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打「擦邊球」低俗現象仍存在

2020-12-18 中原新聞網

網絡直播中低俗行為怎麼管

專家建議設置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兜底條款

製圖/李曉軍

近日,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網絡文化工委在其官方微博上喊話鬥魚,希望鬥魚能夠「嚴守平臺內容安全生命線」。

事件的起因,是明星陳冠希帶孩子逛街時被鬥魚某主播進行直播,陳冠希認為這一行為侵犯了其與家人的隱私權,對此非常不滿從而怒斥該主播。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網絡文化工委發文指出,該事件充分暴露出鬥魚在內容監管方面的不足與缺陷,同時也體現出鬥魚應對平臺上發布的內容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幾年,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網絡直播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已大量減少。然而,侵犯他人隱私、打色情擦邊球、傳播低俗信息等亂象仍然存在。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現在的網絡直播亂象與前幾年相比有著很大不同,與前幾年的涉黃涉暴等違法違規行為相比,現在更多的是侵犯他人隱私、宣揚封建迷信、傳播低俗文化等亂象。

「網絡直播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挑戰公序良俗。對此,有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加以規範,在對危害網絡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界定的同時,設置不得違反公序良俗的兜底條款,推動建立一個有效的網際網路行為規則。」朱巍說。

打「擦邊球」低俗現象仍存在

4月8日,四川榮縣公安發布通報稱,2018年以來,唐某某(女)為博取眼球、增加粉絲和視頻觀看量,在農田中拍攝穿著鮮豔暴露、佩戴紅領巾的捕魚視頻,以「宜賓盈盈」帳號在某直播平臺先後上傳剪輯後的視頻,視頻播放量高達300餘萬次。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警方依法對其予以行政拘留十二日並處罰款一千元,責令其刪除相關視頻。

在朱巍看來,該女主播所做的事情,正是當前網絡直播中最常見的亂象之一——傳播低俗文化。

朱巍認為,隨著近些年相關制度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大,違法違規的現象已經基本在網絡直播中消失,但更多的是開始打「擦邊球」。

「像女主播衣著暴露戴紅領巾捕魚這種低俗行為,在網絡直播中比較常見。事實上,這種現象幾乎從網絡直播出現時就已存在,與色情等違法行為相比,這種行為主要是違反公序良俗,更多是處於一種比較隱晦的灰色地帶。」朱巍說。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於網絡直播亂象的整治早已展開,並且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法規。

2016年12月1日,《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對網絡直播平臺的主體責任、用戶準入審核要求、黑名單通報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同時,相關部門依然保持對網絡直播亂象的高壓態勢。

4月9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近日,為嚴厲打擊傳播低俗信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環境,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網上低俗信息專項整治。

此次專項行動於2019年4月啟動,將持續開展8個月,綜合運用行政管理、行業規範、道德約束等多種手段,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清理網絡傳播淫穢色情和夾雜淫穢色情信息內容;以「性」為賣點,不適合傳播的內容;宣揚違背正確婚戀觀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內容;網絡惡搞、調侃等迎合低級趣味的內容;宣揚暴力、血腥、恐怖、殘酷的內容等。

小直播平臺仍然亂象叢生

第4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97億。

未成年少女懷孕、衣著暴露與搔首弄姿、公然調侃國歌……為了爭奪巨大的市場,在過去幾年時間裡,網絡直播平臺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放任主播以一種低俗乃至違法違規的行為來吸引粉絲。

然而,這種飲鴆止渴的行為,終究是「反誤了卿卿性命」——近年來,國家網信辦接連重拳出擊,近百家直播平臺因內容涉嫌違規而被監管叫停。而且,整頓的風暴依然在持續,針對網上低俗信息的專項整治已經開始。

除了監管部門的大力整治,網絡直播平臺也在洗牌。

艾英諮詢合伙人丁潔認為,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一些正規守法的平臺通過發展線下或者和體育、電競等行業捆綁找到了自己的特色發展渠道,也有平臺試圖通過黃色內容吸引流量,後者肯定是不會長久的,是平臺管理者短視且不計後果的手段。過去這兩三年時間已經證明,不法平臺已經被淘汰。未來,直播平臺會繼續洗牌。

