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解讀基因奧秘,打開看未來的眼睛:華大基因探秘生命密碼,讓...

2020-12-14 騰訊網

編輯:曉夢

攝影:小鹿老師

劉慈欣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天使時代》。

在小說裡,作者大膽設想了未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改變基因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告別飢餓。

我們以糧食、蔬菜、肉類為食,而他們能夠以樹葉為食;

我們直立行走,藉助交通工具到達世界各地,他們卻能長出翅膀代替需要支付金錢的車馬飛機……

但這項技術的應用,卻攪動了世界的格局。

一些國家的代表開始爭論,這項技術誕生的兒童,還能算是人類嗎?

人類對於基因奧秘的探索永無止境。

近一個世紀以來,複製人、變種人這類概念也頻繁出現在流行文化中。

孩子們對基因的好奇心遠遠超出了我們成人的預期。

我們這代家長,都是和孩子共同看著超級英雄的故事長大的。

看看活躍在漫畫書和銀幕上超級英雄,多少好漢都是得益於基因突變的?

蜘蛛俠、綠魔、浩克、神奇四俠、一眾X戰警......他們的超能力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超級英雄。

可是我們真的能夠通過改造基因的方式隨意改造自己麼?

對個人而言,如果人能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意味著人能夠在更高的層面趨利避害,能更有力地握住命運的咽喉。

但我們也知道,人類有愛管別人的毛病,當上一代能夠像打遊戲前捏臉一般定製下一代的時候,基因編輯就談不上個人對超我的追求了,而是意味著更具權力者對其他個體的控制。

當人們可以定製下一代的基因時,繁衍和生育就更具氪金意味了。

同一階層的孩子極有可能呈現相同的趨勢,不同族群和階層間的流動性則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滯。

毫無疑問,每個家庭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

只不過當今的不同在於奶粉、補習班和學區房,而未來的區別則更加明碼標價:能免疫多少種疾病、長多高多帥、能活多久。

長此以往,不同家庭背景下出來的孩子將擁有越來越驚人的區別,人類離新型的種姓制度和蜂群社會還遠嗎?

為了帶孩子更深刻了解基因知識而不是僅僅停留於書本和表象,我們特別策劃了【基因探秘——一場夢寐以求的科普體驗】華大基因庫一日遊的活動。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基因庫一直都非常神秘。

它到底是什麼樣子,能做什麼,做了什麼,外界一直了解不多。

作為中國版的「諾亞方舟」,華大基因庫是打開孩子面向未來的一扇窗戶。

上午,我們參觀華大基因學院的核心展館,由國家認證的基因導師帶著孩子們獲取一把打開未來的鑰匙,為孩子開啟地球基因密碼的大門。

然後參加基因理論講座,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認識生命密碼。

當然,僅僅停留於眼觀耳聞的知識是不夠的,關鍵還要有動手的實踐。

高難度的基因實驗在導師的指導下並不是問題,孩子們實際體驗了一把提取水果DNA的過程。

科普作家張雨晨不無擔憂地說,擺脫了自然選擇與基因演化的桎梏後,基於知識與信息的全新演化模式,將爆發出人類自身都無法完全適應的力量。

《阿基拉》的核心臺詞說得更直白:「如果阿米巴原蟲擁有了人類的力量,它不會像人類那樣建築,只會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

孩子們未來該如何駕馭科技的力量?

我們這代人無從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又怎麼可能會有明確的答案呢?

人類實在是太年輕了。

要知道寒武紀物種大爆發可是持續了超過2000萬年,地球上才有了大多數現代生物所屬的「門」,而現代人僅僅有20萬年左右的登場歷史。

這麼說來,人類只經歷了宇宙的一瞬,連「少年」都算不上。

的確,這麼多年來,天上既沒有掉下黑色的方尖碑,也沒有使徒來襲,更沒有火花帶閃電之後出現的短髮猛男。

但技術發展給人帶來的不安,在這幾年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我們似乎患上了某種程度的「奇點焦慮」。

比如兩年前的阿法狗和人工智慧,就著實讓不少人對人類命運不寒而慄了一陣。

儘管理智告訴我們,像《銀翼殺手》或者《阿基拉》這樣便捷製造強力人造人(簡直比我們寫字還容易)的時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難以出現。

