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今年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專家逐一點評今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廖瑾 何利權 實習生 胡天依 陳玉婕 孫香 夏沁陽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2019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正式結束。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澎湃新聞邀請了專家及語文教師,對8套試卷中的作文題逐一進行了點評。

  對於三套全國卷的作文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黃德初認為,三套題目都強調了「有我之文」,「就是說我是當代青年,我就是要進考場的考生,寫作時更加強調真實感。」此外,三套題都是真實情景,任務清晰,「把我是誰、寫給誰、為什麼寫、怎麼寫都說得很清楚。」

  而針對各省市自主命題的作文題,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教授李海雲認為,北京、天津、江蘇、上海和浙江的作文都有一定的深度,「不過我個人更喜歡南方的三個題目。江蘇、上海和浙江的作文有很大的思考空間和發揮餘地。」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專家點評

  肖剛(廣州第六中學語文教師):今年的全國Ⅰ卷作文繼續以「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現,材料話題非常明確,「復興時代,更要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任務指令清晰,要求考生就此向「復興中學」的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具體要求是「要體現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題目很好地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既體現了宏大的社會議題,又切合每一位考生的實際,無論是材料內容還是「任務指令」,甚至包括具體要求,考生和高三備考教師都做了非常完善的準備。應該說,這個題目,完全是「意料之中」。另外,不得不說一句,廣州二模的作文題,與此「雷同」。

  自2016年以來,全國一卷作文保持了很好的穩定性,無論是2016年的「獎懲觀」、2017年的「中國觀」、2018年的「未來觀」,還是2019年的「勞動觀」,基本不在審題環節「傷害」考生,話題也貼合考生實際並直指當下,個人比較讚賞一卷的命題思路,60分的高考作文,不僅僅考查審題,更需要考查考生的思考表達、價值判斷、社會參與、甚至是眼界情懷。

  張紅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全國Ⅰ卷,看起來容易,但實際上我覺得不大好寫。雖然勞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是容易流於零散和表面,那樣肯定沒辦法得到理想的分數。讀材料,首先應該釐清勞動的概念,毫無疑問,這裡指的是體力勞動。那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分析勞動,剖析勞動的益處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勞動是立身之本,很多時候,好的身體素質是在長期的勞動中錘鍊出來的。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魯迅先生說過文學起源於勞動。從科技進步的角度看,很多發明的思路源於勞動。從人生的角度說,勞動可以熔鑄集體品格,團結其他人……之所以有國際勞動節,說明勞動是全人類共同崇尚的行為。

  李海雲(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教授):全國Ⅰ卷很好破題,但是要想寫出新意或者深意,可能不是很容易。

  考生評價

  湖北考生楊嘉輝:我覺得這次語文的題目比較平和,我們之前就練習過演講稿的作文體裁,但是沒有寫過「熱愛勞動」的題目,作文難度感覺還是比較適中的。

  湖北考生熊同學:這次作文題感覺還好,不是很難,但之前確實沒有準備過。

  深圳考生任同學:作文題目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之前在年級統考的時候做過以「勞動」為主題的作文,還是有所準備的,難度不是很高。

  廈門考生蔡同學:這個題目和之前市檢題目幾乎相同,講勞動精神的,難度很大,印象最深的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剛好我考試之前看到了。

  【全國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徵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勳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專家點評

  肖剛(廣州第六中學語文教師):今年的全國II卷作文與2018年II卷相比,算是一種常態回歸吧,屬於典型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材料選取了5個標誌性的時間節點和事件,展現不同時代背景下,青年與祖國之間密切聯繫,命題者的「價值導向」是引導考生思考「我作為當代(1919/1949/1979/2019/2049)青年,如何與祖國同頻共振」,材料和話題,都是考生們非常熟悉的熱點議題。關鍵是,審題時要特別注意①—⑤ 中的場景限定和具體任務指令,至少涉及到了演講稿、書信、觀後感等應用文體,身份角色意識和交際情境意識一定要強。

  張紅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全國II卷有些人可能認為歷史意味太濃。今年屬於特殊的年份,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都發生在與9有關的年份,我相信平時模擬試題的時候,很多老師和學生應該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一個自己較為熟悉或者感興趣的年份,結合時代大事,寫出還不錯的文章。

  李海雲(山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教授):全國️II卷選擇一百多年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需要考生有宏觀視野,並能將自己放在某一個時間節點想像中體驗,既需要理性思考又需要激情,破題不難,但寫好不易。

  代薇(猿輔導高中語文教研負責人):今年的高考作文在取材上,依然是立足於社會,立足於現實,考查學生對社會以及對國家的關注,注重個人與國家時代的結合。全國II卷選取了在歷史中較為重要的時間節點。這都要求學生們將自己置於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下,並結合自身情況來進行寫作。由此我們也能看出一個趨勢——歷史事件不僅僅是課本中冷冰冰的文字記載,而是需要學生去了解那個時代和背景,並能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將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與學生個體相結合。

  【全國III卷】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據「小林漫畫」作品改編)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專家點評

