驚肉生髀(jīng ròu shēng bì):《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裡,與先主相見」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劉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
9、行百裡者半於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走一百裡路,走了九十裡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10、行百裡者半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走一百裡路,走了九十裡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百裡造句和解釋_百裡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