而這「奇點」就像早尖峰時段的地鐵,貌似該到了卻遲遲未到,只有一個接一個的風口吹來吹去。

我們能做的,無非就是讓孩子早點了解未來可能發生的故事,讓他們能夠站在未來看現在。

了解更多「基因探秘」活動

幫孩子開啟看未來的眼睛

相關焦點

  • 福利贈票 | 華大基因CEO尹燁對話普立茲獎得主悉達多·穆克吉
    ……  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新起點、面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中信出版集團作為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主賓社特邀華大基因CEO、《生命密碼》系列作者尹燁先生,國際對話普立茲獎得主、《基因傳》《癌症傳》作者悉達多·穆克吉先生,深度對話、為大家拆解基因熱點話題、解答生命科學謎題。
  • 華大基因運用NVIDIA加速器破解生命密碼
    我要到哪裡去;從航天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就是地球、宇宙、星系的奧秘;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變成了——結構、功能、遺傳和變異……近日,筆者有幸採訪華大基因,這是一家以研究生物基因組為主要方向的公司,也是國際知名的高科技企業。
  • 華大基因:千裡挑一的頂尖公司
    正是因為如此,高大上的基因測序終於能夠走入平常百姓家。於是,一些提供基因測序的服務公司,開始出現。 基因,人類生存的密碼。早在19世紀60年代,遺傳學家孟德爾,提出了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不過,當時的人們沒意識到,這一遺傳因子是什麼。
  • 華大基因BGI Online負責人金鑫主講:基因大數據的起源、現狀與未來...
    本次公開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掘金志欄目邀請了華大基因研發中心副總監金鑫,帶來《基因大數據簡史——起源、現狀和未來》的主題演講。嘉賓介紹:華大股份研發中心副總監、BGI Online平臺負責人金鑫,華大基因的青年科學家。
  • 首席評論丨華大基因尹燁:基因科技如何造福人類?
    但是最起碼,像腫瘤,像出生缺陷,像你被一些外在的病毒感染了,這些東西是基因說了算的。基因管的是三件事情,與生俱來的基因,我們說出生缺陷;與時俱變的基因,我們叫腫瘤;外來侵入的基因,我們叫感染。有些病跟基因關係不大,比如糖尿病跟基因關係就真的不大。頸椎病,這跟基因有關係嗎?咱看手機看的嘛。尹燁,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
  • 《生命密碼》:基因的「十萬個為什麼」 真有人天生千杯不醉?
    這些或與生活有關、或與生活無關的問題,隨著與登月計劃、原子彈計劃並稱自然科學史上「三大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推進而不斷被破解,與生命奧秘相關的科普也逐漸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生命密碼》就是這樣一本基因工程的科普書,讓我們知道最前沿、最深奧的基因工程是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連接起來。陳夢溪
  • 華大基因要玩「未來」農業 「辭職市長」梅永紅任華大農業董事長
    基因測序領域的領軍企業華大基因又要在農業領域攻城略地了。3月29日,華大農業集團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舉行成立儀式,這標誌著華大開始從育種、養殖的研發進入到規模產業化的階段。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由去年從山東濟寧市市長之位上辭職加入華大基因的梅永紅出任,此前梅永紅還被任命為深圳國家基因庫負責人。
  • 破解生命密碼三十餘載 ——訪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
    人物名片楊煥明,1952年出生於樂清,著名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華大基因理事長暨華大基因學院院長。「我研究生物三四十年了,但生命對我而言仍然是奧秘。」10月18日,楊煥明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峰會上發言說:沒有科學,人類就沒有力量,沒有明天。如楊煥明常說的,他從家鄉兒時砍柴割草、捕魚捉蝦開始,到解讀和編寫「生命密碼」,一直對科學充滿好奇,對自然心懷敬畏。多年來,楊煥明和他的團隊及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已使全球同行矚目。
  • 華大基因CEO 楊爽:用基因技術消滅聾啞盲傻學校
    據了解,華大基因目前的業務布局主要分為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學院、國家基因庫、華大智造、科技服務、臨床醫學、農業應用、華大司法以及GigaScience9個板塊,其中主要面向用戶端的臨床醫學包括:生育健康相關基因檢測、腫瘤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遺傳病相關基因檢測等。產業鏈齊全是華大基因最鮮明的特點。
  • 華大基因:得益於深圳先行先試、高瞻遠矚戰略布局
