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博物館,是每一個人初識寧夏的好地方

2020-12-06 剛行路上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這裡就是寧夏博物館,原館位於銀川市承天寺院內,新館一、二、三層所陳列的通史篇、專題篇和臨展篇三大版塊十二個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多層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寧夏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如果是初次來到寧夏,一定要來這裡先看看,原因何在呢?

首先,寧夏博物館的整個建築外牆裝飾運用了迦陵頻伽、力士支座等建築構件形象,館內藻井式吊頂採用西夏瓷剔刻花紋裝飾。館藏的文物和藝術展品種類繁多,是了解寧夏的一部史書。

博物館內部寬闊,共有三層,展品很豐富,分為「朔色長天」、「大夏尋蹤」、「塞北江南」、「石刻史書」等眾多主題,隨手拍就有幾百張照片,但是來這裡需要靜下心來,安靜的體會和感受。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現在有名的賀蘭山巖畫,還有現存的自上古時期,到後來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和這些少數民族留下融合而留下的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

我在遊覽的過程中,一路上重點放在了唐宋時期的一些生活雕塑和佛像雕塑,印象深刻!

這裡就是博物館的二樓是「寧夏通史展廳」,也是博物館重點遊覽的區域。西漢錯金銀銅羊、唐代胡旋舞石門扇、西夏鎏金銅牛、人像碑座、凸釘玻璃碗等鎮館之寶都位於二樓。

來到這裡,我也建議大家在這裡可以多留一些時間,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帶給我們啟發,而且這一層由於文化更加完善和規模化,更有觀賞性!

西夏的統治者提倡信仰佛教,作為與中原的儒家思想並駕齊驅的文化,所以寧夏出土了很多西夏的佛教物品。皈依罐是藏傳佛教陪葬的冥器。

不僅有繪製的巖畫,也有一些青銅器的雕刻,非常精緻,充分的體現出當時人們對於信仰的執著和佛教藝術的展示。

當然了,寧夏博物館最大的特點是對西夏文物的收藏陳列,尤其是西夏文字的展示,西夏文字是參照漢字的結構重造出來的,形體方正、筆畫繁多,乍看與漢字非常相像,但又與漢字無一相同。在西夏王李元昊的積極推廣下,西夏文字很快流行起來,從官方文書到印章碑刻,都用新文字作為交流工具,也演繹出一套如漢字篆、隸、楷、行、草的書法字體。

寧夏博物館內館藏文物共4萬多件,一級文物157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為鎮館之寶。不管你看到任何一層,仔細體會都會有體會!

之前一直聽人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走進它的博物館,因為你可以在博物館中找到一切關於這座城市的來世今生。

雖然說寧夏博物館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寧夏博物館可以說真正的講述了這個地方的故事。

寧夏銀川,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如果時間來得及,一定要是從遠古時代進去,逐漸往近代走,簡單的觀察整個館至少需要兩個小時,這樣的地方, 不知道你會不會前來參觀呢?希望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我是剛行路上,宅家看世界!帶給你感受不同!