  代薇(猿輔導高中語文教研負責人):今年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命題是全國三卷,說的是一篇漫畫作文。漫畫當中的文字是,老師說畢業前最後一節課,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這則材料在眾多關注社會、關注國家的材料中,顯得極為溫情。然而,我們從漫畫的背後,看出來的,其實也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不舍,或是簡簡單單的師生情。它引導考生關注身邊的最真實的情感,那些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情感才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肖剛(廣州第六中學語文教師):2016年全國一卷是漫畫材料作文題,今年的全國三卷作文題也是一道漫畫材料作文,考生不會感到陌生。漫畫內容簡潔清晰,審題時,要留意「畢業前最後一課」這個特定的「寫作背景」,日常老師忙於授課,學生忙於聽課,很少靜下心來感受——老師感受學生的可愛之處,學生感受靜心自修的體驗。離別之際,靜心觀照,除了感動,還有啟發,啟發我們要珍惜相處的機緣、珍惜擁有的時光——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在,這就是最美好的世界。

  【北京卷】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專家點評

  張心科(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北京卷提供兩個話題及兩種寫作文體讓學生選擇,充分考慮了不同的學生所積累的素材及不同的文體寫作能力。

  其中「文明的韌性」具有時代性,要求考生關注民族的傳統、國家命運。「2019的色彩」的立意和命題方式與2018年全國卷I比較相似,採用的都是情境設置、任務驅動的方式。

  張紅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材料1適合寫議論文,對考生的文化素養與平時的積累以及思考的深度有一定的考驗。材料2倒相對容易發揮,比較容易做到敘事與抒情結合。相對也比較容易拿高分。

  【上海卷】

  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啟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專家點評

  張心科(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上海卷材料選自辛豐年的《耐人尋味的中國味》,《讀書》,1990年第2期。延續了往年題目的辯證性,涉及認識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從他者的角度關注自身,或者通過觀察他者認識自身,這樣在對比中更能看到各自的差異,尤其是自身的特點。這裡的「他者」,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其他國家,等等。

  葉開(著名作家、語文教育家):我們的高考作文命題,給我的感覺一直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空間很小,類似蘇州園林,只能彎彎曲曲,曲曲折折,又要微言大義,確實十分艱難。寫作本來應該是很爽朗,很大氣,很愉快的,青少年寫作本來應該是想像力爆棚,創造力蓬勃的。這才能在以想像力、創造力為核心的21世紀信息文明時代,提升我們文化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對於一個普通青少年來說,他們高中三年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刷題、補習、熬夜中度過的,別說聽音樂了,連打遊戲都沒有任何時間與空間。沒有一定時間的聽音樂積累,沒有一定機會去劇院觀看傾聽現場演出,哪裡來的音樂感受。如果必須上升到「中國味」,那麼,這些愛聽歐美流行風,愛聽日本流行樂,愛聽著名遊戲主題樂的孩子,就只能朝「正確思想」方面硬掰了,「掰彎」了,或許能胡謅幾句。為何一定要尋找「中國味」,為何不能是世界性的視野和胸襟?不僅是我們的學生,而且是命題者,都要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和胸襟,不然,任正非先生的「基礎教育」之問,仍然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考生評價

  上海考生陳彤:這種主題題目我們之前有練過,所以覺得不是很難,但和音樂相關,會比較難以下手,因為對音樂不是很了解,最後覺得寫得還可以吧。

  【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專家點評

  張心科(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江蘇卷審題不易,前半「物各有性」,是說可保持各自的特點;後半說「共存相生」,也可在群體裡面百味紛呈。看起來,可選擇任何一種生存方式,也可二者兼顧。不過,其表述中暗含貶抑前者而肯定後者的傾向,因為裡面有「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是說這樣就顯得單調。

  張紅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江蘇卷很有文化和哲理意味。對於考生來說,不至於存在審題不明或錯誤的情況。這個題目主要強調個體的特質與群體的互溶。個人永遠不應該拒絕陌生元素的滲入,也不應該排斥相左的意見和不同的做法,而是要如何互補相生,和諧共處,這樣世界的色彩才會豐富多彩,人生也會豐盈精彩。當然,最後應該要上升到國家層面形成升華。文明本身就是多元的、互補的,各種文明應該和諧共處。

  考生評價

  江蘇考生林同學:這次的題目感覺有些難,比較容易跑題,我寫的內容就關於群體和個性的,希望沒有跑題,個人感覺總體的難度還行,作文審題花了一些時間,最後時間上有些趕。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黃大年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

  ③ 不少於800字; ④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專家點評

  張心科(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立意為思辨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限制性較強;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既強調文體不限,給學生很大的選擇餘地;又防止出現「非驢非馬」的「騾體」文章,而強調明確文體意識。

  張紅波(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天津卷出題者的初衷,旨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個人的奮鬥熔鑄到為國家奉獻的大潮中去。這既可以寫成議論文,從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入手;也可以寫成記敘文,以自己掌握的例子來充盈文章。

  【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裡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麼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點評:

