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歷史性裁決,認定同性婚姻受憲法保護。這意味同性伴侶今後可在全美50個州註冊結婚。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天表示,這一裁決是美國的勝利。
中新網6月29日電 美國最高法院上周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並強迫全部州屬服從。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刊出社論《「愛情勝出」的禍害》。社論說,美國民意對同性婚姻大逆轉,最終導致最高法院就從於民粹。對同性戀者的尊重和包容,確實是現代文明進步的象徵,但這與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可同日而語。世人對此看似代表進步、包容價值的判決所可能帶來的破壞,必須有非常的警覺。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周五以五票對四票,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並強迫全部州屬服從,非但舉國驚動,全世界輿論也高度關注。
被視為游離票的甘迺迪法官, 在代表多數票撰寫被網民廣為流傳的判詞時指出,同性戀者正是因為尊重婚姻制度,才會積極爭取同等的權利。他說:「他們要求在法律面前獲得平權的尊嚴。憲法賦予他們這個權利」。支持同性婚姻者聞訊欣喜若狂,紛紛形容判決是「愛情勝出」。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美國社會意見分歧最大的課題,最高法院的判決非但不能平息爭議,反而引發了更大的分化。反對合法化的保守派紛紛譴責最高法院越權,違反了憲法精神,因為聯邦政府不得幹預各州的立法權,最高法院以判決的形式,強迫所有州屬接受同性婚姻,等同於侵犯了各州代表當地民意的立法權。有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更呼籲廢除最高法院,或者要求修改總統委任大法官的終身制,由人民投票選舉取代。
判決也引發了宗教迫害的擔憂,因為反對同性婚姻的多為基督教團體,他們擔心最高法院強迫全國接受同性婚姻的做法,將讓他們基於宗教信仰而反對的立場變成違法。美國立國的先驅,正是為了逃避歐洲的宗教迫害,而遠渡重洋來到北美洲開始新生活。美國憲法更明確保護信仰的自由。同性婚姻的裁決,因此引發了最高法院是否違憲的爭議。
反對同性婚姻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在反對意見文中,也暗示了判決可能逾越最高法院的權限。他表示,贊成同性婚姻的美國人可以因各種理由慶祝判決,「但是請不要慶祝憲法的成功。憲法和同性婚姻完全無關。」他也批評多數派的五名大法官 「明確拒絕了司法審慎,忽略謙遜,公開依賴於他們想根據自己的『新見解』重塑社會的欲望」,並質疑判決「強制改變一個數百萬年來形成人類社會基礎的社會制度」,責問自以為是的同僚「我們到底把自己當成誰了?」
同性婚姻判決除了美國國內的憲法原則爭議,更關鍵的還如同羅伯茨所提出的文明基礎的隱患。同性婚姻合法化根本否定了男女之別這個自然生理事實,並顛覆了婚姻制度調理男女關係的終極意義。同性婚姻漠視了男女結合能創造新生命的可能,因而必須有禮制的軌範,確保人類物種繁衍的秩序。按照甘迺迪的意見,則婚姻的內涵僅僅是同性戀個體要擁有和異性戀者同等的權利,表達對伴侶的感情和忠貞。
按照這個「愛情勝出」的邏輯,婚姻只是要滿足個人的心理與生理欲望,只要不對他人構成實質傷害,其他條件都不足以當做反對的理由。如果這個邏輯成立,只要兩個同性者宣誓自己深愛對方,兄弟或姐妹也可以成婚——他們同樣不對他人構成實質傷害,當然這很可能不包括他們父母的心。這種基於個人權利卻絲毫不考慮群體後果的思維方式,其危害顯而易見。
「以名害實」是孔子最戒慎恐懼的弊端。「同性婚姻」以尊重婚姻為名,事實上卻在掏空婚姻的實質內涵。
聯邦最高法院的這個判決之所以引起全球關注,因為美國仍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其流行文化的軟實力更是無遠弗屆。美國民意對同性婚姻的大逆轉,最終導致最高法院就從於民粹,正是美國人多年遭其潛移默化的結果。對同性戀者的尊重和包容,確實是現代文明進步的象徵,但這與同性婚姻合法化並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後者以自由、人權、平等之名,破壞男女人倫之實,對人類文明所帶來的長遠衝擊不容忽視。世人對此看似代表進步、包容價值的判決所可能帶來的破壞,必須有非常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