如今,經過外部整治和內部革新的網絡直播,基本完成了從「蠻荒的上半場」到「文明的下半場」的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網絡直播正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更好,但一些陰暗的角落仍然存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豐認為,經過多輪治理,國內主流直播平臺在主播管理、內容把關、現場監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自查自糾規則,但一些隱藏在網際網路世界角落裡的小直播平臺仍然亂象叢生。

田豐指出,小直播平臺大都是通過非正規手段、地下運營的「黑直播」,主要使用論壇評論區、彈出式小廣告以及部分非法網站來傳播,在直播內容上沒有底線,尤其以淫穢、色情、裸露內容居多,在直播形式上甚至出現明令禁止的「一對一」直播形式。

然而,由於運營成本低、流動性強、匿名性等原因,對小直播平臺進行治理難度非常大。

「這些現象也說明,網絡直播從亂向治的過程,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單方面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靠監管部門、直播平臺、網絡主播等各方主體的合作。」朱巍說。

立法應對禁播內容進行列舉

對於網絡直播中存在的低俗行為等亂象,專家建議立法進行規範。

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張鶴認為,網絡直播空間雖具有個人屬性特徵,但是網際網路也具有更多的公共空間的屬性。因此,堅守法律底線和遵守公序良俗,應當成為網絡直播中最基本的常識。

張鶴建議,在立法時,對《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施以來的經驗加以總結,採取列舉式將法律禁止直播的內容、行為等具體化,從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廣東省律師協會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陳一天認為,除了對法律禁止的網絡直播行為進行列舉,還應設置兜底條款。

談到網絡直播,陳一天對「兩主播直播在宜家過夜」事件記憶猶新。

2016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男一女兩名主播進入北京市四元橋的宜家商場,直播挑戰「在宜家過夜」。兩人藏在衣櫃裡,試圖直播在宜家過夜情況,不過很快被商場的安保人員發現。

在陳一天看來,兩主播之所以會實施「宜家過夜」行為,在於該行為違反了常理和通常的認知,會產生吸睛的效果,雖然並未明確違反法律規定,最終也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這樣一種行為是不應當被提倡和仿效的,因為他們違背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基本合同習慣,違反了善良風俗。

陳一天認為,直播是新鮮事物,其行為規範難以為過去的法律所涵蓋。而且,違法侵權行為的種類難以窮盡式列舉,因此必須要有「不能違反公序良俗」作為兜底條款,即不能違背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基本要求,否則就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網際網路是自由的,但這種自由不是沒有界限,而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政策。網絡直播同樣如此,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違反公序良俗。」朱巍說。

朱巍認為,立法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平臺的人工智慧算法提供方向和指引。

「在網絡直播亂象的治理中,平臺的審核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平臺的人工智慧算法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法律要告訴平臺,哪些東西是違法的。當然,這個工作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需要做下去。」朱巍說。(記者  蒲曉磊)