相關焦點

  • 民航寧夏監管局組織參觀寧夏博物館
    12月8日,民航寧夏監管局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前往寧夏博物館參觀學習細緻了解了寧夏的淵源、變遷,從多角度認識寧夏獨特的回鄉風情、黃河文明和西夏文化發展過程。在參觀自治區成立50周年成就展時,一個個真實的鏡頭、一組組翔實的數字、一件件珍藏的實物,全面展示了
  • 一起前往寧夏博物館,探尋神秘的西夏王朝
    相信大家都知道西夏王朝,它是由党項人在寧夏建立的一個政權。而建立王朝的地址,就在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作為土生土長的寧夏人兒,自然還是對西夏王朝的歷史有所了解的。歷經多年朝代更迭,寧夏博物館現今還保留有關於西夏王朝歷史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向中國和世界,講述著西夏王朝的興衰勝敗。經過多年歷史沿革,寧夏博物館終於落地生成,在其建築風格上,就保留了關於西夏歷史文化遺存的大部分元素。不論是館藏的哪一處,都在生動的敘述著關於西夏的歷史。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寧夏博物館,探尋神秘的西夏王朝。
  • 江丙坤率臺灣企業家一行參觀寧夏博物館(組圖)
    江丙坤一行參觀寧夏博物館江丙坤一行參觀寧夏博物館華夏經緯網9月12日訊:12日上午,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臺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江丙坤率領的臺灣企業家一行,在寧夏銀川參觀寧夏博物館。寧夏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臺辦主任鄧寬陪同參觀。
  • 寧夏旅遊景點攻略指南,來寧夏必去的那些好地方!
    也許有很多朋友在來寧夏之前,對寧夏並沒有太多的了解,甚至在內心深處對寧夏也沒有什麼概念!但是,來過之後,相信也有很多人,會從此喜歡上了這裡,甚至不乏有一些朋友會衷情這裡!自從寧夏成為了全域旅遊省,如今寧夏旅遊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好了!
  • 【動態】 與寧夏地質歷史的親密接觸—參觀寧夏地質博物館家庭教育...
    【動態】 與寧夏地質歷史的親密接觸—參觀寧夏地質博物館家庭教育活動 2020-07-23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央代表團參觀寧夏博物館和自治區成立50周年成就展
    據新華社銀川9月22日電 記者楊維漢陳曉虎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中央代表團團長賀國強率代表團全體成員,先後參觀了位於銀川市的寧夏博物館和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成就展。  坐落在寶鼎廣場旁的寧夏博物館,建築呈「回」字型布局,蘊涵著濃鬱的地域民族特色。
  • 探訪寧夏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師
    本文轉自【中新網】; 6月4日,寧夏博物館裡的一名文物修復師正在修復文物。據了解,在寧夏博物館,一共有12名文物修復師,專門負責館藏文物的修復。他們每天埋頭伏案,用細心、耐心和專業的技術手段,讓湮沒於歲月灰塵下的輝煌歷史見證物在當代重生。
  • 寧夏博物館的館徽,奇特圖案一頭霧水,神秘又低調
    每到一地,我都習慣去參觀博物館。銀川旅遊,最有特色的當屬賀蘭山巖畫和神秘的西夏文化,這兩部分,也是博物館重點展示的內容,值得好好逛逛。在博物館入口處,「寧夏博物館」幾個金色大字的前面,有一個奇怪的符號,這是什麼?顯然,這應該是寧夏博物館的館徽,上網查了一下,並沒有找到有關資料,寧夏博物館館徽如此低調而神秘嗎?試著解讀一下這個最「低調」的館徽吧,館徽的下部應該代表著黃河,上面顯然是一個太陽造型,那麼太陽與寧夏有什麼特殊淵源呢?寧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層。
  • 韓樂業美術作品展在寧夏博物館開幕
    11月28日,「寧夏,我的第二故鄉」——韓樂業美術作品展在寧夏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由寧夏文史研究館、九三學社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寧夏文聯主辦,寧夏博物館、平羅文化館承辦。展出已故的韓樂業先生80幅水彩畫作品,以描繪寧夏風土人情為主,色彩清晰明快,變化生動和諧,水色淋漓,富有韻味和生命力,展示出作者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對寧夏深深的熱愛之情。
  • 大肚子的安祿山翩翩起舞,笑翻楊貴妃,寧夏博物館的國寶故事
    每到一地,我都習慣去參觀博物館。除了免費的原因去「佔便宜」以外,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捷徑,絕對不能錯過。我對西夏文化和賀蘭山巖畫,尤為感興趣。寧夏博物館位於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總建築面積30258平方米,其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1973年寧夏博物館正式成立,館址位於承天寺內,1988年整個院落整飭重建為仿古建築
  • 寧夏地質博物館「遠古派」文創中心開幕
