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2020-12-18 央視網
  2002年4月19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近年來,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和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持續發展,通過交流,增進了兩岸同胞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了能讓臺灣青年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祖國大陸,進一步地拉近兩岸青年學生之間的距離,近日,兩岸青年學生規模最大一次的交流活動在北京拉開了帷幕,請看記者的報導。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北京的好天氣讓初來乍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了最明媚的春色,走下飛機,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臺灣學生:很高興,希望能夠多交流一些回去。

  臺灣學生:我希望對這邊的人士能更了解,然後能學習到不同的人生經歷。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臺灣十傑基金會組織,於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臺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臺灣十傑基金會 執行長 翁林澄:我想兩岸的傑出青年也好,或者是我們兩岸的大學生也好,青年一代對兩岸的歷史因素,我想他們由於多元化的社會,有他們的看法,無非是也很希望藉由互相的了解,彼此有溝通的渠道,取得互相更深層的理解以外,可能也希望多建立一些友誼。

  訪問團此行最重要的活動是到幾所大陸知名高校參觀,北京大學是本次學生重點參訪的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學生都想與之親密接觸的大學。

  北京大學地處北京西郊,佔地4062畝,創辦於1898年,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這所享譽海內外的大學,現有155個博士點,177個碩士點,86個本科專業,以及覆蓋139個專業的29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在校學生總數近四萬名,其中臺灣學生近兩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總的藏書量達到600多萬冊,是亞洲地區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從1998年起,北京大學就開始接待 前來大陸開展交流活動的臺灣學生,這一次已經是第五次了。

  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裡,臺灣學生不僅參觀了北大校園、圖書館,還聆聽了北大教授的專題講座,並且和北大同學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情況。臺灣學生不僅喜歡上了北大優美的學習環境,更被北大在許多學科的研究方面所達到的國際水平以及北大學生紮實、勤奮的學習態度深深吸引。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在臺灣有看一些報導就知道北大一些古蹟很多,很漂亮,來之後才知道真的很大,很漂亮,其實北京的大學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活躍很多,其實都很活潑、很熱情。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像我爸以前也有來過北京,他就跟我說,你要好好學學北大的學生,他們都從早上開始念書,要念到晚上,其實這是我們臺灣學生應該要學習的,因為臺灣普遍大學生就比較不用功,我是這樣覺得。

  洪梓馨和李琳還告訴北大的同學說,他們的家人近幾年都先後到大陸旅遊或探親過,親眼目睹了大陸各方面的進步,很希望洪梓馨和李琳今後有機會來大陸的高校繼續深造,但是由於目前臺灣當局仍然不承認大陸高校的學歷,並且臺灣學生對大陸高校招生情況也缺乏了解,使得很多臺灣學生都無法如願。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既然語言都通的話,其實一些我們學習的科目上面,要在這邊學習也比較好銜接的上。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美國學校就會來開資訊展,留學資訊展,然後大陸就沒有,我們就不太清楚大陸這邊的學校。

  在交流過程中,北大的同學總是盡其所能為他們解疑釋惑,他們真心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和這些臺灣同學在同一個校園裡讀書。

  北京大學學生: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到大陸來,最好以後能到這邊來讀研究生,然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北大的學生,乃至整個北京市全整個大陸的學生會對你們很熱情。

  在北京西北部繁茂的園林景區內,有一座聞名中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新竹東南部亞熱帶自然風景區內也有一所清華大學,兩岸的清華大學同出一脈,兩岸的清華學子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以清華人相稱,雖然兩岸的清華園被一條海峽隔開,但是兩岸的清華學子在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從未間斷過。

  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已11年的楊慧珠教授,畢業於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2001年4月,她曾帶著自己的一位博士生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進行了40多天的學術交流。在本次訪問團中有一位正就讀於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碩士一年級的學生葉孝益,他在臺灣時就聽導師講起過師姐楊慧珠教授,這一次能有機會來到北京,葉孝益專門來到清華大學拜訪師姐,見面之後,他就連珠炮似的問了師姐為什麼要放棄在臺灣已有的成績到大陸發展,在大陸的工作、生活情況,並順便向師姐取取經。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現在兩岸逐漸在開通,然後在臺灣似乎有一些學生想要來大陸這邊進修,或者是一些深造,不曉得依照老師個人的經驗來這裡這麼多年,就是需要可能適應上會有哪些方面的困難?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 楊慧珠:我覺得比去外國要好很多很多,因為那個畢竟是跨文化的,而我們是一個同文化的,最少最少說也是類文化的,所以那是很接近的,所以你來的話,第一個語言你沒有困難,沒有任何問題,像你現在跟我用我們的母語在說話,然後文化的差異,這個是很大的,所以有時候你的思維方式等待,你跟老外的觀念是很難溝通的,兩岸的中國人雖然它因為一些環境背景各種的因素,可能有一些差距,但是不是那麼大,再加上比如飲食,生活習慣,我覺得不是太難,最主要的還是可能一些觀念上面要有一些溝通。

