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炎帝祖陵「守陵人」在臺灣率眾參拜神農大帝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省長杜家毫盥手、進巾,頌唱聲起,奏樂齊鳴,杜家毫禮肅,躬身上香,一一進饌太牢、獻花、敬茶、奉爵、貢饌、捧帛,鏗鏘悠揚的祝文後,杜家毫率眾三鞠躬,禮畢。

  20日上午,在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杜家毫率團,參拜炎帝神農大帝,行三獻大典。此次他還有一個身份:湖南炎帝祖陵守陵人。

  華夏炎黃子孫,不忘人文始祖。神農炎帝發明耒耜,嘗遍百草,發明醫藥,造福後人。神農氏靈柩,今安寢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

  作為兩岸共同宗祖,在大陸,於炎帝陵,每年都會舉辦5000人參與、陣仗盛大的祭祖儀式;在臺灣,供奉炎帝有130座宮廟,不少信眾先後到湘,拜謁祖陵祖廟。

  當天的三獻大典儀式隆重而熱烈,來自臺灣苗慄、桃源、新竹、宜南、花蓮等地20個廟宇、250多名信眾趕來,一同參拜。

  據當地人介紹,先嗇宮迄今已250餘年歷史,是新北市三重區的最古老廟宇。

  上午九時許,三重先嗇宮前敲鑼打鼓,鞭炮燃鳴,幡旗招展,舞獅隊跳躍翻飛,晨鐘擊鼓。「恭向先嗇宮神農大帝行參拜三獻大典——開始——」,主祭官杜家毫肅立,上前敬香,獻上豬、牛、羊、鮮花、巾帛等祭品。

  「惟帝英靈,代天立極,位繼庖犧,王以火德,拓地開疆,披荊斬棘……」頌祝文者跪,杜家毫飲福酒、受福饌,宣和之曲奏樂彈唱,來者眾人行三鞠躬禮。

  「儘管兩岸在祭拜禮數上稍有不同,但是,對神農大帝的敬仰之情都是一致的。」杜家毫拜謁儀式後感言。

  「作為湖南省省長,就是炎帝陵寢的第一守護人。」他說,今日前來參拜供奉炎帝的臺灣三重先嗇宮,就是感念始祖的恩德,凝聚同胞情緣,祈願炎帝保護同文同宗、同祖同根的兩岸同胞。

  對湖南當地連續五年舉辦規模盛大的「炎帝神農文化祭」,他對臺灣信眾發出邀請。

  恰巧,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董事長、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副理事長李乾龍就曾兩次赴湘,拜謁祖廟祖陵,「當時陣仗頗大,儀仗就有400人」。今年10月,他將率40人第三次啟程謁陵。

