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7月21日,我市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7月21日24時,我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7例,累計出院198人,死亡3人,其餘6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正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全市現有1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正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全市現有283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新報告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1:尹某某,男,31歲,河南信陽人,2019年11月至埃及工作。2020年7月14日在當地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7月17日乘坐3U8392次航班自埃及開羅出發,7月18日抵蓉。入境時體溫正常,無異常症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轉送至集中隔離點醫學觀察。7月21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現已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無症狀感染者2:吳某某,男,25歲,安徽合肥人,2019年6月至埃及工作。2020年7月14日在當地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7月17日乘坐3U8392次航班自埃及開羅出發,7月18日抵蓉。入境時體溫正常,無異常症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轉送至集中隔離點醫學觀察。7月21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現已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上述無症狀感染者均由集中隔離點專車轉送至定點治療機構,無市內停留場所。轉運車輛及患者停留過的隔離點房間均已實施終末消毒。
那麼——
境外來(返)蓉人員如何管理?
由省衛健委指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疾控中心、省衛健宣教中心製作的《一周醫講 安有話說》欄目已正式上線,通過個性化的方式,為公眾進行醫療科普、闢謠服務。
梁宗安教授 圖據封面新聞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分享了「西城大爺」在就診途中值得大家學習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管理措施。
鼓勵踐行"14+7+7"隔離生活
問:本次北京本地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唐大爺被網友稱為「西城大爺」,與他密切接觸者無一人確診,在他日常的防控中,有哪些細節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唐大爺的每種防控行為,對整體防控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
梁宗安:唐先生在發現自己出現發熱等症狀之後,馬上騎車到附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全程佩戴口罩,防範意識之強值得點讚。更可貴的是,唐先生對5月30日以來自己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無一遺漏地回憶出來,而且明確回憶出過去兩周中接觸的每個人,提供了一份38人的詳細名單。尤其是唐先生對6月3日去新發地購買海鮮並做了短暫停留這件事進行了準確描述,這為相關部門鎖定新發地市場並迅速作出反應提供了重要依據。
沒有唐先生的幫助,相關部門最終也會將疫情傳播軌跡弄得水落石出。然而,應對疫情就是與時間賽跑,拖得越久,疫情波及的範圍也越廣,防控難度越大。假如沒有唐先生的精準描述,就很難這麼快鎖定新發地市場。
也許有人認為,「西城大爺」的記憶力超強,自己沒這能力,恐怕學不來。其實不然,個人防疫做得是好是壞,起決定作用的是防疫意識和責任心。疫情發生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少出門、不聚會,唐大爺能清晰記得自己的行動軌跡,說明他沒有亂跑亂走。而且,他「中招」後騎車就診而不是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也說明他有相當好的公共道德意識、防範意識。
問:有「西城大爺」這類比較自覺的市民,也有隔離14天後與多人聚餐又確診的病例,那麼,自身滿足哪些條件,才能夠出行?
梁宗安:其一,中高風險等級地區儘量減少不必要人員流動,避免人員聚集。有中高風險等級地區旅居史人員跨地區流動時,須持有到達目的地前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含有相關信息的健康通行碼「綠碼」,同時做好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無法提供相關信息的人員,到達目的地後應當立即接受核酸檢測或接受14天隔離醫學觀察。瞞報、謊報人員將承擔法律責任。
其二,低風險等級地區人員持健康通行碼「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動。如無必要,儘量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問:境外人員回國,如果已經在其他省市隔離14天,回到成都時是否還需再隔離?
梁宗安:根據成都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42次會議的安排部署,鼓勵境外來(返)蓉人員踐行「14+7+7」的隔離生活,除14天的集中隔離期外,居家隔離7天,並倡導再過7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
問:針對外省來川人員的核酸檢測政策是怎樣的?可以去哪裡檢測?
梁宗安: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實行全員核酸檢測,能夠提供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隔離當日可不再檢測,隔離期滿核酸檢測陰性後解除隔離,同時納入社區防控網絡體系管理。按照「願檢盡檢」原則,公眾可以登錄天府醫健通、省衛健委官方網站、健康四川官微等查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並自主選擇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檢測。
來源|健康成都官微、成都日報
成都發布編輯|雪發
在看,做好防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