  張心科(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浙江卷與2016年 上海高考作文「評價他人的生活」近似,只不過將自己與他人置換成了「作者」與「讀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他人的關係,即如何看待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進而影響自己的抉擇。另外,採用了情境設置的方式,既是便於考生構思,也是讓其能察己知人。

相關焦點

  • 專家點評今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專家點評今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原標題: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2019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正式結束。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澎湃新聞邀請了專家及語文教師,對8套試卷中的作文題逐一進行了點評。  對於三套全國卷的作文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黃德初認為,三套題目都強調了「有我之文」,「就是說我是當代青年,我就是要進考場的考生,寫作時更加強調真實感。」
  • 專家逐一點評今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2019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正式結束。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澎湃新聞邀請了專家及語文教師,對8套試卷中的作文題逐一進行了點評。
  • 專家點評2019年的8道高考作文題:破題不難,寫好不易
    6月7日上午11點30分,2019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正式結束。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澎湃新聞邀請了專家及語文教師,對8套試卷中的作文題逐一進行了點評。
  • 專家點評江蘇高考作文:不易走題 寫議論文省力
    人民網南京6月7日電 (朱殿平)每年的高考中,作文題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據考生回憶,今年江蘇的高考作文主題為「青春」,給出的材料中談及「青春易逝」與「青春不朽」兩種觀點。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高考閱卷組組長、高考作文研究專家高朝俊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江蘇的高考作文題平易好寫,主題明確,在審題上難度不高。
  • 全國11道高考作文題怎樣寫?《帥作文》約全國名師來點評
    《帥作文》周報編輯部統稿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2011廣東高考作文點評:今年作文題比去年稍難
    高考作文點評  大千世界,「原點」無處不在。「原點」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今年廣東高考以「回到原點」為題,要求考生聯繫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
  • 教育部命題專家點評2018高考作文題(附全國作文題)
    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悉,2018年高考作文題共9道,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其餘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  2018年高考作文試題  全國Ⅰ卷  (適用地區: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山東)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今年高考作文 名師點評來了
    福州新聞網7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安梓)昨日上午,高考開考。記者從福建省考試院了解到,今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我省使用這套試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昨晚,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試題評析。家長和下屆考生最為關注的仍然是語文作文題。
  • 廣東高考作文題」自然遠與近「 專家點評
    考生:今年作文不難寫 語文評卷組副組長:不會偏題好把握  專家:廣東卷更側重人性及對自然的感知 城鄉考生都好表達   昨天上午,廣東高考作文題揭開面紗——還是材料作文,「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考生普遍說,不難寫;語文評卷組副組長說,今年的題目比往年好把握。
  • 2015高考作文集錦與點評
    考閱讀量 考思考力 考想像力——2015高考作文集錦與點評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7日是高考第一天,首考科目——語文的作文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今年高考全國有18個省是統一命題,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題。
  • 參考:09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詳細點評(圖)
    今年全國Ⅱ卷的作文與去年比較起來,顯得笨拙有餘而靈性不足,難道作文的命制者真的就江郎才盡了嗎?  3、北京卷2009年高考作文題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800字,體裁不限。
  • 2018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及專家點評
    4.北京卷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①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進高考考場。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點評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點評,作文歷來是高考中綜合性最強、關注度最高、影響面最大的試題,好的作文題不僅會讓考生銘記終生,還能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與深入思考。
  • 海南名師點評高考語文作文題
    >和海口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陳海涵邀請他們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進行分析點評兩位老師均認為今年的作文題系任務情境型作文>今年我省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為: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出爐!這道題,你怎麼寫?
    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出爐啦!一起來看看!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
  • 今年高考作文題該怎麼立意?專家點評來了!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試題均保持較高質量及合理難度。記者在教育部考試中心採訪相關專家,專家們一致認為: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推進高考內容改革,機制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性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充分體現高考語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和不懈追求。
  •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怎麼寫?看專家點評→(附明天外語科目考前提醒...
    高考第一天已經順利結束,今年的語文作文題也已公布,語文試卷重點考察哪些內容?作文應該怎麼寫?來看專家點評↓提醒考生:明天15:00-17:00將進行外語科目筆試(含聽力)考試,考前15分鐘(14:45)禁止進入考點。考生必須憑《準考證》與本人有效證件進入考場,特別要注意《聽說測試準考證》不能作為本場考試入場的憑證。
  • 專家點評上海高考作文題:延續了貼近時代注重思辨的路子
    專家點評上海高考作文題:延續了貼近時代注重思辨的路子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2020-07-07 12:11 來源:澎湃新聞
  • 2020高考作文題新鮮出爐,你會怎麼寫?
    劃重點2020年高考作文題出爐2020年海南高考作文題今年海南採用的是新高考Ⅱ卷,題目是寫一段主持詞。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
    多地命題涉疫情,人生感悟、歷史、國際關係、科技同為熱點由於使用不同的試卷,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專家點評|北京高考語文作文:抗疫「藏」在考題中
    原標題:專家點評|北京高考語文作文:抗疫「藏」在考題中不過,多位專家在點評作文時均表示,思考、寫作的角度多種多樣,但是,兩道大作文題目用抗「疫」均可破題。【試題如下】1.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