  大典行畢後,李乾龍向杜家毫贈中華墨製品等,杜家毫則回贈湘繡《龍》。

  「兩岸本是同根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拜同一個老祖宗,希望宗教文化交流促進兩岸民眾和諧交往。」李乾龍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湖南神農大帝祖廟聖駕首次在臺灣巡境賜福
    湖南神農大帝祖廟聖駕,6月6日至16日首次赴臺灣巡境賜福。黃少華 攝   中新網臺北6月7日電 (記者 黃少華 鄭巧)首次來臺灣的湖南神農大帝祖廟聖駕,7日在新北市三重區展開5小時的首站巡境賜福活動,沿途宮廟設香案,燃放鞭炮歡迎,許多信眾拈香參拜,雙手合十祝禱。   湖南神農大帝祖廟聖駕於6日抵臺,傍晚赴先嗇宮駐蹕安座。
  • 炎帝神農大帝祖廟聖駕抵達臺灣
    6月6日晚上6時30分,經過長途跋涉的炎帝神農聖駕,抵達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在這一座有著261年歷史的宮廟圓滿駐蹕安座,受到臺灣眾多信眾的夾道恭迎。作為來自湖南的守陵人,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海外聯誼會會長、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李微微與從湖南來的護駕團團員們一道,懷著對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一路護送炎帝聖駕。  炎帝神農聖駕剛抵達機場時,臺北下起雨來,但迎接聖駕車隊抵達首日駐駕的先嗇宮後,雨勢便停止。
  • 炎帝神農大帝祖廟聖駕抵達臺灣 李微微祝願所到之處風調雨順
    6月6日晚上6時30分,經過長途跋涉的炎帝神農聖駕,抵達臺灣新北市三重先嗇宮,在這一座有著261年歷史的宮廟圓滿駐蹕安座,受到臺灣眾多信眾的夾道恭迎。作為來自湖南的守陵人,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海外聯誼會會長、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李微微與從湖南來的護駕團團員們一道,懷著對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一路護送炎帝聖駕。
  • 炎帝聖駕起駕臺灣巡境賜福 在海峽兩岸尚屬首次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華聲在線-湖南日報6月6日訊(記者 張斌)同拜中華始祖,共祈賜福兩岸。今晨,海峽兩岸各界人士齊聚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株洲炎陵縣鹿原陂炎帝祖陵大殿,舉行主題為「神農賜福·兩岸共沐」的「乙未年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起駕儀式。未來10天,炎帝聖駕將巡境臺灣北、中、南41座神農宮廟,為兩岸民眾賜福。
  • 株洲炎帝聖駕起駕臺灣巡境賜福 海峽兩岸屬首次
    別樣湘臺情緣  ——炎帝聖駕赴臺巡境賜福的背後  湖南日報記者 張斌  湖南株洲有炎帝祖陵,臺灣地區有諸多神農宮廟。  雖然隔海相望,但兩地因同樣尊崇炎帝神農而連在一起。早在同治到光緒年間,就有2萬多湖湘子弟兵渡海赴臺,與臺灣同仇敵愾,抗法抗日,共御外辱。臺灣苗慄、基隆等地的民眾至今仍在祭祀湘軍英靈。如今,在臺湘籍人士已有60萬人,他們秉承湖湘文化風骨,砥礪奮鬥,用汗水建設臺灣。  炎帝神農文化交流是湘臺兩地交流交往的又一個縮影。  湖南株洲炎帝陵是炎帝神農的陵寢地,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祖儀式。而在臺灣,供奉神農大帝的宮廟就有上百座。
  • 炎帝神農大帝祖廟聖駕抵達臺灣 李微微祈福風調雨順
    作為來自湖南的守陵人,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海外聯誼會會長、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李微微與從湖南來的護駕團團員們一道,懷著對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美好願景,一路護送炎帝聖駕。  炎帝神農聖駕剛抵達機場時,臺北下起雨來,但迎接聖駕車隊抵達首日駐駕的先嗇宮後,雨勢便停止,隨駕來臺的湖南省委常委李微微表示,聖駕到達臺北後便風調雨順,說明炎帝神農大帝確實是海峽兩岸共同信奉的老祖宗。
  • 兩岸人士參與「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
    原標題:兩岸人士參與「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  中新網炎陵6月6日電 (通訊員 劉洪文)6日,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上古樂悠悠,清香嫋嫋,「乙未年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起駕儀式在炎帝祖陵大殿舉行。海峽兩岸社會各界千餘人共赴盛典。
  • 湘臺兩地連線 共祈炎帝神農祛疫保平安
    (中國臺灣網 發)  中國臺灣網3月2日訊 洣水湯湯,鹿原蒼蒼。炎帝神農,萬古流芳。  3月1日上午,「兩岸同祈福 神農佑中華」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線上交流活動,在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陵寢聖地湖南省炎陵縣炎帝陵和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部分神農宮廟同時舉行。
  • 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謁陵參訪團拜謁炎帝陵
    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謁陵參訪團拜謁炎帝陵 2014年10月15日 10:18: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海峽兩岸連線祈福 共祭始祖炎帝神農氏
    中新網株洲3月1日電 (付敬懿 滕海軍)3月1日,「兩岸同祈福 神農佑中華」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線上交流活動在湖南炎陵縣炎帝陵和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部分神農宮廟同時舉行,兩岸民眾共同為中華民族祈福,消災除疫。海峽兩岸代表在炎帝陵祖廟,為中華民族祈福。
  • 臺灣導演率《神農大帝》劇組赴湖南炎陵選景
    臺灣導演率《神農大帝》劇組赴湖南炎陵選景 2014年07月29日 11:13:05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29日炎陵消息 日前,《神農大帝》劇組主創人員在臺灣著名導演吳家駘的率領下
