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家尉天驄去世 其被譽為臺灣文壇拓荒者

2020-12-13 life身邊事

據《聯合報》報導,作家、文學評論家尉天驄12月17日早晨於臺北萬芳醫院病逝,享年84歲。尉天驄曾主編《筆匯》,創辦《文學季刊》,發掘了王禎和、黃春明、陳映真、王拓等多位作家,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角色,被譽為臺灣文壇的拓荒者。詩人向陽稱他「深刻地影響了1970年代之後臺灣文壇的走向」,「是文學風潮的主編者,也是臺灣鄉土文學的守門人」。

2014年7月,尉天驄在家附近步行時遭摩託車衝撞,當即陷入昏迷,歷經兩次手術,休養後仍須以輪椅代步,直至去世。

尉天驄生於1935年,原籍江蘇碭山,1949年定居臺灣。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他是作家、文學評論家,著有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散文集《天窗集》《眾神》《棗與石榴》《歲月》《回首我們的時代》,評論集《文學札記》《民族與鄉土》《理想的追尋》等。

從1950至1980年代,尉天驄創辦文學刊物,主持編務,引領了臺灣文學風潮。1959年,尉天驄在政治大學中文系就讀期間,接辦《筆匯》雜誌,推出「革新號」,與同輩作家陳映真、劉國松、許常惠等介紹西方的新思潮,為尚處於戒嚴之下的臺灣注入新的活力,成為1960年代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發展的搖籃。陳映真的《面癱》《我的弟弟康雄》等作品均發表於《筆匯》。

在接受《聯合文學》採訪時,尉天驄曾表示,他的中學老師是紀弦,但當時他喜歡徐志摩,寫久了之後卻總感覺不是他自己的東西,「這樣一想,就突破了內心的障礙,發現自己需要什麼、關心什麼。」「我們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我,《創世紀》是最早宣告『民族新詩』一語,後來它投奔現代主義,整個詩壇隨之轉向。徐志摩很浪漫,但浪漫是不夠的……當時之所以接辦《筆匯》,就是想走一條自己的路。」

1985年6月10日,唐文標逝世,尉天驄所寫《老唐的房子!》追悼文稿。

《筆匯》停刊後,尉天驄在姑母尉素秋資助下創辦了《文學季刊》,前後發行十期,1970年2月停刊;1971年1月,更名為《文學雙月刊》,出版兩期之後停刊。這一階段,雜誌大量刊登觀照社會現實、具有批判性的作品,成為臺灣鄉土文學的沃土,與現代主義文學分庭抗禮。陳映真的《唐倩的喜劇》《第一件差事》,王禎和的《來春姨悲秋》《嫁妝一牛車》,黃春明的《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鑼》等名篇都是在《文學季刊》發表。

1973年,尉天驄又創辦《文季》季刊,對仍以現代主義為主流的文壇,提出了鮮明的寫實主義主張。它的發刊詞稱:「我們認為文學不僅應該是生活的反映,更重要的還是如何透過這些反映在現實中教育自己。」 1974年5月,《文季》出版3期後又停刊。期間,《文季》季刊刊出黃春明《莎喲娜拉?再見》、王禎和劇本《望你早歸》,以及唐文標《詩的沒落》,引發現代詩論戰,間接引爆鄉土文學論戰。

1978年,鄉土文學論戰之後,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收錄了鄉土文學論戰期間正反雙方的文論,是研究臺灣鄉土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回顧鄉土文學論戰時,尉天驄曾表示,鄉土文學論戰的初衷,就是希望文學從政治紛爭中超脫出來。「簡單來說,鄉土文學是借文學問題而發生的一場政治運動。」他在接受《聯合文學》採訪時說,他始終透過寫作思考「人」的意義是什麼,「我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思想性的,光有文學並不夠,要真正從思想上去探討『人』的問題、世界的問題。」