相關焦點

  • 嚴管打擦邊球的「深夜主播」
    近日,在國家網信辦的巡查中,10家網絡直播平臺因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被約談。然而,記者暗訪發現,包括被約談的平臺在內的一些直播網站,低俗涉黃問題依然存在。如何嚴管這些打擦邊球的「深夜主播」?平臺企業主體責任必須嚴格落實。
  • 直播內容瘋狂打「擦邊球」,各直播平臺熟視無睹,都是「潛規則」
    直播行業近幾年興起,在以遊戲為核心板塊的基礎上延伸出星秀,顏值,交友等各種板塊的直播內容。蓬勃發展的直播行業,本是網絡現代化的代表產物,但某些板塊因為門檻低,再加之利益最大化的經營模式,導致一些毀三觀的「主播」鋌而走險。
  • 網絡直播中低俗行為怎麼管
    這幾年,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網絡直播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已大量減少。然而,侵犯他人隱私、打色情擦邊球、傳播低俗信息等亂象仍然存在。打「擦邊球」低俗現象仍存在4月8日,四川榮縣公安發布通報稱,2018年以來,唐某某(女)為博取眼球、增加粉絲和視頻觀看量,在農田中拍攝穿著鮮豔暴露、佩戴紅領巾的捕魚視頻,以「宜賓盈盈」帳號在某直播平臺先後上傳剪輯後的視頻,視頻播放量高達300餘萬次。
  • 網絡直播中低俗行為怎麼管?專家:立法應對禁播內容進行列舉
    這幾年,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網絡直播中的違法違規現象已大量減少。然而,侵犯他人隱私、打色情擦邊球、傳播低俗信息等亂象仍然存在。打「擦邊球」低俗現象仍存在4月8日,四川榮縣公安發布通報稱,2018年以來,唐某某(女)為博取眼球、增加粉絲和視頻觀看量,在農田中拍攝穿著鮮豔暴露、佩戴紅領巾的捕魚視頻,以「宜賓盈盈」帳號在某直播平臺先後上傳剪輯後的視頻,視頻播放量高達300餘萬次。
  • 虎牙直播頻繁低俗打擦邊球,對比YY直播管理條例,違規處罰太輕了
    最近的「虎牙直播」可謂是多事之秋,在前陣子被點名違規在網課中穿插遊戲廣告後,近日虎牙再次被爆低俗涉黃直播。經常看直播的網友應該也是知道,各大直播平臺都有一些聚集美女主播的「專區」。比如什麼「顏值區」、「星秀區」、「舞蹈區」、「戶外」等,而這些分區內直播的主播大多數為女主播。
  • 堅決抵制意識形態領域打「擦邊球」現象
    原標題:堅決抵制意識形態領域打「擦邊球」現象●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吐爾地·阿西木近年來,「三股勢力」和「兩面人」在出版物、報刊、網絡、社科文藝類作品方面打「擦邊球」現象頻繁出現,明裡暗裡傳播分裂思想和反動言論,挑撥民族關係,擾亂人們的思想,破壞社會穩定。他們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含沙射影。
  • 網絡音頻內容低俗化問題突出 荔枝、蜻蜓部分「色情擦邊球」內容仍...
    中國網科技3月17日訊(記者 單徵宇)近年來,隨著網絡音頻行業的火熱,網絡音頻平臺也成為色情低俗內容滋生的土壤。作為中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法治領域的一項裡程碑事件,《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已於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規定》明確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和服務平臺要切實履行責任和遵守法律法規,禁止傳播和宣揚低俗、庸俗、媚俗等視聽內容。
  • 裸體屍體咆哮體,擦邊球還能打多久?
    網大/網絡電影的low(製作低劣、內容低俗),是許多觀眾先入為主的印象,甚至也被相當一部分從業者默認。 既然low,為何還有那麼多源源不斷的片子上線? 答案當然是唯一的,賺錢。
  • 騰訊旗下APP又因涉黃被罰:是審查疏漏還是打「擦邊球」?
    對於騰訊旗下APP頻頻爆出涉黃問題,財經評論員杜坤維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道;「一個原因是人工監管力量不夠,平臺難以對所有直播間進行及時的監管;另外監管尺度也較難把握,但也不排除部分平臺利益使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主播打一些『擦邊球』。」
  • 全民k歌:向低俗直播說不,營造健康網絡環境
    這些APP被低俗內容所困擾,是國內體量龐大且高速增長的直播產業江湖的一個縮影。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出現了一打開APP滿屏都是美女主播,打扮出位,賣力表演所謂的「才藝」,請求粉絲打賞、刷禮物等現象。快速發展的直播行業,在打破傳統社交模式、提供新增長潛力的同時,也對行業規範、企業自我約束、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及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 那些打擦邊球的自媒體作品