  葉孝益也把自己在清華參觀的心得告訴了楊慧珠教授。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感覺上在清華這邊你們的理論基礎非常的強,然後在我們那邊感覺到理論基礎並不是很紮實,但是因為我們時常跟工研院,他們叫工業研究院或者是一些企業有做一些合作的模式,所以我們可能對他們的一些行動或者他們想要的比較了解,所以,我想說如果以後類似像暑假和寒假可能組織一個Team,這邊三、四個人,那邊三四個人,組成一個Team ,然後可能替某一樣東西做研發或者怎麼樣,也許是一個很好的互相學習的方式。

  除了在北京的高校參觀訪問之外,全國青聯還為臺灣學生安排了不少遊覽活動。穿梭於北京的名勝古蹟之間,行進在北京寬闊的街道上,臺灣學生感受著北京這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的、既古老又年青的文明古都和世界名城的無窮魅力。很多同學在遊覽結束後都表示,特別希望有更多的臺灣同齡人能親自到大陸看看,這樣既可以領略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更能讓臺灣青年客觀地認識大陸。

  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 楊中浩:因為年輕人總是比較自己有主見,可是有主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既然對這件事情要有看法,要給它下一個最好的定論,我覺得必須要搜足充分的一些資料,現在臺灣學生有一些人的可能是小缺點吧,就是說他沒有來過大陸,他可能也是只是聽別人說一說,說這些缺點,甚至是這些缺點是根本不存在的,會對這邊的大陸有一些錯誤的觀念。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因為它縱橫交錯綿延起伏10萬餘裡,因此稱它為"萬裡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報導說:長城是在太空和月球上能用肉眼所能辨認出的地球上僅有的兩項特大工程之一,有人曾做過粗略的統計,若用修築長城的磚石修一道高5米寬1米的大牆,那麼這道大牆可環繞地球十幾圈,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遊覽長城的時候,雖然正趕上大風天氣,可是大家的熱情絲毫未減,個個爭先恐後,他們將青春的身影定格在長城上,將青春的歡笑留在了長城上。

  臺灣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終於來了,好興奮,好興奮,好興奮。這是我的籤名。

  在臺灣學生訪問大陸期間,臺灣於3月31日發生了強烈的地震,訪問團的成員都很為遠在臺灣的親人擔心,抽空了解家鄉的災情。其實關心臺灣災情的不僅是身居大陸的臺灣學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會見訪問團的部分團員時,也希望通過臺灣學生來轉達他對受地震影響的臺灣同胞和他們家人的誠摯慰問。陳雲林主任還希望能有更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這個充滿了發展機會,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地方多看一看。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主任 陳雲林:從兩岸關係的發展來看,我覺得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影響力的莫過是年輕的一代,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兩岸之間的青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互相真正地通過交流,能夠達成理解並且能形成一些共識。也希望臺灣的方面,尤其是主管的當局方面,能夠在這些交流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時希望在各種臺灣的現有的政策、法規方面,能夠進一步地為兩岸的青年學生的交流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七天的訪問活動很快就要結束了,為了給本次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留下永久的見證,兩岸青年在中國青年志願者防沙治沙綠色行動營種下了象徵著友誼的松樹,他們希望兩岸青年能攜手努力,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

  北京大學學生:我是北京大學學生,我是臺灣大學的。

  記者:今天兩個人共同種下一棵樹,感覺怎麼樣?

