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際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分寸,這是語言得體、必須注意他人的忌諱,做到不觸雷區。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傷害一個人,有時候一句話就夠了。
與人關係再好,也不要說這幾件事,說了關係會疏離。
1
人前揭別人的短處和隱私,傷害別人的自尊。
有句老話叫:交淺言深。不要張口就說,也不要什麼都說,尤其是不要提及別人的短處。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留下一些遺憾和脆弱的傷疤,經不起別人的觸碰。對任何人來說,被戳中短處,都是不可容忍的。
人要臉,樹要皮,臉面不容踐踏,尊嚴不容侵犯。揭人短處,等於傷人尊嚴。打人不打臉,罵人別揭短。
生活裡,很多人就以為跟別人關係好,於是就不分地點和場合的揭別人的短處,以為這其實沒什麼。私下裡開一些玩笑有些是可以的,但當著眾人的面,多少會讓人難為情。而一個有教養的人,從來都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或難為情。
就如契訶夫曾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撒湯,而是別人撒湯的時候,別去看他。同理,別人有短處的時候,你別去揭短,也是一種教養。
在揭別人短處時,有些人總會為了表現自己,把自己的長處說出來,這樣感覺自己有多大本領似的,總是以自己的長處來詆毀別人的短處,其實這是缺乏教養的表現。
懂得為別人護短的人,不揭別人短處的人,在人際關係裡,更受歡迎。
護短,不是掩飾別人的缺點和錯誤,而是照顧人性的弱點,給人留有面子和臺階。
每個人其實都有短處,或是身體上的,或者是性格上的,有些明顯,而有些比較隱晦。而護短是人的本能,因為短處就像人身上的瘡疤,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掩飾,遮掩,怕被別人看見。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人際關係裡,你不想被人揭短,當然別人也不想要被別人揭短。自己怕出醜,當然別人也怕出醜。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人前教子,人後教妻。這其實都說的是一個道理,那就是顧忌別人的自尊。
揭人的短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合作的破裂,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點過失沒有的人,世間是找不到的。對於別人的缺點、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慣,也不要說出去。尤其是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到處散播。
《弟子規》裡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別人有短處,一定不要揭露出來,別人有秘密,一定不要到處講。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願被人提及的過往,也有一些不願公之於眾的秘密,然而,有些人卻習慣以談論他人是非為樂。對待別人的隱私,前腳還信誓旦旦的說會守口如瓶,轉身便立馬在朋友圈公開恨不得宣揚得人盡皆知。
八卦是人的天性,但如果一味把他人的隱私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既是對別人的傷害,也是自己沒有道德的體現。
歌德說:「每個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種不便公開的成分,假如公之於眾,必將冒犯別人。」
別人不願意說出口的隱私,就不要肆意傳播,揭發別人的痛處,令對方更加痛苦,這種行為損人不利己。
古人說,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都有自己的缺陷、弱點,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堪回首的經歷,這些都是他們不願提及的「疤痕」,是他們在生活裡極力隱藏和迴避的問題。
一個聰明的人,定然會儘量避開他人的隱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應當不去打聽,即使知道了,也不應到處說。
2
背後說別人的閒話,招惹是非。
古人云:「寧在人前罵人,不在人後說人。」
《漢書》中有一句經典的名言:「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
意思是:不說閒話,不去窺探別人的私事兒,也不聽聞別人的私下言語。
不管是誰,都不喜歡在背後說別人閒話的人。閒話說多了,不僅於己無益,反而還會招惹是非。
生活中總有些人,將別人的私事當八卦,逢人便說;將別人的糗事當成談資,與其他人分享。閒話,其實不必說。說閒話對自己無好處,對他人卻是一種傷害,最容易讓他人反感,實屬害人害己。
閒話說小,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一兩句吐槽;閒話說大,隨意的捕風捉影、惡意揣測,都會成為你這個人修養不好的體現。
永遠別因為生活過得不順就去吐槽別人,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把問題歸結在別人身上,卻忘記了最無能的是你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苦自己吃,一個總是因為不如意而在背後說人閒話的人,你的人生也不會走的太長遠。
你對別人的工作和人品擅自妄言,暴露出的是你的情商低。
《菜根譚》有言:「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說閒話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增加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反而容易讓別人反感。
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你站在別人背後說人閒話都是一件很丟份的事情,不止是敗壞別人對你的印象,還會讓原本對你有好感的人慢慢遠離你。
你每說出一句閒話,在別人心裡的形象便矮一分,你做人的品便少一分。或許沒有人會說出對你的不滿,但同樣也沒有人會接受你進入別人的生活。
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可說話的人少了,願意聽自己說話的人更少了,生活正在漸漸變成一座孤島。
心思都放在別人的身上,如何經營自己的美好?口舌只會道聽途說,又怎能周全自己的名聲?