    於是,他們挖空心思做出一些打擦邊球的作品,以此提升閱讀量。但是,恰恰是這一類作品被平臺方盯上,被做了特殊標記。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平臺方就會封禁這類作品,嚴重的還會封號。對於自媒體作者來說,真是得不償失。
  • 音頻平臺屢打色情擦邊球 網易雲音樂等平臺被下架
    6月28日,網信辦發布消息,稱近日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了專項整治行動。   從網信辦官方發布的正文來看,此次音頻行業整治的背景是網絡音頻行業野蠻生長,行業亂象頻出。   具體來看,網信辦指出,目前的網絡音頻平臺存在以下問題:部分網絡音頻平臺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任由未成年人註冊、訪問各類良莠不齊的內容;一些網絡音頻平臺為追求流量、吸引眼球,利用算法技術向用戶推送違背
  • 漫展被指打擦邊球,二次元徹底被帶偏,網友:JK圈有哪個是正經的
    #如何看待cp26擦邊球JK# 那個參加廣州漫展的JK少女小尤奈被罵了,因為她讓JK圈被重新定義;這個參加上海漫展的JK少女,因為現場走光被指抹黑JK圈。兩位JK少女就這樣成為兩次漫展的「風雲人物」,一下子在二次元圈「火」了起來,相信這種讓自己火的方式是她們最不願意看到的。
  • 人民日報:抵制低俗、拒絕抄襲,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可期
    編者按:1月4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刊文評網絡文學,文章稱,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早已摘去原有的「小眾」「亞文化」等標籤。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發展潛在的憂慮也不容忽視。文藝創作中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以及「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等問題,在網絡文學領域表現得也很突出。
  • 網絡直播亂象問題的認知與規制
    一些主播打擦邊球,直播一些大尺度、低俗化的內容,以此滿足觀眾感官刺激。「直播造人」「直播換衣服」等不雅視頻通過網絡廣泛傳播,這些行為不顧價值尺度,挑戰社會公德,踐踏法律底線,成為社會關注的輿論焦點。網絡直播是圖像、語言、文字的實時傳輸,主播與觀眾之間通過大屏幕實現互動,在網絡環境的「軟約束」下,時常出現涉黃、涉暴、涉毒內容,成為淨化網絡環境的絆腳石。
  • 中國青年報:對走歪的直播 PK 要 「一票否決」,涉嫌色情、低俗等
    近日直播平臺紛紛推出刺激流量的新 「玩法」,直播 PK 就是其中最有噱頭也不乏爭議的形式之一。為了防止被懲罰甚至羞辱,主播都希望在 PK 中勝出。因此,他們會使盡渾身解數 「拉票」,有的主播在鏡頭前大搞色情擦邊球,有的主播則公開 「賣慘」,聲淚俱下地展示自己的悲慘身世。面對這些亂象,中國青年報刊發評論文章。
  • 媒體評說:網絡如何才能不低俗
    新一輪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即將展開。回顧過往的多次整頓,現在再次出手,說明網絡整頓是個繁複的過程。  網絡為什麼存在低俗之風?筆者以為,一是網絡一直游離於監管體系外,邊緣化生存給了網絡低俗的空間;二是間歇式整頓,網絡深諳「剩者生存」的道理,往往整頓過後就會死灰復燃。
  • 難怪這麼多人喜歡線下陪玩,有些擦邊球現象,電競陪玩「變味」了
    在一個行業出現之後,必然會伴生非常多的相關行業,比如電競行業的興起就帶動了相關的直播行業,職業選手,解說,轉播,後期等等一大批從業人員,當然伴生的還有一個帶有擦邊球色彩的陪玩行業
  • 深網觀察 第66期|網絡直播企業應堅守社會公序良俗的底線
    深網評論員 梁煖近日,深圳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會同市「掃黃打非」辦公室集中約談了迷人直播、番茄直播、粉嫩直播等19家網絡直播平臺負責人,就各平臺存在的低俗色情等亂象,責成平臺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全面整改,確保良好網絡直播生態。縱觀這些直播平臺的名字,或多或少都有一絲不可言說的意味,引人遐想。
  • 低俗網絡視頻背後的「推手」是誰
    原標題:低俗網絡視頻背後的「推手」是誰 近期,因大量傳播挑戰道德底線甚至觸犯法律的內容,快手和今日頭條旗下網絡視頻平臺被主管部門責令整頓。 如此低俗的內容何以能大行其道?背後「推手」是什麼?監管「落錘」後網絡視頻業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