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歷史發展及陶瓷技藝簡介

2020-12-05 閩南網

德化陶瓷的歷史發展

  新石器時代

  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明代瓷塑

  明代,德化瓷藝人何朝宗利用當地優質的高嶺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貼等八種技法製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中國白瓷的代表。鄭和下西洋所帶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歷福建泉州時,盛讚德化陶瓷並將德化瓷帶往***各地。

  鼎盛時期

  因此,德化陶瓷聞名於世界還是以明代生產的白瓷最具特點,也最有影響力。可以說,德化的明代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藝術方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陶瓷世界裡天生麗質、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在清代時出口歐洲,晚清以後,德化瓷業每況愈下,但藝人蘇學金、許友義等仍堅守此業,作品在巴拿馬、英國、日本等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化瓷業獲得新生,新秀輩出,他們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和風格,不斷創新發展,使德化瓷燒制技藝重新煥發出青春。

  發展現狀

  德化現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產業集群形成了傳統瓷雕、出口工藝瓷、日用瓷並駕齊驅的發展格局,很多大企業將分公司設到美、德、英等國;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業獲「日用陶瓷質量許可證」和「輸美日用陶瓷生產廠認證」的雙認證資格。

現代瓷雕

  東邊不亮,西邊亮。稔熟了外貿生意經的德化陶瓷企業不願輕易放棄***市場。歐美市場疲軟,他們便積極藉助協會力量,開拓新興市場。相關數據表明,陶瓷出口出現了新增長,對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國的出口增長30%以上,增幅高於歐盟和美國兩大傳統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在剛過去的2012年,從德化縣寄出的網絡銷售快遞單量每天約1.5萬~2萬件,年銷售額達5億~6 億元,其中主力產品,就是陶瓷。在徵戰外貿多年之後,如何用電子商務打開內銷市場,成為當地政府和電商企業的必答題。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徵集意見和建議,為即將成立的德化縣電子商務協會,以及運營的陶瓷網上商城做準備。

  據了解,德化縣推出的電子商務孵化園已經被列為德化縣2013年縣政府重點工程,首期規劃面積1.5萬平方米,位於城東開發區,面向全縣電子商務產業開放。園區將設定一定的入駐門檻,並配套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如減免前3年辦公場所租金、補助倉儲場所租金、免費提供培訓機會、減少入駐企業物流成本、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以切實推動入駐企業發展。

陶瓷技藝

  德化陶瓷的裝飾藝術十分精湛,裝飾手法豐富多樣,它在繼承發揚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傳統的裝飾技術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貼花和刻寫詩詞美語等裝飾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質地純白、雜質少等特點,塑造出各種藝術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為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其裝飾內容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梅花、玉蘭、荷花、八仙、龍鳳等等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刻花

  系用竹籤或篦筆等在器物溼坯上直接刻劃出各種紋飾。紋樣主要有松鶴、雲龍、花鳥、蘭花、竹石、牡丹等圖案。上釉燒成後,形成釉下暗花,常見於盤、碟的內底或杯、爐、尊等的外壁。其花紋纖細,構圖疏朗,手法輕快簡練,自由豪放。除一般花卉圖案外,德化窯還常用鐵刀或竹籤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書、行書或篆書的美好詩句來作裝飾,詩賦文句的內容人多與器物用途相結合,如燈盞銘刻「舒眉六冬春」,香爐刻銘「一柱清香」、 「風香流萬裡」、「煙飛古篆浮,香靄淨玉堂」,杯刻「兩人對酌山花開」、「寒夜客來茶當酒」、「醉倒南山人 」,執壺刻銘「清泉吸滿澗」、「江上引清風,山間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盡,春風柳上歸」等等。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潔白如玉的質地美,將書法藝術與陶瓷藝術相結合,融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素淨高雅,頗具特色。

  印花

  即刻有花樣圖案的模具與坯體一次性印壓而成,脫模後,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花樣、規格一致,簡便快捷,能夠大批量生產。印花紋飾有陽印和陰印兩類,以陽印紋飾為主,紋樣豐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裝飾紋樣有充滿生機的各種花卉以及活靈活現的飛禽、遊魚等類。元代的印花裝飾紋樣,除繼承前朝的各種紋飾之外,以蓮花紋飾居多,並新增了「福」、「壽」、「福山壽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繼承宋元時期印花技藝的基礎上又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一時期的紋飾大多仿古銅器的饕餮、夔龍、風鳥、蟠虺、八卦等等。此種技法,多流行於仿青銅器造型的爐、簋、觚等器物卜。