  學生:我們挑了一棵松樹,代表友誼長存。對,因為松樹是長青的嘛。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副秘書長 呂虹:本來植樹來講,它就是一個造福人類造福社會的這麼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活動,兩岸的青年現在是在長城腳下我們來共同再造祖國大陸的山川秀美,這個意義是很重大的,也進一步地標誌著兩岸青年攜手並進、共創未來的這麼一個良好的心願。

  主持人 結束語:青年是民族的未來,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參觀訪問,和大陸的大學生交朋友,不僅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建立了感情,也將有利於未來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次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畢輝)

相關焦點

  • 陳昌智會見臺灣柯蔡宗親總會訪問團
    民建中央網站訊:2008年9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在北京親切會見了由臺北市柯蔡宗親會常務理事、臺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總裁蔡武璋和前臺中商業銀行總經理、臺中柯蔡宗親會名譽理事長蔡裕彰率領的臺灣柯蔡宗親總會訪問團一行
  • 汪洋會見臺灣聯合報系訪問團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劉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24日在京會見了王文杉率領的臺灣聯合報系訪問團一行。  汪洋表示,臺灣問題攸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 臺灣長庚醫院訪問團來魯西南醫院考察
    12月13日-15日,臺灣長庚醫院訪問團一行10人,在臺灣長庚醫院副院長劉會平、廈門長庚醫院院長蔡熒煌率領下,來到魯西南醫院進行考察訪問。  臺灣長庚醫院訪問團參觀魯西南醫院  據了解,臺灣長庚醫療體系是臺灣目前規模最大且最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兼具服務、教學、科研功能,已通過臺灣醫院評鑑中最高等級的三甲級教學醫院評鑑認證
  • 臺灣「後ECFA兩岸會展合作訪問團」赴陸拓銷
    中新網8月15日電 據臺灣「央廣」報導,為爭取兩岸ECFA生效後的會展產業潛在商機,臺灣外貿協會將於明天(16日)率領由貿協的會展單位、臺灣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臺灣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與旅行業者組成的「後ECFA兩岸會展合作訪問團」,前往上海、成都、西安與廈門等地舉辦交流會議、推廣臺灣的會展服務。
  • 連戰大陸訪問團行前揭秘 「隨行」名額抽籤決定
    臺灣海峽不再是難以逾越的鴻溝,56年來第一位拜謁南京中山陵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終於踏上「和平之旅」。今天下午,連戰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隨行的「重量級」人物到底還有哪些?人選是如何確定的?在本報合作媒體臺灣中國時報同行幫助下,記者連線臺灣獲知了部分內情。
  • 臺灣漁會訪問團一行近日赴佛教聖地普陀山朝山進香
    佛教在線6月25日消息  浙江普陀山管理局訊:由臺灣高雄區漁會理事長黃一成先生為團長的訪問團一行36名臺灣同胞,近日在舟山市有關領導的陪同下,赴佛教聖地普陀山朝山進香和參觀遊覽。 臺灣高雄區漁會訪問團一行在普陀山期間,興致勃勃地朝聖和遊覽觀光了南海觀音、紫竹林、百步沙、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臺灣人最信仰的千年十剎隱秀庵等古寺名庵和名勝古蹟。
  • 廈門慈濟宮保生大帝訪問團離開澎湖返回鷺島
    廈門慈濟宮保生大帝訪問團離開澎湖返回鷺島 2008年07月08日 08:4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北醫學大學訪問團蒞臨廣禾堂,鍾宇富博士親授創業經驗
    近日,臺北醫學大學生技EMBA訪問團近30位學員來到了廣禾堂上海本部,廣禾堂月子餐創始人鍾宇富博士親自接待。
  • 臺灣大學生「親密接觸」北京航天城
    7月16日,北京航天城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大門外,當「航天英雄」翟志剛出現時,很多臺灣大學生沒想到還能見到航天員,本來排好的集體照隊形頓時「有點亂了」。    他們都是臺灣大學生航空航天夏令營的營員,這一天他們先後參觀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航天員中心。該夏令營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主辦,自2009年以來已舉辦3屆。第4屆夏令營於7月12日開營,營員由來自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等11所臺灣高校的50名師生和北航的24名學生組成。營員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大陸,陳宣融就是其中之一。
  • 吳伯雄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成員與日程(圖)
    5月25日下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到北京著名的湖廣會館參觀,湖廣會館館長霍建慶(右)向吳伯雄贈送禮物「關公臉譜」。中新社發任晨鳴 攝  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邀,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5月25日上午11時許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到機場迎接並致歡迎詞。
