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媒體山東行察勢」從「東拓」到「東強」,一字之差濟南發生...

2020-12-16 濟南發布

2020年歲末,立城千年的山東省會濟南重磅消息頻現。時間迴轉到10月29日傍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剛閉幕。參加完會議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並沒有第一時間離京返魯,而是來到位於北京三裡河路附近的中國科學院。

在那裡,劉家義、李幹傑與院長白春禮、副院長張濤等座談交流,並一同出席了《中國科學院 山東省人民政府 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的籤約儀式,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副省長凌文等一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至此,這項院省市三方共同推動的重磅合作進入了全面提速新階段,濟南向「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又邁出重要一步。

12月7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來到泉城濟南。

劍指創新「策源地」

有外界評論認為,濟南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不僅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還是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戰略的重要載體。

從地圖上搜尋可以發現,濟南科創城規劃建設所指之處,屬於濟南城市新發展格局的「東強」戰略範圍。本報記者注意到,院省市三方合作協議籤署後不久,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旋即到現場調研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推進、項目落地情況,現場研究解決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孫立成當時提出,要將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有觀點認為,如若能夠成功打造成為「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對於「東強」戰略實施落地具有重要引領、帶動作用。

熟悉濟南的人都知道,這座城市近二十年的建設發展始終圍著著「十字」方針展開。「東強」的前身便是人們熟悉的「東擴」。從「東擴」到「東強」,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背後卻是整座城市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城市格局和未來藍圖的變化和進步。

17年後的新「十字」方針

2003年6月26日,山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布局。隨後的17年,濟南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漸次展開,城市發展空間,經濟體量、城市框架、產業布局等顯著提升。

在新的發展階段,單純的擴展空間格局已經無法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必須在原有空間格局基礎上疊加全新的定位、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目標,以形成全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確定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自此,「新十字」方針開始進入迅速落地實施階段。

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擘畫的藍圖遠不止「新十字」方針。被人們熟知、深入實施的發展目標和遠景藍圖還有——「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目標和「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的「五個濟南」發展願景。

之所以從時間和空間上謀劃了這麼龐大的發展體系和目標藍圖,根本上在於濟南從時代大勢、國家大局中認清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作出重大部署,並明確提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

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中心城市」「加快建設」「龍頭作用」「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以往對山東、對濟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基礎上,對濟南工作的最新定位、最新指示、最新要求,是優化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重大舉措。

黃河時代的濟南機遇

有外界評論認為,濟南被定位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標誌著濟南真正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邁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國家戰略層面最高層級的重大區域戰略

這是濟南發展首次納入重大國家戰略層面來推進,可以說是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

也正因此,從孫立成近期的行程來看,他在高校及社區宣講五中全會精神、參加全會精神培訓班作輔導報告、主持各界徵求「十四五」規劃意見座談會時,必談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深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要求……在踐行重大國家戰略中展現濟南擔當。

從一系列頂層設計到深入推進的基層實踐,不難看出濟南正站在乘風而起新起點——

從宏觀層面看,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引方向,從區域發展來看,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從實踐層面看,有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體系來對標對表,有「新十字方針」作支撐,濟南真正迎來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崛起關鍵期。

實幹步點密集有聲

任何美好藍圖都要靠實幹兌現。為了實現新目標、新使命、新要求,濟南的2020實幹步點十分密集。

為加快打造「智造濟南」,今年7月9日、11月19日,在4個多月時間內,濟南兩次召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大會,目標只有一個——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振「濟南製造」雄風。

作為濟南工業強市建設的標誌性成果、山東先進位造業的重點項目,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從開工至今僅280天,就實現了首款產品成功下線。

濟南市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位列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年度測評「三連冠」,向全國文明城市的「典範城市」邁進。

走南闖北,濟南深化交流合作,北京、上海、雄安、杭州、寧波、鄭州、西安、成都、湘西、武隆、東營等城市或地區,都留下了濟南代表團學習考察、對接協作、洽談交流的足跡和身影。

