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國內外各業帶來不少損失,影視、展會、教育、旅遊等都在探尋新方向。但中國由於最早爆發疫情,各大公共場所採取封閉措施,在2020年初,一場線上文化展意外走紅,這給展覽會議行業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隨著藝術形式的不斷更新,其呈現方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已有部分展覽不再拘泥於實體空間中的展示,開始嘗試「線上展覽」與「VR虛擬實境」的呈現方式。
線上辦展再創新
疫情之下,我們把很多行業搬到到了線上,影視展、電影節也在尋找著自己突圍模式。
創新網上辦展模式。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VR虛擬實境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相關單位單位提出,展會主辦單位、參展商和專業觀眾提供數位化展會業務場景,實現「展前宣傳、展中互動、展後不下線」。
「線上展」意外走紅
2020年初,線上展覽意外走紅。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閉館。為了滿足廣大觀眾宅家期間的文化需求,文博機構大力提供線上展示資源。
雖說線上展覽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優勢。它在雲端持續開放,沒有閉展時間,讓億萬觀眾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參觀。藉助先進的數位技術,文物圖像可以多角度清晰顯示,讓觀眾看到一些現場看不到的細節。獨自觀展省去了排隊、擁擠的煩惱,能讓人更專注地欣賞文物。
比如說,你見過會動的文物嗎?
那要是動起來,
這個世界就玄幻了!
數位化博物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利用虛擬實境技術、網絡技術構築虛擬博物館,打破實體博物館局限性,是大大的擴展博物館的延伸空間,最大限度的拓展博物館功能,滿足社會大眾的多層次多方位需求的有效途徑。
實體博物館
實體博物館的現狀,一般都是在其內設置大屏幕播放系統,作為博物館、文物介紹宣傳的一個特殊手段。可在實體文物旁邊放置立體顯示觸控螢幕終端,或者在必要的參觀引導處懸掛立體顯示設備,登錄上虛擬博物館系統後鎖定與該文物相關觸控螢幕子模塊,即可讓參觀者與該數字文物進行交互,隨意從任何角度多種精度觀賞高真實數字文物,並能獲取大量平時無法從實體文物中獲取的信息。
這種方式雖與科技沾邊,但卻未真正與科技接軌,並沒有達到線上與線下結合再造營銷效果,太過單一。
虛擬博物館
用三維虛擬功能,將博物館建築及館藏進行一次實景複製,製作出完整的虛擬博物館。虛擬博物館場景中的文物都為與實體博物館中真實存在的文物相對應的高真實度數字文物。
隨著VR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玩起了VR,建立起各種「數位化博物館」,讓遊客通過電子設備,更近距離的「接觸」和觀察文物本來的樣子,體驗古代人類的生活文化。
運用新興科技,利用各個博物館的固有資源,開發有個性、精緻、實用的文物元素紀念品、禮品,滿足不同遊客的多元需求,加深遊客對博物館文化的了解,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
如果您有活動方面的需求,歡迎合作!
線上佔優勢:與傳統展覽會議有哪些差異?
線上展和線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顯著差別,線上展不應是簡單地把線下展覽搬到網上,而是要對展覽進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創作」。
從三維到二維,少了空間的束縛,線上展覽可以打破原有展線設置,為觀眾提供多樣化的觀展線路和更豐富的展示內容。而線下展覽無法實現的檢索、細讀等功能,在網絡平臺都可以實現,以更好地滿足文博「發燒友」(線上觀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例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數字敦煌」,觀眾可以選擇不同主題的參觀路線,還可以按個人需求對洞窟、壁畫進行檢索,充分發揮了網絡觀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