  堆貼

  堆貼,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種傳統裝飾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堆花是用毛筆蘸泥漿,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輪廓或脈絡堆畫成圖案;而貼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製成所需的花卉、鋪首等部件,經修整以後,用泥漿粘貼丁已修好的器物胎體上。由於貼花紋飾較為清晰,堆花紋飾較模糊.因而在裝飾時往往堆貼並用,先堆後貼或以貼補堆,裝飾效果如同浮雕,立體感強。其流行紋飾有:梅花、玉蘭、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鋪首、八仙、龍鶴、小鹿等等。

  透雕

  透雕又稱鏤空,足將某一器物繪好圖案後,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紋的裝飾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燻爐、仿銅香爐、筆筒、花瓶等產品上就已採用。香爐主要用於蓋上的花紋圖案部分,所飾花草儀留線條,中間刻成空洞。博山香爐亦刻玲瓏剔透的奇石,爐內燒香時,縷縷煙氣從孔中冒出,繚繞升騰,香氣四溢。筆筒整體以交叉花卉組成,除花、枝、葉外,全部鏤空,成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種特色產品。清代以來,博山香爐、八卦香爐、獅子香爐等的裝飾仍用透雕於法製作。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基本信息概況簡介
    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漢族傳統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漢族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
  • 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8月12日,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發布會圍繞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情況、德化陶瓷千億品牌價值、德化獲評全國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十大典型縣、陶瓷電商國家標準、2019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和2019中國德化陶瓷暨茶具文化博覽會等內容,通報了今年來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情況。
  • 德化陶瓷博覽會:「世界陶瓷之都」讓千年歷史文化「活」起來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開幕式上,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籤訂「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學術支持合作協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德化中國茶具城「最具潛力中國茶具交易市場」授牌儀式和2020「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首批戰略合作企業授權儀式相繼登場。
  • 德化陶瓷博覽會:「世界陶瓷之都」讓千年歷史文化「活」起來!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開幕式上,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籤訂「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學術支持合作協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德化中國茶具城「最具潛力中國茶具交易市場」授牌儀式和2020「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首批戰略合作企業授權儀式相繼登場。
  • 福建丨德化陶瓷產業持續發展 成全國陶瓷電商行業領頭羊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8月12日,由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政府、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主辦的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情況、德化陶瓷千億品牌價值、德化獲評全國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十大典型縣、陶瓷電商國家標準、2019何朝宗杯中國(德化)陶瓷工業設計大賽和2019中國德化陶瓷暨茶具文化博覽會等內容,通報了今年來世界陶瓷之都 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情況,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德化是千年古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取名「德化」,有「以德化民」之意。
  • 品牌價值超千億 德化陶瓷瞄準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3日訊 品牌價值高達1086億元、2018年產值328.5億元、3000多家從業企業……作為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近年來,福建省德化縣陶瓷產業發展迅速。8月12日,德化縣縣委書記梁玉華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德化陶瓷以「白」見長,早在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奠定了「世界官窯」的歷史地位。近年來,德化陶瓷產業發展迅速。
  • 德化陶瓷的收藏前景
    原標題:德化陶瓷的收藏前景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該時期的大部分作品屬集體創作,且無款識,因此也給仿冒者留下了可乘之機,所以這個板塊的收藏也需對「文革」時期德化老廠的制瓷歷史沿革了如指掌,此非一般民眾可涉獵,故該收藏圈也以業內人士為主。三是德化現當代瓷的收藏,該部分的收藏以老藝人和中青年實力派藝人的代表性作品為主。
  • 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許慶裕參加匠心·中國白-2018德化陶瓷藝術展
    千百年來,德化一代一代的陶瓷匠人秉承一顆匠心,薪火相傳、綿延承續,到如今,德化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壇藝苑更加百花齊放、繁榮似錦。此次展覽是德化省級以上陶瓷藝術大師所創精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 中國陶瓷之瓷都德化