別人的故事,與己無關,沒必要恣意談論;他人的是非,不歸你管,沒資格妄加評說。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閒話,不主動談及,不被動附和,保全別人的名聲,才是智慧的表現。
3
亂開別人的玩笑,情商低。
開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平常的事,但玩笑的目的在於調節氣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語間就會有意無意的傷害到他人。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些人,覺得自己很幽默,說話從來不過腦子,自顧著說爽了就行,殊不知他們的語言像把刀子直戳別人的傷口,對方早已遍體鱗傷,他們卻還不自知。
你以為這樣顯示的很有內涵,但是你表現的只有刻薄而已。
沒有人會喜歡那些自以為是,不分場合開玩笑的人。
就算關係再鐵,感情再好,有時候也要三緘其口,話到嘴邊留三分。
真正的幽默,不是亂開玩笑的譁眾取寵,而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用恰當的話語來愉悅氣氛;懂得尊重對方,才能讓玩笑的感覺恰到好處,如沐春風。
只有對方覺得好笑的,才叫玩笑;對方覺得不好笑甚至生氣的,那就是沒禮貌。
玩笑有尺,說話有度。若不能把握其中的界限,有意無意間便會傷到他人。
玩笑,本是打開氣氛的好方法。可如果拿他人的榮譽和尊嚴來開玩笑,讓對方感受到侮辱,玩笑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玩笑這種東西,起初就是為了讓別人開心的,而不是讓你凌駕於別人的自尊,踩著別人的尊嚴自己開心的。
每個人都有被別人尊重的權力,不管私下還是生活中應該懂得開玩笑的分寸,因為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體現了自身的修養和內涵。
一個真正的會開玩笑的人,從不會譁眾取寵,而是說話做事前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眼裡的無足輕重,有可能在別人心裡重於泰山。拿別人認真的東西來開玩笑,不是傻就是壞。
韓寒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多少惡意冠以玩笑之名;多少玩笑又成了傷人的利劍。也許你隨意的一句話,就會在別人的生活裡掀起翻天巨浪。
對他人開玩笑時,一定要三思而行,才能避免這種「無心之失」。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沒有所謂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玩笑玩笑,多多少少都摻雜著認真的成分,我陪著你笑,是因為我不想斤斤計較。
一個人對玩笑的態度,往往透露著他的情商與修養。
情商高的人,說話進退有度,每一個玩笑都不失分寸,哪怕真的有口無心,傷害了別人,也會及時挽回。
會開玩笑,不一定是情商高,不亂開玩笑,才是真正的情商高。
4
隨意評價別人,修養不好。
不要對一個人輕易做出評價,不要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你沒經歷過他的人生,就沒有話語權。
生活中,有些人總以為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全部事實,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對別人妄下評論。
聽過這樣一段話:「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
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看見的,不一定都是事實。
許多人都會忍不住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別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你的未必就總是對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錯的。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如果一味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難免給人不尊重人的感覺。
即便看到了對方的弱點,我們也無權理直氣壯地揶揄和玩笑甚至向別人「扔石頭」。這世界上有完美的人嗎?恐怕沒有。每個人的經歷、特長、審美、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假如對方有什麼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你自己又何嘗十全十美?
這世界上總有和你不同的人,不一樣的想法,不能交融的價值觀,有時候並不需要你下很多決心,做很大的改變,不妄加評論,不隨意幹涉,就已經是最好的尊重和修養。
世上也從來沒有兩個人能擁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豪車敞篷沙灘美女,他也可以選擇蝸居一角仰望星空。
就算你有錢、有資歷也不代表你就可以隨意介入別人的生活,因為你永遠沒有和別人一樣的生活經歷,自然也就無法對別人的選擇感同身受。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就不要輕易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不要在沒有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就輕易做評判、下結論。
活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容易。
你覺得好的事情,別人未必覺得如此,而你覺得不值一提的物品,可能在別人眼裡也是彌足珍貴。
也許一個人最大的惡意,便是把自己的看法強加到其他人的身上。
正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樣一段話:「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非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不隨意評價別人,收斂嘴舌,是一種很高級的修養,這份修養裡藏著成熟和包容。因為你並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韓寒說,如果你不了解,就請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可惜,我們總是習慣輕易地去評價一個人,給其貼上標籤,卻忽略了我們不曾身在其中,根本做不到感同身受。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要求別人絕對理解自己,也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我們不必要求自己去按照別人的生活方式而活,但也別強求別人與我們完全相同。
有一些人過分喜歡評價他人的生活,殊不知語言暴力有多可怕,傷口就有多深,它可以隨時,可以隨地,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傷害一個人。
說到底,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任何人的人生,有時我們以為的真相,其實只是表象。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隨便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你根本不懂別人的幸與不幸。
不隨意評論別人,不隨意幹涉別人,才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許多人之所以敗,就是敗在說話沒有「分寸」上。與人關係再好,也不要人前揭別人的短處和隱私,背後說別人的閒話,亂開玩笑,隨意去評判他們人,否則關係會越來越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