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曼陀羅是幽居於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意象,這種意象自發的呈現,並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它通常在內心迷惘混亂時呈現,是一種恢復平衡和秩序的自然方式。
榮格通過研究發現曼陀羅是對人深層意識的符號化反應,對於了解自我心靈發展、自我實現都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曼陀羅就如同一面深度觀照心靈的「靈魂之鏡」,經由簡單幾何圖形的組合,就能夠準確、清晰地描繪出你內心最真實的精神軌跡,照見深深根植於你心中的恐懼、焦慮、抑鬱、挫敗、壓力、迷失……
更重要的是,曼陀羅能夠做到的並不僅是「照見」,它最大的作用而是改變和治癒。
曼陀羅最大特點是改變和治癒。
01起源與概念
曼陀羅是一種花,最早是佛教徒修法入定的工具,是佛教裡的專有名詞。指一種方圓結構相結合,具有神聖性、秩序性、完整性的圖形。
這種圖形在原始人壁畫隨處可見,在古建築中也一直存在,比如印度尼西亞的浮屠塔、歐洲玫瑰神聖花窗,北京天壇。
它出現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建築結構、年畫、乃至食物造型上......
通過各種工具將這種圖形繪製出來的過程就叫做曼陀羅繪畫。
曼陀羅花
藏傳佛教壇城
02心理學特點
1913年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通過自身體驗驗證後,將其引入到西方心理學中,成為了心理分析表達性藝術療愈法主要的組成部分。
曼陀羅繪畫要求在一個大圓中作畫,在結構有序的圖形中填色。心靈通過內攝這種秩序感幫助繪者平衡內在秩序,實現與情緒共處。
通過圖式的組合與變化,曼陀羅開啟潛意識的感應,在安全與專注的自由表達中,摒棄雜念 靜心冥想,達到沉澱心靈的作用。
此時,自我注意力回歸當下,擁有充足的心理能力支持判斷力的發揮與執行,解決問題,適應現實生活的挑戰與變化。
印度尼西亞佛教浮屠塔--建築中的曼陀羅
03與其他繪畫方式的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學中的曼陀羅繪畫不同於各種簡單的填色繪本遊戲,也並非一些網絡宣傳的神奇能量。
它有近百年堅實心理學理論基礎,是人社部認證的七大心理學療愈法之一,它是專業的心理學,不是玄學、神秘學,更不是靈修。
曼陀羅繪畫應用的幾個方面:
諮詢機構:沙龍、團輔、個體諮詢
社區服務:兒童、老年人、殘疾人
教育系統:心理課、活動月、個體團體輔導
腦科醫院:焦慮、抑鬱、癌症團體
司法系統:幹警壓力、犯人服管服教
企事業單位:EAP、團建、壓力管理等
中國賀蘭山脈下的圖騰畫
1913年榮格因為學術意見不同而與情同父子的弗洛伊德分道揚鑣,這個期間他遭遇了大量幻象的衝擊,隨時有被無意識吞沒的風險。
同時這個期間他發現他的腦海裡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畫面,「它們像有形的無形的、可變化的、永恆的心靈創造。——榮格回憶錄《夢.回憶.思考》」。
後來榮格通過把這些腦海裡出現的畫面畫下來,並通過積極聯想技術等對其中的意象進行分析和領悟,最終成功療愈自己。
在這個期間榮格不但重新整合了自己的人格,提出了「自性」「共時性」等著名心理學概念,並開創了分析心理學一派。
從榮格將人的精神所分三個層面:意識層、個體無意識層和集體無意識。
人的意識和無意識存在著矛盾衝突,而精神「統一」就是這二者不斷調和的過程。榮格認為,曼陀羅是心理整合和完整性的原型。
曼陀羅的中心點可以看成是所有意識「融合」、統一的標誌。當人們在觀想曼陀羅時,離這個中心越近,就是越接近自己內在的核心。
精神上的衝突、分裂都會在這個中心點上得到治癒,所以曼陀羅是實現心理整合、精神完整性的具象符號。
曼陀羅彩繪過程也是對畫者內心原型的展現過程,可以幫助分析師和畫者了解哪些原型受到了抑制;同時,通過這樣的展現,也可以促進畫者內在原型的發展。
正是因為曼陀羅的獨特,博學多才的榮格才獨具慧眼的選擇了把他帶入到心理分析中,成為表達性藝術療愈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曼陀羅繪畫之所以發展近百年,但並不為大眾所知,甚至一些心理學流派也知之甚少,是因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曼陀羅都只是作為榮格與弟子們的內部分享內容。
但如今,曼陀羅繪畫療法已經成為中國人社部認證的心理學7大療愈法之一了。
文化曼陀羅--龍鳳重環
堅持繪製曼陀羅可以:
1.可以舒緩日常的情緒困擾、提高注意力、培養專注,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2.以藝術愛好的形式呈現,毫無心理壓力,療愈心理創傷,幫助掙脫心靈的枷鎖,從心做選擇,活出自己。
3.拓展對自我的認知,認識心理類型與天賦優勢、劣勢,幫助真正接納自我,尋找自性,發展自我,成為自己。
4.雙人曼陀羅和家庭曼陀羅、團體曼陀羅的形式,可以成為情感連結的工具,在無意識層面更深的看見與接納彼此。
5.助人自助,不受心理倫理限制,幫助家人和朋友,打破代際傳遞模板,給自己和家人以及孩子一個更好的情感環境。
莫小姐親子曼陀羅沙龍現場
親子曼陀羅活動
企業會員活動
企業會員活動
曼陀羅繪畫是很好的親子活動
曼陀羅( mandala)又叫「曼荼羅」、「曼達拉」,最早是曼陀羅花的稱呼。
由於曼陀羅花美麗動人,故而常常在佛經中被用來表示佛國淨土的神聖莊嚴。後來,佛教徒以曼陀羅花為原型構建了佛教的壇城。
在古印度,佛教最早的曼陀羅(壇城)一方面可以防止天魔外道的侵入;另一方面可以邀請十方三世諸佛親臨灌頂,從而起到安慰心靈和喚起神聖感的作用。
後來,佛教徒為了便於修法,把這些壇城逐漸演變為各種各樣便於攜帶的圖畫,如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各種精美的唐卡。慢慢地,曼陀羅也就成了佛教的專有名詞。
在梵語中,曼陀羅中的曼陀(mnda)是「本質」的意思,羅(la)是成就」的意思,兩者合起來叫「本質成就」。在佛教中就是明心見性之意。
僧人在製作壇城
往期沙龍工作坊活動回顧
企業曼陀羅繪畫活動
團體小組活動
曼陀羅繪畫走進校園
曼陀羅企業活動課程
曼陀羅繪畫付費沙龍至今已經舉辦超過30期。
歡迎關注我,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