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民調消息 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調整手續費收費政策,轉帳交易恢復免費,對超額提現交易收取手續費。具體收費方案為,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手續費,每筆至少收取0.1元,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終身享受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官方回應稱,微信提現收費並非微信支付追求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基於微信支付的每一筆轉帳和提現交易,事實上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續費。"
搜狐新聞推出相關調查,截止2月16日14點,共計17,935人參與投票討論。微信提現超過1000元開收手續費,網友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近九成搜狐網友表示「反對」,不滿此舉明顯是為自家支付和理財等業務"導流";支持者僅為6.26%,聲稱微信官方理由合情合理合規。
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終身享受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九成網友認為額度偏低,不合適,額度限制太窄。針對微信將對提現收取手續費,網友會有何反應?87.89%的網友表示將果斷轉移到其他支付平臺,堅持使用微信支付的僅有4.09%,讓人愕然。
狡黠的微信和被動的用戶
搜狐科技 文/崔鵬
首先,為什麼收費的總是微信?天下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微信替用戶扛下來的成本壓力,遲早是要釋放給用戶的。選擇微信支付來進行收費試點,而不是QQ錢包,也是因為後者正處於推廣階段,用戶量級和使用頻率都還沒有到微信支付的級別。
其次,微信紅包受到的影響最大。紅包是微信零錢的最大單一來源,在微信支付的線下場景還不夠強大時,紅包的最大意義就是用戶拿到了真金白銀(零錢提現),而一旦收費開始,這個真金白銀的效果就要打折扣。"很多地方都花不出去,提現又要收費,那幹嘛不用新冒出來的支付寶紅包呢"?這會成為相當一部分小白用戶的簡單心理。
同時,選擇"提現"這個環節來收費是一個狡黠的舉動:用戶如果想避免零錢提現被扣錢,最理想的方式是將它花出去——用在理財通或者線上線下消費中去。前者會增加理財通帳面上的現金流,後者能夠激活很多用戶進入微信支付的消費場景,嗯,不管怎麼說,都是在給自家業務"導流"。
其實騰訊在春節前就推出了零錢理財的功能,做的就是把微信的零錢包和理財通完全打通,相當於給零錢提現收手續費提前鋪路:要手續費心疼麼?那就把零錢花出去吧,別提現了。
還有,此舉能給微信帶來大量的新綁卡用戶——想提現請先綁一張銀行卡。紅包大戰給微信支付帶來了很多新用戶,雖然微信公關團隊的人表示大部分用戶的零錢餘額不足1000元,但餘額跟累計額還是不同的。新用戶們習慣發紅包之後,零錢攢夠1000也只是時間問題,他們為了避免被收費,趕在3月1日前綁銀行卡提現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說,銀行有快捷支付扣手續費的政策,微信先幫用戶扛了一陣子,然後決定採取一石三鳥的方式來釋放壓力:減輕補貼壓力,刺激自家業務,倒逼銀行減免手續費。結果"苦的"就是用戶了,只能被動的接受這個不是最優的方案。
以微信現在國民應用的地位,推出任何一項收費政策都會觸發用戶的敏感神經,也需要微信團隊極其謹慎。這次的政策雖然堪稱智商滿滿,但也會面臨很多用戶的牴觸情緒。那麼,你會喜歡這個變得狡黠的微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