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發達,頭腦更不簡單,成為現代CBA球員的新標籤,場上訓練比賽,場下讀書充電,是他們選擇的最佳狀態。
王治郅
王治郅是一個書痴,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了。打球的時候南徵北戰,王治郅的背包裡從來都不能缺少書,只要有空閒,就會與書為伴。他酷愛讀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都能侃侃而談,儼然一位籃球圈裡的史學專家。八一男籃上下乃至CBA記者圈裡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什麼歷史上不懂的問題,你問大郅就可以了。」
在大郅的書單上,《明朝那些事兒》、《神曲》、《萬曆十五年》、《中國建築》、《瓷之都》等,都是他的心頭好。因為在他看來,多讀一些歷史書籍可以滌蕩心靈,幾百年的輝煌都可以成為過眼雲煙,所以現在做人就應該將名利看得淡之又淡。而對於快餐文化,大郅從來都是拒絕的,一些雜誌和時下流下的網絡小說,都難入他的法眼。別人問起他對於讀書的建議,他總是很簡單地表示,「多看點有內涵的」。
以史為鑑,大郅坦言,現在這個時代最缺少的就是古代那些匠人,而在籃球上,大郅有著自己的一種執著和單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算是一個「孤獨的匠人」。
胡金秋
從小就是一個學霸的胡金秋一直都非常喜歡讀書,而且還將自己讀書的經驗用在了學習打球上。剛進職業隊的時候,胡金秋相當於白紙一張,但他不懂就問,不厭其煩地請教教練,私下裡又看了很多籃球方面的書自學,進步神速。
胡金秋擅長理科,尤其是數學。曾有教練抱怨過,給球員的聯防圖他們根本看不懂,而胡金秋則笑著表示,「其實這跟打球有相通的地方,理科學好看圖是比較輕鬆。」可見,當年用功讀書轉化成了他賽場上的優勢。
跟他同屋住的林志傑透露,除了訓練,胡金秋做得最多的就是把自己扔進房間裡看書,他偏愛「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有些哲理的話,勵志的話,對自己很有啟發,有時候也可以運用到籃球上。經常看書的習慣,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好,能從容的應對賽季中發生的各種事情。」
雖然才20出頭,但胡金秋卻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成熟,他清楚地知道籃球是青春飯,需要更多的豐富自己,「自己現在畢竟年齡小,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多看書也可以多接觸豐富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東西。」
蘇偉
別看蘇偉的外表粗獷,但其實他是一個智商很高、感情細膩、為人謙和的球員。
蘇偉的業餘愛好不多,最喜歡的就是看書,幾乎全是一些歷史類的書籍,中國歷史的書籍通讀一遍,這一點上,與王治郅口味相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受益於此,蘇偉的文筆不錯,口才也非常好,曾經有一段時間,蘇偉喜歡就社會熱點發表評論文章,並請相熟的記者代為「鑑賞」。久而久之,蘇偉「有文採會寫文章」便流傳開來。
聯賽徵戰期間,很多球員在飛機和大巴上都會用看書來打發時間,但大多看的都是時尚雜誌、小說之類的,而蘇偉卻喜歡看《拉登傳》、《道德經》之類的書,其中《道德經》還是線裝版的。《道德經》的主旨是道法自然,或許也正是受此種薰陶,在當年面對「換蘇偉」這一口號的時候,蘇偉表現出來的寬容大度和積極陽光值得尊重。
張博
28歲那年,張博選擇了退役,華麗轉身之後,儼然已是商界金融人士,而這一切,歸功於讀書。
自2010-2011賽季起,張博開始成為八一男籃的主力得分手,也正是在這一年,從前壓根不看書的他開始讀書。一開始,只是看一些引人入勝的小說,漸漸地,他開始對金融感興趣。對於普通人來說,金融類的書難免有些艱澀,張博起初要好半天才能讀完一頁,堅持到如今,他已經可以很快閱讀。
報上他的書單,肯定會讓人大為驚詫——羅伯特-莫頓《金融學》,米什金《貨幣銀行學》,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範裡安《微觀經濟學》,約翰-赫爾《期貨、期權與其他衍生品》……
如今,張博和朋友一起開公司做金融,還投資健身房,新事業風生水起。但他偶爾還是會參加籃球方面的活動,遇到年輕的小隊員,他最喜歡跟他們分享的經驗就是——你們也要多看看書,想想將來要做什麼。