    1996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授予德化「中國陶瓷之鄉」,2003年被評為「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瓷都·德化」,2015年聯合國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德化首個「世界陶瓷之都」稱號,德化也是中國古代三大瓷都之一。
  • 陶瓷文化的發展歷史及傳統
    中國傳統陶瓷的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的分類除技術上的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曆來傳統的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的變化,才能更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我國的陶瓷文化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永恆的社會效應,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它已成為了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瓷器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之一。
  • 福建德化陶瓷品牌價值超千億
    本報北京8月13日電(衛琳聰)日前,福建省德化縣人民政府、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在京舉行「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陶瓷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據會議介紹,德化全縣擁有陶瓷電商企業7500多家,2018年交易額達到106億元,佔據全國80%的網上陶瓷茶具銷售市場,是全國最大的陶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連續四年進入「中國電子商務百佳縣」榜單。
  • 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開幕
    10月12日, 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在世界陶瓷之都——福建泉州德化開幕,吸引了全國各地陶瓷產區的543家企業參展。  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素有「中國白」的美譽。
  • 德化陶瓷:「窯火匠心」兩岸情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記者許雪毅 劉英倫)來自臺灣高雄的李詩維,以「窯火匠心」為題,和大家分享她對福建德化現代柴燒陶瓷技藝的認識。她期待德化好好利用傳統優秀陶瓷文化,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柴燒工藝文化之路。
  • 德化陶瓷:「窯火匠心」兩岸情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記者許雪毅 劉英倫)來自臺灣高雄的李詩維,以「窯火匠心」為題,和大家分享她對福建德化現代柴燒陶瓷技藝的認識。她期待德化好好利用傳統優秀陶瓷文化,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現代柴燒工藝文化之路。
  • 德化烈焰柴燒陶瓷技藝 瓷壇裡的「老明星」(圖)
    柴燒陶瓷技藝燒制的陶器質樸、古拙,再次成為瓷壇裡閃耀的「老明星」。  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將在德化縣舉辦柴燒陶瓷藝術交流系列活動。海內外藝術家學者走進德化洞上陶藝村,展示柴燒陶瓷技藝的過去、現在,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
  • 德化:瓷都全城聯動 開啟陶瓷盛宴
    10月17日—19日,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將在德化舉辦瓷都全城聯動 開啟陶瓷盛宴10月17日,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三天時間裡,展會以中國茶具城為中心主會場,輻射全城九大分會場,全城聯動開啟陶瓷盛宴,一起講好德化陶瓷故事、展示陶瓷技藝魅力、呈現德化陶瓷文化藝術。
  • 賀新春 德化當代陶瓷名家(國家級)精品展
    中廣網2月8日福建電(記者林文彬)2月8日上午,德化當代陶瓷名家(國家級)精品展在德化縣城市規劃館二樓三怡堂開幕,展出許興泰(1941-2006)、蘇清河(1941-2012)、楊劍民(1945-2012)、許興澤(1947-2014)、柯宏榮、邱雙炯、陳桂玉、蘇獻忠、許瑞峰、蘇玉峰
  • 「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歸故裡
    作為2019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的重頭戲,「泰興號」沉船德化陶瓷珍寶捐贈儀式12日在福建德化縣舉行。  德化是我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陶瓷以「白」見長,瓷雕技藝享譽天下,被譽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清代的青花瓷是德化「中國白」傳承發展中的瑰寶,也是當時銷往世界各國的陶瓷文化藝術精品,其價格達到「一籠陶瓷一箱銀」的程度。「泰興號」沉船故事就是這一歷史的印證。
  • 陶瓷盛典!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今日盛大開幕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主辦,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中國茶具城承辦,福建薈源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以下簡稱「一會一節」)在中國茶具城盛大開幕。自2018年起,每年10月舉辦的中國德化陶瓷博覽會暨茶具文化節已成為德化陶瓷產業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是德化陶瓷文化的一大喜事和盛事。今年的「一會一節」共有來自全國各地625家企業參展,展覽規模6萬平方米,全方位搭建起陶瓷產業、茶具產業的文化合作、交流、互動平臺,為陶瓷及茶具企業帶來了最新的行業趨勢研判、創新技術展示及商務合作的機會,更旨在引領全國陶瓷及茶具行業走出陰霾、全面復甦。
  • 世界陶瓷之都緣何花落德化
    作為技術含量不算太高的手工業,德化陶瓷產業如何延續了數千年?日前重慶晚報記者走進德化進行探訪。技藝傳承從娃娃抓起「德化陶瓷文化歷史悠久,陶瓷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中共德化縣委書記吳深生介紹,德化陶瓷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我國**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據介紹,德化是目前已知**早燒制原始瓷的窯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