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發來視頻預告
人們總愛讀史。
或以史為鑑,曉天下事;或為勾連當下,展望未來;或當作趣聞八卦,探索幽微人心。
歷史,
總能讀出個人的興味。
近年來,微觀史學在國內引起關注,出版界也大量引進了西方具有非虛構色彩的歷史研究著作。這些歷史讀物,正在成為學術寫作中最具大眾市場的一支。
不少本土歷史學家,也在面向公眾的歷史寫作中備受矚目,尤其受到青年讀者的歡迎。
澳門大學歷史系主任王笛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是為數不多走出書齋做實地考察和調研的歷史學者。他們的作品,近幾年也體現出「出圈」的關懷。
王笛的《茶館》《袍哥》等作品聚焦微觀史學,富有文學性,關注歷史中的日常生活與個人;羅新去年出版的《有所不為的反叛者》,則對歷史、歷史學和歷史學工作進行系統性反思。
《袍哥》
《有所不為的反叛者》
近日,王笛出版了新書《顯微鏡下的成都》, 這本書幾乎串聯起了他在30年研究生涯中比較重要的研究課題;同時,這也是一本比較入門的微觀史學讀本,它關注四川地區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將目光投注在小販、茶客、堂倌、甕子匠、市民等普通人的身上,構成了以成都為中心的微觀研究體系。
8月14日(本周五)20:00,新京報·文化雲客廳系列第二十一期,我們邀請王笛和羅新做客新京報播客反向流行和文化雲客廳,共話微觀歷史與面向公眾的歷史寫作。
| 嘉賓簡介 |
王笛
王笛,出生於四川成都,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歷史學家。曾擔任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澳門大學傑出教授、歷史系主任。主要關注中國社會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觀歷史的研究,成果豐碩,著有《跨出封閉的世界:長江上遊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 》《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1900-1950)》《茶館: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與復興(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鄉村的暴力與秩序》等。相關作品榮獲美國城市史研究學會最佳著作獎、呂梁文學獎等多個圖書獎。
羅新
羅新,1963年生於湖北,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系教授,專業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國古代民族史。著有《中古北族名號研究》《黑氈上的北魏皇帝》,及旅行文學作品《從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與葉煒合著《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主持選譯《丹尼斯·塞諾內亞研究文選》。
| 主持 |
董牧孜
《新京報書評周刊》記者,新京報播客反向流行主播。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哲學碩士,論文收錄於ROUTLEDGE HANDBOOKS、《北大新聞與傳播評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等。
| 你將聽到 |
(1)《顯微鏡下的成都》再次體現出王笛的學術情結。王笛是成都人,一直把成都、四川作為研究主題。他如何看待近幾年成為「網紅城市」的成都?成都文化傳統與現代的連貫性如何體現?
(2)王笛關注近代城市文化研究,羅新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古。他們的研究領域並無交疊,卻是彼此的讀者。二位是如何關注和閱讀到彼此的作品?
(3)王笛和羅新的歷史寫作有很強的公共性,體現出「出圈」的關懷。為什麼有這種強烈的傾向?他們如何定位自己歷史學家的身份?
(4)歷史寫作的文學性,是王笛和羅新的寫作特色。歷史寫作中呈現敘事性和故事性,會影響史學作品的準確性嗎?
(5)微觀史和新文化史,注重日常生活和細節描述,也因此往往被批評忽視整體、過於碎片化。王笛和羅新如何看待這些批評?宏大敘事與微觀敘事對立嗎?他們如何看待大衛·克裡斯蒂安、尤瓦爾·赫拉利這類「大歷史」的寫作?
(6)王笛和羅新在什麼時候體會過歷史寫作上的瓶頸?歷史學者是否也有理論的焦慮?歷史學家的美德是什麼?怎樣才是健康看待和解釋歷史的態度、方法?
| 參考書目 |
《顯微鏡下的成都》
作者:王笛
出版社: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 參與方式 |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在新京報書評周刊b站直播間、快手直播間、抖音直播間、微博直播間觀看。本周五20:00,直播正式開始。
| 讀者群招募 |
如果不想錯過直播,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進入讀者群
我們會在直播開始前推送連結
關於我們
活動主辦
新京報文化雲客廳 新京報反向流行播客 世紀文景
聯盟支持
上海三聯書店·微言小集、福州鹿森書店、在溪書屋、經開書房、無錫百草園書店、南昌美書館、青苑書店、團結書社、新山書屋、二樓南書房、更讀書社
特別支持
書萌
運營團隊
策劃統籌 呂婉婷
策劃執行 崔健豪 羅拉 段雅馨
本文編輯 羅拉 呂婉婷
海報設計 魏斯瑞
本文校對 李項玲
新京報·文化雲客廳
新京報書評周刊全力打造的直播系列,關注文化視野各式流行,邀請文化名家進行「雲上」分享。雲享文化生活,Live每周不停。
直播帳號請關注:微博@新京報書評周刊、抖音@新京報書評周刊、快手@新京報書評周刊、B站@新京報·文化客廳。
新京報·文化客廳
新京報書評周刊全力打造的微信群讀書會系列,關注國內外思想、文學、藝術、學術、出版動態,聚焦新書,打造文化深度分享。
預告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化客廳@新京報書評周刊。語音分享音頻合集關注B站@新京報·文化客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