按照目前這股拼勁兒,濟南走完2020年發展徵程之後,極有可能邁過地區生產總值一萬億元的發展門檻兒。這座千年古城,正在展開鳳凰之翼,趁勢而起。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媒體山東行•察勢」從「東拓」到「東強」,一字之差濟南...
    12月7日,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來到泉城濟南。劍指創新「策源地」有外界評論認為,濟南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建設,不僅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還是打造「科創濟南」、實施「東強」戰略的重要載體。
  • 從「東拓」到「東強」,一字之差濟南發生了什麼?
    香港商報訊 2020年歲末,立城千年的山東省會濟南重磅消息頻現。時間迴轉到10月29日傍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剛閉幕。參加完會議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並沒有第一時間離京返魯,而是來到位於北京三裡河路附近的中國科學院。
  •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走進泉城,濟南文旅集團「來濟南過...
    12月7日,由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香港商報實施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主題採訪活動在濟南啟動。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襲豔春,《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王軍,以及包括深圳商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10餘家媒體記者們參加了啟動儀式。
  • 見證山東發展 感受創新活力「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7日訊這是一次山東半島和粵港澳大灣區跨越千裡的「牽手」。2020年12月7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香港商報實施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主題採訪活動在山東濟南啟動。
  • 「黃河戰略」下,濟南以「東西南北中」新格局踐行國家使命
    歷史的車輪在不停的前進,一年又一年的努力造就了濟南現在充滿活力的發展面貌。2003年6月26日,山東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布局。隨著城市的不斷升級,城市發展布局正潛移默化的發生著改變。
  • 新十字方針對濟南城市發展指引發生了哪些變化
    原標題:「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對濟南城市發展指引發生了哪些變化?官方回應來了據悉,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了濟南城市發展的新格局,那麼,從「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到「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濟南的新十字方針對城市發展的指引發生了哪些變化?
  • 讓濟南故事走向全國 「百家新媒體直播濟南」啟動
    濟南將實行了17年的「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發展方針,調整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從「東拓」到「東強」,一字之變,為濟南東向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按照部署,濟南將做強東部的科創實力和產業能級,加快建設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核心的發展軸;圍繞臨空片區、國際內陸港核心區、新東站片區,加快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加強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
  • 「城市之巔、中心之夢」—東濟南中心新聞發布會盛大召開
    ▲濟南宏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濟南宏聖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於仁貴先生,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慶文先生、山東海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忠先生、上海奇正地產機構董事長方銘賢先生、濟南宏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景亮先生、高連成先生,章丘市海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家奎先生共同為東濟南中心啟幕省會「東強」戰略新名片
  • 「百家新媒體直播濟南」在老商埠啟動
    作為第三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創新推出的活動,「百家新媒體直播濟南」組織參會的百家新媒體兵分五路奔赴全市各地進行實地採風,以全媒體手段進行直播、報導,助力濟南實施黃河國家戰略、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造全國直播經濟總部基地,更好地宣傳濟南形象。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濟南青島排名如何,有哪些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專項評估中,涉及山東兩個城市,其中濟南上升5個名次,青島下降一個名次,但仍排在濟南之前。今年7月23日,記者從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確定了「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濟南城市空間布局,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適應濟南城市發展由空間拓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內在需求,推進全域統籌協調發展,需進一步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