1980年代鄉土文學陣營分裂,文壇開啟「臺灣意識」論戰,1983年4月,尉天驄創辦《文季》文學雙月刊,主張「臺灣新文學是中國之新文學的一支」。 1985年6月,《文季》在出版第11期後停刊。

向陽在《文訊》刊登的《臺灣鄉土文學的守門人尉天驄》一文中,稱尉天驄為文學史的改寫者:「從《筆匯》革新號到最後的《文季》文學雙月刊,他在他的人生黃金時期屢挫屢奮地辦了五份名異而實同的文學雜誌,引領寫實主義的鄉土文學風潮,培植戰後臺灣鄉土作家,他可說是一個文學史的改寫者。」

相關焦點

  • 作家、文學評論家尉天驄去世,他被譽為臺灣文壇拓荒者
    撰文 | 聶麗平據《聯合報》報導,作家、文學評論家尉天驄12月17日早晨於臺北萬芳醫院病逝,享年84歲。尉天驄曾主編《筆匯》,創辦《文學季刊》,發掘了王禎和、黃春明、陳映真、王拓等多位作家,在臺灣文學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的推動角色,被譽為臺灣文壇的拓荒者。詩人向陽稱他「深刻地影響了1970年代之後臺灣文壇的走向」,「是文學風潮的主編者,也是臺灣鄉土文學的守門人」。
  • 中國臺灣作家,尉天驄84歲辭世,一生體現文學關懷
    文壇拓荒者尉天驄17日在中國臺北萬芳醫院病逝,享壽84歲 文壇拓荒者尉天驄今晨病逝於臺北萬芳醫院,享壽84歲。 尉天驄長年投身教育,作育英才無數,以作家與文學評論家身份更大放光芒,主張文學應面對生活,培育出許多文壇名家。
  • 臺灣作家尉天驄去世,享年84歲
    臺灣作家尉天驄去世,享年84歲 澎湃訊 2019-12-17 19:53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老教授尉天驄和他的私人「圖書館」
    197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中,尉天驄與陳映真、王禎和是靈魂人物。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接手《筆匯》、60年代中期創辦《文學季刊》及70年代初期的《文季》,尉天驄可說是臺灣文學的推手之一。被稱為「擁有字典般的記憶」的尉天驄,對文壇事件、作家故事如數家珍。尉天驄的家,在臺灣政治大學附近,鬧中取靜的一棟公寓。他住7樓,兒子尉任之住5樓。由於太太、兒子都是畫家,家中從玄關到客廳掛了不少畫作。他指著門口其中一幅對我說「這是我兒子小時候畫的」。相反,名人名作反倒是掛在不顯眼之處。尉天驄常在自己公寓的小書房看書辦公,坐擁數萬張古典音樂CD。
  • 張怡微:尉天驄老師這張桌子前坐過幾乎所有的臺灣當代作家
    張怡微:尉天驄老師這張桌子前坐過幾乎所有的臺灣當代作家 編者按:臺灣作家尉天驄12月17日清晨在臺北去世,享年84歲。作家張怡微在臺灣學習期間,與尉先生多有交往。
  • 臺灣作家陳映真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1959年,還是大學學生的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陳映真的作品受到魯迅影響,主要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為主,作品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而身為臺灣文學重要旗手,陳映真也常因個人政治色彩過於濃厚而成為當代最被議論的小說家之一。陳映真的代表作包括《將軍族》《第一件差事》等。
  • 港媒:余光中被譽為文壇「璀璨五彩筆」!
    資料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 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香港大公報網站報導稱,余光中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將其作品風格概括如下: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 文壇失去一個重要「雷達」: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逝世
    今日下午得到消息並經前去雷達家中探望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白燁確認,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3月31日下午在京因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5歲。先後在全國文聯、新華社、《文藝報》社、《中國作家》雜誌工作,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後兼任蘭州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白燁說:「雷達的去世很突然很意外。前幾天開會還碰見他,還說起他剛出了本書,讓我看一下。我剛才所以去他家,因為我覺得不見他家人,我無法證實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
  • 2016中國文壇"贊"與"哀":擁抱"安徒生" 文學巨匠去世
    贊名家長篇新作紛紛問世2016年中國文壇迎來一個長篇小說大年,賈平凹的《極花》、王安憶的《匿名》兩部長篇小說,70後作家中的活躍分子路內的新作《慈悲》,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格非新作《望春風》,方方的長篇小說《軟埋》,80後作家張悅然的《繭》、臺灣作家馬家輝的首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都在今年年初問世
  • 逝者| 《魯冰花》作者去世!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
    逝者 | 《魯冰花》作者去世! 據臺媒消息,被喻為「臺灣文學之母」的鐘肇政於5月16日19時去世,享年96歲。
  • 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