    8月16日,遠古派地博文創空間開業儀式在寧夏地質博物館舉行。當天,寧夏地質博物館「遠古派」文創中心正式開幕。  寧夏地質博物館「遠古派」文創中心是基於該館文化內核打造的首個集便民服務  據介紹,寧夏地質博物館「遠古派」文創中心包含了用於展示銷售相關節慶文創產品的節慶主題展示區
  • 寧夏人,憑什麼看不上外地的羊肉?
    吃土圭垚人: 早安! 今年的「雙十一」號稱是史上最長長......長「雙十一」,據阿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1日 01:00:00天貓雙十一寧夏購買金額排名第29, 購買力增長速度全國排名16, 京東數據顯示寧夏預售訂單額同比增長超過了150%!
  • 寧夏荷馬畫室,寧夏灰度畫室,寧夏博藝畫室哪家好?
    近年來,隨著美術藝考的熱度不斷的增加,很多的高中生都選擇走美術藝考這條路,每年的4月份開始,美術生都會外出找集訓畫室,對自己的專業課的成績加強提升,可以說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畫室,等於成功一半,集訓畫室對於美術生非常的重要,下面小編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寧夏本地的幾所的畫室。
  • 寧夏人注意!優惠!
    >下面這幾個地方不僅景色優美,活動也更加精彩哦~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寧夏各大景區端午節優惠活動快看看有你喜歡的嗎?水洞溝(網絡圖)端午節,凡在水洞溝購買景區任一種套票,即可免費使用場地、桌椅、燒烤爐、木碳(需5人起);80元租用燒烤場地和設備(含桌椅、燒烤爐、木碳),不含景區其他項目費用,需10人以內。
  • 臺北寧夏夜市代表共贊神奇寧夏好風光
    原標題:臺北寧夏夜市代表共贊神奇寧夏好風光 ,並在店內循環播放寧夏旅遊形象宣傳視頻,同時舉辦寧夏夜市千歲宴與寧夏旅遊推介會等宣傳活動。近年來,寧夏旅遊在臺灣旅奇周刊、寧夏夜市、公交車體及地鐵站等平臺投放廣告,尤其是寧夏夜市內定期舉辦的千歲宴與寧夏旅遊推介會,效果明顯。臺北寧夏夜市自治會理事長林定國表示,第四次遊寧夏,來到這裡就像回到了家。四遊寧夏,四季分明,景致不同,精彩依然。希望寧夏旅遊能繼續加大在臺市場及寧夏夜市的宣傳力度,與寧夏夜市一起,讓更多的臺灣遊客暢遊寧夏。
  • 探訪寧夏博物館:文物修復師用雙手讓文物重生
    2020年5月29日,記者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保護修復實驗室,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探訪這群與文物為伴的工匠。工作人員正在修復文物。於晶 攝截至2019年,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總數為51298件,珍貴文物3551件,其中一級文物157件套。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鑑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
  • [寧夏]邵逸夫與寧夏比感謝更深的是銘記
    人雖去,樓永在   邵逸夫離我們有多遠?   一邊在內陸寧夏,一邊遠在東方明珠。   隔著千山萬水與浩瀚大海。   邵逸夫離我們有多近?二十多年來,這些建築在塞上寧夏落地生根,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邵逸夫樓。   1月7日早,香港邵逸夫先生走完精彩的百年人生。   斯人已去,幢幢「逸夫樓」仍舊端莊無言,卻比往日更具深意。
  • 寧夏固原博物館:雖在地級市,卻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就憑三件國寶
    前年出差到寧夏,得到一個機會參觀了固原市博物館,對寧夏歷史有了更多了解。固原市位於寧夏的最南端,古稱原州。再往後,西夏被蒙古鐵騎所滅,遂將此地改名為「寧夏」。——所謂「寧」,原本不是寧靜之意;看似平靜的字眼背後,乃是成千上萬人的殺伐屠戮。寧夏固原博物館,雖然所在地級別不高,但它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固原博物館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始建於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開放。
  • 世界地球日 寧夏地質博物館精彩活動邀你來
    新華網銀川4月21日電(張潔龍)21日,從寧夏地質博物館獲悉,為迎接第51個世界地球日,寧夏地質博物館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開展為你喜愛的地博標本點讚、「世界地球日」主題知識競賽、線上「遊地博」等系列活動,誠邀全區群眾快樂體驗。
  • 寧夏博物館有個重量級文物,每一次移動它,博物館的人員全都犯愁
    在寧夏地區,考古專家們於西夏王陵區內,發現了11個奇特的石制器物支座,它們不僅長相怪異,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令博物館館員們為此發愁不已。這些石制支座令人「煩惱」的特性究竟是什麼?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寧夏自治區銀川市西部位置,有一處著名的古代文化遺址,它便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修建於11世紀左右,是西夏王朝歷代國王以及其親屬的專用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