  • 為什麼說「中國青島,山東濟南」,濟南真的比不過青島嗎?
    到2015年,外商在青島的投資項目共有763個,是濟南的7倍;而隨著經濟狀況的變化,2016年全年,外商在青島有83個項目撤資,但總投資額是上升的,達到70億美元;此時濟南仍保持104個項目,是全省唯一一個在這項數據上沒有發生變化的城市。或許我們可以猜測,濟南的外資商家對市場貿易並不敏感。
  • 「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 濟南釋義城市發展新格局
    根據《綱要》,濟南將構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著眼促進全域資源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強化市級統籌,完善協調機制,突出抓好重點載體建設,促進錯位特色發展,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內涵式發展。
  • 看「古董局中局」了解拓碑
    「穎」字來源於毛筆別名「毛穎公」,意指筆,所以「穎拓」即為「筆拓」。——郭沫若穎拓是融合了晉唐以來「響拓」與宋元以來「雙鉤」法的一種創新藝術形式。在技法上,「變古法填墨廓內於廓外」;在題材上,不局限於中國傳統的碑帖石刻,而將各種類型的文物都容納進來,比如造像和銅刻藝術;創作過程中可以脫離原物進行「面臨」或「背臨」,不拘泥於緊貼原物一板一眼;作品形式上融入了繪畫技法,且全部或部分地脫離了文物原件,超離了「拓」必須緊貼原物(如石刻、器物等傳拓對象)的基本工藝法則。
  • 「頭條」山東華力文化傳媒和中道共贏總部籤定了戰略合作
    2020年6月2日上午,中道共贏創史人郭訓超(原北京武警總隊政委),山東華力文化傳媒集團主席劉志功在中道共贏總部籤定了戰略合作和推廣(快學漢語)的諸多共識。目前,山東濟南、青島、山西太原區域公司和區域分會,已經完成註冊並開始運營。上海、天津、鄭州、石家莊、成都、長沙、南寧、廈門、寧波、紹興、淄博、臨沂、德州、等區域公司和區域分會,已經陸續啟動成立。【中道共贏】與多家「央企國企、優秀民企、協會商會、主流媒體、康養景區、投融基金」等好友單位,陸續籤約。
  • 見證山東發展 感受創新活力
    本報12月7日訊(記者 郝磊)今天上午,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主題採訪活動在濟南啟動,這是一次山東半島和粵港澳大灣區跨越千裡的「牽手」。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以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2家主流媒體的記者們參加了啟動儀式。
  • 濟南,我看好你!不服來辯!
    今天在網上看到2020年GaWC世界城市名冊最新的排名,濟南成為山東唯一一個世界二線城市,而青島成為世界三線城市。我發了一個文章動態,於是,評論區變成了這樣,想看更多的,也可以在我的主頁裡看一下,總結起來就是:濟南人民喜大普奔,青島人民各種質疑。
  • 「粵港澳媒體山東行深耕」一條走廊和一個樹坑的「章丘樣板」
    從地緣角度看,位於山東省會濟南東部區域的章丘區身處濟、淄、濱三地交界。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生產總值716.3億元,增長5%。1-10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8億元,增長5.7%。本報記者注意到,章丘區委書記馬保嶺曾多次前往經十路東段的齊魯科創走廊進行調研,在2020章丘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提出要以經十東路科創走廊的打造為強大引擎,以雙創基地等為平臺支撐,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工作格局。章丘先行先試、敢闖敢幹的地域性格,為打造成產業高端、創新強勁的科創走廊奠定基礎。
  • 16年東拓,「三芯一路」能否承接濟南的核心?
    16年「東拓」,奧體中心的落成、國際金融城的規劃和建設,新東站的啟用,這些大動作帶來了濟南城市格局的變化。可以連通東城南北的奧體中路正逐步成為濟南東城區一條重要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串起了奧體片區、國際金融城片區和新東站片區,形成濟南獨特的「三芯一路」地帶。
  • 濟南章丘:做優實體經濟,厚植「東強」沃土!
    ,從城區,到鎮街,章丘171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處處可見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熱潮……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成為思想共識,挺起了章丘高質量發展的「脊梁」。這一天,中共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舉行,描繪了濟南城市發展新格局,「東強」,成為發展新格局的重要版圖。章丘,便是「東強」版圖上的最美畫卷。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11月在澳門舉行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下稱戲曲節)將於11月5日至9日在澳門舉行。屆時來自京劇、崑劇、豫劇、粵劇舞臺上的領軍人物將雲集濠江,共同演繹中國戲曲的精髓和魅力,為澳門戲曲愛好者和市民奉獻精彩的戲曲文化視聽盛宴,並以此為契機把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