    如向曉梅所言,除了電子信息產業外,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相對軟性的新興產業也在珠江東岸快速成長,與電子信息產業共同構成一軟一硬相結合的新興產業帶——華大基因,就是一家在生物科技產業界舉足輕重的機構,它的進駐以及科技研發,帶動著深圳乃至未來整條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生物科技產業發展。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有財經人士認為,光從聲明來看,華大基因完全將此事撇得一乾二淨,說自己沒做任何違法的事,但從胚胎幹細胞、核酸測序、技術效率,以及安全性評估等字眼來看,華大基因好像又在「炫技」。   要知道,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是一項顛覆性技術,這對於逆轉癌細胞,開創癌症治療新途徑有很大作用。
  • 賽先生說 | 華大基因汪建:不會隨便打破倫理,但是任何前沿技術都是...
    生命個體的高度複雜性和有序性決定,要揭示生命的奧秘,就必須從基因組開始,貫穿生命中心法則,進行動態和系統的、甚至單細胞解析度的研究,累積數據將高達1015;而個體的多樣性、特異性及規律性,要在百萬級別大人群中才能顯現,群體數據量可達1021。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沒有瓜,散了吧!
    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如果關聯方未來向公司採購金額顯著下降,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可以看出,華大基因在逐漸降低自身對於華大智造的影響,但是華大智造尚缺「造血」能力,從2017年至2020年9月30日,華大智造累計虧損高達22.5億元。
  • 寫在華大、貝瑞上市之際--基因檢測行業深度報告
    華大基因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因測序中心。上遊:國內部分公司逐步布局上遊,主要以自主研發和OEM貼牌生產的模式,如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達安基因、博奧生物均採取和外國知名測序儀製造商合作OEM;少量廠家具備自研能力,比如華因康、瀚海基因、華大收購的CG等企業。
  • 「基因與生命密碼」
    基因與生命密碼基因組計劃的目標是:測出人體基因組中包含的30億個鹼基對的排列順序;確定24對染色體卜I的基因分布;繪製一幅分子水平的人體解削圖;把人體基W的全部遺傳信,色、輸入越因庫,幫助科學家掌握有關鹼基對女¨組成基岡、每個基因的功能、它們如何村1互影響以及控制人的生命過程,也就是說,要通過揭開組成人體
  • 基於事實分析華大基因那些事 別聽大V們盲目評價
    根據昨天華大集團的採訪,只是把一個顏質項目從華大系剝離出去,而這個團隊僅有7人,裁了幾個績效不好表現不佳的試用期內的人員居然被解讀為大裁員並進行資產剝離。同時,根據華大集團的數據,2019年初至今,集團已經新招了400多名新員工,這也足以說明問題了。接下來想還原老汪關於化學合成生命、100歲和HPV的原話,沒被斷章取義,沒被標題黨的完整記錄應該能消除很多誤解。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闢謠: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和報案...
    對此,華大基因12月8日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
  • 從砍柴割草到「編寫生命密碼」——記基因組學家楊煥
    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組「霰彈法」策略對大型植物基因組進行測序,獨立完成超級雜交水稻父本秈稻「9311」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在抗擊非典行動中研製了SARS的診斷用抗原、抗體和相關標記物,並在全球首個公布SARS診斷試劑……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員楊煥明,一名從砍柴割草、捕魚捉蝦到「
  • ——走進礪劍防務與華大基因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11月13-14日,陪同原國家航天航空工業部部長、深圳工業總會最高顧問林宗棠老先生,廣東省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執行主席王肇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局長、深圳工業總會高級顧問張保寧,深圳工業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吳麗等一行,分別來到礪劍防務技術集團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調研,考察學習的同時,也與二大企業就先進位造業軍民融合與市場推廣展開充分交流
  • 華大基因CEO尹燁:未來大多數人活到100歲都有可能(附演講實錄)
    汪建曾經表示:未來每個人都可以長命百歲,他還表示:我不允許員工死於心腦血管疾病。那麼,汪建希望「長命」到120歲的預期會怎樣來實現呢?華大基因CEO尹燁給出了如下的24個字「順口溜」:生得優、病得少,運動勤、環境好。飲食對、追求高,活得長、走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