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另類解讀:第46期)
(文·張凡)
一首宋詞,一段心事,一曲高歌,一個故事。當人們在品讀宋詞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了解每一位詞人的人生,這些跨越千年的詞句,寫的都是他們心中的情和意。尤其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之情,在這些人的筆下,顯得更加動人心扉,催人斷腸。而在所有宋詞中,有一首相思情最濃的《蝶戀花》,道盡了萬般離恨,可謂是字字錐心。
這首宋詞,便是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正所謂「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一旦起了相思,便永遠在無停息的時刻。縱然明知山長水闊,卻依然甘願獨守落寞,相思難解,情意難捨。只能讓人生的花季,從此凋落,在漫天花雨中,將餘生走過。
短短的一首宋詞,卻寫滿了人生的思念,靜靜懸掛的一輪明月,卻再也照不出成雙成對的影子。在寒煙的籠罩之下,花敗殘容,碧樹西風,所有的風景,都沾染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夜深人靜,愁心難眠,明月孤窗,還有一簾心事。靜悄悄的思念,就在空氣中蔓延,一張無形的天羅地網,將他牢牢束縛在這邊黑暗的空間之內,想要逃脫,卻無路可循。永無休止的相思,就像是一把尖銳的鋒刃,深深刺痛著他的心靈,他能清晰地感覺到,心臟的每一次跳動,都帶著錐心刺骨的傷痛。
曾經的明月,照著如今的離人,那些久遠的回憶,如今都變成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悲歌。昨夜的西風,吹亂了他記憶中的畫面,一幕幕往事浮現又消散,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珠子,再也無法將之串連。
在悽涼的月光之下,輕輕推開朱紅色的窗門,卻只見一叢即將凋謝的蘭菊,在寒風中,含煙泣露,如淚水初凝。那一片朦朧的夜色,宛如他心中那一份不割捨起的回憶,美好而又悲涼。在寂靜無聲中,帶著些許悲傷。
有時他也會默默遙想,遙遠的天涯之外,是否也有一個人,像他這樣在夜幕中苦苦等待。時至今日,當年的她,恐怕早已忘了當初許下的諾言,天長地久,終是一場虛無。「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這又何嘗不是他的無奈,自古心事無人解,更何況是那一輪不近人情的明月。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西風催人老,吹落百花凋,就連那一樹碧玉,也被無情的秋風吹落。登高望遠,望斷天涯,卻望不穿心中的思念,望不盡滿眼的離愁。或許他想要看一看天涯的盡頭,是否還有那一份等候,但這卻只能是一種奢求。
欲寄一紙相思,訴說別後離愁,無奈山長水闊,不知鴻雁飛向何處。只留下的一聲蕭瑟長嘆,「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隨著最後一句的結束,這首宋詞也在黯然中隨之落幕,但是這一場永無休止的相思,卻永遠不會結束。
世人皆言,「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看到晏殊這首詞之後,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一段情如何開始也許並不重要,但是它的結果,卻總是這樣縹緲。這便是所有宋詞中,相思情最濃的一首《蝶戀花》,道盡離恨,字字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