  •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訪問團專程赴黃興故居紀念館參訪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訪問團專程赴黃興故居紀念館參訪 2017年04月18日 10: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8日長沙縣訊 2017年4月15日,適逢黃興先生國葬百周年之祭(1917年4月15日國葬於嶽麓山),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訪問團林光輝、林銘鐔、邱淑女、羅秋昭等十四人在上海臺聯陪同下來到黃興故居參訪交流,黃興故居紀念館館長胡群義全程陪同
  • 傳經送寶·臺灣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兩岸訪問團一行參訪南京棲霞寺
    臺灣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兩岸訪問團一行參訪南京棲霞寺兩岸人間佛教交流訪問團於棲霞寺合影佛教在線江蘇訊 南京棲霞寺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家所在,臺灣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兩岸訪問團一行,九日來到棲霞寺與南京佛教界進行交流座談,分別介紹南京、臺灣佛教發展現況,並就雙方互動提出建議
  • 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會見臺灣潮汕同鄉會訪問團
    中新社汕頭十一月十四日電 (李瑞丹)十三日晚,中共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在汕頭市委迎賓廳會見了蒞汕參加「二00六南澳論壇」的臺北市、高雄市、新竹市、臺中市等臺灣各縣市潮汕同鄉會訪問團一行
  • 音樂學院與臺灣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協會音樂家訪問團座談交流
    新聞網訊 12月23日下午,音樂學院與臺灣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協會理事長郭孟雍教授帶領的臺灣音樂家訪問團一行進行了座談交流。學院院長王靜怡主持交流座談。王靜怡介紹了音樂學院的歷史發展、學科構成和教學實踐情況,並對音樂學院與臺灣高校的合作交流方面談了自己的觀點。
  • 大陸體育訪問團今晚臺北精彩首秀
    10月24日,大陸優秀跳水和花樣遊泳選手訪問團在臺北召開新聞記者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奧委會副主席、訪問團團長蔡振華希望本次訪問團表演成功,而新聞會上臺北敦化國小的幾位跳水小選手的出現使得本次記者會顯得特別溫馨。
  • 中國僑聯拉丁語系國家僑領訪問團走進廣東中山
    中國僑聯拉丁語系國家僑領訪問團走進廣東中山   中新網12月26日電 據中山市僑聯消息,近日,由中國僑聯海外聯誼部副部長楊嘉明率領、廣東省僑聯聯絡部部長楊建光陪同的中國僑聯拉丁語系國家僑領訪問團共70餘人到訪中山,了解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尋找經濟、文化發展合作機會。
  • 北航MBA迎接臺灣中原大學MBA交流訪問團
    2015年3月28日,北航經管學院MBA中心在新主樓B118教室舉辦歡迎儀式,迎接臺灣中原大學商學院劉立倫院長一行40位師生到訪交流。我院參與嘉賓有北航經管學院行政副院長周寧教授、研究生教學副院長方衛國教授、MBA教育中心主任柏滿迎教授及副主任李亞帥博士、馬琳博士攜MBA中心老師、MB14082班全體同學共同出席,歡迎儀式由柏滿迎主任擔任主持。
  • 蔡英文會見哈佛大學兩岸事務訪問團 再提臺灣「不會屈服於壓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5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日上午接見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兩岸事務訪問團」一行,在會面中她聲稱,臺當局致力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承諾與善意不變,而她也再次表示,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臺灣不會屈服於壓力,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訪問團到訪APPOLLO阿波羅-Vensi威士丹利總部
    首先,Vensi威士丹利總經理助理盧振傑帶領訪問團一行參觀了Vensi威士丹利智能展廳,向他們介紹了Vensi威士丹利「ZigBee+語音」全屋智能家居系統功能特點。接著,師生訪問團一同參觀了阿波羅超豪華休閒衛浴展廳,體驗阿波羅按摩浴缸的強大功能,水氣交融、魔麗按摩,奇妙的演示瞬間吸引了大批師生的駐足欣賞,智能光科屋、淋浴房等衛浴產品也吸引了師生訪問團的極大興趣,留學師生訪問團紛紛對阿波羅衛浴產品表達了由衷的讚賞,為以阿波羅衛浴為代表的「中國智造」點讚。
  • 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臺灣出版業者赴北京分享經驗
    華夏經緯網1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羅愛萍邀集近百家出版集團,以「看見臺灣」為主題設館參加北京圖書訂貨會,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據報導,第28屆「北京圖書訂貨會」8日至10日將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展開,羅愛萍這次將率領龐大的訪問團與會,除共同見證兩岸文化交流的成果,更期望藉此次盛會,能將兩岸文化交流推升到另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