  • 臺灣「宋江陣」舞進炎帝神農祭
    昨日上午,由省臺辦、湖南炎帝陵基金會、株洲市政府、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主辦的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文化祭的一項重要活動「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炎陵縣舉行,同日神農御膳、海峽兩岸民俗文化展演等四大主體活動舉行。
  • 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數百信眾來攸縣採風
    紅網攸縣分站8月11日訊(分站記者 胡李博)同一個祖先血濃於水,同一個中華情重於山,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增強兩岸民眾同根同祖的思想認同感,8月9日,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數百名信眾來湖南攸縣採風,感受大陸深處的風土人情。   一來到酒埠江風景區,臺灣的遊客們就被攸縣秀麗的風景所吸引,紛紛登上遊船一睹酒仙湖的風採。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在長沙啟動
    本次大賽由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組委會主辦,湖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湖南省炎帝陵基金會、湖南省動漫遊戲協會、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華僑大學等支持協辦。  本次大賽有五大亮點:  第一,大賽立意深遠,主題聚焦。本次大賽著眼於炎帝神農厚重的文化背景及廣泛的影響力,深度挖掘炎帝神農傳統文化的特色。
  • 首屆炎帝神農文化祭 臺灣「宋江陣」舞進炎陵
    昨日上午,由省臺辦、湖南炎帝陵基金會、株洲市政府、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主辦的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文化祭的一項重要活動「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炎陵縣舉行,同日神農御膳、海峽兩岸民俗文化展演等四大主體活動舉行。
  • 神農大帝聖駕臺灣巡境賜福11天 近千民眾一路相隨
    通訊員 供圖)  紅網株洲站6月19日訊(株洲晚報記者 溫琳 通訊員 彭新平 劉琦)16日晚10點30分,炎陵縣炎帝陵舉行炎帝聖駕迴鑾安陛儀式,在恭請炎帝聖駕安座於陵寢大殿後,歷時11天的「乙未年神農大帝祖廟聖駕臺灣巡境賜福」儀典圓滿告竣。
  • 張志川會見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客人
    5月8日下午,市委書記張志川親切會見了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創會理事長李乾龍一行,雙方就即將舉辦的第四屆山西高平海峽兩岸神農炎帝經貿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弘揚神農炎帝文化、推動經濟文化和項目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會見中,張志川對李乾龍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多年來在傳承神農炎帝文化、增強兩岸溝通交流上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謝。
  • 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炎陵舉行
    祭祀典禮是「庚寅年海峽兩岸首屆炎帝神農文化祭」一項重要活動,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組織約24個宮廟的300名信眾與大陸社會各界人士近萬人參加盛典。圖:祭典現場    本次活動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指導,湖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湖南炎帝陵基金會、株洲市人民政府、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主辦,株洲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炎陵縣人民政府
  • 建設炎帝陵景區 傳承炎帝神農文化
    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織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為琴,始作蜡祭;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以威天下。炎帝陵建置述考關於炎帝陵,最早見之於史籍記載的是晉代皇甫謐所著的《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之後記載較詳細一些的就是宋代羅泌所著的《路史》:炎帝神農氏「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所謂天子墓者」。南宋王象之編著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則記載更為具體:「炎帝墓在茶陵縣南一百裡康樂鄉白鹿原。」
  • 甲午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呈現四個特點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炎陵消息 甲午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已於8月1日—4日在湖南炎陵縣成功舉辦,和以往類似活動相比,此次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突出民間主辦。活動由湖南神農炎帝研究會、臺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聯合主辦,石玉珍會長、陳福財理事長共同出席,陸臺雙方主辦單位均為民間組織,沒有邀請黨和國家領導人甚至在職省部級領導出席活動。湖南省臺辦全程指導,株洲市臺辦、炎陵縣政府具體承辦,炎陵縣炎帝文化研究會、炎帝陵管理局、臺灣炎帝神農文史學會、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共同協辦。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露臺面、唱主角的始終是上述「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