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塔米拉洞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裡亞自治區的桑坦德省。阿爾塔米拉洞是西班牙的史前藝術遺蹟,洞內壁畫舉世聞名。
1879年由考古學家馬塞利諾·德桑圖奧拉和他的次女瑪麗亞發現。洞窟長約270米,洞高2-3米不等,寬度各處不一。洞裡保持著久遠的石器時代面貌,有石斧、石針等工具,還有雕鑿平坦的巨大石榻。150餘幅壁畫集中在長18米、寬9米的入口處的頂壁上,是公元前3萬年至公元前1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蹟。
其中有簡單的風景草圖,也有紅、黑、黃褐等色彩濃重的動物畫像:野馬、野豬、赤鹿、山羊、野牛和猛獁等。有的躺臥休息,有的撒歡奔躍,有的昂首翹尾,有的追逐角鬥或互相親暱,形象千姿百態。據考證,壁畫顏料取於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再摻合動物油脂而成,色彩至今仍鮮豔奪目。
壁畫線條清晰,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的手法,刻畫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組成一幅幅富有表現力和有浮雕感的獨立畫面,神態逼真,栩栩如生,達到了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多年來,壁畫是世界學者們重要的研究對象。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愛護。
魯迅先生生前對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也作過論述,他認為原始人作畫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西班牙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是對達爾文「早期人類沒有任何藝術見解」的觀點的一次革命。現在當地開闢成阿爾塔米拉洞窟藝術博物館,除洞窟壁畫館外,還有考古陳列館,展出附近地區出土的文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化石、各種石器、陶器、鐵器和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