    漢中文化網 hzwhwang.com 訊 5月8日,漢中作家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漢中文藝評論家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首發式在漢中城市書房舉行。首發式由漢中市文聯、陝西理工大學文學院主辦,漢中市作家協會、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兩書均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發行。副總編李宗保先生專程從西安趕赴漢中出席首發式。
  • 臺灣鄉土文學代表作家陳映真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
    臺灣鄉土文學代表作家陳映真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 原標題: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超)11月22日,臺灣著名作家、鄉土文學代表、《人間》雜誌創始人陳映真在北京去世,享年79歲。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對於余光中的文學成就,《臺灣文學史》作者陳芳明曾這樣評價:「以詩為經,以文為緯,縱橫半世紀以上的藝術生產,斐然可觀;那已不是屬於一位作者的畢生成就,也應屬於臺灣文壇創造力的重要指標。從舊世紀到新世紀,從揚眉少年到慈眉老年,由於他同時經營兩種文體,任何一個時段都從未出現歉收的跡象。
  • 震驚文壇!臺灣國寶級詩人因病突逝享年80歲,最有可能拿諾貝爾獎
    3月1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詩人以及散文作家楊牧於2020年3月13日在臺北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他的去世震驚了整個文壇。據悉,楊牧近些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呼吸系統與心臟都出現過問題,前幾天身體狀況惡化,被家人們緊急送往醫院,直接住進了加護病房,經過幾天搶救,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楊牧一直被認為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是臺灣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直接推動了文壇的發展。
  •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 代表作《鄉愁》
    海外網12月14日電 據臺媒報導,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90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余光中日前疑似小中風入院,肺部有些感染,轉進加護病房。余光中余光中其人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
  • 尉家客廳---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丘彥明(荷蘭)·荷蘭閒園 2016年11月22日,香港好友信告臺灣文學大師小說家陳映真在北京去世。 另一位臺灣朋友是夜寫下《夜雨偶書》短文。文中對新聞報導的標題「未能落葉歸土」存疑,因他不太確定大師心中真正的歸屬,根著何處。文末寫尉天驄教授,結尾:老朋友一個一個走了,今晚尉老師當更落寞了吧。
  •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財新網】新華社客戶端引述臺灣媒體報導稱,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90歲。  附:余光中簡歷  余光中(1928—2017),男,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 臺灣知名作家陳映真昨去世 曾創辦《人間》雜誌開創臺灣報導文學先河
    2016年11月23日訊,曾創辦《人間》雜誌報導社會底層現實,開創臺灣報導文學先河、並寫作《將軍族》《第一件差事》等文學作品的臺灣作家陳映真於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陳映真還擔任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 祖籍福建永春的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 代表作《鄉愁》
    原標題: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去世 代表作《鄉愁》   據臺媒報導,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90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余光中日前疑似小中風入院,肺部有些感染,轉進加護病房。
  • 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琦君
    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琦君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出生於溫州甌海區瞿溪鎮、被譽為「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的琦君。琦君是自「五四」以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繼冰心、蕭紅、張愛玲之後一位極為重要的女散文作家。她著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千裡懷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說夢痕》、《琴心》以及《琦君自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