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非洲,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埃及,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同時也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埃及,歷史比任何的歐美國家都久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塵封著一段謎一般的記憶。埃及是安靜的,並非像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一般的喧鬧,靜在對古神的敬畏。在這裡,神是存在的,保佑著整片尼羅河畔的土地。

九柱神體系、尼羅河三角洲、金字塔……這些都與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三代表著穩定,無論是建築,還是傳說,穩定才是一個時代的基礎。
埃及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信奉為數眾多的神。各種神的形象也與動物有許多共通。各種廟宇在埃及是最為普遍的,每一個都有它背後的故事。
Temple of Karnak(卡納克神廟)

卡納克神廟歷史十分悠久,在尼羅河東岸的盧克索鎮北4千米處,該神廟經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由磚牆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佔地約有30公頃,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的;左側的是獻給Montu神的,佔地2.5公頃;另一個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形為禿鷲的姆特女神。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他小神廟,每個宗教季節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盧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裡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
卡納克神殿規模浩大,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內樹有134棵石柱,創造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Temple of Luxor(盧克索神廟)

埃及每年的新年都會在這裡慶祝奧皮特節。阿蒙、姆特和孔斯的神像被放在擔架上從2.5千米遠的卡納克神廟抬到盧克索神廟。一開始這個節日要慶祝11天,後來被延長到27天。在途中的小神廟裡擔架會被放下,做一休息。姆特和孔斯的擔架要被抬到廊柱殿後面的小神殿,只有阿蒙的擔架要被抬到聖殿。
每年新年法老都會在這裡與盧克索神廟的神靈氣結合,這是他的神話儀式的一部分。
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殿)

神廟坐落在帝王谷北面,依山而建。此神殿三層樓設計方式,開闊簡明,很有現代建築的風格。其建造者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是第十八王朝法老,是古埃及一位著名的女法老。
Abu Simbel Temples(阿布辛貝勒神廟)

神廟位於埃及亞斯文西南290公裡,據說名字來源於最早帶西方人去到現場的嚮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它坐落於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由兩個由巖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廟組成,阿布辛貝勒和它下遊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蹟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
Philae Temple(菲萊神廟)

神廟位於埃及亞斯文,修建在亞斯文城南尼羅河中的菲萊島上,供奉的是愛神伊西斯,以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聞名於世,是保存古埃及宗教最久的地方。19世紀末,老亞斯文水壩修建蓄水以後,菲萊神廟原址就被逐漸淹沒。1960年代開始興建的亞斯文水壩使得這一問題更加嚴重。自1972年起,埃及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在神廟周圍修建圍堰,將堰中河水抽乾。然後逐漸將神廟拆卸分解後搬遷到距原址500多米的阿吉勒基亞島上,按照原樣重建。1980年3月,搬遷重建工作全部完成,神廟重新開放。
菲萊神廟作為附近地區努比亞遺址的一部分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