楊鳴
作為CBA公認的第一帥哥,楊鳴用實力演繹了何為「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球場上的他球技出眾,但在場下,卻顯得很安靜、頗具書卷氣,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對楊鳴的最佳詮釋。
打聯賽期間,陪伴楊鳴的只有音樂和書,他經常會在機場買本書帶上飛機,然後一看就是一路。
他喜歡看的書很雜,但隨著年齡段的變化,又一一發生著變化。初出茅廬,他喜歡看科幻,徜徉在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裡;揚名CBA,骨子裡滿是浪漫主義的他又愛上了武俠小說,希望能像俠客一樣,在CBA的江湖獨闖天下,快意恩仇。
「從任何一本書中都能學到一些東西。」這是楊鳴的心得。就像他最喜歡的那本《狼圖騰》,就讓他總結出了籃球比賽中所應該有的「狼性」,「 當它們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動物時,一定是群起而攻之。它們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這也是團隊籃球的真諦。
楊庚霖
作為八一男籃曾經的一員,楊庚霖或許是受到了當時隊友王治郅、姚鍇夫等人酷愛讀書的耳濡目染,也是一個一有時間就捧著書看的書蟲。他平時喜歡看小說和遊記一類的書,跟大多數球員一樣,一般都是在睡前或比賽期間趕路的時候看。
楊庚霖很喜歡看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如《白夜行》、《解憂雜貨鋪》等,「我覺得東野圭吾的寫作手法非常細膩,很多人的心理描寫非常好,看他的書眼前經常能夠浮現出他所描寫的情節。」
與此同時,喜歡旅行的楊庚也特別喜歡看遊記,不光看,一有時間還要跑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看看各處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人生就得如此,多看多走多去體驗。」
範子銘
新疆隊小將範子銘愛上看書的過程可謂「無心插柳」。他18歲開始徵戰CBA,訓練和比賽的壓力、強度常常讓他感到有些緊張和疲憊,起初,他只是為了更好地睡覺,就開始在睡前看書,「我以前一看書就困,看了兩頁看不懂就很快睡著了。」他不好意思地說道。
但漸漸地,他發現自己能看進去了,而且每次看書的時候,心情都很平靜,可以給他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特別是睡前,看看書,心情總能沉澱下來,不會那麼浮躁,不會被別的事情幹擾。」
如今,範子銘早已愛上看書,他看的類別很雜,經典著作、歷史地理、懸疑驚悚小說,當然也少不了人物傳記和雞湯散文。範子銘看書有個特點,只要他覺得有意義的書,就算再枯燥再看不進去,他也會強逼著自己看完。
他最喜歡的兩本書,一本是世界名著《飄》,另一本則是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後者講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的確,對於年輕的範子銘來說,充滿希望的未來比什麼都重要。
曾令旭
從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到CBA明星球員,曾令旭在CBA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佛山隊的四個賽季,他成長為球隊的核心,在山西隊打了三個賽季,他打出了迄今為止的巔峰狀態,場均16.8分4.5籃板和6.6助攻。
在清華大學,曾令旭的本科專業是工商管理,畢業後又被學校保送為研究生,念的是人力資源。出身於名校,曾令旭也將閱讀習慣延續至今,在他看來,「讀書開闊眼界,能夠幫助人去認識更多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幫助我們進步,能夠認清現實,認清自己。」因為專業的緣故,曾令旭平時會閱讀一些企業戰略方面的書,「我覺得研究生和練球是一樣的,都講究鑽研精神。」
曾令旭很喜歡的一本書叫做《人性的優點》,讀到一些自己深以為然的道理,他還會用筆劃下來,「我心情不好需要調整的時候,總會看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再那麼煩躁,消除一些憂慮,保持一個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