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能源革命」「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多次提到「能源」,主要聚焦在安全和清潔兩個方面。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能源領域要牢牢堅持綠色發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氫能來源廣泛、安全可控、高效靈活、低碳環保,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清潔能源
伴隨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嚴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原油進口量較去年大幅增長,突破了有記錄以來原油進口的紀錄。雖然全球原油市場出現油價下行態勢,但我國的傳統能源安全仍然受制於國際市場變化,要想從根本上築牢我國能源「安全閥」,必須尋找原油的替代能源。在目前已知的能源結構中,氫能具有來源廣泛、安全可控、高效靈活、低碳環保等多種優勢,可以同時滿足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清潔能源。氫的基礎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41倍、天然氣的3.66倍,在供熱、交通、工業以及發電等多種領域可發揮燃料、原料用途。
氫能產業鏈主要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和用氫。從制氫來說,氫源十分廣泛,特別是電解水制氫、電解鹽水制氫、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等技術突飛猛進,而不另外產生碳排放的工業副產氫——氯鹼制氫、丙烷脫氫、乙烷裂解等技術也逐漸成熟,制氫手段的多樣化讓氫能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氫能使用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意義重大,一旦實現市場化,用氫成本可控,可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多贏。推動我國能源革命實現重大突破,讓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完成我國對國際社會的碳排放承諾,應優先發展氫能源,建設氫能社會。這也是實現能源獨立自主的現實需要。
氫能源已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上,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在氫能領域率先開發、優先布局。這是一場未來能源的「帕累託演進」式革命。全球氫能競爭一觸即發,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數據顯示,目前國際制氫年產量6300萬噸左右,中國每年產氫約2200萬噸,佔世界氫產量的三分之一,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中國在氫能運用方面的市場潛力巨大。我國氫能應用的第一場景是氫能源汽車,而中國在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技術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一旦中國在氫能源汽車研發、運用和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方面達到一定程度,中國氫能市場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伴隨中國氫能社會的階段性建成,中國氫能源汽車極有可能在國際競爭中佔據重要地位,並且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高價值出口。
目前,我國在氫能液氫生產、儲運技術、氫氣壓縮機、加氫機技術等領域,技術相對還比較薄弱。推動氫能源高質量發展,要著力實現關鍵技術特別是「卡脖子」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產能提升。氫能源已被國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4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明確提出要爭取通過4年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在全球氫能革命浪潮中,我國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因地制宜開展氫能技術應用,推動相關制氫、儲運等技術的突破和示範應用。通過能源革命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優化能源結構,挖掘能源自主能力,穩步推進氫能社會建設。
築牢我國能源安全防線,推動氫能發展,建成氫能社會,廣東具有比較優勢
一是在政策層面對氫能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去年,廣東就編制了《廣東省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標準體系與規劃路線圖》,前不久又出臺了《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廣東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二是廣東在氫能領域布局早,自2015年起便開始布局氫能產業,打造了中國領先的氫能產業鏈;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強大的製造業基礎特別是汽車產業基礎,能夠有效帶動氫能產業發展;四是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有助於廣東相關城市優化分工,分別形成技術中心、產業中心、設備中心、應用中心等不同場景,打造氫能領域的不同比較優勢;五是廣東在氫能發展方面具有市場基礎、人才基礎和改革基礎,這是廣東能夠在全國氫能革命中爭當排頭兵的關鍵。
以氫能源為代表的能源革命方興未艾,參與全球未來能源競爭已經箭在弦上。期待氫能源革命的創新和落地,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作者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