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陳奕迅的歌 ——無關青春,是共鳴的現實
從入坑時喜歡的夕爺到現在的「皈依黃偉文」,見到關於這兩大作詞人的討論從來不少,都說黃偉文作的詞犀利狠辣,聽這首《落花流水》倒是感到些許安慰。相似的主題,林夕的《不來也不去》從頭到尾貫穿著無可奈何的悲傷調子,一下一下擊打在心上。
「揚帆時 人潮沒有你
我是我 和途人一起
停頓時 在你笑開的眼眉
望穿秋水之美」
「流水 像清的沒帶半顆沙
前身被擱在上遊風化
但那天經過那條提壩
斜陽又返照閃一下
遇上一朵落花」
兩首歌的開頭都是平平淡淡的口吻。《不來也不去》用了第一人稱,已顯出主角是人,而《落花流水》則像寫童話故事一樣,以流水與落花作故事的主角。
「回望最初 當喪失是得著可不可
可痛若驪歌 樂如兒歌」
想起當初快樂的日子,就像兒提時代唱著兒歌一樣無憂無慮,可那已經是過去了,分別時更覺傷痛。
「誰同行 仍同樣結尾 血液裡 才遺傳悲喜
誰亦難 避過這一身客塵 但剛巧出於你」
不管誰和我一起走,結尾都是一樣的。路途中所謂的喜與悲終究是過眼雲煙,又有那麼重要嗎?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場失戀,只不過我遇到的是你罷了。這裡的自我安慰,似乎又是一種自暴自棄。
「垂頭前 沒緣份喪氣睡到醒 才站立得起」
到真正支撐不住想要扔掉故作的堅強掩飾時,覺連悲傷的資格都沒有。後半句更像是深夜失眠時的喃喃自語:想要擺脫悲傷只有先不去想啊。
「盲目過 便看到天機 反覆往來又再做回自己
即使一生多出一根刺 沒有刺痛別要知
就當共你 有劇情沒有故事」
每個人都是這樣啊,即使百年修得同船渡,最終也要分離。天道輪迴便是如此,何必沉淪其中。過去種種完全可以當做是上天給了劇本,照著演戲,戲外哪有什麼故事呢。
「如花 超生了沒有果
如果 過路能重踏過
就當最初 是碎步湖上可不可
不種下什麼 摘來什麼
像我沒來過 沒去過」
開花沒有結果,我也無可奈何。如果能重新來過,就把當初的邂逅當做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散步,不去發展將來的故事了,這樣就像是從沒有播種一樣,不會為沒有果實收穫而失落。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蒸發變作白雲
花瓣飄落下遊生根
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你聰明的,和花的緣分只有這一程,萍水相逢。
「天下並非只是有這朵花
不用為故事下文牽掛
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
學會灑脫好嗎」
終究會有不同的花落入流水中,何必為此傷懷?
「講分開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才會慶幸
講真天涯途上誰是客散席時怎麼分」
與你分開,也是與另一人相遇的過程,世事無常。大家都是人生路上的過客,有聚有散。
第一次看到「林夕引進門,皈依黃偉文」這句話時,同時看到有人說,成熟不是從聽林夕到黃偉文,反而,是從聽黃偉文到林夕,還記得陳奕迅曾說,自己唱黃偉文的歌最有感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這可能也說名,陳奕迅的性格如黃偉文所寫的那般鬼馬,出其不意和直言不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